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次數可以說是我們一個人腸道健康的間接反應,如果排便次數太頻繁,我們稱之為腹瀉,而如果排便次數過少,我們又稱之為便秘,無論是腹瀉還是便秘,都說明我們的腸道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所以,保持正常的排便次數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一個人每天排便幾次算正常呢?我相信這也是很多人都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今天劉醫生和大家聊一聊。
那麼,正常人一天排幾次大便合適?
排便是我們人體的一種正常生理活動,一般來說,我們吃的食物經過胃腸道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之後,往往會留下部分殘渣,而這些殘渣會存儲在大腸內,大腸一般會不斷蠕動,當儲存足夠多的時候,會產生排便反射,將這些殘渣(大便)排出體外。所以正常的排便是有助於調節人體的消化系統,清理胃腸道的有害物質,從而避免一些消化系統疾病的出現。
對於每天的排便次數,其實是沒有一個固定值的。一般來說,我們正常人每天排便次數為1—2次,每天1次最常見,一般不會超過3次,有的人可能每2天才排便一次;當然,這是針對於正常成年人,如果是新生兒或者嬰幼兒,那麼可能排便次數會相對多一些。
另外,排便的規律性也是比較重要的,也就是說,儘量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比如如果能夠保持每天1次的規律排便可能是最好的;對於排便時間,一般來說早上起床之後是最好的,因為在經過一晚上的新陳代謝之後,前一天吃進去的食物得到了充分的消化和吸收,沒用的廢物得到充分的沉澱,這個時候及時將這些廢物排出體外,對於我們的身體是非常好的,因為如果沒有及時排出,容易造成糞便的二次吸收,從而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除了排便次數,大便顏色和性狀也要重點關注。
在這裡劉醫生要提醒大家,我們並不能僅僅通過排便次數來判斷大便正常與否,大便的顏色和性狀也是非常重要的評判標準,所以想要了解自己排便是否正常,大家還需要多關注大便的顏色和性狀。
●一般來說,大便的顏色是黃色的。這主要是因為大便中含有膽道中排下來的膽黃素,所以呈現黃色;如果大便顏色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異常,那麼則要警惕可能存在某些疾病。比如如果大便長期呈黑色,那麼則要警惕可能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常見的原因包括有胃癌、食管癌、肝硬化靜脈曲張等;而如果大便顏色呈紅色,那麼則可能存在下消化道出血,引起下消化道長的原因有大腸癌、痔瘡等;如果大便顏色呈灰白色,那麼要警惕膽道系統疾病,比如膽管癌、胰頭癌等。
所以,如果發現了大便顏色異常,首先考慮看是不是食物的影響,食物的影響一般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如果長時間存在,那麼就要警惕存在相關疾病,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篩查。
●對於大便的性狀,一般來說是成形的香蕉狀,一般不會太幹、也不會太稀。如果太稀,不成形,那麼則說明可能存在腹瀉的可能,這時候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同時避免刺激性食物、油膩食物的攝入;而如果太幹,呈一顆一顆的硬球樣改變,說明大便在腸道裡面停留的時間太長了,導致水分過少,這時候是很容易引起便秘的,這時候建議可以多喝水,同時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同時加強運動,一般能起到一定的緩解。
如果大便性狀通過調理之後仍然長期不正常,那麼則要高度警惕存在腸道疾病,這個時候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排除器質性疾病。
如果出現排便異常,如何進行調理?
偶爾出現排便異常,及時調理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沒有器質性的病變,往往通過調理都能取得不錯的效果。在這裡劉醫生給大家一些建議:
●首先就是要注意飲食調理。飲食對於我們大便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一定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對於辛辣刺激食物、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等一定要減少攝入,儘量清淡飲食,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健康的飲食有利於形成規律的排便,也能減少腹瀉的發生;同時儘量做到三餐規律,因為如果你總是飽一頓、餓一頓,很容易導致排便也非常不規律,這是不利於胃腸道健康的。
●其次就是要注意積極運動。運動有助於食物的消化,也能夠讓腸道更加通暢,積極運動能夠有效的改善很多患者便秘的情況,從而形成正常的排便習慣。
●另外就是要注意補充水分。水分的補充對於我們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水分補充不足,同樣不利於食物的消化,也不利於大便的排出,所以大家儘量在每天都補充夠水分。
●最後就是儘量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對於我們的腸道好處也是非常多的,它能夠防止大便在腸道內堆積過多,從而導致一些有害物質重吸收進入,建議大家可以選擇每天早上起床後這個時間點進行排便,白天的時候如果想排便,也儘量不要憋太久。
總結
對於大便是否正常,我們不僅僅要關注排便次數,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大便顏色和性狀等,如果出現異常,大家一定要積極進行調理,而如果長時間調理都沒有得到改善,那麼則要積極到醫院進行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