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看中原(金光曉 通訊員 劉曉靜)12月29日,從科技部傳來喜訊,《科技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科辦函基〔2020〕470號)正式發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和寶天曼管理局共同建設的「河南寶天曼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寶天曼國家站」)順利獲批立項建設。
寶天曼國家站位於我國中原地區、地處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北部山區-我國中央山系(伏牛山-秦嶺-祁連山)秦嶺東段、伏牛山南麓,珍稀物種繁多,森林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及生物多樣性具有獨特的科學研究價值。2003年,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批覆建立河南寶天曼暖溫帶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開始了森林生態系統各項參數的長期觀測研究,2006年納入國家林業局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站點,2015年加入中國通量觀測研究聯盟。有科研用房12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2000餘萬元,建有碳通量觀測塔、坡面徑流場、測流堰等科研設施,辦公和生活條件完備。擁有固定科研人員58人,其中院士1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劉世榮擔任寶天曼國家站站,共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近100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lobal Change Biology、Biogeochemistry、Plant and Soil等國際國內期刊發表論文300餘篇。
作為我國東西南北氣候過渡區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寶天曼國家站將進一步圍繞生態學、植物學、地理學、林學等學科,以暖溫帶落葉闊葉林為研究對象,依託大型野外控制實驗平臺和遙感等現代科學技術,開展森林生態系統碳氮水循環與耦合機制、暖溫帶天然林生物多樣性形成與共存機制、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生物學等方面長期定位觀測、科學研究、技術示範和科技服務,不斷提升寶天曼國家站的觀測能力、科研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用數據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論文寫在中國的大地上,不斷提高寶天曼國家站的運行質量和社會效益,為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管理的適應性策略、中部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南水北調中線重要水源地建設等發揮重大的科技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