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樹的繁殖有播種、扦插、壓條、嫁接等方法。對於側柏、圓柏、刺柏等種類的柏樹也可採挖老樁。按照通常的做法,一般是在冬季至早春萌芽前後移栽、此時樹液流動緩慢,可以避免樹液流出過多,影響成活率根據實踐,在北方地區「五一」前後、麥收時節(月底)移栽成活率最高,因為挖掘柏樹枝傷門處所散發出的芳香氣味,會吸引來大量的天牛在樹幹產卵,其幼蟲孵化山來後會虹蝕樹幹,造成孔洞、從而造成植株死亡、而此時、天牛的危害期已過,移植不會對樹造成危害,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
移栽前先根據樹樁的形態進行短截、疏剪,把不必要的枝條全部剪除,但要注意多留些 備用枝,為今後的造型留有充分的餘地。柏樹樁子一定要帶樹葉移栽,否則,移栽後會出現哪一枝不帶樹葉,哪枝就會死掉,全株不帶樹葉,全株就會死掉的現象。挖掘時將主根截斷,多留側根、細根和鬚根。最好能帶上球移栽,對於裸根的植株,要做好根系的保溼保鮮工作。先栽在有一定顆粒度、排水透氣性的粗砂土中「養坯」。
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地栽,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樹樁的成活率,而且還一分有利於新枝的增粗,為以後造型,縮短養樁時間,使盆景早日成型打下良好的基礎,無條件的話也可盆栽「養壞」。栽種前可在較粗枝幹、根系的傷口處塗抹植物傷口癒合劑、紅黴素藥膏、燒傷膏等藥物,以避免細菌侵入、水分的蒸發,影響成活,耖後將王壓實,澆透水,噴一遍水後,以後保持土壤溼潤而不積水,以免漚根,經常向植株及周圍環境噴水,以創造溼潤的局部小環境,有利於植株的成活。對於成活的樹樁第一年可施幾次腐熟的稀薄液肥、以提供充足的養分,有利於樁子的生長,但肥液不要過濃,以免燒壞剛剛恢復的新根。第二年則可進行正常的水肥管理。
樁子成活的第一年應任其生長,不要進行造型,以促使枝條的增粗(俗稱「拔條」),等過渡枝基本到位時再根據樁子的形態進行造型。對於真柏,可用圓柏、側柏、刺柏等種類柏樹的老樁作磚木,在1-2年生的枝條上嫁接真柏,成活後進行造型,以改良品種、加快成型速度。
柏樹盆景的選型十分豐富,幾乎包含了直乾式、斜乾式、臨水式、思莊式、雙下式、叢林式、水早式、附石式、文人樹、垂枝式等所有形式,樹幹、樹枝還可處理成舍利幹或神枝,以表現其飽經歲月滄桑,依舊生機盎然的韻味。
一般認為, 柏樹盆景的造型應在冬季或早春的休眠期進行,此時樹液流動較為緩慢,對植株生長影響不大,但也存在著傷口癒合緩慢的不足。而一些盆景工作者的實踐經驗證明,柏樹盆景也可在生長期進行造型,而且具有傷口癒合迅速等優點。在冬季,如果有大棚或溫室,也可進行修剪、蟠扎造型,如果是在室外,只能進行修剪,而不能進行蟠扎造型。
對於播種、打插、壓條等方法素有的柏樹幼樹,可根據樹的形態和分枝情況定勢,如果樹幹太直,栽種時適當傾斜一點,以增加樹的動勢並根據造型的需要,或短截,或作彎,剪除造型不需要的枝條,再用金屬絲蟠扎,以後逐漸完善其造型。
對於生長多年的老樁造型因樹而異,參考天自然中的柏樹形態和繪畫中的古柏,採用蟠扎與修剪相結合的方式,以表現出柏樹即蒼老古樸。柏樹的蟠扎順序是主幹、次幹、主枝、側枝依次進行。
對於刺柏等品種的柏樹先根據枝幹粗細的不同,選用粗細不等的金屬絲纏繞其上,邊纏繞、邊扭轉、邊彎曲,有人稱之為「扭筋轉骨法」。
這樣可使枝幹具有古拙蒼勁的紋理和態勢,在蟠扎主枝時應順著金屬絲扭曲的方向向下壓,以防止基部裂開。當金屬絲開始勒進枝幹時,應及時解下金屬絲,若形狀達不到要求,可重新進行蟠扎,以避免造成傷痕。還可採用嫁接的方法,在缺枝、缺根的部位補根補枝,使作品更加完美。
柏樹盆景的造型還要根據具體樹種進行,像真柏的枝葉則作團簇狀處理,並適當下垂,使其既符合自然規律,又具有美感;而刺柏、地柏的枝葉密集,葉片尖銳,樹冠則以規整的雲片式或瀟酒的自然式為主:瓔珞柏、線柏、垂枝柏的枝條自然下垂,最適合製作垂枝式造型的盆景。 而側柏盆景的造型則有豐滿挺拔、枝葉稠密、蒼鬱蔥蘢的直立式大樹型:樹冠瀟酒的自然型; 蒼古疏狂、枝葉稀疏的老樹型等不同造型,甚至還可做成垂直式造型。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不經允許不得轉載,請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