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遊
三
明
為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拉動我市鄉村旅遊的發展,推動旅遊市場復甦,我市推出一批「微遊三明」精品線路,倡導「微旅遊、慢生活」。為三明市民和廣大遊客推薦一批「農業、旅遊、文化」三位一體的鄉村休閒遊精品。
今天我們繼續推出
微遊三明
永安篇
線路一:民俗風情休閒體驗遊
線
路
規
劃
市區上坪鄉上坪村青水鄉龍頭村 青水鄉青水村槐南鎮洋頭村
線
路
亮
點
上坪鄉上坪村
天鬥生態文明示範區位於永安市上坪鄉上坪村,距永安市區24公裡,海拔約1200米。年平均氣溫14℃,夏季平均氣溫24℃。這裡自然風光迷人,空氣清新、氣候舒適,旅遊資源豐富。冬天這裡冰天雪地,銀妝素裹,猶如北國風光;夏季清悠涼爽,氣候宜人,堪稱全空調氣候;區內有兩大國家級的生態資源(九龍竹海國家森林公園、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有福建竹子現代科技園區、九龍壁、梅溪瀑布、竹海等自然景觀。
青水鄉龍頭村
龍頭谷是天寶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要科普教育基地,有植物標本館、動物標本館和畲族民俗館、竹神雕像、生物進化展區、竹博園和南溪生態體驗區等參觀點。龍頭谷南溪是循溪邊、沿山腳、步緩路而進,適宜各年齡層。入口500多米棧道可以俯親清水,曲徑探幽,沿路樹木蔥蘢,枝葉交錯,溪流潺潺,夏日便點點陽光,涼風習習,一進谷口就能遠離酷暑。1.2公裡處的百丈紗瀑布猶如仙女紗幔飄舞,於此站立呼吸,一股涼潤沁肺、活絡肌體、化壓解乏之氣流動全身。龍頭谷所在的龍頭村為全國生態文化村,洋面平坦,農耕便利,路邊可見村民勞作,能輕易領略各種農事生產。該村祖上多為外來人口,一村多姓氏,日常交往互為賓客,形成了熱情好客的古樸民風,並世代延續,遠近聞名。
青水鄉青水村
青水畲寨以青水村永寧橋頭為起點,沿永龍步道至滄海畲族村化龍橋,總面積3平方公裡。其中,滄海畲族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青水畲寨內寧靜的畲族傳統民居村落與多彩的溪水田園風光和諧共融,其中,大腔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黑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鳳凰裝、畲藥、婚慶習俗等資源獨具特色。
詳細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青水鄉青水村
聯繫電話:鍾宏志 0598—3521314
槐南鎮洋頭村
永安市槐南鎮洋頭村安貞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福建省罕見的一座大型民居建築,省內現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築之一。以其精堪的清代建築藝術風格,被譽為「閩中瑰寶」,是展示中國古代建築實體的活化石。
線路二:永安烽火抗戰遊
線
路
規
劃
市區永安文廟(市博物館)永安吉山村小陶鎮吳地村
線
路
亮
點
文廟
永安文廟,位於燕東街道大同路123號,始建於明景泰六年(1455),清代以前的四百多年間,始終是祭拜孔子的聖殿,也是全縣唯一的官辦儒學。民國初期,永安縣第一座新式國民教育學校誕生在這裡。抗戰期間,省政府辦公廳、省立師範專科學校相繼在此落戶。建國以後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文廟一直是永安專署、永安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目前,永安市博物館在此辦公,內建有永安抗戰文化展覽館、碑廊等。
永安吉山村
抗日戰爭時期,福建省政府內遷永安長達七年半之久,當時有40多個省直機關駐紮在吉山,至今保存有許多抗戰文化遺址,包括福建省主席公館及其防空洞、最高法院閩浙贛分庭、福建省高等法院、福建省教育廳、立音樂專科學校、東南出版社、羊棗之獄等。這裡是清代民居民俗的大觀園,有造型各異的清代古建築,尤以柴排厝(酷似木排,156間相通無阻)、棋盤房(與象棋盤很相像,隔出楚河漢界)和古代書院——萃園最具代表性,在這些古建築內,許多清代的金字匾、金字對聯、捷報、京報、快報以及窗雕、學士椅等至今仍保存完好。這裡還有「家家釀酒,戶戶飄香」的習俗,「吉山老酒」獲「中國文化名酒」稱號。
小陶吳地村
吳地村位於小陶鎮東南部,距集鎮中心25公裡,與漳平市、連城縣、龍巖市新羅區接壤,是「九山半水半分田」之地。吳地張家山第一個黨支部舊址——巖連寧邊區革命歷史紀念館,被列入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先後被評為永安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省級傳統村落、三明市文化歷史名村、第二批「中央紅軍村」。
詳細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小陶鎮吳地村
聯繫電話:劉陽盛 189 5095 0098
線路三:親子研學遊
線
路
規
劃
市區貢川鎮集鳳村永安霞鶴村洪田馬洪村
線
路
亮
點
貢川鎮集鳳村
貢川鎮位於永安市北郊,距城18公裡。貢川,古名「貢堡」,是全省唯一的城堡式古鎮。貢川鎮歷史悠久,史書上記載的就有探花2名,進士24名,舉人貢生300多人,全國著名思想家2人,全國著名音樂家1人,全國著名發明家1人。貢川文物保護單位很多,省級3處,分別是古城牆、會清橋、筍幫公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十餘處,分別有正順廟、陳氏宗祠、古井、李寶峻故居等。貢川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 遠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就有人類活動。
永安霞鶴村
永安霞鶴生態農莊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省級四星級旅遊特色村、省級金牌旅遊村、省級自駕車露營地、三明市首批職工療休養基地。集地方特色餐飲、生態觀光、職工療養、科普教育、休閒娛樂、團隊拓展等服務項目為一體,是我市旅遊設施最齊全、服務規模最大、接待遊客數最多的鄉村旅遊點。
洪田馬洪村
永安中央紅軍標語博物館,位於洪田鎮馬洪村上坪自然村,距永安市區28公裡、洪田鎮8公裡,與永武高速、205國道毗鄰。該館現存紅色旅遊資源單體共有4處,為福建省首個實體性紅軍標語博物館,在「修舊如舊」原則指導下,該資源實體整體完整無缺,保持了原來的形態與結構。它是在現存紅軍標語非常集中的原「少共國際師指揮部舊址」——逢源堂(主館)、「紅軍臨時醫院舊址」——作求堂(副館)的基礎上,按照「定位準確、建設專業、規劃科學、方式靈活、檔次要高」的要求,提升、改造、修繕建設而成。
線路四:奇境山水地質生態遊
線
路
規
劃
市區桃源洞景區大湖鎮坑源村鱗隱石林
線
路
亮
點
桃源洞景區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桃源洞由桃源洞、百丈巖、修竹灣、葛裡、栟櫚潭五大景區組成。
詳細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永安城北9公裡205國道旁
聯繫電話:鄒曉芬 139 6051 5033
大湖鎮坑源村
洪雲山莊位於大湖鎮坑源村鱗隱石林山腳下,是周末休閒、家庭聚會、品嘗農家宴、垂釣、採摘好去處。
鱗隱石林
景區由鱗隱石林、洪雲山石林、十八洞等景點組成,內聳立著石芽、石錐、石柱、石筍400餘座,最高達36米。怪石擬人狀物,千姿百態。
詳細地址: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大湖鎮境內新湖路1號
聯繫電話:鄒曉芬 139 6051 5033
線路五:美麗鄉村一日遊
線
路
規
劃
市區「168」農村基層黨建機制發祥地八一村福建省鄉村振興示範村五一村朱子文化傳承地寨中村
線
路
亮
點
「168」農村基層黨建機制發祥地八一村
八一村位於小陶鎮西南部,距集鎮中心5公裡。1948年前稱張坊堡,1950年改稱張坂堡(含半溪、張坑、青石、前坂等4個自然村),1950—1954年與五愛村合併為模範村,1954—1956年改為初級社(含八一社即張坑、遠景社即半溪、友誼社即青石、金星社即前坂),1957—1961年改為五愛高級社(含半溪、張坑、青石、前坂、五愛寨前、寨後),1961年因體制下放改稱八一大隊(含半溪、張坑、青石、前坂),1984年至今稱八一村。
福建省鄉村振興示範村五一村
五一村距離集鎮7公裡。2012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至立到五一村視察,對五一村把黨建帶婦建融入「168」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機制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村黨支部先後被評為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範村、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福建省先進婦代會。五一村自然環境優美,百年香樟,環抱村莊,小橋流水,河柳低垂。內有AAA級甘乳巖風景區,有沿河而建的新村點,擁有3家民宿和光宙人家、甘乳巖景區餐廳等兩家餐館,村內更有農家樂飯莊,可一品鄉村味道。遠離城市喧囂,投入自然懷抱,到五一探甘乳奇巖,採生態葡萄,品農家飯菜。
朱子文化傳承地寨中村
永安市小陶鎮寨中村地處鎮區東北部,距集鎮中心7公裡。寨中村紅色文化、朱子文化底蘊深厚。1931-1936年間紅一軍團、紅九軍團、紅七軍團、北上抗日先遣隊、紅四軍、紅十二軍、紅九團等多支紅軍部隊在這裡革命實踐活動。2018年9月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小陶鎮革命舊址群」為第九批省級文保單位。
寨中村朱氏人口95%以上,是朱熹後裔;朱熹(朱文公)的第五代孫朱癸七從南劍(平)田坑遷往永安市小陶鎮奇河村繁衍生息,明朝萬曆間第十三代孫朱存善遷居寨中村繁衍生息,從此這裡人丁興旺,財源廣進,全村共1000餘人為朱姓,朱子理學知識、朱子家訓在這裡得到傳承、升華,這裡建起了南方特色建築,面積較大,風格較好,具有建築、歷史、文化研究價值。2017年9月寨中村入選福建第二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
線路六:錦繡山水生態遊
線
路
規
劃
市區安砂鎮安砂村安砂鎮培竹村安砂龍頭溼地公園
線
路
亮
點
安砂村
安砂村是革命老區村,當年紅軍九進九出安砂,在安砂打土豪分田地時設立一區三鄉蘇維埃政府。其中安砂區蘇維埃政府就設在安砂村,下轄曹田、水碓、石碧三個鄉蘇維埃政府,現遺留有很多紅軍時代的標語。安砂村同時也是安砂鎮的文化發源地,歷史文化淵遠流長,歷史上出過各類舉人和秀才,據考證舉人和秀才達5人。安砂村村民民風純樸,民俗文化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安砂燭橋燈,該橋燈組織結構宏大,以百獸為藍本,繪以色彩,冠於神獸名,獸與獸之間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同時結合天門,八卦進行遊走,甚是壯觀,是安砂村—文化特色的代表。安砂村姓各以陳、範、鄭民姓類居多,這三類姓各有宗祠,都為明代前所建,古風猶存。
培竹村
安砂鎮培竹村位於安砂鎮西北部,距離鎮政府所在地十公裡,東北部與清流、明溪接壤,全村轄區內面積二萬七千餘畝,境內吳厝墘有全鎮最高山峰白石頂,海拔1100餘米,屬武夷山脈支脈,平均海拔600餘米,氣候溫和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區內峰巒疊障,海拔落差大,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這裡成為地理演變過程中許多動植物的"天然避難所",物種資源極其豐富。距離主村約一公裡的東梅庵大峽谷曲折幽深,從白石頂主峰腳下蜿蜒曲行六公裡,小溪穿林而過,水繞山行,山臨水立,峽谷內奇峰聳立,瀑布成群。2016年起村裡自發組織野生動物志願者馴養獼猴100餘只,並讓這些野生獼猴長期穩定地棲息在峽谷內,投餵馴養至今已接待觀猴遊客數千餘人次。
龍頭溼地公園
永安龍頭國家溼地公園位於永安市安砂鎮,地處閩江幹流上遊、九龍溪中遊,是以水庫為主體的海西地區唯一的庫塘型溼地公園。總面積達3073.8公頃,其中溼地面積1032.7公頃,溼地率為33.6%。永安龍頭國家溼地公園水面開闊,水質優良,溼地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高,溼地景觀資源別具特色。天然林面積1731.2公頃,在為珍稀動植物、大型真菌等提供優越的棲息地和生長環境的同時,還為溼地的鳥類、兩棲類等提供天然棲息場所,是庫塘溼地生態安全的天然保障。溼地公園內具有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河流生態系統與庫塘溼地生態系統緊密結合的典型性,是福建省不可多得的「森林、溼地和水息息相關」的綜合展示地。
「
諮詢單位:永安市文體和旅遊局
聯繫人:張虹
」
跨區域旅遊線路推薦:
三明市大田縣桃源鎮桃源村237號(大田桃源裡花海世界)—青水鄉青水村滄海村—槐南鎮洋頭村
永安吉山村—三明市寧化縣湖村鎮巫坊村(天鵝洞)—三明市寧化縣石壁鎮石壁村(寧化客家祖地)
永安貢川古鎮—明溪御簾村
來源:三明文旅、永安文體和旅遊局
編輯:傅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