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第一大醉俠 勸酒留客太熱情 喝出了一個成語喝得刺史直磕頭

2020-12-03 半壺老酒半支煙

春秋戰國出刺客,宰相甚至帝王級別的人沒少被幹掉;秦人尚武功,勇於公戰而怯於私鬥;漢代多遊俠,《史記》《漢書》自成一章。一說起漢代的大俠,人們就會想起朱家郭解。但是今天咱們要說一個很有趣的遊俠,因為他堪稱古往今來第一個或者唯一一個青史留名的大醉俠,不但做到了兩千石的太守高官,還喝出了一個成語,叫做「陳遵投轄」。

這個陳遵在《漢書》中有記錄:「凡三為二千石」,這其中包括河南太守、九江及河內都尉,還被封了個嘉威侯。陳遵這個人長相很出眾,「長八尺餘,長頭大鼻,容貌甚」,他的祖父也很有名,就是那個「輸來」一個太原太守職務的陳遂。

可能有讀者感到奇怪:「賭博輸了,怎麼還能得到那麼打的官?」這就要看是跟誰賭博了。陳遂的「賭友」叫劉詢,也叫劉病已,如果這兩個名字大家印象不深,那麼他後來還有一個稱號,叫做漢宣帝。是的,就是那個降服匈奴、平定西羌、建立西域都護府、開創「孝宣中興」的漢宣帝。

漢宣帝還不是漢宣帝的時候,也就是剛從監獄出來(他是漢武帝曾孫、廢太子劉據之孫,「巫蠱之禍」發生,襁褓中的劉病己入獄)的時候,就在京城一帶遊學,認識了陳遵的祖父陳遂,倆人沒事就在一起賭博(據說賭的是圍棋,據先秦典籍《世本》記載,「堯造圍棋,丹朱善之。」),當然,也是邊賭博邊討論國家大事,結成了知己(劉病己那時候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當皇帝),於是在劉病己當上皇帝之後,就任命陳遂為太原太守,還給陳遂寫了一封信(璽書)說:「現在你官尊祿厚,可以償還賭博時輸的錢了。你夫人君寧當時在場,知道實情(妻君寧時在旁,知狀)。」意思是你當年欠我錢的時候,你老婆在旁邊看著呢,我有證人,你可別賴帳。這當然是開玩笑,漢宣帝不差錢兒,不會真的去討要賭債。陳遂也很幽默,公然「賴帳」:「這些事都發生在元平元年赦令之前,不應再追究了。」意思是囚犯你都赦免了,這點賭債也就一風吹了吧。

接下來咱們還是說陳遵,這個陳遵身長八尺,按照今天的算法,也是一米八四的大個子,也很能打,他那個嘉威侯就是徵討賊寇趙朋、霍鴻賺來的。陳遵這個「官三代」為人「放縱不拘」——所以他才進了《遊俠列傳》而不是《循吏傳》。陳遵是大俠,更是一個大醉俠,他剛當官的時候,人家都忙著處理公務,他每天就是喝酒,而且每喝必醉,雖然喝醉了也不耽誤正事兒,但還是經常被人舉報,陳遵卻醉眼惺忪地告訴人家:「別著急,等我被舉報一百次再說。」當時不知道怎麼有那麼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有百適者斥」,也就是被舉報一百次才會被追究。

陳遵這位大醉俠真是醉出了水平,居然真被舉報了一百次。但是當時的大司徒馬宮(本複姓馬矢,因為不雅,而改姓馬)是一個跟孔光齊名的大儒,看著一百張舉報信笑了:「陳遵是個人才,這點小事就被追究了(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責之)。」然後就任命陳遵當鬱夷令。

在當時論起喝酒,陳遵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而且就像後來的龐統龐士元一樣,從來不誤事,比如他當河南太守的時候,曾經一邊喝酒一邊處理公務,還捎帶著給京城裡的親朋好友寫信,陳遵口述,旁邊十個人負責記錄,一連寫了一百封信,每一封內容都不相同,但又都條理清楚文採飛揚。

陳遵在京城閒住的時候,每天都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列侯近臣貴戚皆貴重之」,每天找他蹭酒喝,陳遵也是來者不拒,但是那些王孫貴族酒量根本就比不上陳遵,經常喝到半道兒就逃跑,把陳遵自己晾在那裡餘興未盡。於是陳遵想出了一個辦法:酒宴一開始,他就先把大門關上,把客人的車轄(車軸兩端銷釘)給拆下來扔進井裡——這簡直就是現代的給輪胎放氣了,於是客人再也跑不了了(雖有急,終不得去)。「晝夜呼號,車騎滿門,酒肉相屬。」

有一天一個刺史找陳遵辦事,正趕上酒場兒,當然也是要先「罰酒三杯」的,把這個刺史灌得暈頭轉向,沒辦法撒腿就跑,一隻跑進後堂,見了陳遵的母親(陳遵少年喪父)就下跪磕頭,哭著喊著求情:「皇宮那邊已經定好時間要問我話呢,我可不能再喝了,醉醺醺去了,是要掉腦袋的呀!」陳遵的母親也苦笑:「我這兒子不知輕重緩急,我給你開開後門,你趕緊跑吧!」

就是這么喝,史書上還是留下了一句「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廢。」可見陳遵這位漢代乃至古往今來第一大醉俠的稱號,還真不是浪得虛名。但是陳遵最後還是死在了酒上,更始帝劉玄起兵造王莽的反,任命陳遵為大司馬護軍,等到劉玄被赤眉軍打敗,陳遵在朔方(不知道是不是現在的內蒙古五原縣)被賊寇幹掉了,而身長八尺武勇非常的大醉俠之所以打不過流寇,原因很簡單:「時醉見殺」,也就是這位古往今來第一大醉俠,就在醉夢中丟了性命。

一代大醉俠,因喝酒而成名,又因喝酒而喪生。這時候就想問一下讀者諸君:您的酒量有多大?您身邊有千杯不醉而且不誤正事兒的朋友同事嗎?反正筆者的酒量是很差的,兩斤一壺老酒,要兩個人才能喝完,而且喝醉的第二天,是頭痛欲裂一個字也寫不出來了。遙想大醉俠陳遵當年,徹夜暢飲而且不誤正事,也只能心嚮往之而力不能及了……

相關焦點

  • 每天喝一點點酒,和偶爾喝的大醉,哪個對肝傷害大?請看此文解答
    可能很多人覺得既然喝酒都已經成了習慣了,覺得偶爾喝一次可能沒什麼問題,也有人覺得每天喝一點點沒什麼問題。劉大爺沒有什麼別的個人愛好,最大的個人愛好就是喜歡喝酒。所以沒事總是小酌一點,但是因為他經常喝酒的這個習慣,卻造成了他的肝臟早就已經患上了肝硬化?但是即便他肝上了肝硬化,他也根本沒有改掉自己喝酒的習慣,每天還是會少喝一點。
  • 「畢業聚餐後,我吐出膽汁,去了醫院……」|聽說大學校園有了「勸酒...
    喝醉才算「夠意思」,第二天去了醫院……@一個年輕人在我們學校,兄弟們之間必須得喝醉才能算「夠意思」。前幾天畢業聚餐,酒量不好的我被「灌醉」了,感覺到不舒服時,兄弟們還在「勸酒」,「我們都喝,你不喝可太不夠意思了啊!」大家一輪又一輪地乾杯,必須「一口悶」才能證明兄弟情義。
  • 喝第一口「野茶小種」是什麼感覺?有股源自森林的幽香,直沁人心
    茶葉在古代是文人雅士才喝得起的飲品,所以所以喝茶有一種雅稱叫做:品茗。現如今不僅人人都能喝得起茶,中國的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要說起野茶小種,很多茶友都對它讚嘆不絕!對於喜歡野茶小種的人來說,一定要喝來自深山野茶,這樣才夠純生態。無論對於什麼茶來說,都應該從茶葉的屬性種類去了解,而不是一味的講究生長地區,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研究下,野茶小種是什麼樣的一種茶。
  • 爛醉如泥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爛醉如泥,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樣子。出自:《後漢書·儒林傳下·周澤》「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唐·李賢註:「《漢官儀》此下云:『一日不齋醉如泥。』」近義詞有:酩酊大醉,爛醉如泥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形容大醉的樣子。
  • 古代笑話——天留客
    古代有一個吝嗇鬼,家裡來了客人。沒想到客人吃完飯後,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客人沒法走了,但是吝嗇鬼又不想再管飯。又沒辦法直接趕走,畢竟是親戚嘛。於是吝嗇鬼又想了一個辦法。提筆寫了一個紙條,內容是: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然後將紙條故意丟在客人腳下。客人拿起一看,整張沒有標點,於是提筆把標點加上了。變成: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於是很感動的在他家住下了。並表示多住幾天。吝嗇鬼看到客人改的紙條當場暈倒。
  • 襄陽待客九大怪:怪酒不怪菜,酒量再大都喝趴下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身處「華夏第一城池」,「三國文化第一古城」的襄陽人,千百年耳濡目染傳統文化,重情重義,格外講究一個「禮」字。不管是接人待物還是為人處世,都可以用「熱情用心」來形容。 怎麼做才算是「熱情用心」呢?當然是待客喝酒了!
  • 那些美好動人的成語,在古代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你知道嗎?
    那些美好動人的成語,在古代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你知道嗎?映雪螢囊:車胤,是南平新洲人,同時也是東晉的大臣。他從小的時候就十分聰穎好學,但是因為家裡面的條件十分貧寒,常常沒有燈油來點燈讀書,於是他在夏天的時候就撲捉螢火蟲,用來照明,然後學習,從此他的學時就開始與日俱增。
  • 成語「全無心肝」的來歷
    成語「全無心肝」的來歷:隋朝滅亡陳朝後,陳後主陳叔寶被俘,來到長安。隋文帝楊堅賞賜給陳叔寶許多金銀財物,又多次接見他,讓他和三品以上公卿大臣同班站立;每當陳後主參加宴會時,隋文帝怕引起他的亡國之悲,就禁止在宴會上演奏吳地的音樂。
  • 喝西北風居然是成語,撒貝寧:我把手卡吃掉
    「慘綠少年」語出唐代張固的《幽閒鼓吹》,本指身穿暗綠色衣服的少年,後用以指風度翩翩、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而「慘綠少年」背後還有一個故事。潘孟陽是唐朝一個普普通通的「公務員」。他因為父親的關係當上戶部侍郎後,母親開始擔憂,覺得他才幹不夠,身居戶部侍郎之位早晚要有災禍。
  • 那些愛喝大酒的人最後結果如何
    到別的村喝酒每次都喝的叮嚀大醉,醉酒後人像麵條一樣柔軟,都是別人把他送回家。子女們都勸伯伯少喝一點,可是根本伯伯聽不進去說:「人生在世,不喝酒不抽菸還有什麼意思呢」。
  • 生日宴請賓朋,慶喝生日酒,萬語千言盡酒情
    因古代壽命越長,越受人尊敬,因而老年人的生日都稱為壽辰」、「壽誕」,過生日為「做壽」,賀生日為「祝壽」等。中國的傳統文化,一直延續著對智慧的崇拜、對生命的尊重,更延伸出現代人的社會價值觀——感恩。子女感恩父母;父母對兒女的期冀。這種倫理觀念在中國可以說根深蒂固,家庭的觀念對於中國人來說,則是重中之重。
  • 新員工敬酒不吃吃「耳光」,勸酒背後實為服從性測試
    先來看兩個問題:聚餐時,上級領導來敬酒,你敢拒絕不喝嗎?如果因身體原因實在喝不了酒,你會硬著頭皮喝嗎?對於這兩個問題,大部分人估計不敢拒絕,選擇硬著頭皮喝。無他,畢竟成年人的生活不易,沒多少人承擔得起得罪領導的後果。
  • 劉潤:勸酒的本質,是服從性測試
    這件奇葩的事被曝光後,涉事銀行立刻做出回應:對勸酒的,和抽耳光的,都嚴厲處分!3. 處理及時。大快人心。有類似經歷的職場新人,甚至覺得也給自己出了口惡氣。4. 不過,鬧成這樣,這個小朋友以後還能混得下去嗎?這種讓人煩透了的「勸酒文化」,能不能就此剎住?為什麼你不想喝,我不想喝,可大家還都要拼死逼著彼此喝呢?
  • 農村常說的:不喝三酒,不比三物,不走三親,是什麼意思?
    想要知道「不喝三酒,不比三物,不走三親」這句話說得有沒有道理,就要了解這句話說得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一般是在過年走親訪友時家人多會叮囑的一句話!今天,我就說一下,什麼是三酒、三物、三親!不喝三酒:第一、不喝多酒!過年免不了吃飯,吃飯就免不了喝酒!但是有句話這麼說:酒要少吃,事要多知!酒喝多了,有多難受自己才知道!
  • 「沒……我沒醉,來,繼續喝!」揭秘十二星座醉後不同表現
    白羊座——亢奮衝動白羊的性格註定在一群酒友裡是最high的一個,而且最會勸酒,一個勁兒地尋人挑戰,就算是醉了也會死鴨子嘴硬,堅決不承認是喝醉了。一套感情牌打下來,什麼肺腑之言、裡子面子就可能脫口而出了。金牛座——克己復禮在喝酒這件事兒上,金牛可謂是最理性的了,他們通常酒量不是特別好,也只是把酒當做美食的陪襯,非常懂得把握分寸。
  • 法官:無法律效力,勸酒人仍需擔責
    西山區法院法官李文華提醒:酒友籤訂的「生死狀」無法律效力,萬一發生意外,同桌的勸酒人也要承擔責任。 案例1 吃「殺豬飯」酒後身亡 請客的勸酒的都有責 春節前夕,雲南很多地方都會請吃「殺豬飯」,這種場合,親朋好友間聚餐時常常要喝酒助興。
  • 勸酒的本質:從本土社會行動看中國人的「服從性」
    這件奇葩的事被曝光後,涉事銀行立刻做出回應:對勸酒的,和抽耳光的,都嚴厲處分!今天發生在長沙另一場鬧劇——因業績不到標,多名男子當街裸奔,目前已經被行政拘留。處理及時,大快人心。有類似經歷的職場新人,甚至覺得也給自己出了口惡氣。
  • 直飲水需不需要燒開再喝呢?
    我們為什麼會習慣性地把水燒開再喝呢?那是因為我們生活當中最容易接觸到的水就是自來水,自來水是由自來水廠消毒過濾,然後經過漫長的城市供水管網輸送,最後才到人們手上。
  • 老爸是個酒鬼,經常喝的大醉,為此老媽沒少和他吵架
    就在我再次把門打開時,我家傻狗在門後嗷一嗓子,把我嚇一跳……2.馬路上走著,被一個騎電動車的妹子撞了一下,還好,只是腳被蹭破點皮肉,沒什麼大礙。那妹子問我怎麼樣?要緊不?我說沒事,你走吧。那妹子說我不能就這樣走了!我會過意不去的,我良心會受到譴責的!我還是賠償你一點錢比較妥當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