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口日:非洲糧食危機 中國的援助方案是什麼?

2020-11-29 中國農業大學

 1987年7月11日,前南斯拉夫的一個嬰兒降生,被聯合國象徵性地認定為是地球上第50億個人,並宣布地球人口突破50億大關。1990年,聯合國決定將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非洲人口增長迅猛 各國面臨糧食安全挑戰 

地球上的人口不斷增長,會帶來哪些挑戰呢?除了就業、健康、環境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在非洲一些國家,糧食短缺是不爭的事實。聯合國最近發布了《世界人口展望報告》稱:到本世紀末,世界人口將達到110億,未來30年將增加20億人口。人口的快速增長,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 

糧食缺口有多少?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面臨「嚴重飢餓」的人當中,主要分布在剛果(金)、衣索比亞、奈及利亞、令蒲隆地、蘇丹和辛巴威等國家。目前這些國家除了靠糧食援助,還有的主要從他國進口。有專家就表示,非洲每年要花費約350億美元進口食品;但如果將投資到資源產業和用於進口食物的錢投資到農業產業化發展,將帶來更持續的收益,可幫助非洲大量農民脫貧,同時減少對食品進口的依賴。

就在最近,我國雜交水稻在非洲創高產紀錄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網友紛紛點讚中國專家和中國農業技術。中國長期援助非洲,在非洲推廣雜交水稻就是為了提高各國的糧食生產能力,保證糧食安全。 

中國和非洲農業援助和合作發展情況如何?央視新聞記者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坦尚尼亞和烏幹達展開調研採訪。 

中國專家把雜交水稻栽到了非洲 

想要在非洲種植雜交水稻,難度一點也不小。以馬達加斯加為例,這裡氣候條件複雜,近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集中了熱帶雨林、熱帶草原、熱帶高原、半乾旱四種氣候。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指導下,來自中國的農業專家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多個適合當地土壤、氣候的高產雜交水稻品種,最近的一次測產數據讓當地農業部長呂西安·拉那利維魯感到不可思議。因為推廣中國的雜交水稻,當地稻米的產量提高了3到4倍。

 

視頻:空中俯瞰馬達加斯加栽植水稻

坦尚尼亞:小技術贏來大產量 

同樣的農業創新還發生在坦尚尼亞。六七月正是當地玉米收穫的季節,中國農業大學的農業專家來到農田實地走訪,對當地農民技術指導。這已經是中國農業大學「玉米密植增產技術」在坦尚尼亞推廣示範的第八年。目前這項技術在坦尚尼亞的千戶萬畝土地上推廣,每年糧食增產2倍多。 

 

中國農業大學李小雲團隊指導當地群眾栽植玉米

 

烏幹達政府希望告別進口稻米 實現農業產業化

 

有專家指出,發展非洲農業的關鍵在於產業化,產業化最重要的是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農業產品附加值,從而有盈餘來實現農業產業化,讓農民接觸到更好的農業科技和農產品品種。目前一些中國企業已經瞄準非洲農業市場,投資農業,延長糧食產業鏈,提升農產品價值。 

東非高原烏幹達,一年分為旱季和雨季,光照充足,在當地稻米種植被認為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戰略產業,一些中國企業在烏幹達栽植萬畝水稻,並對當地民眾進行技能培訓,帶動當地民眾就業增收。 

烏幹達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文森特對記者說,烏幹達從中國得到更好的農業科技和高質量的種子,同中國合作得到了很多好處。中國的技師訓練烏幹達的農民,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得到了交流,收穫是巨大的。他還告訴記者,他們要推廣這種中國企業的產業化模式,從此告別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國進口糧食的情況。

 

烏幹達農業、畜牧業和漁業部長文森特接受央視新聞記者採訪

 

視頻:烏幹達中國企業建設的農業園 

記者手記 

記者在非洲調研採訪時,不少非洲官員和農民都向記者表示,非洲應該學習中國的農業發展模式,加大對農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鼓勵民營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發展,讓小戶農民能夠接觸到農業技術和大量的政府投資。而中國的技術、中國智慧,與世界共享,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幫助廣大非洲國家增加了糧食自給能力,更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增添了中國貢獻。(記者 馬培敏 

央視新聞客戶端學習強國號2019年7月11日

 

責任編輯:劉錚

相關焦點

  • 《讀賣新聞》:世界性糧食危機日益迫近(圖)
    一方面,發達國家肥胖問題嚴重;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有超過8億多的人口因營養不足而苦惱。有人預測,從世界人口和糧食生產的增長情況來看,10年內世界將遭遇糧食危機。16日是「世界糧食日」,藉此機會,我們重新審視這個課題堆積如山的食品問題。  我們身邊食品的價格在不斷上漲。這除了受原油價格上漲的影響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越來越緊張的糧食供求關係。
  • 糧食危機下,重新定義中國農業
    世界銀行於4月9日發布的報告《上漲的食品價格:政策選擇與世界銀行的反應》顯示:在2008年2月前的36個月,全球小麥價格上漲幅度高達181%,全球糧價總體上漲了83%,全球仍然有8.54億的人口,正在忍受飢餓或者缺乏營養。媒體報導說,中國這個時候走到最前沿,成為國際人道主義援助國之一員。比如繼續出口大米,這一點做的比較好。
  • 世界瀕臨嚴重糧食危機 中國老百姓的「米袋子」會受影響嗎
    民以食為天  國以民為重  糧食問題一直是困擾世界的一大難題。自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國際糧食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加之蝗災、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使得全球糧食安全及短缺問題更加嚴峻。近日,聯合國的研究報告發出預警,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 中國帶去資金和技術,幫助安哥拉解決糧食危機,卻頻遭西方非議
    安哥拉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原油供應國,在我國外交戰略中有重要地位。2014年中國向安哥拉提供1.8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並每年給安哥拉學生到中國留學100個獎學金名額。中安合作關係已經擴展到各個領域,尤其是農業、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
  • 世界性糧食危機逼近 西方和中國誰是耗糧大戶?
    布朗1994年一份《誰來養活中國》的報告引起很大反響,他首度提出「中國糧食威脅論」,稱中國必將出現糧食短缺,進而造成世界性的糧食危機。14年過去了,糧食短缺沒有在中國出現,世界性糧食危機卻在逼近,中國不可避免地被捲入漩渦。
  • 靠援助吃飽飯的非洲國家,把我國此物印在錢上,感謝中國一位老人
    文 | 書生 眾所周知,我國每年向非洲提供了大量的各種援助,幫助非洲人民改善生活環境,有些非洲國家在我國的幫助下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比如說馬達加斯加。
  • 【投資非洲】心有餘力不足--非洲國家農業支持能力|中國投資
    此外,非洲農業還吸納了65%的就業,也是很多國家的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農業對於非洲的發展意義重大,目前非洲大陸還有4.13億絕對貧困人口,佔總人口的41%,其中有83%的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2011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如果非洲農業產量增產10%,貧困人口就能減少7%,農業可以通過創造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營養和減少飢餓狀況等途徑促進非洲大陸的減貧與發展。
  • 新冠疫情下的非洲:失業增加、衝突激化,飢餓問題恐日益加劇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程靖 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2020年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目前全球約有6.9億飢餓人口,約佔全球人口的8.9%。由於新冠疫情引起的經濟衰退,據估計,到2020年底將有額外8300萬至1.3億人面臨飢餓。
  • 全球糧食危機下,5400萬美國人或將與飢餓鬥爭,中國農產品庫存充裕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組織編寫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近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2020全年,全球預計將至少新增約8300萬飢餓人口,甚至可能新增超過1.3億。聯合國發布預警指出,世界或面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同時,疫情等因素加大了全球糧食供應不平衡狀況。其中,在美國就非常明顯。
  • 非洲人為啥不種地,中國手把手援助都不幹,看看「香腸樹」就懂了
    非洲是全球第二大洲,這是各個大洲中面積第二大的大洲,也是人口第二多的大洲,非洲也並不是一塊貧瘠的土地,但是這卻是各個大洲發展最差的一塊區域,以至於現在提起非洲,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貧窮。非洲大陸上有55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並不一樣,發展較好的南非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在全球算中等水平,但不可否認非洲貧窮的地方有很多,世界上絕大多數最不發達國家都在非洲,並且這片大陸這麼多國家中,沒有一個發達國家。
  • 在黎敘利亞難民領取中國援助大米
    新華社貝魯特2月27日電(記者 李良勇)中國向黎巴嫩提供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糧食分發儀式27日在黎北部城鎮米尼耶舉行,200戶敘利亞難民家庭領取了中國政府援助的大米。  當天,中國駐黎巴嫩大使王克儉、經濟商務參贊張鳳玲以及黎巴嫩社會事務部總司長艾哈邁德等出席儀式。王克儉表示,自敘利亞危機發生後,為緩解敘難民人道狀況,中國政府多次向敘利亞以及黎巴嫩等周邊國家提供了大量人道援助,包括防雨布、醫療器械、糧食等。這次向黎方提供的2764噸大米是落實中方先前援助承諾,目前這些大米已全部運抵黎巴嫩,由黎社會事務部負責分發。
  • 2018年世界糧食日時間是什麼時候 幾月幾日
    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一首古詩,讓我們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要珍惜糧食。那麼,本期的老黃曆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2018年世界糧食日是幾月幾日。問:2018年世界糧食日是幾月幾日?  答:2018年10月16日,星期二,農曆二零一八年九月初八。
  • 這些年,美國援助非洲的錢都去哪了(全文)
    與分別推動通過《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AGOA)和「防治愛滋病緊急救援計劃」的前任柯林頓、小布希相比,歐巴馬執政以來,美國對非洲的關注實際上反而更少了,這讓曾經為他的當選而歡呼雀躍的非洲民眾大失所望。不過,最近他似乎終於找到了宣揚自己「非洲之子」形象的機會——8月4日至6日,美國邀請了50個非洲國家的元首或首腦,召開了歷史上首次「美國-非洲峰會」。
  • 【地評線】用「糧心」紀念「糧食日」 崇尚「節儉風」
    殷建光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有8.9%的人口處於飢餓狀態。聯合國此前預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瀕臨近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民以食為天,是中國的古訓,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硬道理。聯合國統計顯示,目前全球有近6.9億人(佔全球總人口的8.9%)處於飢餓狀態,預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8.9億人,即全球人口的9.8%受到飢餓影響。糧食危機危及人類生存,危及世界和平發展,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必須擁有「糧心」。  世界面臨糧食危機,但是,糧食浪費現象十分嚴重。
  • 「戰狼」上演,衣索比亞撤僑,中國每年援助非洲打水漂了?
    都什麼年代了,還能有人在揪著這種老掉牙的問題在這不放,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智商。  印象中,類似於「中國每年無償援助非洲600億」、「自己人民都沒吃飽就給外國人送錢」早些年就充斥於網絡,這麼長時間過去了,沒想到還有人在提。  中國援助非洲的策略,遠不是一句「自己人民都沒吃飽就給外國人送錢」這種白痴問題所能概括的。
  • 全球疫情愈發嚴重,越南暫停糧食出口,糧食危機會爆發嗎?
    但他們忽略了兩個問題: 1 農業是工業的基礎,糧食短缺會影響工業原料 2 糧食是必須品,緊急時刻,你可以不出門,不消費,不買奢侈品,不旅遊,但飯總要吃吧?14億人的嘴巴張著呢! 當然,在正常的年份,我們的物質資源是足夠的;但碰上今年這樣的疫情+蝗災,會出現問題嗎?
  • ...飛150公裡,吃掉百萬人口糧,鋪天蓋地的蝗蟲離中國有多遠?該怎麼...
    而聯合國最新的數據顯示,估計已有240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問題,僅在衣索比亞,就有800萬人需要糧食援助。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蝗災爆發之前,東非地區就有2000萬人因戰亂、周期性乾旱和洪災等原因,面臨著糧食短缺的威脅。
  • 世界人口未來將達100億 過度開發資源難以為繼
    2011年4月22日是第42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是「珍惜地球資源,轉變發展方式」。過去佔世界人口不到20%的發達國家消耗了全球80%的資源,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必須走新的工業化之路和有效解決糧食問題。泛亞洲智庫全球未來研究所創始人程子俊提出,與上次工業革命不同,亞洲必須開啟新的工業革命。
  • 馬達加斯加超過100萬人嚴重缺乏糧食保障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網站12月21日發布的馬達加斯加糧食安全階段分類(IPC)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10月—12月間,馬約有106萬人嚴重缺乏糧食保障、處於糧食安全階段分類中的「危機」和「緊急」狀態。預計未來缺糧局面將進一步惡化,2021年1月—4月間,馬缺糧人口將增至135萬人。2020年10月—2021年4月,超過13.5萬名5歲以下兒童處於嚴重營養不良狀態。
  • 非洲超2000萬人陷糧食危機
    根據巴方需求,中國政府已派出蝗災防治工作組抵達巴基斯坦。隨後,10萬「鴨子軍隊」也將代表國家出徵滅蝗。據了解,非洲之角國家已有超過2000萬人陷入糧食危機。第二波蝗災要來了嗎?來 源丨寧波晚報(nbwanbao)、人民日報、新華國際頭條、錢江晚報等蝗蟲過處,寸草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