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最低氣溫、最大風速、最大降幅……海洋所觀測站記錄「最強...

2021-01-07 青島新聞網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5日訊 2020年底,我國遭遇入冬以來最強寒潮。強冷空氣自12月27日白天開始影響新疆北部,並自西向東、自北向南發展。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布放在黃、東海的浮標觀測站,實時記錄了寒潮在我國沿海的全過程完整觀測數據。

05號浮標系統周期維護。

本次寒潮具有影響範圍廣、降溫劇烈、氣溫低、大風持續時間長等特點,致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出現入冬以來最寒冷天氣。黃、東海浮標觀測站在寒潮期間持續穩定運行,實時記錄了完整觀測數據。其中,位於大連獐子島的Q01氣象站獲取到最低氣溫-15.3℃;位於青島靈山島海域的09號浮標獲取到最高氣壓1037.8 hPa;位於舟山海礁海域的06號浮標獲取到最大風速28.9 m/s,最大波高7.9 m。另外,位於舟山花鳥島的Q02氣象站在寒潮期間獲取到的氣溫降幅最大,為23.2℃;位於舟山黃澤洋海域的12號浮標獲取到的氣壓增幅最大,為21.2 hPa。

16號浮標系統周期維護。

寒潮到來之前,海洋所及時完成了2套垂直剖面浮標(05號和16號)的系統周期維護,保證了浮標系統氣象、水文、水質以及剖面水體全部觀測數據的有效獲取。在寒潮影響期間,技術人員密切關注浮標和氣象站的運行狀態和數據情況,並相應增加日巡檢次數,確保各觀測站點安全在位運行。寒潮過後,技術人員根據海況對各觀測站點陸續實施維護保養,及時保證觀測數據的連續有效性。本次寒潮獲取的寶貴觀測數據,可為寒潮相關的科學研究以及預報預警提供重要支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勳祥 通訊員 王敏)

相關焦點

  • 黃、東海浮標觀測站實時記錄完整數據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傑2020年底,我國遭遇了入冬以來的最強寒潮,帶來了大風和強降溫天氣。在此次大範圍寒潮的氣象數據監測中,中科院海洋所黃、東海浮標觀測站實時記錄了最強寒潮全過程完整觀測數據,這些極為寶貴的數據可為寒潮相關的科學研究以及預報預警提供重要支撐。
  • 最大風速135Kt,超17級風暴哈羅德再增強,或登陸2次,大暴雨升級
    最大風速135Kt,超17級風暴哈羅德再增強,或登陸2次,大暴雨升級 最大時速244Km,「雙風王」哈羅德誕生,2020年來最強「颱風雨」 風暴的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如今4月來,整個熱帶海洋的情況就是這樣
  • 福建德化九仙山氣象站發明風向風速傳感器運用效果顯著
    圖:風向風速傳感器保溫防凍裝置據泉州市氣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得益於德化九仙山氣象站自主研發投入使用的「風向風速傳感器」保溫防凍結裝置。該裝置由站內職工賴輝煌自主研發,是在現有的「風向風速傳感器」下方加設加熱器等設施,當達到設定條件,設備就會自動加熱,有效保證了低溫環境下「風向風速傳感器」的正常工作。
  • 盤點一下中國歷史上的最強颱風,你了解多少呢?
    最近颱風「山竹」就要過來了,我來蹭一波熱度,檢點一下颱風過去的累累「惡行」,給大家盤點一下中國史上的最強颱風。(氣壓越低,風速越大,颱風破壞力越大)10、5413號颱風艾達(Ida)中心氣壓950百帕,臨近中心最大風速達45米/秒,風力超過12級。
  • 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
    信息時報訊(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黎大寧)記者5日獲悉,科技部辦公廳近日發布了《關於組織填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運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擇優建設69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國家野外站」)。由中國科學院組織推薦,中科院南海所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西沙站」)入選擇優建設名單。
  • 科學驛站: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
    科學驛站: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入選國家野外站擇優建設名單金羊網  作者:李鋼  2021-01-06 記者從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西沙海洋環境觀測研究站(下稱「西沙站」)於近日入選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擇優建設名單...
  • 鞍山最低氣溫達-26.8℃
    受強冷空氣影響,6日開始我市氣溫再度下降。市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6日17時至7日8時,鞍山地區最低氣溫為-26.8℃,出現在海城市王石鎮。「凍到開裂,吹到飛起」,可以說毫不誇張了。氣象部門介紹,2020年年末以來,我市基礎氣溫偏低,本輪強冷空氣與前期低溫產生了「疊加」效應,造成我市「冷上加冷」。不僅如此,本輪冷空氣攜帶的大風還形成了明顯的風寒效應,人們的體感溫度非常寒冷,簡直是「寒風刺骨」。市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6日17時至7日8時,鞍山地區最低氣溫為-26.8℃,出現在海城市王石鎮。
  • 利奇馬登陸風速達16級,卻並非風速最強颱風,這個颱風比它快得多
    颱風是破壞力極強的災害性天氣,它的強大破壞力主要來自於它迅猛的風速,通常風力越強的颱風破壞力越大,如今正在我國東部沿海市內的颱風利奇馬登陸時風力高達16級,每秒風速約51~56米,這已經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據,但是利奇馬卻並非登陸時的風速之王,那麼歷史上哪個颱風的風力最強,風速最快呢?
  • 東京最低氣溫創半世紀以來最高值(組圖)
    東京最低氣溫創半世紀以來最高值(組圖)     新華網東京7月21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東京中心地區21日最低氣溫為30.1攝氏度。這是1951年以來,東京最低溫度首次超過30攝氏度。
  • 2020年成為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一年
    1月13日,由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全球13個研究單位的20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布了國際上第一份涵蓋2020整年的全球海洋環境(溫鹽)變化研究報告。報告指出,2020年海洋升溫持續,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海洋「鹹變鹹,淡變淡」的鹽度變化態勢加劇,海水垂向層化持續加強。
  • 2019年為有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溫度最暖年
    本報訊 記者孫楠 通訊員林徵報導來自11個國內外機構的14名科學家聯合發布最新海洋觀測數據,繼2017、2018年海洋創紀錄變暖之後,2019年成為有現代海洋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一年。同時,過去五年是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海洋最暖的五年,過去十年是最暖的十年。
  • 最大風速120Kt,哈羅德升至16級,2020年全球首個超強颱風來了
    最大風速120Kt,哈羅德升至16級,2020年全球首個超強颱風來了 創紀錄!今年首個16級超強颱風哈羅德來了,權威預報:或影響這裡 都說大陸天氣變化快,而事實上,熱帶海洋風暴變動更大。
  • 解讀南極冰穹A:地球最佳天文觀測點之一
    中國將在南極冰蓋最高點——海拔4093米的冰穹A,建立自己的天文觀測站。兩位天文學者將於今年10月底,乘坐「雪龍」號科考船參加我國南極第24次科考,為在南極冰穹A建天文觀測站做前期工作。南極內陸氣候條件惡劣,最低氣溫曾到-83℃,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之一。冰穹A只有0.5個大氣壓,空氣稀薄,含氧量很低,人很容易出現缺氧情況,在冬天更是難以生存。
  • 全國天氣預報:2020年以來最強冷空氣要來了 氣溫將暴跌
    氣溫最近使出「障眼法」  多地暖得像3月甚至4月初  14日起,2020年以來最強冷空氣來襲  降溫範圍將覆蓋到海南  氣溫「障眼法」:暖到離譜  從北到南超15省會級城市創新高  最近的氣溫可以用紅紅火火來形容  不少地方直接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暖意
  • 我市最低氣溫 在青州仰天山
    7日,寒潮繼續發力,各縣市區均刷新了今冬最低氣溫,全市最低氣溫出現在青州仰天山,為-24.4℃,附近村民家裡生著爐子、開著空調,室內溫度僅有11℃。寒潮天氣對各行各業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大棚種植戶忙著採取措施減小影響,漁船停止海洋捕撈,進港躲避。
  • 海洋中最大的魚多大?淡水中最大的魚多大?歷史上最大的魚多大?
    提起大海中最大的魚,想必第一反應就是鯨魚,畢竟這是大家印象中最深的「最大魚類」了因為它的長度超過33米,體重可達180噸以上,但可能各位在上一年級的小孩子馬上會提醒你,鯨魚不是魚,它只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準確的說它只是最大的動物!估計很多朋友可能就會一臉懵逼了,最大的是哪種魚?
  • 中國史上最強颱風盤點:利奇馬風雨強度58年來最大
    據國家氣候中心評估,超強颱風「利奇馬」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颱風,陸上滯留時間為1949年以來第6長,風雨綜合強度指數為1961年以來最大,十多個省(市)受影響,直接經濟損失為2000年以來第二多。
  • 今天,我們用10張照片,記錄2020年的夏天!
    多數的分開與相遇都在這個季節炎熱中總會留下很多激烈而又難忘的記憶今年也是為此我們選了十張照片來記錄這個夏天受近期強降雨影響,淮河幹流王家壩站水位19日快速上漲,7月20日6時36分水位漲至29.66米,超過保證水位0.36米。圖/高超047月,華南區域平均高溫日數12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二多。
  • 北京6站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 地鐵昌平線出現信號故障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餘華尊 北京報導受冷空氣影響,北京多站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兩條地鐵線出現信號故障。1月7日下午,北京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第204場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北京近期極寒天氣情況及其相關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