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夢想》 嘉倩 著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她用了兩年的時間,做了一件事情:去陌生人的生活中旅行。走遍中國,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一起上班,一起吃飯,一起睡覺。
她說,這是她的「交換夢想」採訪。
之後,她又用了一年的時間,還是做了一件事情:完成《交換夢想》的書稿。一百個在中國的普通人,一百種夢想的模樣。
她說,這是她要做的新聞。
2016年5月,「走遍全國交換夢想」女孩嘉倩準備了三年的《交換夢想:我在中國,聽陌生人的故事》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
「夢想半成品」的契機
2011年,一直有一個作家夢的嘉倩首次出書卻遭遇失敗,她將這件事情寫在博客,迅速收到來自讀者們的安慰及建議。
有人提出以夢換夢。一名醫學生,想用未來第一件白大褂交換嘉倩的書,「學醫很苦,現在醫患環境也不好,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會對病人微笑、耐心解釋病情的好醫生。」
一名數學系的大學生,夢想卻是成為服裝設計師,她親手製作的第一條連衣裙,期待與嘉倩交換。
一個雲南女孩,夢想是開一家奶茶店,每一杯奶茶的味道不同,以她青春時代遇到的人命名。作為交換夢想,其中一杯奶茶以嘉倩命名。
「交換夢想」便起源於這種「夢想半成品」的交換。
一年時間,嘉倩收到超過一千封「交換夢想」郵件,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國人。
而當時嘉倩並沒有想到,將來有一天會將這件事情變成一項「事業」來做。
我只是沒有能力過我不想過的生活
嘉倩曾旅居歐洲數年,於荷蘭任職華人報社記者,於巴塞隆納任職媒體諮詢顧問,回國後進入英國外交部系統,成為一名新聞官員。不管是經歷還是工作,都讓人羨慕。
然而在英國外交部新聞處工作一年後,嘉倩對「新聞」的含義產生了質疑與矛盾,開始關注在媒體之外其他平凡普通人的生活,「新聞,為了讓那些沉默的人發聲,為了給那些為別人搭建舞臺的人一個站上舞臺的機會。」
於是她想到了「交換夢想」,而此時的「交換夢想」已不僅僅是當初的「夢想半成品」的交換。
2013年2月,嘉倩從英國外交部辭職,成為獨立記者,走遍全國,和每一個約見她的陌生人一起生活,了解採訪對象的現狀,傾聽大家的夢想故事。
整整兩年,從香港到重慶,從上海到西藏,從西安到新疆,從鷹潭到漠河北極村。在西藏的同齡人家中過藏曆年,在馬背上與蒙古族少年聊天,穿上白大褂當一天的醫生,在發電廠與一線工人值班,在深圳龍華的工廠區住簡陋的「握手樓」,在陝西窯洞大口吃饃饃,在蒲城村鎮聽村婦講述前半生的故事,在中國最北的漠河北極村體驗青旅老闆的人生,在老北京的胡同喝北冰洋,在鷹潭一家制襪工廠與採購員出差驗貨,在香港大埔區的屋頂簡易房過港漂的日子……
每一位「交換夢想」的參與者,告別前,嘉倩與對方拍一張合照,並為對方錄製一段說給十年後的話語。十年後,他們將再次相見,一起看視頻,歸還「交換夢想」的物品,再次共同生活,聽一聽過去十年發生的精彩故事。
「交換夢想」採訪期間,嘉倩受邀在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南開大學等國內高校以及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舉辦「交換夢想」公開活動,講述「交換夢想」的故事。
2013年12月,嘉倩做客郭德綱、孟非主持的《非常了得》節目,講述走遍全國交換夢想的經歷,說:「我只是沒有能力過我不想過的生活。」於她而言,「交換夢想」這場在人心的旅行,是她目前最想做的事情。
《交換夢想:我在中國,聽陌生人的故事》
「交換夢想,撕掉標籤,走進一個個具體的故事。」
「中國夢是一個龐大的敘述,因此,這段採訪最終成為講述一個個中國人的故事,他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嚮往怎樣的未來,正在焦慮什麼……」
「在21世紀初,在中國,有一群年輕人正這樣活著。他們親口對我說的話,對我講述的故事,我將這一切如實記錄。」
這是嘉倩對《交換夢想:我在中國,聽陌生人的故事》這本書的定位。
2015年2月,「交換夢想」採訪暫時告一段落,嘉倩從新疆回到上海,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書稿整理寫作。
「這本書不再是我個人的表達,我想盡我所能從一個客觀的角度講述他們的故事。書裡每一個人、每一個故事都是百分百真實的,當你閱讀的時候,這群人和你一樣,正在呼吸,正在匆忙趕路,正在有朝氣地活著。所以我希望我記錄下的每一句話也都是真實的,為此我有時要反覆聽當時的錄音、看當時的視頻。」
在這本書裡,夢想不是「高大上」的口號,也不是遙不可及的東西,而是可以期待、可以感覺到溫度的。夢想可以是「成為戰地記者」「建立頂尖的科研實驗室」「創立原創品牌」,也可以是「能夠幫助別人」「一家人安安定定生活」「擁有一份天長地久的愛情」「能流利地說話」……這裡,每一種夢想都值得尊重,每一個人都在為了夢想而努力。
十年後,我們再一起說故事
「大部分被訪者的年齡在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接下去的十年,將是他們最動蕩的階段。」
「那些生命中發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將我們改變一小點,那麼,我記錄下一開始出發時候的我們,十年後再次見面,我將是每個人的時光的紀念。」
「感謝遇到的每一個陌生人,謝謝你們分享的故事與共同生活的邀請。」
《交換夢想:我在中國,聽陌生人的故事》的出版,並非是「交換夢想」的終結,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嘉倩依然期待著新的旅程,新的故事,也期待著十年後的赴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