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胞質翻譯平衡調控長壽通路

2021-01-09 科學網

線粒體-胞質翻譯平衡調控長壽通路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5 13:07:04

近日,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Riekelt H. Houtkooper及其研究小組的最新工作發現了一個保守的線粒體-胞質翻譯平衡,其聯繫著兩條長壽通路。2020年2月20日,《細胞—代謝》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在小鼠群體遺傳學中發現線粒體和胞質核糖體蛋白(RP)的非幹預性自然相關,這表明了翻譯的平衡。通過mrps-5 RNAi抑制秀麗隱杆線蟲的線粒體翻譯從而抑制了胞質翻譯。蛋白質組學與轉錄組學的整合結果表明,這種抑制作用專一地降低了生長途徑中所需的mRNA的翻譯效率,同時增加了應激反應mRNA的表達。

 

mrps-5 RNAi對胞質翻譯的抑制和壽命的延長取決於atf-5/ATF4,並且不依賴於代謝表型。研究人員發現藥理上用強力黴素抑制線粒體翻譯後,翻譯平衡在哺乳動物細胞也是保守的。

 

最後,研究人員將這一發現拓展至體內,強力黴素抑制了無菌小鼠肝臟中的胞質翻譯。這些數據表明,抑制線粒體翻譯會啟動一個atf-5/ATF4依賴性級聯反應,從而導致對細胞質翻譯的協同抑制,這可用於延長壽命。

 

據悉,在細胞質或線粒體中減慢翻譯是一種保守的長壽機制。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Conserved Mito-Cytosolic Translational Balance Links Two Longevity Pathways

Author: Marte Molenaars, Georges E. Janssens, Evan G. Williams, Aldo Jongejan, Jiayi Lan, Sylvie Rabot, Fatima Joly, Perry D. Moerland, Bauke V. Schomakers, Marco Lezzerini, Yasmine J. Liu, Mark A. McCormick, Brian K. Kennedy, Michel van Weeghel, Antoine H.C. van Kampen, Ruedi Aebersold, Alyson W. MacInnes, Riekelt H. Houtkooper

Issue&Volume: 2020-02-20

Abstract: Slowing down translation in either the cytosol or the mitochondria is a conservedlongevity mechanism. Here, we found a non-interventional natural correlation of mitochondrialand cytosolic ribosomal proteins (RPs) in mouse population genetics, suggesting atranslational balance. Inhibiting mitochondrial translation in C. elegans through mrps-5 RNAi repressed cytosolic translation. Transcriptomics integrated with proteomicsrevealed that this inhibition specifically reduced translational efficiency of mRNAsrequired in growth pathways while increasing stress response mRNAs. The repressionof cytosolic translation and extension of lifespan from mrps-5 RNAi were dependent on atf-5/ATF4 and independent from metabolic phenotypes. We found the translational balanceto be conserved in mammalian cells upon inhibiting mitochondrial translation pharmacologicallywith doxycycline. Lastly, extending this in vivo, doxycycline repressed cytosolic translation in the livers of germ-free mice. Thesedata demonstrate that inhibiting mitochondrial translation initiates an atf-5/ATF4-dependent cascade leading to coordinated repression of cytosolic translation,which could be targeted to promote longevity.

DOI: 10.1016/j.cmet.2020.01.011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0)30012-7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線粒體應激如何傳遞至胞質
    Jae研究小組發現,線粒體應激通過DELE1協調途徑傳遞至細胞質。相關論文3月4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研究人員將基因組工程和單倍體遺傳學結合起來,無偏倚地鑑定了影響C / EBP同源蛋白(CHOP)誘導的基因,C / EBP同源蛋白是線粒體綜合應激反應的關鍵蛋白。 該研究表明,線粒體蛋白酶OMA1和未知蛋白DELE1以及HRI,共同構成了由線粒體應激觸發的缺失途徑。
  •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磷酸化調控的eIF3d翻譯開關介導了細胞對代謝壓力的適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4 23:44:34 美國哈佛醫學院Amy S. Y.
  • 昆明動物所闡明樹鼩OASL1基因的免疫反應調控功能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姚永剛團隊研究發現,樹鼩基因組中天然缺失了重要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基因RIG-I(PNAS 2016);位於天然免疫上遊的接頭蛋白STING在樹鼩細胞中存在兩種不同大小的異構體,分別調節抗DNA病毒和抗RNA病毒反應(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20a);位於線粒體的接頭蛋白MAVS可被C型肝炎病毒編碼的絲氨酸蛋白激酶NS3/4A切割,進而抑制下遊
  • 成都生物所在兩棲動物變態發育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TH通路中PI3k-Akt信號通路在靶基因KEGG富集分析中也被顯著富集了。Casp9-mfi-miR-181b的相互作用也通過TH通路調控飾紋姬蛙的變態發育。對變態發育的調控除了激素水平、轉錄因子水平外,miRNA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miRNA是一類長度約19-25 nt的內源性非編碼小分子RNA,其通過鹼基互補配對的方式結合在靶基因的3』UTR引起靶基因mRNA降解或者翻譯受阻,從而在轉錄後水平上參與基因的表達調控,進而在胚胎發育、胚後發育、組織分化、細胞增殖和凋亡等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 Nature背靠背|受翻譯調控的特定類型記憶存儲的神經元亞群鑑定
    ),而eIF2α的去磷酸化在配對和未配對組中都發生,提示不同通路控制與捕捉電擊經歷和音調-電擊相關的翻譯程序。配對組的SOM和PKCδ INs中,核糖體蛋白S6的Ser 235/236位點磷酸化水平相較於另外兩組而言明顯增加,這表明mTORC1通路被激活。
  • 二甲雙胍通過增強自噬和改善線粒體功能改善與衰老相關的炎症
    二甲雙胍通過增強自噬和改善線粒體功能改善與衰老相關的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13 23:50:25 二甲雙胍通過增強自噬並使線粒體功能正常化,從而減輕與衰老相關的炎症,這一成果由美國肯塔基大學Barbara
  • 科學家探討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影響—新聞—科學網
    從分子水平揭示生鮮肉品質形成與劣變的代謝通路,精準控制生鮮肉劣變和靶向調控肉品質,是我國肉類產業亟待攻克的重大難題。 中國農科院肉品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近十年來聚焦宰後早期能量代謝與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關聯調控肉品質的分子機制,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 某些生物的線粒體核糖體竟由蛋白主導
    布氏錐蟲的線粒體中存在著非常不同尋常的核糖體。核糖體是細胞內最重要的分子機器之一,在進化過程中幾乎沒有變化。它們的功能是讀取我們的基因的轉錄物,並將這些轉錄物翻譯為蛋白。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伯爾尼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低溫電鏡技術首次解析出這種非常特殊的線粒體核糖體在原子解析度下的結構。
  • 中國科學家揭示促進進食的腸腦神經通路
    從腸胃到大腦,存在著一條迷走神經介導的通路。攝取足夠營養時,腸胃會通過迷走神經將「吃飽信號」傳遞到大腦中的孤束核,並終止進食行為。北京時間2020年8月20日晚23時,《當代生物學》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飢餓感也可以通過這一神經通路傳遞到大腦,刺激食慾,發出「再多吃點」的指令。
  • 微生物所揭示三羧酸循環調控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機制
    三羧酸循環(TCA)是所有生物物質和能量代謝的核心過程,通過產生「能量貨幣」ATP及代謝中間產物調控細胞重要生理活動。作為Crabtree陰性物種的白色念珠菌,TCA循環在適應人體宿主內低氧和高濃度二氧化碳環境中尤為重要。最近,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黃廣華課題組從TCA循環入手,系統地解析了相關基因在白色念珠菌物質和能量代謝、二氧化碳感應及致病性特徵調控等方面的功能。
  • 探索長壽密鑰只是自欺欺人?或許我們正在接近真相
    消滅自由基、服用二甲雙胍、激活端粒酶……  人類能找到長壽密鑰嗎  近日,有科學家發表報告稱,通過詳細分析超過50萬人的基因信息以及這些人父母的壽命記錄,確認了人類基因組中12個對壽命有顯著影響的區域,理論上可以基於研究形成DNA「評分系統」評估人們的預期壽命。  分子生物學的誕生和發展,給了人們探問壽命謎題更精細的工具。
  • 武漢大學鍾波團隊發現去泛素化酶調控腸道感染免疫與腫瘤發生的...
    鍾波團隊先前的研究結果表明USP25通過調控Toll樣受體(TLR)或RIG-I樣受體(RLR)信號通路,促進抗病毒天然免疫同時抑制TLR介導的炎症反應。PRR介導的信號通路在腸道感染免疫中發揮了重要功能。
  • 「乘風破浪」的蝙蝠——耐受病毒,長壽有方
    The World Goes Bats: Living Longer and Tolerating Viruses的論文(Perspective),這篇論文綜述了蝙蝠長壽的原因——控制炎症的能力,提出其中潛在的機制可能為開發治療老年性疾病的新方法提供線索。
  • 腦科學日報:激酶組如何調控晝夜節律;斯坦福醫學教授談長壽之道
    Nat Comm | 華中科技大學張珞穎/薛宇團隊揭示激酶組調控晝夜節律機制來源:精準醫學與蛋白組學多組學數據整合節律算法iCMod示意圖生物鐘的調節機制在不同物種間高度保守,蛋白激酶對時鐘蛋白的磷酸化調控決定了時鐘運轉速度,構成了晝夜節律的分子基礎。
  • 中國海洋大學艾慶輝教授:魚類脂肪沉積以及調控研究
    中國海洋大學艾慶輝教授:魚類脂肪沉積以及調控研究2015-10-25 00:3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當代水產        瀏覽量: 6612 次 我要評論 中國海洋大學艾慶輝教授:魚類脂肪沉積以及調控研究關於魚油的高效利用以及植物油高比例替代魚油,是目前的焦點問題
  • 「腸道菌群-腸-腦」相互調控動物對寒冷環境的適應機制
    當動物受到寒冷等信號刺激時,支配BAT的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通過作用於BAT細胞膜上的β3腎上腺素能受體,激活蛋白激酶A信號通路,即cAMP-PKA-pCREB通路,誘導線粒體內膜上的產熱蛋白——解偶聯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 UCP1)的表達,提高非顫抖性產熱能力,維持恆定的體溫。動物體內的腸道微生物是否參與了動物的體溫調節和代謝產熱過程呢?
  • 鄧興旺實驗室陳浩東課題組發現植物向重力性與向光性調控的新機制
    「The Asymmetric Expression of SAUR Genes Mediated by ARF7/19 Promotes the Gravitropism and Phototropism of Plant Hypocotyl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SmallAuxinUpRNA(SAUR)家族基因的不對稱表達在植物向重力性與向光性中的作用機制,完善了植物向性調控中生長素下遊的信號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