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管善遠 中國投資參考
導讀
充分發揮本土化團隊在處置企業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矛盾、風險的作用,很有現實價值。從企業的盈利承受能力考量,本土化團隊在人力資源成本方面具有優勢
●劍麻農場的做法
●和諧勞資關係對企業發展和聲譽的作用
●需要提升的幾個方面
隨著中國企業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加快「走出去」發展的步伐,在實踐中就面臨著如何應對項目所在國政策環境、社會治安、勞資關係等問題。打造一支本土化團隊,並充分發揮本土化團隊在處置企業經營過程中不斷出現的問題、矛盾、各種風險的作用,很有現實價值。
與此同時,出於對本國就業機會的保護,很多國家對外籍工作籤證名額設限。從企業的盈利承受能力考量,本土化團隊在人力資源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劍麻農場的做法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於1999年底在坦尚尼亞投資興建劍麻農場,該農場自2010年後隸屬於中非農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20多年來,中方管理團隊一直維持在數人,而僱傭當地員工約800名,這些員工來自不同地域,文化程度低,有的屬文盲;宗教信仰也有差異,即便是穆斯林也分屬不同派別;此外,還有年齡、性別上的差異。因此,農場十分重視人力資源的本土化建設。
以法律法規制度為基石。無規矩不成方圓。公司依法經營,健全內部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事、管人、管物、管財。倡導「忠誠、勤奮、細緻、制度、合作、尊重」的企業文化,規範公司中坦員工的行為。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按照坦尚尼亞勞動法相關規定,與員工籤訂勞動合同。法規規定的職工休假享受路費補貼政策,公司在實施過程中,發現有的員工出勤天數不夠,認為原有規則不利於激勵工人出勤,因此有必要予以修正。公司提出按實際出勤天數折算年假天數,再以此折算每一休假天所攤路費,以此為議案,提交到農場主協會,由其出面與代表政府的劍麻協會和代表工人利益的工會協商,獲得通過,並在全坦劍麻行業實行,改寫了原來不合理的規則。
重視選拔培養當地管理層。公司一方面從生產實踐中發現與挖掘有管理能力的員工,另一方面從坦大專院校擇優招聘青年學生,打造一支本土化的經營管理團隊。
公司工廠執行經理 Majuto D. Chitema先生2013年入職,任人事部幹事,因工作踏實、勤奮好學, 2016年12月公司派他到海南參加「中非青年減貧與發展交流」活動,返坦後改任工廠執行經理;之後他萌發繼續深造的念頭,公司對此積極鼓勵,從學習時間和上學經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他自身數年不懈努力下,於2020年3月獲得坦尚尼亞開放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成為他的家族和他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公司還注重對重點崗位普通員工的挑選與重用。Godfrey Elias Kiwambe先生於2010年3月1日入職公司,任倉庫保管員。多年來,他愛崗敬業,對每一筆入出庫材料都有詳細記載,對有問題的出庫單及時向中方管理團隊報告,對用量比較大的柴油、水泥、木料等,他根據消耗情況提前讓中方管理團隊知曉以便預訂,避免因原材料短缺而影響生產正常進行;他任勞任怨,服從公司安排,倉庫通風、散熱條件極差,為了把庫管工作做好,他年復一年堅守著;他熱愛公司,深知公司給他帶來的機會,給當地人民帶來的實惠,所以對公司有高度的認同感,處處維護公司的利益,宣傳中國企業對坦尚尼亞發展帶來的幫助;由於宗教、文化、習俗的差異,他能根據實際,為中方管理團隊建言獻策,避免走彎路或發生勞資糾紛。經公司推薦,Kiwambe先生2016年被我駐坦大使館授予「愛崗敬業獎」光榮稱號。
由於當地管理層年齡、素質參差不齊,難以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他們的行為,所以對不同崗位採取差異化管理, 如對財務人員,要求必須細緻、規範;對人事經理,要求他遇事多協商溝通,主動與工會、周邊社區聯繫,並要求他學習坦尚尼亞法律法規,依法辦事。
公司建立重要事項協商機制,涉及公司發展規劃、職工薪酬調整、福利及住房分配、員工帶薪培訓等諸多事項,中方管理團隊主動聽取當地管理團隊意見建議,充分協商醞釀,達成共識,減少動蕩,不斷提高當地管理層的管理能力。
讓當地員工分享公司發展成果。按照坦尚尼亞的法律要求,公司興辦職工醫院,為公司員工及家屬、附近居民近萬人提供了醫療救助與服務,醫院各種醫療器械用品和藥物都由公司承擔。公司以職工醫院為橋梁紐帶邀請中國援坦醫療隊到公司義診,服務當地民眾。2017年,公司自籌資金100萬元美元新建60套水電俱全、集中無害化處理生活汙水的職工新村供坦籍員工無償使用,極大地改善了當地員工居住環境條件,這是坦尚尼亞自其獨立以來、在劍麻行業的第一個新建職工住宅項目。
公司重視當地民眾的減貧發展,將暫時閒置的部分土地以書面協議形式無償提供給公司職工種植糧食作物,並適時組織他們到中國援坦農業技術示範中心觀摩學習,還邀請示範中心的專家來農場對他們進行現場指導。公司還對社區小額信貸項目給予大力支持,鼓勵公司員工成為小額信貸項目成員,對小額信貸項目提供適量免息資金予以扶持,為公司當地員工投資其它項目如農作物種植、畜禽養殖、摩託車租賃、農用物資經銷等提供資金支持。
入鄉隨俗拉近與當地員工的距離。在坦尚尼亞,婚喪嫁娶都要「募捐」,當地舉辦活動如學校畢業典禮等時的即興表演也有「解囊」鼓勵的習俗。中方管理團隊入鄉隨俗,遇到這類情況都能理解並自掏腰包,從日常生活的細節處拉近了與當地民眾的距離。
與周邊社區團體良好互動。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國家治理體系為中央—省(大區)—縣(地區)—鎮—鄉—村—村民小組模式,其中,除了中央政府,村民委員會的作用相對突出些。坦全國共有19400個村級組織,約70%的土地和人口處於村級組織管理之下,村級組織在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行政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公司毗鄰的有5個行政村,人口合計達4萬人之多,公司不定期走訪周邊村莊,交換信息,對他們的合理訴求力所能及、分期分步予以解決。公司組織的重大活動,也誠邀相關負責人或長者參與,相互尊重、遇事商量,形成公司經營活動中隱形的「非編」支持力量。
正視當地工會的存在並發揮其正面作用。公司管理層尊重工人在省工會負責人見證下的民主選舉,並為工會設立辦公室,每月召開一次管理層與工會的聯席會議,共商公司發展與職工權益改善事宜。公司尊重工會為當地職工維護合法權益,在辭退員工、出臺獎勵處罰制度等方面主動與工會溝通,達成一致後再實施,避免由此引起動蕩。公司主動聽取工會的意見,量力而行改善職工福利待遇,公司設立職工俱樂部,與工會一起開展相關活動。如此種種也使得工會組織在工人群體中的威望不斷提升。
和諧勞資關係對企業發展和聲譽的作用
維護企業安全與穩定。每年7-10月的旱季,農場的劍麻園時常發生火情,工人們一旦發現就立即報告並主動參與滅火,視農場為其共同生活的家園。
提高工作效率與纖維產品質量。公司的主業是劍麻纖維生產,涉及多道工序,還涉及設備維修、水電保障等工種。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纖維產量和品質。和諧的勞資關係為公司有序安排生產創造了條件,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劍麻纖維品質,優級纖維佔比從原來的50%左右上升到85%左右。
當地職工維護公司聲譽。2012年7月12日,我駐坦大使館安排坦尚尼亞三蘭港大學電視臺對公司進行採訪。期間,正值不少工人聚集在公司財務部外,記者突然來到人群間,用斯語問道,聽說這家中國公司對坦尚尼亞工人待遇十分苛刻,請你們講講自己的經歷。工人們立馬回答傳言與事實完全不符,紛紛陳述公司對職工的待遇好於周邊其它企業,包括按時發放工資、看病就醫、休假、繳納社保等等。
需要提升的幾個方面
增強意識。中資企業在對外投資時,往往對政局是否穩定、資本進出自由是否受限等投資環境格外關注,對投資成本、產品銷售價格等測算頗多,而對團隊的本土化建設關注不夠,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久久為功。百年樹人,當地團隊本土化建設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制訂與企業發展相匹配的團隊本土化建設規劃,從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崗位需求等方面通盤考慮,分步實施,不斷提高當地員工對公司的認同感與凝聚力。
尊重差異。中資企業走出國門到非洲發展,既有原宗主國留下的條條框框,又有所在國政府的政策法律,還有民眾的素質與價值取向,等等,要重視所在國法律的了解、風土人情的熟悉、人脈的拓展;同時,資訊時代、「地球村」的場景,不同制度、不同價值觀、不同文明觀的碰撞,需要踏踏實實面對和處置每一個具體問題。
學法懂法用法。「有的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往往習慣於按照國內做法辦事,不重視按照當地的法律規則辦事,最終吃了大虧」;「企業境外投資一旦發生法律風險,其處理難度往往大於國內處理難度」。
原標題:《【投資非洲】打造本土化經營團隊——以坦尚尼亞劍麻農場為例|中國投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