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如果不死,曹操赤壁之戰會失敗嗎?

2021-01-08 騰訊網

個人覺得,郭奉孝有能力,但是會否影響到赤壁之戰結果卻很難定論。歷史不允許重來,戰爭不存在假設。

從赤壁之戰的背景來看,當時的曹操滅袁紹、徵烏桓文治武功空前高漲,達到其生涯的頂峰。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其實曹魏陣營已經瀰漫了一種輕狂,驕縱!曹操自己一代梟雄,自這種氛圍下自然內心生騰出的驕傲和自負溢於言表,看看曹操當時的詩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已經看是把自己視為周公,已經開始心圖天下了!!!何等的驕橫!!!??同時,曹操挾80萬之眾而號稱百萬,要一統江東,其心其勢,已經膨脹到極點。所以說,就算郭嘉在也不一定能勸解曹操。最多不過挽回點損失罷了,這是歷史的必然。

如果郭嘉(郭嘉在曹操的心目中高於任何一個謀士,估計只有徐庶可以和奉孝比(但是人家徐元直不幹),多年以後,曹操一想起奉孝,就會哭的旺旺旺的)不死(劉備等有可能在找到諸葛亮時已經被滅了的,今後或許就是曹操和孫權,其他的諸侯們是起不了作用的),曹操是不可能在赤壁被燒的焦頭爛額了(曹操的「三笑」均在諸葛亮的把控中,如果不是華容道,曹操是逃不出諸葛亮的手心的。),歷史將被重新改寫的(但是演義畢竟是演義,不能重寫的。)。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是屬於「事後諸葛亮」,發現粗了問題之後,才猛然醒悟,又不肯承認錯誤(在赤壁殺蔡中、蔡和倆弟兄,2菜純粹的是「冤大頭」,殺了,曹操醒悟了,卻說別人貽誤軍機,該槍斃的,又不承認自己的錯誤,導致被燒的嚴重杯具。);周郎是可以預知未來(這個未來是多長時間,估計很短的未來。),事到臨頭就是清醒的(凡是心裡想的,被諸葛亮早就計算清楚了,弄的周郎格爾屁的時候直喊「既生瑜、何生亮」,沒法。絕頂高手之間的差距本來就不大,但是只需一招卻可以把對方拿下的,這就是頂尖高手,任性、孤獨);

諸葛亮確是可以預知未來的(三國中估計諸葛亮唯一的錯誤有3點:

1、任用關二哥守荊州,咋不喊翼德或者子龍呢?他或略了關二哥的不足之處,那樣的話,荊州是不可能丟的(當然劉皇叔也不可能白帝城託孤的);

2、不聽劉皇叔遺言,重用了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劉皇叔在白帝城格爾屁的時候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導致了街亭的失敗,使出祁山有一次功虧一簣;

3、過於託大,從不聽手下的建議(魏延的出祁山的建議應該是當時最好的)。

相關焦點

  • 赤壁之戰中,不識水性的曹操大敗,如果郭嘉沒死會扭轉戰局嗎?
    實則,三國時期的謀士還有兩位委實是萬分出彩的,一名是法正還有一名就是郭嘉。不得不說,這兩位謀士的智慧也是挺高的。對於一些愛讀愛研究三國的人來說,郭嘉之名絕對是不陌生的。甚至這些人會覺得惋惜,這麼厲害的郭嘉卻是無緣與臥龍諸葛亮一較高低,大家都想知道"齊佐"郭嘉與諸葛亮之間,到底誰的才識更高一些。郭嘉輔佐曹操的時候,曹操便是當時最厲害的霸主,直接一統中原,掃平北方。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諸葛亮是真的害怕郭嘉因而不敢出山嗎?
    次年,即公元208年,曹操破劉表,直逼孫吳政權,劉備也帶著被曹操打敗的殘兵敗將和孫吳合兵一處,共同抗曹,終於通過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曹操在逃亡路上說過這樣一句話:若奉孝(郭嘉的字)在,不使孤至此。意思是說,要是郭嘉還活著,我曹操也不至於淪落到這麼狼狽。 根據這段歷史,於是民間便傳言,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那麼這是真的嗎?諸葛亮是真的害怕郭嘉因而不敢出山嗎?
  • 沒有郭嘉,曹操統一不了北方?有沒有郭嘉,都並不影響曹操的成功
    但長大了之後,才覺察出這才是真正的戰爭史,將領在其中能夠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絕對沒有那種靠單挑就能決定戰爭勝負的情況出現。同樣的,三國演義對謀士的神話也有一些太過了,其中神話的最厲害的就是諸葛亮和郭嘉了。郭嘉在三國演義裡面被認為是曹操的首席謀士,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勳,他甚至給人一種很深的印象,就是如果沒有郭嘉的話,曹操似乎根本就無法統一北方。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諸葛亮不出山?郭嘉到底多厲害
    三國時期的郭嘉,以「才策謀略,世之奇才」八個字形容當之無愧。甚至後人評價:如果郭嘉不是英年早逝,根本不會出現三分天下的三國。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郭嘉出道,諸葛亮不出山 郭嘉能力極強,不管是曹操還是後人對其都是極富盛譽。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是言過其實還是名副其實?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些話流行了很長時間,很多三國謎都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人挺郭嘉,有的人挺諸葛亮,今天我們依據事實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下。首先,這話話應該來說還是有些道理的,因為決定有無三國最關鍵的一個點是赤壁之戰。曹操兵敗赤壁過後,說了一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 《潛龍在淵》揭秘「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那諸葛亮與郭嘉誰更勝一籌
    「 三 國 演 義"有句名言:"郭 嘉 不 死,臥 龍 不 出"。這是因為郭佳有一個偉大的策略,所以他活著的時候。,在曹操得手下幹第一「參謀長」,曹操聽取郭嘉很多的意見大敗袁紹 郭嘉,這個人,曾經說過:"郭佳不死,臥龍不出
  • 如果不是郭嘉早死,還有諸葛亮什麼事兒?
    比如劉備的諸葛亮,東吳的魯肅,再比如曹操的郭嘉。一直以來,都有人對郭嘉英年早逝非常惋惜,說如果不是郭嘉早死的話,赤壁之戰曹操幾乎不會失敗,那後面也就沒有諸葛亮什麼事兒了。 雖然這是歷史的假設,我們且看郭嘉給曹操的貢獻就知道了。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真的那麼厲害嗎?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武將方面,人中呂布是大家公認的三國第一猛將,而在文臣謀士方面,雖然最有名的是諸葛亮,以及鳳雛龐統等人,但是隨著「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個觀點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爭論諸葛亮和郭嘉誰才是真正的三國第一謀士。鬼才郭嘉到底有多麼的富有謀略,才會讓後人覺得他能夠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甚至超過了諸葛亮呢?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臥龍將出郭嘉嚇死?郭嘉恐怕讓兩方都失望了
    料策身死,自非上智 公元200年,老曹與袁紹正在官渡剛正面,突然傳聞孫策想趁機捅老曹菊花,偷襲他大本營許昌。只有郭嘉站出來預測:「孫策吞併江東時誅殺的都是能得人死命的豪傑,但是他卻輕而無備,雖統兵百萬猶如孤身一人。必定會死於匹夫之手」後來孫策果然被許貢食客所殺。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是真有依據,還是言過其實?
    因為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經久不衰,人們對於三國時期的一些卓越人物都有著一定的了解與自身的看法,當然,一千個人眼裡肯定是有一千個三國演義,在不同的人眼中對於三國內的人物看法也是不一樣的。近些年來,有一種說法的呼聲特別高,那就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 三國謎團,赤壁之戰曹操敗了兩次,火燒赤壁實際上是火燒烏林
    如果有人問網友們三國中哪一場戰役讓人印象深刻,很多人應該都會回答,就是赤壁之戰。因為羅貫中在《三國演義》裡把赤壁之戰描寫得非常精彩,同時在歷史教科書中也有說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以少勝多,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故事。
  • 官渡之戰中,袁紹如果聽取了田豐的建議,曹操還有勝算嗎?
    官渡之戰時許攸建議趁曹操跟我們相持在官渡,派一支軍隊奇襲許昌。袁紹根本不聽並講:吾當先取曹。 如戰事拖延,比拼消耗,縱然曹軍善戰,屢敗袁軍,然糧食不繼,終是枉然,何況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即使袁紹與曹軍速決,仍然勝機甚多,抓住一個就能打敗曹操,可惜袁紹驕傲自大,屢出昏招,惜敗曹操。赤壁之戰與官渡之戰情況極其類似,都應該選擇持久戰,發揮數量上的絕對優勢耗死敵軍。具體操作上應當採取司馬懿對付諸葛亮的辦法,憑強取守,以守為攻,戰術上防守,戰略上進攻。
  •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無人不曉,然而後面還有一句,也是經典
    在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各掌一方勢力,三足鼎立。而在三國時期也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多數人都只記得這一句,實際上,這句話的後面還有一句更為經典,便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這段話中傳遞的信息量無疑是非常巨大。
  • 原來曹操被郭嘉騙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這期間曹操和袁紹兩大集團慢慢壯大起來,兩者之間不可避免的要決一死戰,官渡之戰隨即打響。在這期間郭嘉也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理性地分析了袁紹有十個戰敗的誘因,而曹操有十個戰勝的理由。最後曹操也是在得到郭嘉的激勵後,如願以償地拿下了官渡之戰的勝利,一統北方。
  • 「郭嘉不si,臥龍不出」,歷史上的郭嘉真的比諸葛亮還有能力嗎?
    郭嘉是三國時期曹操集團的重要謀士,在諸多的謀士中也是翹楚。而郭嘉去世的那一年,臥龍諸葛亮剛好追隨劉備出山,由於郭嘉才華出眾,使許多人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看法。那麼歷史上郭嘉對諸葛亮,到底誰更勝一籌?一、戰略方面戰略方面可以從兩者的著書中看出一些端倪。
  • 赤壁之戰後,曹操的逃跑(撤軍)路線:烏林~華容道
    曹操敗走華容道是《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橋段,赤壁之戰後曹操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並在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趙子龍,二笑笑出張翼德,三笑出了關雲長。此時,曹軍幾經打擊,此時已無力再戰。曹操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 「赤壁之戰」的始末:「浦口之戰」、「赤壁之戰」、「烏林之戰」
    曹操原本的目的不可能是赤壁山,赤壁山只是一個渡江的突破口。曹操在攻取荊州之後,不可能沒有戰船。曹操要攻取江東,也不至於用這些竹椑作為主力水兵(還特意挖了一個大池子訓練)。所以小編認為,這些竹椑只是曹操登陸的一次嘗試,如果取得赤壁山,曹軍可能會源源不斷地從這個突破口登陸,避免與孫劉聯軍在江上決戰;有人認為這支軍隊是配合水軍主力通過水陸並進的方式進攻夏口,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 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韓信用八個字評價,三國的郭嘉四個字總結
    對於項羽的失敗很多充滿了遺憾以及惋惜,也有很多人對其進行過評價,不同的人自然有著不同的看法。比如項羽的老對手劉邦就評價其為「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四百年的三國時代,那個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的世之奇士」郭嘉對於楚霸王項羽給出了自己的評價,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恃勇無謀,郭嘉作為後世的人對於項羽評價,當然帶有自己的主觀意識,我們來看看和項羽同時代的韓信如何評價他的老東家項羽。
  • 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赤壁戰敗為何對曹操影響不大?
    成王敗寇官渡之戰袁紹失敗之後,其實整體實力並沒有受到很大影響,兩年時間內袁紹又重新鞏固了統治,曹操也無力進攻袁紹,雙方還是處於對峙狀態。但是問題在於,袁紹死後,兩子內鬥,給了曹操逐個擊破的機會,最終用5年的時間徹底掃平了河北。袁家的勢力被徹底清除了,曹操取得了最終勝利,笑到了最後。赤壁之戰曹操敗回北方,實力也沒有受多少影響,曹操首先安定內部,然後平定關中。
  • 郭嘉、龐統和周瑜,正史中他們真的厲害嗎?都有過哪些計策呢?
    建安四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陳兵相拒,曹操麾下諸眾聞知孫策將要渡江北上,襲擊許都,皆懼。但郭嘉說:孫策在江東誅殺英雄豪傑甚多,那是因為他手下將士勇猛盡力,但他平時不太防備,如果有刺客埋伏刺殺,只要一人就可以。後孫策果然被許貢賓客刺殺而死。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背叛曹操,曹操想要徵討劉備,又怕袁紹背後襲擊,疑慮不定,以問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