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黎大寧)記者5日獲悉,科技部辦公廳近日發布了《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擇優建設69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國家野外站」)。由中國科學院組織推薦,中科院南海所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西沙站」)入選擇優建設名單。
國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之一,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數據和資料,有力保障了科學研究原始創新能力的提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和發揮了巨大作用。西沙站位於海南省三沙市永興島,於2007年籌建,2009年正式建成,先後建成並運行了9種共30多套觀測單元,是一個集水文、氣象、環境、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等學科於一體,並可同時研究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和大氣圈及其相互作用的多學科綜合觀測研究站,也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個水深超過1000米的深海海洋環境長期觀測研究站。
據了解,西沙站響應國家建設海洋強國重大戰略需求,聚焦熱帶海洋研究熱點與前沿科學問題,針對南海西邊界流特徵,西沙海域海洋水文氣象變化規律和相互作用機制,以及西邊界流對西沙生物資源形成與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問題開展長期監測與研究,在海洋傳感器技術及其監測應用、海洋遙感信息分析與應用、多源海洋監測信息資料同化與集成分析等關鍵技術方面取得重要的科技創新和系統集成的突破。截止到目前,西沙站先後承擔了國家「973」、國家支撐計劃、NSFC重點基金等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4)一項,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5,2016)二項,海洋工程科學技術一等獎(2016)一項,西沙觀測網入選「2015年度中國海洋十大科技進展」。2015年,成為海南省和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據悉,西沙站是南海海洋所實施「立足島礁深耕南海跨越深藍」戰略的前沿陣地,加入國家野外臺站網絡以後,將在新的起點上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優化觀測網絡布局,為促進海洋科學研究、推動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