經過電商多年的發展,幾大電商平臺已經呈現壟斷態勢,為了賺取更高的利潤,部分產品售價已經逐年提高,甚至部分領域已經出現了線上和線下倒掛的情況,實體店售價還便宜於電商。
當然,很多人可能對實體店售價低於電商不認可,這只能說你對電商了解的還不夠,也可以說思想已經固化成電商就是比實體便宜,當前部分品牌化的產品實體店和電商平臺已經是差不多價格,部分甚至還便宜。
1、部分領域實體店價格的確和電商持平或更低:大家其實不妨拿超市裡的正規品牌的米麵油鹽醬醋等日常用品對比下京東、天貓上的售價,你會發現其實是差不多的,甚至線下還能更便宜。
事實上不光這些領域,其他也有部分商品也是實體店售價更低一些,比如大型家電、美妝,我經常買的一些零食,正規品牌的售價線上電商並無什麼優勢。
當然,也有一些產品的確還是線上價格更實惠,這部分主要集中在一些雜碎的小商品,或者說對品牌要求不高的產品領域,比如數據線、水筆、電鑽、鋸子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這些在萬能的淘寶上你一定能買到實惠低價的產品。
以上所述,其實你如果經常跑線下購買商品,同時也比較關注線上內容,你就能有較深的體會。
出現線上價格上漲線下便宜的因素很多,但線上這塊基本可以歸結為稅收、營銷費用、推廣費用、平臺技術費等持續增長,這些加高了線上產品的售價(費用轉嫁)。
2、為什麼便宜的線下商品還是沒起色:但是,售價便宜的實體店現在依然沒什麼起色,這是為什麼呢?
這點我覺得是主要2個因素,一是用戶的購物習慣已經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其次是實體店覆蓋範圍太小。
用戶習慣:現在大部分地區的用戶購物習慣其實已經被根本改變,大家都已經習慣了線上購物,想要買一樣產品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幾大電商平臺,不著急用的可能淘寶,急用的優選京東(最快當天就能到)。
同時,現代社會的節奏其實很快,尤其是大城市,哪有閒工夫專門去跑線下實體店來慢慢逛,再加上大家也都挺懶的,坐在辦公室呆家裡就能有人送上門不香嗎?
經過多年的電商發展,現在的線下實體店其實已經數量很少,就我所在的城市大多數門店基本就只集中於幾個領域,理髮店、餐飲、教育培訓、連鎖店,部分五金店,剩下就是大型超市賣場,其他領域店鋪其實很少,這種局面下也更促使用戶線上購物為主。
覆蓋範圍:此外,實體店鋪的輻射範圍相比線上要窄得多,通常1~2公裡範圍可能還能跑跑,超過3公裡得考慮下,5公裡外多數人都不會考慮,甚至你都不知道哪裡有什麼店鋪。這種情況下,實體店的流量就不可能太多,只能為當前周邊小區服務。
就我個人線下購物,只有極少部分家用日常品或者零食可能會去附近的大超市逛一圈購買,一般都是特意抽時間去,剩下,能網上買就網上買。
Lscssh科技官觀點:綜合來說,現在部分線下物品的售價的確可能低於線上,但礙於社會發展的現狀,用戶線上購物習慣已經養成,同時也可以輻射全國範圍,而線下實體店有著自身的弊端,這就導致了其覆蓋人群和面積不會太多。
感謝閱讀,給點個讚鼓勵下唄,歡迎關注【Lscssh科技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