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也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2020-12-04 江南煙雨細如冪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數千年傳承下來的瑰寶難以計算,文史專家們只能將其劃分類別然後進行多次再區分,以此來看到文化的宏大框架。其中,俗語作為一種特別存在類型的文化,一直在民間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進行傳播,其朗朗上口的語氣加上富含哲理的語句一直養育著一代一代人,尤其是在農村,俗語散發出的生命力異常絢爛。 

俗語包含俚語、順口溜、歇後語等等,其中相當大一部分的詞語形式粗俗簡單,難登正統文學的大堂,但其內蘊含的道理卻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

「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

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就是由此而來的,通過這句話引申出了下一句的經典。

這句話也是比喻有志氣的人立志以後,不會走回頭路,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會從走老路;現在也常常用在愛情中,是說分手了就不會再回頭。 

俗語作為教誨人而存在的文化,好馬的事情說過了,那接下來就該說人了。

下一句也是整個俗語的精華所在——浪子回頭金不換,這句話說的是一個古老的故事,很多人都不知道。

話說以前有一戶金姓人家,家主老來得子,喜不勝收,為了表達對孩子的疼愛取名為金不換,嬌慣的孩子沒出息,金不換就是這樣,仗著一家人對自己的溺愛,整天浪蕩在小混混之間,花錢如流水,很快,剛成年的金不換就把幾代人積攢的財富敗得精光,所有人都對他憤恨有加,唯獨老母親始終沒有放棄這個可憐的孩子,終於,在經過漫長的掙扎後,金不換大徹大悟,重新做人,為家庭擔起了那份屬於他的責任。

一個人必須要有志向,當你有了目標就應該勇往直前,為了這個目標努力;追求一個目標要有一顆堅定的心,不能搖擺不定,否則這條路就走彎了。但是人生的轉折點有很多,如果你選擇的這條路是沒有終點的或者是錯誤的,就應該及時的回頭,這時候的回頭是知錯就改,而不是盲目前行。

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浪子回頭金不換」,短短十四個字卻講述了一段真實故事,並把其中的原委道理說得一清二楚,俗語這種獨特的文化實在讓人佩服,讀一句俗語,聽到一個故事,最後又明白了一個道理。

俗語是古時候代代相傳的,是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智慧,包含著無數人的祝福和愛意。這樣的句子應該被後代所銘記,其中包含的精神更加要被學習。

不可否認的是俗語作為民間文化,在這片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豐富了人民群眾的認知,給大家帶來了借鑑。當然時光荏苒轉瞬即逝,人類也在不斷的進步,很多俗語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的俗語,更加流光溢彩。

「欲知大道,必先學史」,讀史使人明智,了解歷史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

至於要看什麼書,才能收穫到重多「金句」,收錄了從古至今非常多俗語、名言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不錯的讀物。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語句簡練,通俗易懂。中心內容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大部分諺語、俗語、對聯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前人總結下來的經驗、智慧,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世間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華,筆下能點旌旗軍。

《增廣賢文》從廣義上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裡面除了這一句之外,經典語錄還有更多,比如: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這樣的「金句」,文中還有很多,想要讀到更多的話,建議大家還是自己讀一讀。

讀《增廣賢文》,真覺得字字精闢,句句經典,在沒有事情的時候,可以讀讀,不僅能夠增長見識,還能夠學到不少為人處世的智慧。

《增廣賢文》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它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看似無情如穿腸毒藥,實際上卻是字字璣珠的真知灼見。

書裡邊的句子多數是對仗的、以對聯形式出現的,文義也相對比較淺白,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又飽含哲理的話。

有些看似負能量,卻飽含智慧的句子: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哪一句不是我們可以用血淋淋的現實驗證出來的?

當然,書中也有勸導人們及時行孝的句子: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有激發人們珍惜時間的句子:黑髮不知勤學早,轉眼便是白頭翁。

可以說,《增廣賢文》是一本什麼時候讀都會有收穫的好書,我們自己讀了之後,還可以把其中的道理教給自己的孩子,不僅自己學到處世之道,還能讓孩子懂得孝順,珍惜時間等等。

總之,想要吸取國學精華,從簡單文字中獲得處世之道,看《增廣賢文》就是你最好的選擇。

想要吸取書中智慧的朋友,也會有點擔心,不是大白話,我們會看不懂。不過沒關係,我們只要選擇有完整原文,譯文,解析的版本就可以了。

《增廣賢文》精裝正版,只需要48元,也就是2包煙錢,就能讓你收益終生!不管你是買來自己看,還是教給孩子都是不錯的選擇!

重要的是這本書的評價也非常不錯,夥伴們可以買來看一看。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卻少有人知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句農村傳出來的俗語,上句是「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經典,但是卻少有人知。「好馬不吃回頭草」,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匹上乘的馬匹,是不會回頭吃草的。馬這種動物原是生長在大草原上,在馬看來,廣闊無垠的食物是吃不完的,要成為一匹合格的馬,只能一往無前,低頭啃食眼前的青草,不瞻前顧後,不挑肥揀瘦,即使錯過了一片上好的草地,也不會回頭。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可惜少有人知道
    「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也沒不得這場羞辱。」簡單舉個例子來說,我每次回農村老家都會學到一兩句俗語,前兩天回家就學了這麼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俗語作為文化遺產,雖然沒有史書典籍深奧,但是通俗易懂有趣味,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這句話聽著有點粗俗,但其中道理卻很讓人受用。
  • 俗語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才是經典,可惜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沉澱,能夠流傳到現在的俗語和古籍無一不是經典中的經典。在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一句話,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吃回頭草的馬不是好馬,但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更經典的,它是什麼呢?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卻鮮有人知
    老祖宗留下的俗語中,:「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是我們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用得比較多的,多是用來說自己不會再回頭重蹈覆轍之意。 「多承高誼,好馬不吃回頭草,就復了衣巾,也沒不得這場羞辱。
  •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經典,需要注意!
    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經典,需要注意!有句話常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兔子不吃窩邊草」,耳熟能詳的俗語誰都會說,真正懂得俗語意義的人,又有幾個呢?有些人認為這些話都是描寫男女之間感情的事情,分手了如果去找前任,前任的朋友就會說「好馬不吃回頭草」,既然兩人分手,就沒有必要回頭了,重蹈覆轍是不可取的。
  • 俗語「飽暖思淫慾」,下一句才是經典,披露人性但少有人知!
    俗語「飽暖思淫慾」,下一句才是經典,披露人性但少有人知!生活在農村的朋友經常會從年紀稍大一點的老人口裡聽到很多俗語,這些俗語是在咱們老祖宗根據生平經驗所總結出來的話語,雖然簡短但是富有哲理,通俗易懂。俗語一般都是有上下兩句組成的,但是很多時候人們常常聽到的要麼說的是上半句要麼就是下半句,就好比下面小編說的俗語一樣,大部分人只聽過上半句,但是其實下半句才是最為經典,披露人性但少有人知!這句俗語的上半句就是「飽暖思淫慾」,很多人對於這句俗語是相當的熟悉了,因為在平時的生活中可能都會聽到過,但是其實它的下半句才是最為經典的。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下半句更經典,道出了成功的精髓
    導言中華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數不勝數的歷史塵煙間,大家的老祖宗用她們的聰明智慧,匯總了諸多蘊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老少配,好馬不回頭」「盆友妻不可欺,盆友夫不能扶」「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其實下半句更精闢,卻少有人知
    古往今來,很多人在敘述事情的時候,通常會用成語去表達,而這也是體現了我們文化的傳承。比如成語的出現讓我們的語言文化更加具有魅力,而目前我們所知的成語其實也是經過多方改良之後演變而來的很多俗話大家耳熟能詳,但是其餘半句卻鮮有人知。
  • 「老牛吃嫩草」帶貶義,下半句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一句經典諺語
    中國的文化很深厚,四字成語就可以體現出來,這也是當初的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除了一些成語之外,還有一些俗語和諺語流傳襲來,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句諺語,這句話演變到現在,已經變成了貶義的意思,但是這句話的下半句,卻非常經典。
  •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什麼意思?其實下半句更經典,你知道嗎?
    說起農村裡的雜草,您第一個聯想到的俗語是那一句呢?農夫首先想到的是「兔子不吃窩邊草」,那你可知道為什麼兔子不吃窩邊草嗎?而且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的,你知道是什麼嗎?兔子不吃窩邊草很多人只知道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句話,但是卻並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
  • 俗語說「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來自老祖宗的忠告
    02「餵狗別餵飽,對人別太好。」這句話應該很多人聽過,相比上半句,下半句才是經典。作為老祖宗的忠告,如果學到其中的意思,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很多人家都會養狗,但是農村和城市不一樣,農村養狗主要是讓狗看家護院,防止家裡被人偷,而城市養狗一般都是寵物狗,平時帶出去溜溜,算是一個玩伴。這句俗語裡的狗主要是指的農村地區。那麼為何這麼說呢?主要有三點原因。
  • 「千年王八萬年龜」的下半句是什麼?老祖宗的智慧,少有人知
    在這五千年的時間裡,老祖宗們用他們的生活經驗,他們的人生智慧總結出了許多富有哲理的俗語,並且一代代傳承了下來,以此來警醒後人。在燦爛繁多的中華文化中,俗語文化往往是被忽略的存在。因為俗語文化不同於其他文化,它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創造,以口口相傳的方式,一代代流傳下來的智慧。
  • 「好馬不吃回頭草」,下一句才是靈魂所在
    有一句俗語,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叫做「好馬不吃回頭草」,很多人聊天的時候也會經常提起。01、好馬不吃回頭草意思是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青草。千裡馬看見鮮美的嫩草,不會瞻前顧後,只沿著眼前的路徑邊吃邊走,吃飽了就會跑回家中。
  • 好馬不吃回頭草?啟辰汽車: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
    國內有句俗語:好馬不吃回頭草。這句話的意思不說大家也都清楚,其實,國內還有一句話是說: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總之,餓到一定程度時,到了生死存亡緊要關頭時,好馬估計也不會有太多的顧慮了吧,先保命要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既有「一根筋」的馬自達,也有任性的鈴木,當然了,還有吃回頭草的啟辰汽車。
  • 俗語「六月韭,臭死狗」什麼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導讀:俗語「六月韭,臭死狗」是啥意思?六月的韭菜不能吃嗎?看完懂了夏季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在夜晚的時候,和好朋友或者家人們一起吃夜宵。也是在夏季,夜宵攤上的生意非常的火爆,南北方都是如此。其中吃夜宵的時候,韭菜就是很受歡迎的一種美食,尤其是男同胞們特愛吃。筆者和朋友出去吃夜宵的時候,烤韭菜也是必點,一次吃下十來串也不是問題。可是在民間卻有著「六月韭,臭死狗」的說法,這是什麼意思呢?六月份的韭菜不能吃嗎?下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道,看完就懂了!如今提到韭菜,很多人就會想到「割韭菜」這個詞語。
  •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
    俗語:「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下句少有人知,處世經驗值得學習在現代人的印象中,烏龜一直是描述一個人不懂得擔當,遇事畏畏縮縮的詞。因為烏龜膽子特別小,被驚動的時候就會把頭縮進烏龜殼中。但是在古代社會中,在人們心中,烏龜是神靈。
  • 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鮮為人知
    也正是因為這四本書的讀者極多,所以慢慢地便因此而衍生出了一句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這一話流傳也極廣,被很多人引以為至理名言,但其實此句的下半句才是精華,只是卻鮮為人知,而知道其中道理的人就更少了。
  • 古語好馬不回頭的前一句是什麼呢?更經典!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
    古語好馬不回頭的前一句是什麼呢?更經典!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中國的俗語很有意思,俗語,俗語,不俗就不叫俗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個特別熟特別俗,特別俗的俗語。但是所以真正的含義卻不是以上所說的,小編只是給大家開個小小的玩笑。
  • 假若賈伯斯這匹好馬不吃回頭草的話,那麼世間很難有「蘋果」再現
    咱們都知道有這麼一句俗話:好馬不吃回頭草。那麼,我就納悶了,這匹好馬為什麼不吃回頭草呢?我猜想:一來,這馬特有個性,很有志氣,不喜歡做重複的事,樂於追求新鮮、不同的事物;二來,這回頭草呀,已變了模樣,失去了昨日的風採,不再是這馬的所愛了。
  • 老祖宗說「兔子不吃窩邊草」,其實還有下一句,這句才是經典
    俗語是古代人的總結出來的經驗,雖然有些俗語略顯粗鄙,但其中卻蘊含著無數深刻的智慧,其中有些俗語是關於人生哲理的,比如說「好馬不吃回頭草,浪子回頭金不換」、「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還有些關於生活經驗的俗語,比如說「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老洩殘精,人窮壽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