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中,不識水性的曹操大敗,如果郭嘉沒死會扭轉戰局嗎?

2021-01-20 麻雀文史

關於三國時期的謀士,大家人人相傳的大都是周瑜呀,諸葛亮呀,司馬懿呀,這些下至三歲小孩上至八十多歲老人都能隨口而來的出名人物。實則,三國時期的謀士還有兩位委實是萬分出彩的,一名是法正還有一名就是郭嘉。

不得不說,這兩位謀士的智慧也是挺高的。對於一些愛讀愛研究三國的人來說,郭嘉之名絕對是不陌生的。甚至這些人會覺得惋惜,這麼厲害的郭嘉卻是無緣與臥龍諸葛亮一較高低,大家都想知道"齊佐"郭嘉與諸葛亮之間,到底誰的才識更高一些。

郭嘉輔佐曹操的時候,曹操便是當時最厲害的霸主,直接一統中原,掃平北方。可惜的是,郭嘉身體一直十分孱弱,最後在赤壁之戰開戰前便去世了,也就與諸葛亮無緣相逢了。

其實,民間一直也有傳聞,說是如果郭嘉身強體壯的,並沒有英年早逝,那麼擁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便也不會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了。這句話到底有多少的真實性與可信性呢?倒也沒有多少人有把握地說出來,畢竟諸葛亮與郭嘉之間並沒有正面較量過。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從一些記載的相關人物事件之中找到一些線索,來將二者做出對比。

當年,在曹操還只是一個比較弱勢一方的時候,郭嘉卻提議曹操去攻打當時十分強大的袁紹。這讓當時一眾人震驚了,緊接著,郭嘉還提出讓曹操先解決了劉備以及呂布,解決完他們兩個人之後,再去攻打袁紹。

這樣的建議一出,肯定是有很多反對的。但是郭嘉告訴他們,只有所謂的攻打當然不是莽撞攻打,而是會有十勝論的引導,然後再加上正確的戰略引導。的確,最終曹操打敗了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這也為曹操之後一統中原奠定了基礎。

可惜的是,郭嘉孱弱的身子終究沒有撐到曹操一統中原的時候,燈枯油盡的郭嘉就這麼離世了。就在郭嘉離世的第二年,曹操率領數十萬將士,想要搞定在當時十分難搞的劉備和孫權。

在當時,已然是快到三國鼎立的時期了。劉備也已經請出了諸葛亮,可以說,沒了郭嘉的曹操等於失去了一半的戰鬥力。

而曹操卻在這個時候與劉備以及孫權展開了赤壁之戰。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帶領了二十萬精兵去攻打劉備和孫權,而劉備和孫權兩方的軍馬加起來都沒有十萬。人數上的懸殊,這本來是曹操佔領了絕對的優勢。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曹操輸了。逃到了華容道,正好被關羽堵截了。關羽為了報恩,放走了曹操。如果不是關羽,曹操甚至到後來都沒有機會去做魏王。

其實,曹操也知道,如若他的奉孝還在,那麼這赤壁之戰他是決計不會輸的。奉孝是誰?便是郭嘉。

那麼,如果曹操有了郭嘉,他就真的不會輸嗎?從戰略上來看,孫權這邊完全是跟著周瑜的策略來走的,也是周瑜的計策,選擇與曹操水上交戰。水戰本身就是曹操的短板,一旦水戰,曹操兵力就等於減半了。而劉備這邊則是由諸葛亮策劃,但他們也只是在陸地上與曹操交戰,最終也不過只是拿了些曹操的兵馬錢財。

曹操真正還是敗在水戰的。如若郭嘉尚在,他定是知曉曹操軍隊的弱點,肯定是能想出法子來避免這場水戰。至於陸戰,那麼就是郭嘉與諸葛亮之間的博弈了。誰能贏尚且不提,起碼曹操不會輸得如此難堪。

本身,郭嘉在軍事方面就是天賦異稟的,他所提出來的《十勝論》可以說是十分厲害的,行兵打戰,若是能夠參透這十勝論,那麼就是可以無往而不勝的。畢竟這十勝論是直接切中兵法要害,被很多人都運用了。

可以說,這赤壁之戰就是因為少了郭嘉。天妒英才,大多都是這般體現的吧。軍事天才郭嘉,他本可以有更多更大的功名,可惜的是,他自幼身體不好。英年早逝,甚至連赤壁之戰都沒來得及參加。

郭嘉與諸葛亮之間,誰更厲害一些,雖然有待考證,但是不得不說,這兩人都是有自己時代的英明。

相關焦點

  • 郭嘉如果不死,曹操赤壁之戰會失敗嗎?
    個人覺得,郭奉孝有能力,但是會否影響到赤壁之戰結果卻很難定論。歷史不允許重來,戰爭不存在假設。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已經看是把自己視為周公,已經開始心圖天下了!!!何等的驕橫!!!??同時,曹操挾80萬之眾而號稱百萬,要一統江東,其心其勢,已經膨脹到極點。所以說,就算郭嘉在也不一定能勸解曹操。最多不過挽回點損失罷了,這是歷史的必然。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是言過其實還是名副其實?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些話流行了很長時間,很多三國謎都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人挺郭嘉,有的人挺諸葛亮,今天我們依據事實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下。首先,這話話應該來說還是有些道理的,因為決定有無三國最關鍵的一個點是赤壁之戰。曹操兵敗赤壁過後,說了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諸葛亮是真的害怕郭嘉因而不敢出山嗎?
    次年,即公元208年,曹操破劉表,直逼孫吳政權,劉備也帶著被曹操打敗的殘兵敗將和孫吳合兵一處,共同抗曹,終於通過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曹操在逃亡路上說過這樣一句話:若奉孝(郭嘉的字)在,不使孤至此。意思是說,要是郭嘉還活著,我曹操也不至於淪落到這麼狼狽。 根據這段歷史,於是民間便傳言,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那麼這是真的嗎?諸葛亮是真的害怕郭嘉因而不敢出山嗎?
  • 《潛龍在淵》揭秘「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那諸葛亮與郭嘉誰更勝一籌
    郭嘉的師傅是"三 國 演 義"中著名的"水 鏡 先 生"。雖然"水 鏡 先 生"做得不多,但從郭佳的非凡成就來看,"水鏡先生"是一個很有力量的人物。,在曹操得手下幹第一「參謀長」,曹操聽取郭嘉很多的意見大敗袁紹 郭嘉,這個人,曾經說過:"郭佳不死,臥龍不出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諸葛亮不出山?郭嘉到底多厲害
    三國時期的郭嘉,以「才策謀略,世之奇才」八個字形容當之無愧。甚至後人評價:如果郭嘉不是英年早逝,根本不會出現三分天下的三國。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郭嘉出道,諸葛亮不出山 郭嘉能力極強,不管是曹操還是後人對其都是極富盛譽。
  • 沒有郭嘉,曹操統一不了北方?有沒有郭嘉,都並不影響曹操的成功
    在三國演義裡面描述了一些非常厲害的武將,這些武將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個人往往就能夠令對方的千軍萬馬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記得在看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時候,前期看到那些武將單挑,覺得非常的過癮,從那些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些武將武力實在太強,往往一個人就能夠決定戰爭的勝負,當時覺得這完全就是自己的偶像,自己完全就想能夠成為這樣一個強大的武將。
  • 官渡之戰中,袁紹如果聽取了田豐的建議,曹操還有勝算嗎?
    如戰事拖延,比拼消耗,縱然曹軍善戰,屢敗袁軍,然糧食不繼,終是枉然,何況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使袁紹與曹軍速決,仍然勝機甚多,抓住一個就能打敗曹操,可惜袁紹驕傲自大,屢出昏招,惜敗曹操。赤壁之戰與官渡之戰情況極其類似,都應該選擇持久戰,發揮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耗死敵軍。具體操作上應當採取司馬懿對付諸葛亮的辦法,憑強取守,以守為攻,戰術上防守,戰略上進攻。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真的那麼厲害嗎?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武將方面,人中呂布是大家公認的三國第一猛將,而在文臣謀士方面,雖然最有名的是諸葛亮,以及鳳雛龐統等人,但是隨著「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個觀點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爭論諸葛亮和郭嘉誰才是真正的三國第一謀士。鬼才郭嘉到底有多麼的富有謀略,才會讓後人覺得他能夠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甚至超過了諸葛亮呢?
  • 如果不是郭嘉早死,還有諸葛亮什麼事兒?
    比如劉備的諸葛亮,東吳的魯肅,再比如曹操的郭嘉。一直以來,都有人對郭嘉英年早逝非常惋惜,說如果不是郭嘉早死的話,赤壁之戰曹操幾乎不會失敗,那後面也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兒了。 雖然這是歷史的假設,我們且看郭嘉給曹操的貢獻就知道了。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臥龍將出郭嘉嚇死?郭嘉恐怕讓兩方都失望了
    後來大耳朵跑了,曹操很後悔沒聽郭嘉的建議。同一件事卻有截然不同的記載,還是交給各位睿智的讀者來分辨吧。可惜荀攸太低調,現在反而沒啥名氣 公元198年9月,徵伐呂布,呂布敗退到下邳死守,多次進攻都打不下來。於是曹操有意退兵。這時候荀攸和郭嘉跳出來嘴炮了:「呂布有勇無謀,陳宮有智謀卻又太遲緩,應該趁現在急攻,呂布就可以擒獲!」一頓嘴炮讓老曹改變了主意,於是挖開沂水、泗水,水淹下邳,生擒呂布。
  • 三國謎團,赤壁之戰曹操敗了兩次,火燒赤壁實際上是火燒烏林
    如果有人問網友們三國中哪一場戰役讓人印象深刻,很多人應該都會回答,就是赤壁之戰。因為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把赤壁之戰描寫得非常精彩,同時在歷史教科書中也有說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故事。
  • 劉備與袁紹都在大敗後抑鬱而亡,而曹操在大敗後為何還能重整旗鼓
    今天筆者跟大家一起聊的歷史話題是,三國時期的劉備,袁紹,曹操三人,都分別經歷過一場或數場大敗,比如劉備的夷陵之戰,袁紹的官渡之戰,曹操的赤壁之戰等。但為何劉備與袁紹大敗之後都是不到一年便抑鬱而終,唯有曹操在大敗之後還能重整旗鼓,並再次打下一番不錯的傲人事業呢?對於這個話題,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
  • 赤壁之戰後,曹操的逃跑(撤軍)路線:烏林~華容道
    曹操敗走華容道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橋段,赤壁之戰後曹操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二笑笑出張翼德,三笑出了關雲長。此時,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曹操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 三國中最厲害的五位英雄人物,此人堪稱第一,據說此人不死諸葛不出
    ,卻在落鳳坡被劉璋手下名將張任用伏兵亂箭射死,死後僅僅獲到一個關內侯的爵位,人醜又背時,因此哪怕和諸葛其名,甚至某些見解超過孔明,但奈何命背!,但此人出場後便一發不可收拾,他指揮呂蒙奇襲荊州,又火燒大敗劉備於虎亭,再用計大敗曹休,但可惜站錯隊,孫權廢太子後,他深受打擊,鬱鬱而終!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真有依據,還是言過其實?
    因為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經久不衰,人們對於三國時期的一些卓越人物都有著一定的了解與自身的看法,當然,一千個人眼裡肯定是有一千個三國演義,在不同的人眼中對於三國內的人物看法也是不一樣的。近些年來,有一種說法的呼聲特別高,那就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無人不曉,然而後面還有一句,也是經典
    在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各掌一方勢力,三足鼎立。而在三國時期也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多數人都只記得這一句,實際上,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更為經典,便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段話中傳遞的信息量無疑是非常巨大。
  • 專家解讀曹操:奸耶?雄耶?奸雄耶?
    大家在看西方影視劇時,在一些戰爭場景裡,會看到拋石機這種武器。巨大的石頭被它拋射出去,砸毀敵人的城牆、陣地、營壘等,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所以,拋石機在古代戰爭中被稱為「軍中第一攻擊利器」。在歐洲許多民族語言中,「戰爭」一詞多是從「石頭」這個詞根衍化出來的。 那麼,中國古代戰爭中,用沒用過拋石機呢?不僅用過,而且還很多。拋石機在古代有一個專門的稱謂,叫「礮(砲)」。
  • 曹操為何會善待關羽,卻斬殺呂布?他的識人秘訣是什麼?
    曹操能在漢末亂世中崛起,他的才能確實是非常出色,雖然他在後世的形象也是褒貶不一,但曹操的才能還是受到了人們的肯定。 雖然沒有稱帝,但已經與皇帝沒有什麼區別,曹操能有這樣的作為,自己的用人之術也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 原來曹操被郭嘉騙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這期間曹操和袁紹兩大集團慢慢壯大起來,兩者之間不可避免的要決一死戰,官渡之戰隨即打響。在這期間郭嘉也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理性地分析了袁紹有十個戰敗的誘因,而曹操有十個戰勝的理由。最後曹操也是在得到郭嘉的激勵後,如願以償地拿下了官渡之戰的勝利,一統北方。
  • 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赤壁戰敗為何對曹操影響不大?
    官渡之戰曹操是弱勢的一方,據史書記載曹操「兵不滿萬,傷者二三」,而袁紹則是「精卒十萬,騎萬餘」,但最終曹操以弱勝強戰勝了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到赤壁之戰時,曹操則成了強勢的一方,兵力比官渡之戰時袁紹的兵力還要多,有30多萬,然而面對周瑜的3萬軍隊和劉備的區區萬人,曹操卻大敗而回。從這個角度來說,更應該被嘲笑的是曹操,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主要原因有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