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蘇奇 通訊員 劉雲芳)近日,山東臨沂一18歲準大學生在入學前遭遇電話詐騙,被騙走9900元,家庭貧寒的她非常懊悔、自責。在與父親到派出所報案回家路上,一向身體健康的她突然昏厥,送醫搶救無效死亡,死因為「呼吸心臟驟停」。
人們常說「心碎、傷心欲絕」,一般是對悲傷情緒的誇張說法。但現實中,因過度的悲傷等情緒引發心臟病甚至猝死的情況並不鮮見。市心血管病醫院專家指出,在心臟猝死的病人中,與情緒劇烈波動有關的情況越來越常見。
情緒過於激動 會導致應激性心臟損傷
市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肖國勝博士介紹,從媒體披露的當事人的情況分析,這名準大學生基本上可以判定其死亡是由心臟問題引起的,「其他疾病引起的猝死一般都會有個過程,像這樣毫無徵兆死亡的情況應該是由於心臟突然『跳閘』。」
他說,在臨床中發現,情緒過於激動可直接影響心臟,因情緒劇烈波動導致突發心臟病的病例越來越多,各年齡層患者幾乎都遇到過,絕大多數經搶救都轉危為安,像這名準大學生這麼嚴重的尚未遇到。他說,當人在情緒過於激動時,會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管過度痙攣等應激反應,導致應激性心臟損傷,其症狀和表現往往類似於急性心肌梗死,造成劇烈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如果患者本來就患有冠心病等,可能會立刻誘發急性心梗。在世界盃、歐洲杯、股市暴跌等時,心內科門急診量都會明顯上升,這些患者多是應激性心臟損傷。
另一方面,他表示,也不排除這名準大學生患有某些先天性心臟病,平時可能不顯山露水,但當她過度激動時,就可能導致應激性心臟病發作,引發猝死。
此外,由於最近天氣炎熱,高溫天人體新陳代謝顯著加快,心臟的血流量增多,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心率加快,加重了心臟的負擔。此時也容易引發病毒性感染導致爆發性心肌炎,這也是年輕人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
長期不良情緒 也會引發「心梗」症狀
肖國勝告訴記者,此前曾接診過一名30多歲女子,她與母親關係十分親密,母親離世後,她傷心欲絕,一時接受不了,無法走出悲痛。平常身體健康的她開始出現劇烈胸痛、呼吸困難、瀕死感等心梗症狀。市心血管病醫院除了採取相應救治措施,還請心理醫生對她進行了專業的心理輔導,她的情況有了明顯好轉。
近年來,「雙心醫學」的概念引起越來越多專家重視。事實上,心理和心臟是一對歡喜冤家。肖國勝指出,急性應激、長期不良情緒都可引起或加重心臟病。反過來,心臟病也會干擾患者的正常情緒。
他說,這名準大學生的悲劇也反映了加強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應培養年輕人排解壓力、管理情緒的基本能力,多與人溝通,遇到事情請家人、朋友一起想辦法。在身體不適時及時諮詢醫生。
過度劇烈運動 也會引發心臟猝死
肖國勝指出,除了情緒波動過度以外,還有一些心臟猝死的常見因素:過度勞累、劇烈運動、經常熬夜等。高強度加班猝死的新聞越來越多,且很多都是年輕人,猝死前也通常沒有任何症狀。他說,此前曾接診過一名周邊農村的中年男子,在一場民俗活動中「舞龍」,一直持續了兩三個小時,最後因心肌損傷送到醫院搶救。另外,幾乎每年馬拉松都有跑者因心力衰竭猝死,且多為青年人。
他提醒,預防心臟猝死,除了注意管理情緒外,還應注意適度活動,保證充足睡眠,注意健康飲食,戒菸限酒,避免熬夜。
【建議】
基礎心肺復甦技能 應納入中小學課程
肖國勝指出,這名準大學生死亡時,父親就在身邊,這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國內急救常識的缺乏,以及心肺復甦普及率之低下。他說,心臟驟停的急救黃金時間只有幾分鐘,如果民眾都懂得基本的心肺復甦知識,可以挽救很多生命。他建議,政府應將基礎心肺復甦技能納入中小學課程中。
如果身邊有人心臟驟停暈倒在地,應該怎麼做?首先應拍肩大聲喊叫患者,看是否有反應;如果沒有意識,應第一時間撥打120求救;讓患者側臥位躺,防止嘔吐物吸入或窒息;觀察患者胸廓是否有上下起伏,判斷其是否有呼吸;若沒有呼吸或有瀕死喘息,應馬上給患者做心肺復甦急救。
展開閱讀全文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廈門網的觀點。廈門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