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六月韭,臭死狗」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2020-12-05 農夫也瘋狂

導讀:俗語「六月韭,臭死狗」是啥意思?六月的韭菜不能吃嗎?看完懂了

夏季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在夜晚的時候,和好朋友或者家人們一起吃夜宵。也是在夏季,夜宵攤上的生意非常的火爆,南北方都是如此。其中吃夜宵的時候,韭菜就是很受歡迎的一種美食,尤其是男同胞們特愛吃。筆者和朋友出去吃夜宵的時候,烤韭菜也是必點,一次吃下十來串也不是問題。可是在民間卻有著「六月韭,臭死狗」的說法,這是什麼意思呢?六月份的韭菜不能吃嗎?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道,看完就懂了!

如今提到韭菜,很多人就會想到「割韭菜」這個詞語。這是從韭菜的特性而引申出來的一個詞語,並且意思也發生了變化,它是帶有貶義的一個詞語。韭菜的生命力很強,在南方是可以種一次連續採收多年的。並且韭菜生長很快,割完一茬用不了多久又會再長出來,並且營養還很豐富,所以很多人喜歡種植韭菜。而古人在長期食用韭菜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規律,其中「六月韭,臭死狗」就是其中之一。

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是說,農曆六月份的韭菜儘量不要吃,不僅不好吃,而且還味道有點難聞,就連狗都能被臭跑了。當然了這個是誇張的說法,它的意思就是為了突出農曆六月份的韭菜難吃,儘量不要吃。為何這樣說呢?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

韭菜是一種廣泛種植的蔬菜,並且在我國的種植歷史非常悠久。它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特殊強烈氣味,葉、花葶和花均作蔬菜食用。但是農曆六月份的韭菜不要吃,這個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在農曆六月份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正好是三伏天的時候,氣溫很高。這樣的韭菜水分少,吃起來是比較柴的,口感很差。一般農民在這個季節是不割韭菜的,都是為了讓它長根、壯根的,等到秋季的時候再割。

另外在夏天的時候,因為氣溫高蔬菜很容易變質的,尤其是煮熟的蔬菜。而韭菜也是如此,就算是新鮮的韭菜,採摘回來沒一會就會變乾巴巴的,時間再長一點就會腐爛掉。而爛掉了的韭菜,就會有一種特別難聞的味道,誇張一點來說就是連狗都會臭死。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韭菜在民間也叫「起陽草」,而農曆六月份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人本來就容易上火,吃韭菜就更容易上火了,所以就不建議在農曆六月份吃韭菜。

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經過時了,現在的種植技術不僅更先進了,而且生活條件也好了,一年四季都有韭菜可吃,並且都很嫩。同時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冰箱了,吃不完的菜餚可以放在冰箱裡存儲起來,也就不存在夏季韭菜腐爛的事情了。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那就是「二八韭,佛開口」,它的意思是說農曆二月份和八月份的韭菜是最好吃的,這也是最適宜吃韭菜的季節。因為農曆二月份的時候,正好是第一茬韭菜長出來的時候,它是最嫩的,營養也是最豐富的的。而農曆八月份的時候,氣溫低了,降雨也多了,韭菜又開始生長出來了,並且又嫩又肥,所以最好吃。各位朋友們,你們喜歡吃韭菜嗎?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六月韭,臭死狗」是何道理?夏天如何挑選好的韭菜?
    可是在民間卻有著「六月韭,臭死狗」的說法,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夏天吃韭菜有啥講究呢? 這句俗語應該很多人都聽說過,韭菜本來就有一種奇特的香味的,喜歡的人愛不釋手,而不喜歡的則避之不及。
  • 為什麼農村有「六月韭、臭死狗」的說法?夏天吃韭菜有什麼講究
    但在民間卻有著「六月韭,臭死狗」的說法,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夏天如何挑選到好的韭菜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六月韭,臭死狗」的含義 這句俗語相信不少人都有聽過,而從字面意思上也很容易理解
  • 農村老話「六月韭、臭死狗」,是啥意思?夏天吃韭菜要注意什麼?
    但是有句農村老話說:六月韭,臭死狗,這是什麼意思?是說六月的韭菜不能吃?夏天吃韭菜有什麼講究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六月韭、臭死狗」,有什麼道理?農曆二月生長出來的韭菜,因為氣候最佳、土壤也適中,這時候的韭菜是營養最好、口感最好的,是非常適合食用的當季蔬菜。
  • 老家「六月韭,臭死狗」的俗語 你聽過嗎?有什麼深層含義?
    二月頭茬的韭菜最鮮美,也有「香椿芽,頭刀韭,頂花黃瓜,落花藕」的俗語,春天正是吃韭菜最好季節。在農村老家還有「六月韭,臭死狗」一說,到了夏天村子裡人就很少吃韭菜。夏天的韭菜生長快,甚至三五天就能長一茬。這樣的韭菜沒有韭菜味,就像吃草一樣。韭菜兩頭鮮,這個季節村子裡從不缺乏各種蔬菜,韭菜吃的就少了。農村吃韭菜都是隨吃隨割,以前沒有儲藏設備,要是沒馬上吃放兩天就會爛掉。
  • 農村俗語「六月韭臭死狗,二八韭佛開口」是啥意思?其中大有講究
    但是最近這幾年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朋友都開始懷念起了農村裡面的生活,城市裡面的生活壓力和生活節奏都是非常之快的,而農村卻是人與大自然能夠和諧相處的地方,農村的生活快樂而又簡單,我們平常想吃什麼了就可以直接去菜地裡面摘,比起城市裡面嘈雜的生活要好太多了。
  • 俗語:六月韭,臭死狗,夏天的韭菜真不能吃嗎?北方人給出了答案
    俗語:六月韭,臭死狗,夏天的韭菜真不能吃嗎?北方人給出了答案。大家好,我是與食為伴,很開心和大家一起享三餐,度四季,品五味。秋天的韭菜稍差些,不過大家都說夏季韭菜最差,因民間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以及「驢不瞅,六月韭」「夏之韭,臭死狗」等說法,但是夏天的韭菜真的這麼不討人喜歡嗎?夏天的韭菜真的是不適合吃嗎?
  • 農村俗語:六月韭,臭死狗,說的是何道理呢,夏天韭菜不能吃嗎
    韭菜要數頭刀韭菜最為鮮嫩,香椿芽、頭刀韭、頂花的黃瓜、落花藕,被稱之為四大鮮,尤其使頭刀的韭菜,鮮嫩無渣而且味道也是最為濃鬱的時候,韭菜雖然很好吃,但夏季的韭菜,卻不是怎麼受歡迎的,而且還有六月的韭菜:驢不吃,六月的韭菜臭死狗等等說法,為什麼六月的韭菜就這麼不討人喜歡了呢?真的是不能吃嗎?
  • 俗語「飽暖思淫慾」,下一句才是經典,披露人性但少有人知!
    俗語「飽暖思淫慾」,下一句才是經典,披露人性但少有人知!生活在農村的朋友經常會從年紀稍大一點的老人口裡聽到很多俗語,這些俗語是在咱們老祖宗根據生平經驗所總結出來的話語,雖然簡短但是富有哲理,通俗易懂。俗語一般都是有上下兩句組成的,但是很多時候人們常常聽到的要麼說的是上半句要麼就是下半句,就好比下面小編說的俗語一樣,大部分人只聽過上半句,但是其實下半句才是最為經典,披露人性但少有人知!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就是「飽暖思淫慾」,很多人對於這句俗語是相當的熟悉了,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可能都會聽到過,但是其實它的下半句才是最為經典的。
  • 「六月韭臭死狗,二八韭佛開口」,是啥意思?原來大有講究
    「六月韭臭死狗,二八韭佛開口」,是啥意思?原來大有講究人們通常在農村的菜園裡種韭菜,一次切一次,另一次可以吃大半年的時間。在農村地區吃飯相對有規律,想吃韭菜的話,基本上只吃第一個作品。今天小編介紹了關於韭菜的俗語「六月韭菜臭死狗,二八韭菜開口」。六月韭菜臭死犬:韭菜當然在舊曆的6月成為劣等品。韭菜到了6月,由於溫度升高,韭菜的生長也很快老化,韭菜稍微老了點,吃了也會覺得像柴,受天氣影響容易腐爛,所以有臭味。二八韭菜開口:農村人覺得6月的韭菜不好吃,但2月和8月成熟的韭菜最好。
  • 農村這4個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第3個最受爭議!
    2.六月韭,臭死狗 作為一個農村人來說,地裡面長的各類莊稼最熟悉了。在農村有一句俗語「六月韭,臭死狗」。只有頭茬的韭菜最好吃,到了夏天農村就很少有吃韭菜的了。夏天的韭菜生長的快韭菜味道淡,在有以前農村沒有冰箱,夏天儲存韭菜容易腐爛,這才有了這樣的俗語。3.十年雞頭勝砒霜 在不經意間聽到過這樣的俗語「十年雞頭勝砒霜」。仔細的琢磨後認為,這句話並不是很可靠。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道
    -----李漁 《憐香伴·議遷》01引言農村不比城市,娛樂遊玩場所少之又少,以至於我每次回農村老家簡單舉個例子來說,我每次回農村老家都會學到一兩句俗語,前兩天回家就學了這麼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俗語作為文化遺產,雖然沒有史書典籍深奧,但是通俗易懂有趣味,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這句話聽著有點粗俗,但其中道理卻很讓人受用。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卻鮮為人知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龜」,下半句才最經典,卻鮮為人知文|江河論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且形式多種多樣,除去詩詞歌賦,還有歷史典故和成語,還有一種文化形式十分的接地氣,就是俗語。還有王八兩個字也是拿來罵人的,之所以我我們聽到這兩個動物都會覺得是不好的意思,跟這句「千年王八萬年龜」的俗語真正的意思有很大的關係。烏龜和王八除了長壽以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行動十分遲緩,形容人磨磨唧唧,也會說「你怎麼比烏龜還慢!」。
  • 「人中一條線,有子也難站 」,後半句同樣精彩,卻少有人知
    「人中一條線,有子也難站 」,後半句同樣精彩,卻少有人知我們都說相由心生,很多人的長相可能離不開他的性格和言行,我們可以從這個人的面相看出這個人的本質,古時候的人也都很是奉行這句話,用這種辦法看人也都是很準。
  • 俗語「豬變窮,狗變富」,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的告誡不得不佩服
    俗語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內容貼近人們的生活,語言簡單,而且蘊含著人生的智慧和哲理,都說話糙理不糙,俗語就是用淳樸的語言來講述老百姓身邊的故事,頗具趣味性,俗語包括的內容也很多,大多都是和老百姓周圍發生的事情有關,其中有關家畜的俗語也不少。
  • 民間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更現實!來自古人的忠告
    民間俗語:"餵狗別餵飽",下半句更現實!來自古人的忠告俗語文化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幾千年來,雖然我們國家的文明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還是很多人是沒條件接受教育的。所以古人們為了指點下一代,為了將自己積累下的經驗傳遞給後人,也就總結出了這些民間俗語。所以要想理解俗語的全部內涵,就必須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叫做"餵狗別餵飽"。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在現代人的印象中,烏龜一直是描述一個人不懂得擔當,遇事畏畏縮縮的詞。因為烏龜膽子特別小,被驚動的時候就會把頭縮進烏龜殼中。但是在古代社會中,在人們心中,烏龜是神靈。
  •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下半句才最為經典,「舔狗」注意了
    現在這些俗語還依舊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現在也是非常的受用,俗語通俗易懂,更能讓廣大勞動人民所接受,因此俗語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非常高。俗語中所蘊含的道理一樣很深刻,並不比其他傳統文化差。應該很多人都聽過這句俗語,這句俗語還有一段下半句是「雞怕攆狗怕舔」,樹怕三搖」其實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一些剛種下去的樹木,最怕的就是有人拽著來回搖晃,這樣做的後果輕則扯斷枝葉,嚴重的就會動搖樹的根基,使其難以成活。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也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就是由此而來的,通過這句話引申出了下一句的經典。這句話也是比喻有志氣的人立志以後,不會走回頭路,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從走老路;現在也常常用在愛情中,是說分手了就不會再回頭。 俗語作為教誨人而存在的文化,好馬的事情說過了,那接下來就該說人了。
  • 俗語:「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下半句才是經典,你聽過嗎?
    俗語:「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下半句才是經典,你聽過嗎?文/餘生讀史中華民族的文化,在幾千年悠久的歷史中被錘鍊的博大精深、蘊含哲理。那麼我們的先輩們自然也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文化瑰寶,特別是一些淺顯易懂的大白話中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比如說一些俗語或者是俚語中的道理,往往會為我們揭示一些人生的真理。那麼不知道各位讀者朋友們有沒有聽過「釣魚窮三代,玩鳥毀一生」這句俗語呢,那麼大家又知道不知道這一整句俗語的內容是什麼呢?特別是下半句的內容和道理都特別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