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兩農民有想法 別出心裁養殖天鵝

2021-01-08 中國臺灣網

閩臺兩農民有想法 別出心裁養殖天鵝

2010-07-27 10:52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張蕾

  莆田市秀嶼區平海鎮西柯村海灘,數千隻臺灣白天鵝,或水裡嬉戲,或迎風低飛,或悠閒地啄食,有如一片耀眼的白雪。這可不是什麼溼地保護區或候鳥遷徙,這是閩臺兩岸的農民企業家柯清泉和許高德合作創辦的養殖公司(下圖)。這種臺灣白天鵝是由西伯利亞天鵝和丹麥天鵝雜交的優質品種,名叫白羅曼天鵝。

  這家公司成立的原因相當偶然:西柯村村民柯清泉在廣東創辦了一家賓館,去年5月臺商許高德入住賓館,閒聊時許高德說起在臺灣從事白天鵝養殖的事情。「白天鵝也能養殖?」想起家鄉良好生態環境的柯清泉,認為這可是個大商機。兩人一拍即合,各自進行考察後,不久就合作投資了牧祥(莆田)白天鵝養殖有限公司。養殖基地面積上百畝,不僅蓋起了白天鵝養殖柵和育雛室,打了抽水機井,還在附近租農田種植臺灣引進的牧草等飼料,並首批從臺灣引進了600隻白天鵝種鵝。

  牧祥公司的落地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農業、土地、環保等部門開闢了綠色通道,畜牧獸醫和疾控防疫部門有求必應,上門服務。目前養殖場已有白天鵝4000多隻,其中種鵝有上千隻。另外,養殖池還放養了鱺魚、黑鰱等魚類,以白天鵝糞便為飼料,同時取池中淤泥作牧草肥料,形成了立體養殖鏈。至此,天上飛的白天鵝順利落地莆田的海邊灘涂。

  合作投資進行得相當順利,也讓臺商許高德對合夥養殖白天鵝充滿了信心,他還打算把弟弟和侄兒都從島內帶到當地幫忙。據他介紹,目前大陸專業養殖這種白羅曼天鵝的只有上海、廣東、福建等省的4家企業。這種天鵝肉質鮮嫩、營養高,還可入藥,價值是白番鴨的3倍,在臺灣廣受歡迎,其衍生加工品也十分暢銷。目前,莆田已有不少酒店開始向他們定購。

  同樣出身農民的許高德和柯清泉設定了長遠計劃:明年養殖白羅曼天鵝5萬隻,後年提高到10萬隻;同時著手白天鵝產品的精深加工,如精包裝全鵝、鵝肝、鵝掌等,推動產品升級,以此打響品牌。目前,該公司的保鮮庫、速凍庫、廠房等正在加緊建設中。

  白天鵝落地並即將端上餐桌,大家有口福的同時,可別忘記這兩個有想法的農民兄弟。 (記者 陳建平 通訊員 黃國清 文/圖)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李非:論閩臺旅遊業合作
    從整體條件看,閩臺兩地既有招攬遊客的活化資源,即旅遊的勞務資源,又有供遊客遊覽、觀光以及度假的物化資源,即旅遊的客體資源;既具有相同的旅遊資源特色,又有各自的旅遊資源優勢。(一)閩臺旅遊資源的相同特色  1.旅遊區位條件相近  旅遊區位是指閩臺旅遊地與其他旅遊地之間的空間關係。
  • 閩臺鄉村遊有啥好吃好玩的?
    N本報記者 朱麗萍 本報訊 到閩臺鄉村遊,有啥好吃、好玩的?昨日,記者從省旅遊局獲悉,第八屆海峽旅遊博覽會期間,福建省旅遊協會和臺灣鄉村旅遊協會共同發布了「舌尖之舞——閩臺十大鄉村美食」、「購物驚喜——閩臺十大流行伴手禮」及「快樂山居——閩臺百家鄉村旅遊景點」。
  • 一隻賣3000元 鎮原農民養殖鴕鳥效益好
    原標題:一隻賣3000元 鎮原農民養殖鴕鳥效益好
  • 與世無爭的生活,陪伴我的只有魚兒和天鵝
    我是農民,曾經是,現在也是。將來還能不能做農民國家政策說了算。所以從小我就愛上了農村的傳統行業,養殖業,鄉親們常說,即使你有萬貫家財,帶毛的不算。意思說搞養殖的,沒有幾個發財的,你今天攢了錢,明天也許你會一無所有。你後天攢了錢,別人一窩蜂都去幹,你還是不能致富。
  • 閩臺家園的音樂會:唱出對福州的感情
    6日,「兩岸雲端傳琴——職工三創閩臺家園落成音樂會」在福州舉行,閩臺家園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入駐福州市職工創新創業創造中心。圖為一群臺灣民樂演奏樂手在「兩岸雲端傳琴——職工三創閩臺家園落成音樂會」上演出。
  • 農民搞養殖為什麼要辦三證?養殖失敗的三大原因有兩個和三證有關
    咱們很多農民看到養殖賺錢了都開始自己搞養殖了,但是很多農民搞養殖都是沒有任何合法手續的,都屬於「散戶」經營。在農村有手續的養殖場其實並不多,主要是因為辦理這些手續有很大的難度所以農民都不願意去辦理這些手續。我們今天就和大家討論一下農民搞養殖為什麼要辦三證?
  • 2020年農民養啥好?就它了!國家支持,政策補貼,駕輕就熟的養殖
    文|農情萬家大家好,感謝您收看【農情萬家】的文章,我們致力於為您提供三農的最新資訊及養殖信息,如果您有更好的視角及想法,歡迎點擊右上方【關注】,私信留言聯繫我們。2020年農民養啥好?就它了!國家支持,政策補貼,駕輕就熟的養殖如今受到農民工「返鄉潮」的影響,農村已經有了大量勞動力,不少的農民朋友在城市裡有了一定的收入積累,準備在家搞點養殖。說到肉,市面上最暢銷的莫過於豬、牛、羊、雞、鴨等肉類了,說起鴨肉,不妨看看經常在城市的街道旁看到的全鴨館子、醬鴨脖、烤全鴨等等店面,還有那享譽世界的「北京烤鴨」!
  • 關公信仰是閩臺民眾的共同價值觀,閩臺各處都供奉關帝神像
    關公信仰作為閩臺民間神祗信仰的典範和最受尊崇的神靈,更是對閩臺民眾生活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和力量。臺灣最早建祀的關帝宮廟,即由東山關帝廟分靈渡海而興,嗣後又不斷分香續焰延播全臺各地。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泉州通淮廟分爐而去的,所以近年來很多臺灣同胞來泉州通淮廟進香謁祖。現全臺灣計有大小關帝宮廟1000餘座,它們中絕大多數認東山關帝廟和泉州通淮關帝廟為香緣祖庭。
  • 山東農民王存秀的昆蟲養殖
    中廣網北京2月18日消息 中國鄉村之聲《致富天地》報導:小蟲子成就創業夢,山東農民王存秀的昆蟲養殖。  今年1月,農業部制定的《飼料原料目錄》開始正式實施。這份目錄將昆蟲加工產品列入。昆蟲養殖,到底前景如何呢?  對於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沙鎮蝗蟲廟村的青年農民王存秀來說,養黃粉蟲圓了他的創業夢。
  • 農民養殖的「兔子」一隻不賣,要兩隻兩隻賣,年賺四十萬!
    在農村比較常見的養殖項目,主要是豬、雞、牛、羊等家禽,市場競爭較大銷售是農民需考慮的一大問題,而來自廣西玉林劍橋村的農民方章養殖了一種「兔子」不但不愁銷路,而且還是兩隻兩隻賣,一隻還不賣,農民靠養它年賺幾十萬!
  • 家鵝和天鵝是近親嗎?
    家鵝和天鵝不僅在名字上只一字之差,而且外形和生存環境也有些相似,因此很多人容易將二者混淆。甚至,還有人認為「家鵝就是家養的天鵝」、「家鵝是野生天鵝人工馴化後養殖的」。那麼,家鵝和天鵝是近親嗎?首先,從外形特徵上看,家鵝體形普遍比天鵝小,脖頸相對軀幹短粗,尾短而圓;家鵝體色多樣,常見的有白羽鵝和灰羽鵝;家鵝的嘴、腿和腳均為橙紅色,而天鵝的嘴呈黑黃、黑橙兩色,腿和腳為黑色。
  • 農民養殖特種的「老鼠」,一隻價值百元,比養雞鴨強多了!
    在農村長大的都知道,我們常見的養殖一般都是一些雞鴨鵝等家禽,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規模性的養殖是越來越多,市場競爭激烈,為了能在市場立足吸引消費者,有些農民搞起了「特種」養殖;來自廣西玉林農民李長順就把自家以前養雞養鴨的地方騰出來養「老鼠」,一隻價值百元,比養雞養鴨強多了。
  • 這幾年特種養殖興起,有農民想養殖鴯鶓,那麼養殖鴯鶓要注意哪些
    鴯鶓是鴯鶓科的鳥屬動物,原產於澳大利亞,不過現在也有了一定的養殖面積。鴯鶓是非常適合農戶養殖的,因為鴯鶓的適應能力非常強,並且鴯鶓基本上全身都是寶,肉質鮮美,脂肪等高熱量物質含量低,皮有著良好的透氣,柔韌美感。蛋還可以雕刻成工藝品進行收藏。許多農民看到前景,想要養殖鴯鶓。
  • 未來幹養殖需要三個證件,農民朋友你們有嗎?
    近年來農村很多農戶開始發展養殖業,但是農戶們你們知道未來幹養殖需要三個證件嗎?不知道的快來看看了。看看你們有嗎?農民們看看你是否已經備案,如果沒有趕緊去補辦,如果被查到是違建,將會有被拆除的危險。2、需要有動物防疫站的合格證動物防疫問題很重要,有了動物防疫合格證才能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另外養殖場的選址,基本設施等都是需要達到一定條件的。如果沒有證的話,要面臨著罰款的,國家政策優惠當然也無法享受了。
  • 農民養兔子要點,兔子養殖的注意事項,幫助農民養好兔子!
    很多農民朋友在家依靠養殖賺錢,而有的養殖項目確實不錯,有的農民就選擇了養兔子,畢竟現在兔肉在餐桌上的需求越來越大,經濟收入也就越來越大,那麼如何把兔子養殖好,就是一個問題了,那些把兔子養好需要怎樣做呢?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
  • 國外賣60元一斤,有人承諾包技術高價回收,農民卻說是養殖騙局
    隨著農村的改革發展,對於農民的優惠政策也是越來越多,不少原來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開始有了回家鄉創業的想法。有一些農民回家搞起了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種植的面積比較大,雖然辛苦,但卻能掙上比打工多一些的錢,甚至還帶動了周圍一些農民共同致富。
  • 山西農民大叔在深山養殖山羊,一人七犬,活的逍遙自在
    說來也巧,幾個人走在鄉村小路上時,遇到了一位7旬大爺,知道眾人對養殖的事很感興趣後,農民大爺提出帶大家去參觀參觀自己兒子的養殖場,原來大爺的兒子在山裡做著養殖生意,年收入有20萬元,於是大家便滿懷著好奇心,前往大爺家一探究竟。 一路上大叔也是邊走邊介紹,他告訴眾人,自己的這個小兒子不僅喜歡在山裡搞養殖,而且還養了7條狼狗,據說還是進口品種。
  • 廈門最閩臺伴手禮有哪些哪裡買 選購地圖供您參考
    廈門最閩臺伴手禮選購地圖  2013最閩臺伴手禮評選落幕,10個產品上榜十佳,16個產品分獲各類特別獎項。這些產品將於1月10日-12日在中山路和南中廣場舉辦的2013最閩臺伴手禮暨樂活年貨展上露面,供您選購。
  • 政府全面扶持農民養殖烏龜,實現共同富裕!
    農業經濟為主的貧困縣——屯昌,分管農業的縣委常委莫正群說:「在農業資源短缺狀況下,農民大幅增收要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屯昌針對國內養生保健市場需求的新常態,推出扶持龜蛇特種養殖的新舉措,以此打開農民大幅增收的突破口。」屯城烏龜養殖大戶陳明球在自家的後院建起6個龜池。他說,養亞洲巨龜40多平方米的龜池,年產值20多萬元。
  • 寒地養殖鴕鳥 農民增收致富
    原產於非洲的鴕鳥如今成了不少人眼中的養殖新寵,在虎林市就有這一位農民打破地域界線,調整產業結構,搞特色養殖,寒地養殖駝鳥讓他的腰包鼓了起來。 1999年,虎林市農民趙金柱投資30多萬元,建起了黑龍江省東部地區第一家鴕鳥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