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在象山韭山列島揭牌

2021-01-10 中國網

7月16日,「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揭牌儀式在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舉行。浙江省林業局副局長王章明出席揭牌儀式並揭牌。浙江省林業局相關處室及單位負責人,浙江自然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等單位負責人及研究團隊,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林業)局,象山縣人大、縣政府、縣自然資源和規劃(林業)局等單位以及新聞媒體、志願者,共30餘人參加了揭牌儀式。

2004年8月,浙江自然博物院研究團隊在象山韭山列島的將軍帽發現了極度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10多年來,研究團隊在中華鳳頭燕鷗的繁殖生物學、行為生態學和保護遺傳學等方面進行了長期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尤其是2013年以來,浙江自然博物院和象山韭山列島保護區積極開展合作,在韭山列島成功實施了中華鳳頭燕鷗人工招引和種群恢復項目,在國內外獲得廣泛關注和高度評價。2010年,中華鳳頭燕鷗全球數量不到50隻,2019年數量已超過100隻,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歷年來象山韭山列島人工招引項目的成功實施。目前,象山韭山列島已成為中華鳳頭燕鷗世界上最大的繁殖種群棲息地。

象山韭山列島的燕鷗招引項目是我國首個人工引導鳥類選擇繁殖地試驗,是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管理的一次有益探索和成功實踐,項目的成功實施為中華鳳頭燕鷗的種群恢復和壯大帶來了希望,也為我國瀕危鳥類的保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對中國的海鳥和海洋生態的保護,以及海岸帶的生態修復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隨著「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的成立,浙江自然博物院和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發揮各自的專業和資源優勢,雙方在學術研究、保護管理、科普教育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合作更為深入,也將取得良好成果。

相關焦點

  • 坐標韭山列島,中華鳳頭燕鷗研究基地在象山掛牌
    韭山列島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球目前已知的五大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地之一,同時也是全球繁殖孵化該燕鷗最多的繁殖地。未來,這一"神話之鳥"的監測和保護有了新突破。記者從象山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中華鳳頭燕鷗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已在韭山列島鐵墩嶼掛牌。
  • 象山韭山列島發現3隻中華鳳頭燕鷗雛鳥
    本報訊 自4月底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鐵墩嶼紮營後,復旦大學生態學博士譚坤等人近日在鐵墩嶼上發現3隻有「神話之鳥」之稱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        中華鳳頭燕鷗是鳳頭燕鷗屬鳥類,主要棲息於海岸島嶼,是中國最珍稀的鳥類,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被列為極危物種。
  • 快來看 「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現身象山韭山列島
    在象山韭山列島,一群中華鳳頭燕鷗近日再次出現,它們時而展翅翱翔,時而覓食休憩。中華鳳頭燕鷗被譽為「神話之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列入極度瀕危物種。 「神話之鳥」浙裡來 中華鳳頭燕鷗極為罕見,因蹤跡神秘而被譽為「神話之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極度瀕危物種。 從今年4月底開始,新一年的「神話之鳥」招引保育項目正式開始。
  • 極度瀕危物種中華鳳頭燕鷗在象山韭山列島超80隻
    筆者從象山縣農林局獲悉,近年來,在有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中華鳳頭燕鷗這一世界極度瀕危物種,在象山韭山列島繁衍生息,整體數量已超80隻。  中華鳳頭燕鷗原名黑嘴端鳳頭燕鷗,原在我國東部沿海島嶼繁殖,在南太平洋越冬,是我國珍稀鳥類之一。
  • 象山韭山列島迎來66隻「神話之鳥」!全球僅有100隻
    2019-05-31 08:51 | 寧波晚報今年5月以來,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鐵墩嶼在一陣陣清脆的鳥鳴聲中,迎來數千隻鳳頭燕鷗。4月底以來,觀察員紮營鐵墩嶼,監測和保護中華鳳頭燕鷗,通過除草、放模型鳥、播放繁殖期求偶的叫聲吸引候鳥前來繁殖。5月初,期盼已久的鳳頭燕鷗陸續到來。「去年保護區增加了視頻監控,今年我們擴大了棲息場地,為中華鳳頭燕鷗的繁衍棲息提供了更大空間。」島上監測觀察員告訴記者。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今年招引至韭山列島繁殖的鳳頭燕鷗最高峰時達6000隻。
  • 中華鳳頭燕鷗的守護者
    核心閱讀中華鳳頭燕鷗是極危物種,其活動一定程度上是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指標。為讓韭山列島成為中華鳳頭燕鷗種群的繁殖地,丁鵬等人扛起了招引、觀測和保護的重任。天邊泛起魚肚白,海面波光粼粼。一早,記者隨丁鵬從浙江象山龍洞碼頭登船,目的地是20公裡外的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動物猜猜看 | 浙江象山:「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的家
    這裡以中華鳳頭燕鷗為主的繁殖鳥類、曼氏無針烏賊、大黃魚和江豚以及與之相關的海洋生態系統是主要保護對象,屬於海洋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 韭山列島及其附近海域水鳥資源十分多樣,現已觀察到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9種,省重點保護鳥類12種,其中中華鳳頭燕鷗屬於全球極度瀕危的物種。
  • 韭山列島上 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學飛了
    中國寧波網記者張穎通訊員丁鵬陸曉添象山韭山列島上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地又傳來好消息。今年第19隻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出殼成功,這,也是在繁殖區中最後出殼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而今年最早一批破殼而出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集中在6月7日至13日,共有13隻,目前這些雛鳥已經全部開始學飛。
  • 韭山列島上 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學飛了
    中國寧波網記者 張穎 通訊員丁鵬 陸曉添象山韭山列島上中華鳳頭燕鷗繁殖地又傳來好消息。今年第19隻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出殼成功,這,也是在繁殖區中最後出殼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而今年最早一批破殼而出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集中在6月7日至13日,共有13隻,目前這些雛鳥已經全部開始學飛。據了解,自4月26日至今的85天監測期間內,監測員最高峰時記錄到76隻中華鳳頭燕鷗成鳥在島嶼周邊活動,混群在5000多隻大鳳頭燕鷗群裡進行繁殖。
  • 象山韭山列島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歐亞水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國寧波網訊(記者沈孫暉 沈之鎣 通訊員陳佳 雯丁鵬)記者今天從象山獲悉,在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事中華鳳頭燕鷗繁殖種群招引監測項目的志願者
  • 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現身象山
    5月10日晚上,當象山韭山列島護鳥員張鵬發來這段微信時,記者透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內心的狂喜。  通過微弱的網絡信號,張鵬還發來了幾張中華鳳頭燕鷗的照片,其中有一張,拍攝於暴風雨來臨之前,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燕鷗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4月22日,張鵬、陳東東一起,登上了象山韭山列島鐵墩嶼,開始了為期4個月的孤島生活。
  • 象山韭山列島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獺
    2018-05-15 16:4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陳佳雯 丁鵬 記者 應磊近日,在象山韭山列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華鳳頭燕鷗繁殖種群招引監測項目的志願者意外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歐亞水獺,並拍攝記錄下來。
  • 「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再現象山海島
    這幾天,在象山韭山列島
  • 浙江韭山列島再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歐亞水獺
    嚴志文 攝中新網寧波5月11日電(記者 林波 通訊員 嚴志文 陸禕瑋)5月11日,記者最新從位於浙江省寧波市的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該保護區再現一對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歐亞水獺。象山韭山列島海洋生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84.78平方公裡,以中華鳳頭燕鷗為主的繁殖鳥類、曼氏無針烏賊、大黃魚和江豚以及與之相關的海洋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屬於海洋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圖為歐亞水獺。
  • 為「神話之鳥」保留一片淨土——中華鳳頭燕鷗尋訪記
    ,駛往保護區管理站的基地南韭山島,啟航「護碧波蕩漾、觀萬羽翔集——野生動物保護宣傳」行動。攝影:郭旭娟(寵物豬)不過中華鳳頭燕鷗「神話之鳥」的美譽並不單單緣於它的翩翩仙子姿態,而是其數量極少,世所罕見。難以置信地是,直到2018年年底,根據浙江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團隊監測到的數據,中華鳳頭燕鷗種群才剛剛超過一百隻,位列世界瀕危鳥類前三。一百餘只的種群還分散到東亞沿海的數個地方:已知發現的棲息地有臺灣的馬祖列島、浙江的韭山列島、五峙山列島幾處。
  • 「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你了解嗎?
    黑嘴端鳳頭燕鷗北方群體初析[J]. 動物學雜誌, 2016(6).[2]範忠勇, 俞明泉, 史金芬. 韭山列島中華鳳頭燕鷗種群人工招引和恢復[C], 2013.[3]陳水華. 神話之鳥傳奇中華鳳頭燕鷗[J]. 文明(11):74-87.[4]範忠勇, 童雪峰, 張鵬. 守護「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繁殖群人工招引項目在浙江連續五年獲得成功[J].
  • 象山這個海島有何神秘之處?志願者上島第一天就遭遇三隻「神話之鳥」
    神話之鳥,快看……」幾天前,位於象山韭山列島某荒島的監測營地裡,志願者謝勇東和浙江省博物院工作人員嚴志文指著視頻監控中的招引保育場地,驚喜不已。隔著屏幕,空曠的「鳥場」裡,幾十隻燕鷗或「遊走」,或展翅……有的還銜來小魚,微展羽翼,跳起了「求偶舞」……這其中,一隻羽色微白,嘴端一點黑的中華鳳頭燕鷗異常顯眼,小傢伙踏著靈動的腳步,左瞅瞅右瞧瞧,梳理羽毛。
  • 保護中華鳳頭燕鷗 兩岸攜手救"神話之鳥"(圖)
    之後,梁皆得和張壽華等人再次到馬祖的燕鷗繁殖地,通過查找、拍攝,在數千隻大鳳頭燕鷗繁殖群中,終於分辨出4對中華鳳頭燕鷗,而且每對各有一隻剛孵化的雛鳥!消息傳出,臺灣開始採取針對中華鳳頭燕鷗的保護行動,而大陸閩浙兩省的鳥類學者和觀鳥組織,陸續著手對沿海數千個島嶼進行調查,尋找中華鳳頭燕鷗的更多蹤跡。
  • 夏日裡最後的中華鳳頭燕鷗
    說到這裡,也許你可以猜到,志願者在這裡做的是什麼,沒錯,就是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後面簡稱中鳳)的監測和保育。在兩個月的服務期裡,志願者在這裡進行監測物種(中鳳和大鳳為主,也涵蓋其他鳥類,及整個生境),統計和保護中鳳的產卵和孵化。 略作休息,我們前往觀鳥小屋。三個觀鳥小屋,依次佇立在島的另一端。說另一端,其實不過兩三分鐘的事,整個鐵墩島,不過一個足球場大小(據說)。
  • 「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
    (中華鳳頭燕鷗,陳水華於2009年8月3日拍攝於舟山五峙山列島)作者簡介:賈陳喜,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動物博物館鳥類分館館員。到了秋季由於抗日戰爭爆發,標本採集工作被迫終止。那次考察所採集的鳥類標本約有千餘號,其中的三分之一被留在青島供博物館陳列之用,其餘三分之二則運回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供研究之用。解放後,震旦博物院和靜生生物調查所的標本均被移交給中國科學院,從而成為現今國家動物博物館的館藏。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一共採集到21號中華鳳頭燕鷗的標本(15雄6雌),僅有2號被帶回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其餘的如今已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