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能在漢末亂世中崛起,他的才能確實是非常出色,雖然他在後世的形象也是褒貶不一,但曹操的才能還是受到了人們的肯定。
雖然沒有稱帝,但已經與皇帝沒有什麼區別,曹操能有這樣的作為,自己的用人之術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曹魏政權在曹操的時代,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文武都出現了不少的名臣,這些人很多還一直影響了曹丕曹睿的時代。
曹操早年起兵的時候,追隨他的人還不是非常多,他自己也需要依附袁紹才能生存。
後來靠著自己的用人之術,先後吸納了荀彧這些出色的人才,這也讓他的勢力漸漸發展起來,最終能統一北方。
曹操的用人識人能力確實很強,總結起來也是八個字:唯才是舉,賞罰分明。
曹操的陣營裡面,有不少將領都是從敵人的陣營裡面過來的,曹操能準確識別這些人的能力,還把他們放在了正確的位置上,唯才是舉是曹操選人不拘一格,只要對方能有才能,他就會給這些人一些重要的職務,像曹操手下的郭嘉,自己的生活就非常奢侈腐化,這也讓他受到了不少指責。
可曹操對屬下的這些私人品德問題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覺得只要能為國家發揮更大的作用,這點問題還是可以接受的。
曹操對於關羽與呂布這倆人的處理,也能看出他的識人之術,曹操心裡就非常喜歡關羽,反而是對呂布採取了嚴格的處理方式,他沒有接受呂布投降,直接就把呂布給殺掉了。
對關羽則是多次賞賜,反而還對關羽投奔舊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像呂布也是屬於私德有虧,按曹操的理念,應該是可以允許呂布在自己手下任職,可他為何沒這麼做呢?
其實曹操的唯才是舉,還是有一些要求的,他可以允許底下的人品行有虧,但他不會允許底下的人德行有太大的問題。
呂布已經不是私德有虧的事情了,他多次改換門庭,而且還割據一方,他與曹操是平級的關係,像呂布這種單獨創業的君主,又有著這麼多改換門庭的黑歷史,自然是不能讓呂布活下來了。
他之前就收留了劉備,那也是一個經常改換門庭的主,不甘心久居人下,自然早晚都會反水的,曹操殺掉呂布倒是正確的做法。
而關羽的情況就不太一樣了,在劉備投奔自己的時候,曹操就已經見識到了關羽的能力,也看到關羽雖然為人有些傲氣,但他注重忠義,像關羽這種又有才能力,又講忠義的人,確實是對曹操有著極大的幫助。
而賞罰分明,也是曹操用人籠絡人的一種手段。
他會對關羽那麼好,也是由於關羽在他的手下確實立下了不少功勞,比如誅殺顏良文丑,解白馬之圍,立下這麼多功勞,確實是配得上這麼多賞賜,而呂布這樣的人,既沒有立下什麼功勞,也有著很多品德的不足,曹操不用他也是正常的。
曹操靠著這樣的理念,也提拔了不少寒門子弟,不過曹操手下這麼多的人才,大部分還是從士族裡面出來的,曹操一開始就與荀彧這些人合作,荀彧就推薦了大量的人才,這也讓曹操手下的人才越來越多。
這才是他成功的關鍵,曹操後來發掘的人才,還沒辦法在國內取得更高的位置。
曹魏的朝堂裡面,還是以士族為主,這些人有著更多的資源,也就能掌握朝廷的話語權,曹魏政權並不是純粹的士族政權,這也導致他們的早亡,反而是士族的代表司馬家,最終能取代曹魏朝廷。
曹操曾經想過要重用像關羽這類並非士族出色的人,可惜士族的力量實在太強大了,他也沒辦法對抗,最終也只能妥協,曹操的識人理念確實較為先進,可他沒有順應當時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