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精心陪護 看「象爸爸」們如何幫助亞洲象回家

2021-01-08 央視網

  「象爸爸」帶著大象散步

  「象爸爸」跟小象深入原始森林

  北方草原能放牧,南方森林裡能放什麼?

  在雲南西雙版納的野象谷,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26個男人給失去家人的亞洲象當起了「象爸爸」。

  每天6到8小時的野化訓練,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悉心陪伴,「象爸爸」們的願望只有一個——幫助這裡的救助象早日回家。

  原始森林放大象 挑戰不小

  9月3日,一條名為「北方人草原放羊,雲南26人原始森林放大象」的視頻走紅網絡。故事的主角是20餘頭野生亞洲象和它們的26位「象爸爸」。 這裡是位於雲南西雙版納野象谷的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被救助對象是或走失或被遺棄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亞洲象。

  在這裡,平均每兩位「象爸爸」負責護理一頭大象,不僅包括日常飲食起居,還要趕著它們進入原始森林進行康復訓練和覓食。工作人員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為了最大程度實現野化訓練的功效,救助大象所進入的原始森林區域與野生亞洲象的遷徙區域基本重合,這就大大增加了「象爸爸」和「孩子」們的安全風險。

  「我們經常能遇到野象遷徙,以家庭為單位的大象種群對外來打擾者並不友好。」這位工作人員講述,曾有一次,他的同事誤將一頭野生小象錯認為自己的「孩子」。「他跑上前拍了拍象屁股,小象一扭頭,發現彼此都不認識。我同事嚇得趕緊往回跑,萬幸的是那隻野生小象並無攻擊性,而是同樣受驚後朝著森林跑去。」除此之外,原始森林裡還有不少毒蛇、毒蟲、野生植物,也對人和生存能力較弱的大象構成挑戰。

  撫養受傷、被遺棄亞洲象成長已屬不易,幫助他們重新獲得野外生存能力,則更加困難。但「象爸爸」們從未放棄,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讓這些森林中的精靈早日真正回家。

  網友為這一群敢放亞洲象的「狂野」漢子點讚:「象爸爸」了不起,保護自然生態就是造福子孫後代。平凡的人在做著偉大的事,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24小時陪護 比對兒子還親

  提到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很多人會想起網紅小象「羊妞」在這裡實現從棄嬰到明星的華麗轉身。「羊妞」的「象爸爸」叫陳繼銘,17年與象為伍的經驗,讓他成為了一位護象熟手。

  2002年,初中畢業的陳繼銘為求生計到寮國學習飼養大象。他觀察大象採食、了解大象習性,甚至試著去聽懂象語。6年後學成歸來,他找到了一份有著特別意義的工作——新建成的雲南亞洲象救助中心招聘「象爸爸」,2008年7月,他正式成為救助象的一位監護人。

  陳繼銘回憶,因為「羊妞」患有新生兒臍帶感染,並伴有心力衰竭症狀,需要24小時陪護。「最開始給它配置了四位『象爸爸』,後來變成了兩個人。期間每人都是24小時一班,當天8點換班後一直要持續到第二天8點。」

  他告訴北青報記者,起初兩年裡,小象需要每一兩個小時就吃一次羊奶,還需要「象爸爸」陪著玩,大半夜也不例外。「為了更好地照顧『羊妞』,值班的人會跟它睡在一起。哪怕是晚上一兩點,它餓了就來拽我的被子,必須馬上吃、馬上玩。」工作時間的不規律加之高強度,使得陳繼銘在最初接手「羊妞」的日子裡,一度瘦了10公斤。

  工作帶來的煎熬不僅是身體的,還有內心。陳繼銘說,「羊妞」最需要照顧的時候,自己家的孩子才剛滿周歲。「我照顧『羊妞』生活,給它洗澡、擦屁股,但這些事情我甚至都沒有給兒子做過。對於家人,很是愧疚。」此外,每天與大象打交道,因為少與人交流,寂寞的感覺在所難免。

  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沈慶仲眼裡,「象爸爸」工作的威脅不僅源於自身的難熬,從人象之間的衝突就已有所顯現。沈慶仲說,它們開心時跟「象爸爸」打鬧或者生氣時,都會發生意外。畢竟體重那麼大,一把推過去,皮外傷都是小事,一般就是骨折。好在「象爸爸」們都有經驗,意外也只是偶有發生。

  陳繼銘回憶17年的經歷感慨,保護亞洲象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雖有不易,但只要亞洲象有需要,他這個當「爸爸」的願意一直幹下去。

  完全放生野外有難度

  自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以來,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先後參與過21次亞洲象野外救助工作,成功救助了22頭不同年齡段的野生亞洲象。目前有12頭救助象仍在該中心接受專業的醫療護理與康復訓練。

  2018年12月27日,救助中心母象「格蘭」產下一頭小象,這也是基地人工繁育的第6頭小象。它們會和「羊妞」一樣,在「象爸爸」的悉心照顧下慢慢長大,通過一系列野外訓練,爭取重新回到大自然。

  陳繼銘說,該中心共有26位「象爸爸」,年齡從70後到90後不等。他們悉心照顧大象,為的是讓「孩子」們更好地離開。「我們每天帶救助象回到原始森林,那裡才是它們的家。我們希望它們具備野外生存的能力,然後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讓它們真正回家。」

  沈慶仲告訴北青報記者,大象完全野化放生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從全世界範圍來看暫無成功案例。「目前,科學家對大象從幼年到成年完整的生活習性並非徹底了解,通過人工救助、繁殖的大象,因為缺少母體供給的營養和野生象群世代總結的生活經驗,很難真正在野外生存下來。」

  沈慶仲介紹,目前希望通過「象爸爸」的陪伴和訓練,讓救助象特別是幼年象習得野外生存能力。未來能在新圍出來的一片空間內離開「象爸爸」的陪伴,獨自覓食並生存下來。「讓亞洲象真正回歸野生環境是我們所有人的夢想,但是這還需要科研人員創造條件對象群有更深入的研究,未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記者 熊穎琪 )

相關焦點

  • 世界大象日丨走進我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這些受傷的象在野外被人們發現後送到救助中心,飼養員們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野象,被人們稱為「象爸爸」。「象爸爸」陳繼銘說,他印象最深的是照顧一頭叫「羊妞」的小象。2015年8月17日,「羊妞」在普洱市一位村民家的柴房裡被發現,因為患病,當時它已經奄奄一息,救助人員把它帶回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飼養員們開始精心照料它,可愛的「羊妞」性格活潑,還曾因為呆萌的行為上了熱搜,一起去認識一下「羊妞」。
  • 「長隆好生養」:亞洲象好「孕」連連迎來第三代象寶寶
    當鋒哥到達大象「產房」的時候,幼象已經可以站立著了,並且在母象莉娜的幫助下,順利地允吸上了母乳。與大象們心意相通是來自與大象們的日夜相守、細緻呵護。大象會通過不同的叫聲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尤其喜歡用鼻子對鼻子,甚至將鼻子伸到 對方口中「示愛」。大象還有一種「特異功能」——用次聲波彼此交談。而熟悉它們生活習性的保育員則懂得了這門「象語」。
  • 「象爸爸」是怎樣煉成的
    36歲的陳繼銘,如今已是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象爸爸」中的「老司機」,除了負責飼養大象,還要監督其他「象爸爸」。得知飼養大象的工作是個「香餑餑」,2002年,陳繼銘初中剛畢業就去了寮國,學習如何當一名「象爸爸」。「17年前,剛接觸大象飼養工作時,對大象一無所知,看到大象就緊張。」陳繼銘說。
  •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點燃亞洲象生存希望
    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供圖 「體溫37.6度,心率42,身體表面無傷痕……一切都正常。」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正在為救助到中心的亞洲象「小強」進行每天的例行身體檢查。
  • 從事野生亞洲象救助14年,他能說出每一頭大象的故事
    「象爸爸」熊朝永在給羊妞的口腔、牙齒等其他身體情況進行檢查,方法就是用它最喜歡吃的香蕉。 1月16日,在紫外線消毒室裡待了5分鐘後,亞洲象種源繁育中心的主管熊朝永帶領《方圓》記者走進亞洲象的世界。
  • 青春》:走進全網都喜歡的萌象「羊妞」
    青春》第三期節目上集,演員黃小蕾和中國社科院冷凇教授、表演藝術家牛群和國內編劇宋方金以及成都女孩郭夢瑤,帶領我們走進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認識一位叫「羊妞」的小象以及照顧它的「象爸爸」李濤。
  • 「為了救助象能早日回家」——訪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原標題:「為了救助象能早日回家」——訪中國雲南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      每頭大象有一到兩名「象爸爸」,專職負責救助象的日常生活照料和野化康復訓練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盧倩樺)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世界大象日於2012年8月12日設立,呼籲人們抵制非法獵殺大象和象牙貿易,保護大象棲息地,聚焦身處困境的非洲象和亞洲象。
  • 最美林業故事|雲南「象爸爸」
    中心有30多位被稱作「象爸爸」的專業亞洲象護理人員,照顧受助野象起居。他們迄今已參與救助23頭野生亞洲象。 從事亞洲象護理工作的一位大象醫生說:「我們『象爸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照顧與護理,讓野象回歸自然,因為那裡才是它們的家」。在「象爸爸」的照料下,野象們大多走出創傷陰影,重獲新生,還交到了人類朋友。
  • 浪潮推出暖心短片:用科技幫助亞洲象重返雨林,讓童話成真
    這支名為《幫亞洲象重返雨林》的短片,用人文視角講述了科技助力出走的亞洲象重回家園的故事。浪潮藉此呼籲大家關注亞洲象,以新技術賦能瀕危物種和生態保護。想要讀懂這個故事,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故事的主角——亞洲象。亞洲象是世界瀕危物種之一,也是我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 雲南亞洲象中心17歲的救助象「然然」當媽媽了:母女平安
    9月23日上午,澎湃新聞從中國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下稱亞洲象中心)獲悉,該中心的救助象「然然」在懷孕600多天後,於9月21日4時許產下一頭小雌象,這頭小雌象是在亞洲象中心出生的第七頭小象。亞洲象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新生小象身高83釐米,體重68.2公斤,身體各項指標良好。在醫生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小象順利吃到母乳。
  • 石家莊動物園迎來象寶寶、長頸鹿寶寶 五一期間喜迎遊客
    無線石家莊消息:(全媒體記者 胡光 通訊員 孟永紅)亞洲象奧寶產女 萌態小象驚豔亮相3月10日,大象館傳來喜訊,亞洲象「奧寶」生小象啦,這可真是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亞洲象在北方動物園飼養的不少,但是實現繁殖的卻寥寥無幾。此次亞洲象繁殖極大地提高了石家莊市動物園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標誌著石家莊動物園大型食草動物繁殖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大家的精心呵護下,「象寶」已經過了滿月,將於「五一」與遊客見面,屆時大家可以看到這隻來之不易的金貴 「象寶寶」了。「象寶」是一頭小母象,初生目測身高95釐米。
  • AI上陣,帶300頭瀕危亞洲象重返雨林
    但亞洲象體型巨大,重量過噸,對人類來說是龐然大物,一旦跟人類發生衝突,人類毫無還擊之力。如何及時發現野生象正在靠近人類活動區域?如何在監測到野生象的第一時間向附近民眾預警?如何通過長期追蹤與研究,幫助人類更好地掌握大象的習性和生態變化,為更長遠地生態保護帶來價值?如果回到三十年前,人們或許無法想像如今現代科技計算力的澎湃和便捷,能帶給緩解「人象衝突」怎樣的解法?而在我們接下來要講的故事裡,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正不斷擴展創新的邊界,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每一絲溫度,對於亞洲象保護都彌足珍貴。
  • 從衝突到和諧,西雙版納如何做到亞洲象保護有「數」
    如何解決人象衝突難題?  過去的方法主要依賴人工,監測觀察員每天穿梭在地貌複雜、道路不通的雨林之中,通過一天兩次的觀察,收集大象糞便、腳印等信息,或者通過無人機協作,來追蹤大象行為軌跡和預測路線,並對周邊居民發出預警。
  • 從衝突到和諧,西雙版納如何做到亞洲象保護有「數」
    如何解決人象衝突難題?過去的方法主要依賴人工,監測觀察員每天穿梭在地貌複雜、道路不通的雨林之中,通過一天兩次的觀察,收集大象糞便、腳印等信息,或者通過無人機協作,來追蹤大象行為軌跡和預測路線,並對周邊居民發出預警。
  • 從衝突到和諧 西雙版納如何做到亞洲象保護有「數」
    如何解決人象衝突難題?過去的方法主要依賴人工,監測觀察員每天穿梭在地貌複雜、道路不通的雨林之中,通過一天兩次的觀察,收集大象糞便、腳印等信息,或者通過無人機協作,來追蹤大象行為軌跡和預測路線,並對周邊居民發出預警。
  • 朱正廷《小小的追球》化身實習象爸開啟大自然之旅
    此行去到雲南西雙版納的他,可謂接受了重重考驗,化身森林消防員、實習象爸雙重身份,與「追球團」成員們一同開啟了保護熱帶雨林的全新環保之旅,看點十足。迎消防實戰訓練 致敬森林消防英雄提到西雙版納,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原始森林,它的重要守護者——森林消防員,也愈發成為大家的關注焦點。所以朱正廷在西雙版納第一站的首個任務,就是來到森林消防大隊接受專業訓練。
  • 出生一個小時就能站立!動物園再添「象公主」,大家快來給它取個...
    6月10日,昆明動物園亞洲象喜添新丁,一頭活潑好動的「象公主」降生了。目前,小象體重已從出生時的70公斤增加到了近100公斤,每天忙著跟著象媽媽學習生存技能,等它長到3到6個月後,就能和大家正式見面了。
  • 昆明動物園象公主快滿百日啦!取什麼名字你說了算
    我是昆明動物園的亞洲象寶寶,初次見面,我有點小緊張~我的小檔案:生 日:2020年6月10日21:55出生地:昆明動物園性 別:女生哦父 母:爸爸中波、媽媽莫坡看我多健康剛出生1小時就能站立,2小時就順利吃到了母乳,現在我已經從出生時的70公斤長到了110公斤,還有一身「大象灰」膚色,特別洋氣~平時,我最喜歡和保育員叔叔玩耍,還會模仿媽媽採食、吸水、吃東西……動物園的叔叔阿姨們都誇我聰明,說我的學習和行為能力已經大大超越了同齡的小象們~你好,想和我交朋友嗎~我們亞洲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出生一個小時就能站立!動物園再添「象公主」,大家快來給它取個吉祥名吧
    昆明動物園象班班長 劉文榮:「我們這頭亞洲象是今年6月10日晚上9點55分順利產下的,它當時生下來大概一個小時就能站起來了。在母親的幫助下,能夠站起來尋找初乳,過了兩個小時左右便成功地吃上了初乳,所以現在生長情況非常健康。」
  • 24頭野生亞洲象進入雲南寧洱境內
    人民網寧洱9月5日電 據云南省寧洱縣林業和草原局消息,9月1日,該縣勐先鎮境內出現了一群野生亞洲象,共計24頭,為有監測數據以來進入寧洱境內數量最多的一次。為避免人象衝突,當地相關部門已對該象群活動情況進行跟蹤監測,並及時發布相關預警信息。據野生亞洲象監測員謝輝欽介紹,這24頭野生亞洲象是從普洱市江城縣進入寧洱縣境內的。「剛過來時,在勐先鎮竹山村,24頭野生亞洲象沿著半箐河排成一列緩步前行,它們不停地煽動著耳朵,長長的鼻子甩來甩去,四處找東西吃。」謝輝欽說,象群還不時發出象鳴,似乎對這裡的食物非常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