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三國時期的謀士,大家人人相傳的大都是周瑜呀,諸葛亮呀,司馬懿呀,這些下至三歲小孩上至八十多歲老人都能隨口而來的出名人物。實則,三國時期的謀士還有兩位委實是萬分出彩的,一名是法正還有一名就是郭嘉。
不得不說,這兩位謀士的智慧也是挺高的。對於一些愛讀愛研究三國的人來說,郭嘉之名絕對是不陌生的。甚至這些人會覺得惋惜,這麼厲害的郭嘉卻是無緣與臥龍諸葛亮一較高低,大家都想知道"齊佐"郭嘉與諸葛亮之間,到底誰的才識更高一些。
郭嘉輔佐曹操的時候,曹操便是當時最厲害的霸主,直接一統中原,掃平北方。可惜的是,郭嘉身體一直十分孱弱,最後在赤壁之戰開戰前便去世了,也就與諸葛亮無緣相逢了。
其實,民間一直也有傳聞,說是如果郭嘉身強體壯的,並沒有英年早逝,那麼擁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便也不會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了。這句話到底有多少的真實性與可信性呢?倒也沒有多少人有把握地說出來,畢竟諸葛亮與郭嘉之間並沒有正面較量過。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從一些記載的相關人物事件之中找到一些線索,來將二者做出對比。
當年,在曹操還只是一個比較弱勢一方的時候,郭嘉卻提議曹操去攻打當時十分強大的袁紹。這讓當時一眾人震驚了,緊接著,郭嘉還提出讓曹操先解決了劉備以及呂布,解決完他們兩個人之後,再去攻打袁紹。
這樣的建議一出,肯定是有很多反對的。但是郭嘉告訴他們,只有所謂的攻打當然不是莽撞攻打,而是會有十勝論的引導,然後再加上正確的戰略引導。的確,最終曹操打敗了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這也為曹操之後一統中原奠定了基礎。
可惜的是,郭嘉孱弱的身子終究沒有撐到曹操一統中原的時候,燈枯油盡的郭嘉就這麼離世了。就在郭嘉離世的第二年,曹操率領數十萬將士,想要搞定在當時十分難搞的劉備和孫權。
在當時,已然是快到三國鼎立的時期了。劉備也已經請出了諸葛亮,可以說,沒了郭嘉的曹操等於失去了一半的戰鬥力。
而曹操卻在這個時候與劉備以及孫權展開了赤壁之戰。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帶領了二十萬精兵去攻打劉備和孫權,而劉備和孫權兩方的軍馬加起來都沒有十萬。人數上的懸殊,這本來是曹操佔領了絕對的優勢。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曹操輸了。逃到了華容道,正好被關羽堵截了。關羽為了報恩,放走了曹操。如果不是關羽,曹操甚至到後來都沒有機會去做魏王。
其實,曹操也知道,如若他的奉孝還在,那麼這赤壁之戰他是決計不會輸的。奉孝是誰?便是郭嘉。
那麼,如果曹操有了郭嘉,他就真的不會輸嗎?從戰略上來看,孫權這邊完全是跟著周瑜的策略來走的,也是周瑜的計策,選擇與曹操水上交戰。水戰本身就是曹操的短板,一旦水戰,曹操兵力就等於減半了。而劉備這邊則是由諸葛亮策劃,但他們也只是在陸地上與曹操交戰,最終也不過只是拿了些曹操的兵馬錢財。
曹操真正還是敗在水戰的。如若郭嘉尚在,他定是知曉曹操軍隊的弱點,肯定是能想出法子來避免這場水戰。至於陸戰,那麼就是郭嘉與諸葛亮之間的博弈了。誰能贏尚且不提,起碼曹操不會輸得如此難堪。
本身,郭嘉在軍事方面就是天賦異稟的,他所提出來的《十勝論》可以說是十分厲害的,行兵打戰,若是能夠參透這十勝論,那麼就是可以無往而不勝的。畢竟這十勝論是直接切中兵法要害,被很多人都運用了。
可以說,這赤壁之戰就是因為少了郭嘉。天妒英才,大多都是這般體現的吧。軍事天才郭嘉,他本可以有更多更大的功名,可惜的是,他自幼身體不好。英年早逝,甚至連赤壁之戰都沒來得及參加。
郭嘉與諸葛亮之間,誰更厲害一些,雖然有待考證,但是不得不說,這兩人都是有自己時代的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