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研究站獲批國家級野外科學...

2021-01-09 瀟湘晨報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福建師範大學 「福建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野外科學研究站」入選,這是該校國家級平臺建設的重大突破,也是設在三明市的首家國家級研究平臺。

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之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著力提升野外站觀測能力和研究水平,加強示範和服務功能,支持相關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目前,全國正式納入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序列進行管理的野外站有97個,其中我省另外一個是依託「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建設的「福建廈門海水環境材料腐蝕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福建省是我國首個國家級生態文明試驗區,森林覆蓋率全國第一。三明是福建省自然保護區分布最為密集區域,是中國東南部唯一具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區,也是中國大陸年降雨量大於1600 mm常綠闊葉林分布區和我國杉木人工林中心產區。同時也是我國大陸受東亞季風和厄爾尼諾南方濤動及颱風影響最為顯著的地區。該站於2004年由該校楊玉盛教授領銜建設,以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護區觀測點為中心,同時涵蓋三明陳大金絲灣森林公園觀測點。主要開展我國東南沿海山地丘陵典型森林生態系統多界面能量交換和碳、氮、水等物質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耦合機理,及其對全球變暖、乾旱、氮沉降以及極端天氣等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機理研究。現已建成綜合觀測場、全球氣候變化控制試驗研究平臺及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管理研究平臺,其中土壤增溫實驗平臺是目前國際規模最大的野外增溫實驗平臺,也是亞熱帶建成的唯一大型森林土壤增溫平臺。聚集了包括3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在內的固定科研人員35人,承擔了973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各類研究項目100餘項,獲省部級獎項14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5項,在主流SCI期刊發表110餘篇論文,積累了大量長期監測數據,保存自2010年以來的土壤、植物樣品及標本共約50000多份,於2018年入選我省首批省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福建師大三明野外站成功入選國家級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將成為福建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重要科技研發、政策諮詢和科研示範基地,成為我國溼潤亞熱帶、海峽兩岸、全球亞熱帶全球變化和森林生態系統合作研究的重要平臺,將對服務國家生態文明發展戰略、推動我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及三明市做實做足「綠色三明」文章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福建省科技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河南寶天曼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正式獲批建設運行
    百姓生活看中原(金光曉 通訊員 劉曉靜)12月29日,從科技部傳來喜訊,《科技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辦函基〔2020〕470號)正式發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和寶天曼管理局共同建設的「河南寶天曼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南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韶關仁化揭牌 將提供生態...
    7月8日,南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韶關仁化縣南嶺生態氣象中心揭牌成立,這將為仁化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粵北生態特別保護區可持續發展及粵港澳大灣區水資源供應、氣候調節等提供生態保障及重要數據支撐。
  • 南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科技部擇優建設名單
    根據「科技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科技部研究決定將69個野外站列入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依託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建設的「南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南嶺站」)位列其中,正式進入國家級野外平臺行列。
  • 科學網—首都圈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上新臺階
    本報訊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建設的「首都圈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躋身教育部科技創新基地。
  • 科學驛站: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
    科學驛站: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1-01-06 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下稱「西沙站」)於近日入選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
  • 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
    信息時報訊(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黎大寧)記者5日獲悉,科技部辦公廳近日發布了《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擇優建設69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國家野外站」)。由中國科學院組織推薦,中科院南海所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西沙站」)入選擇優建設名單。
  • 中科院南海所3個觀測站納入國家野外站序列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依託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設的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西沙站)入選。至此,南海海洋所共有3個野外臺站納入國家野外站序列,包括廣東大亞灣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海南三亞海洋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科技支撐條件進一步夯實。
  • 基於長期觀測研究支撐亞熱帶紅壤丘陵區森林生態系統恢復與可持續...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我國擁有世界上獨特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其在生物多樣性演化、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時,亞熱帶森林是長江經濟帶生態屏障,對於維繫區域生態安全、消解環境汙染具有重要的作用。觀測研究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是全球生態系統聯網研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科學研究取得累累碩果
    記者從8日在滬召開的「2019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獲悉,作為我國極地科學研究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成立30年來取得累累碩果。 據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楊惠根介紹,自1989年成立以來,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致力於科學研究,注重學科建設。
  •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高層次科學研究管理保障隊伍
    中國網3月12日訊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是我國極地科學的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局極地科學重點實驗室」的依託單位,主要開展極地雪冰-海洋與全球變化、極區電離層-磁層耦合與空間天氣、極地生態環境及其生命過程以及極地科學基礎平臺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建有極地雪冰與全球變化實驗室、電離層物理實驗室、極光和磁層物理實驗室、極地生物分析實驗室、微生物與分子生物學分析實驗室
  • 北京林業大學:立足風景園林一流學科,打造生態文明三明樣板
    校黨委書記王洪元在籤約儀式上指出: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造生態文明三明樣板,為全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要彰顯大學的責任使命和擔當,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三明生態文明建設和森林康養發展作出貢獻。規劃堅持生態優先,做到規劃先行,防止大拆大建,注重三明森林資源的優勢彰顯。通過科學的「三明康養九度」的評價體系構建,創新地建立了多學科融合的森林康養規劃體系,積極探索具有三明特色、可示範推廣的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模式和路徑。
  • 環境改善怎麼樣 讓小動物「說話」:北京將建20餘處生態監測站
    20餘處站點監測三類生態系統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這20餘處生態監測站中有8處是在已有的監測站點上進行改建,另有10多處是新建站點。根據監測側重點的不同,分為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溼地生態類型系統和綠地生態系統類型。
  • 「汗馬有著非常重要的生態作用及綠色發展潛力」 ——訪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舒立福
    汗馬2020專家服務基層重點項目暨首屆雷擊火和邊境火防控技術國家創新聯盟學術研討會期間,記者專訪了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研究員舒立福
  • 森林生態系統管理
    即使同一類型的森林生態系統,在不同的生態系統管理方式下,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結構和功能特性。生態學是研究生物及其環境的相互關係的科學。它揭示森林系統內物種之間的競爭和共存原則,以及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特徵,包括系統及其與外界之間的能量流、物質流和信息流、生物多樣性狀況、系統穩定性和生產力水平等。
  • 50多年野外難覓 貴州發現珍稀鳥類白頭䴉鸛
    近日,科學工作者在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13隻珍稀鳥類白頭䴉鸛,這種鳥類在中國已有50多年沒有野外目擊報告了。 記者從貴州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到,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保護區觀察到13隻草海保護區從未發現過的鳥類,在經鳥類專家研究後,確定這種鳥是已有50多年沒有野外目擊報告的珍稀鳥類白頭䴉鸛,又名彩鸛。 據貴州省科學院鳥類專家李築眉介紹,中國在上世紀50年代曾有野外目擊報告,白頭䴉鸛分布於長江下遊地區及華南至雲南南部。
  • 廣西:瑤山鱷蜥第二次放歸大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會長、科技委主任蔣志剛,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科技委秘書長黃乘明,廣西林業局黃副局長,賀州市主管義副市長等出席了放歸儀式並致辭,充分肯定了瑤山鱷蜥野外放歸的科學意義,預祝第二次放歸的個體與第一次放歸的個體合二為一,構建新的野外種群
  • 昆明植物所揭示多維生物多樣性對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
    全球變化(包括氣候變化、土地利用和地表覆蓋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加速喪失,進而影響了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近年來,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機制受到廣泛關注,是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
  • 保護秦嶺大家園|秦嶺野生動物與生態系統保護調查之四:生態系統...
    「森林興衰直接影響生態環境,關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生態服務功能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也是實現生態文明進步的基礎,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已經成為全球共識。」西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林業局)森林資源管理處處長任黨和說,「通過開展專項行動,既引導人、教育人、警示人,也讓人思考: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保護秦嶺野生動植物資源?
  • 在澳大利亞的森林大火之後,考拉被放歸野外
    這是在森林大火中從藍山地區救出的12隻樹袋熊中的第一隻。自今年1月以來,這12隻樹袋熊一直在雪梨塔朗加動物園避難。由於冠狀病毒(covid19)的爆發,其餘的將被快速追蹤,這意味著總共有13隻會被放回野外。
  • 全市野外生態狀況變化如何?看他們用雙腿為你「解答」(五)
    為全面落實全省生態狀況遙感調查評估工作要求,更好地服務於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監管,為全市「十四五」揚帆起航奠定堅實生態基礎。11月14日-12月17日,各縣市區積極行動,冒著嚴寒對全市森林、灌叢、草地、溼地、農田、城鎮、荒漠等7大生態系統的518個點位進行了實地調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