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這個日子的設立,旨在呼籲人們對身處困境的非洲象和亞洲象予以關注和保護。在我國,隨著人們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強,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從上世紀末的100多頭到2019年底已經增長到約300頭。在雲南西雙版納州的野象谷,設有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每天早上8點,位於西雙版納野象谷的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就逐漸熱鬧起來。這個中心2008年建成,先後救助過20多頭野生亞洲象。
總臺央視記者 王溪:繁育中心養護人員的一天就是從做鏟屎官開始的。一晚上呢,一個象舍就能拉出這麼一車的象屎。
觀察清理糞便,打掃衝洗象舍,給大象們洗澡後再量體溫,做身體檢查,這是飼養員們每天都要進行的工作。準備工作完畢後,工作人員還要帶象群進入山林,進行野外生存訓練。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 自建明:本來它就是在山上活動的動物,你不給它經常去的話,天天在那個地板上面,腳底板會壞掉。所以說我們每天要帶它到山上,最起碼也要七八個小時。因為山上的那些植物多嘛,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野象被救助的原因都不相同。有些是為爭奪配偶打鬥而受傷,有些是被獸夾傷害傷口感染,也有意外跌落山崖受傷被困的大象,還有因體弱多病被象群遺棄的小象。這些受傷的象在野外被人們發現後送到救助中心,飼養員們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野象,被人們稱為「象爸爸」。「象爸爸」陳繼銘說,他印象最深的是照顧一頭叫「羊妞」的小象。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 陳繼銘:以前「羊妞」它來的時候,經常會拉肚子,因為它出來的便便有比較稀嘛,會粘在它的屁股後面,然後我們每天用手帕這些用溫水給它擦洗,但是我的孩子我幾乎沒做過,我的兒子幾乎沒有像「羊妞」這樣照顧過,換一個尿不溼都很少。那時候真的還是挺虧欠自己家人和孩子的,然後現在的話,「羊妞」也慢慢健康了,你看現在5歲了,然後從剛開始來的76公斤,已經長到了1.3噸了,所以說我們的付出我覺得還是非常值得的。
網紅小象「羊妞」長大了
「羊妞」是一頭非常可愛的小象。2015年8月17日,「羊妞」在普洱市一位村民家的柴房裡被發現,因為患病,當時它已經奄奄一息,救助人員把它帶回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們開始精心照料它,可愛的「羊妞」性格活潑,還曾因為呆萌的行為上了熱搜,一起去認識一下「羊妞」。
這個扭動著身體,順著山坡滑滑梯的小象就是「羊妞」,當時它不到兩歲,飼養員把它日常的生活拍了下來發在了網上,贏得了不少網友的喜愛。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大象醫生 保明偉:它非常聰明,當時也是在馴養的過程中,也是七八月份,這個泥土比較鬆軟嘛,下坡的時候它就兩腿一蹬,刺啦一下就滑下去了。當時很小,你看現在1米78,比我們要高得很多了。吃也吃得多,一天要幾十公斤,除了喝羊奶,還是要吃幾十公斤的草啊,或者是各種水果。
5年前,「羊妞」被發現時出生才一周左右,當時它在一位村民家的柴房裡被發現,臍帶嚴重感染。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大象醫生 保明偉:羊妞比較特別,因為救它的時候僅出生了7天左右吧,那時候是處於一個哺乳期,但是因為疾病啊,掉隊啊,或者其他的原因就被媽媽拋棄了,帶到有人家的地方,因為它(象媽媽)也很聰明,它可能感覺這個大象很難以存活,就把這個救助的希望交給人類,所以讓我們發現了,救了它,把它轉到這個救助中心來。
羊妞來到救助中心後,「象爸爸」陳繼銘24小時陪伴看護,悉心照料,因為是羊年出生的,陳繼銘給它起名「羊妞」,同時,為了幫助它儘快恢復身體,羊妞需要喝營養更豐富的羊奶,不過這讓它在融入象群時遇到了難題。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 陳繼銘:(小時候)它主食還是羊奶,體表發出的一些味道都是羶味,所以說很多的這些大象也好,我們這個小象也好,都不願意跟它玩耍,可能在想,羊妞也和我們長得是一樣的,但是你的味道和我們不一樣,所以說大部分的時間,它都是跟著象爸爸(飼養員)在活動,現在呢,它的食草量也慢慢增加,它的奶量就會慢慢減少,它的味道就沒有以前那麼濃,所以說現在它也和其他的成年象也可以到野外進行康復訓練了。
從被排斥到被接納,「羊妞」逐漸融入了集體,生存技巧也取得了巨大進步,這也成為了我國在亞洲象保護研究領域的一個成功案例。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 陳繼銘:因為像羊妞這種出生兩周左右就被救助的這個小象呢,可以說是還是首例,能夠活到現在這麼長,5周歲那麼長的時間,也是刷新了整個新的紀錄吧。
近年來,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不斷「添丁進口」,工作人員介紹,目前中心已經繁育出9頭小象。
收容肇事野象 緩解人象衝突
除了救助被困野象,近幾年雲南發生的「人象衝突」事件也在不斷增加。隨著保護力度不斷加大,野象的數量不斷增多,當保護區內食物減少時,不少象群便到保護區外取食,人象活動空間重疊導致「人象衝突」難以避免。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也收容了部分發生過衝突的野象。
2018年4月8日凌晨,一頭亞洲野象闖進雲南普洱市思茅市區,在城裡逛了5個多小時後被工作人員請出城外。8日傍晚,這頭野象再次來到普洱城郊逛起了公園和農家樂。為避免發生人象衝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當地政府和林草部門將野象麻醉並捕捉救護,送入西雙版納救助中心。這也是我國首次在城區對成年健康亞洲象進行麻醉並將其控制。
2019年3月,西雙版納勐海縣境內18頭野生亞洲象在勐阿鎮轄區內頻繁出現,多次進村入戶,走街串巷,攔路搶食,損壞過往車輛,造成了財產損失,嚴重幹擾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其中一頭名叫「維吒喲」的公象性情暴躁,於3月17日—4月4日,先後6次進入勐阿鎮主要街道等人流聚集區,攻擊破壞大小車輛16輛、損毀房屋等基礎設施5處,為確保當地民眾生命財產安全,4月5日當地有關部門將 「維吒喲」依法捕捉並送往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昔日的破壞大王,經過和飼養員們的朝夕相處,現在情況如何?2020年8月10日,記者見到了「維吒喲」。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 陳繼銘:來的時候它的脾氣性格還是比較暴躁的,它自我保護意識也非常強,我們一靠近它,可能有一個反抗的心理,現在通過我們「象爸爸」每天和它接觸,現在我們的飼養員「象爸爸」已經可以這樣近距離地給它清理象舍啊這些,但是這個呢,有一點特殊,不是它的飼養員象爸爸(飼養員)不可以靠近,包括我也不可以靠近,你靠近它的話,它可能會有主動保護,會攻擊的現象。
目前,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內的象舍已經滿員,而在普洱和西雙版納,野象群進村入戶的趨勢仍在加大,人象衝突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記者從亞洲象專家委員會了解到,目前雲南正在積極探索緩解人象衝突的方式,並通過人防監測、無人機預警、大象圍欄等方式暫時緩解衝突。而在未來,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還將繼續擴建並加大收容救助等功能性區域,在緩解人象衝突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雲南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級工程師 沈慶仲:下一步將更科學地把救護中心規劃為四個區域:一個叫隔離救治區,一個叫種源繁育區,另一個叫管理辦公區,還有一個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基地,我們叫康養回歸區,就是通過康復放養、野化訓練以後讓它能夠實現一個目標就是回歸到大自然。
(總臺央視記者 王溪 趙鵬 陳政 孫振濤)
(編輯 王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