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時節候鳥南遷 經停北京補充能量

2021-01-10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王紀辛)白露時節,天氣轉涼,晝夜溫差明顯,此時也是遷徙鳥類活躍的時節。據介紹,大部分遷徙鳥來自北方,經停北京,棲居在溼地、水庫、山林等宜居地,它們將在這裡休息一段時間,補充能量,然後繼續向南飛行。遷徙活動會持續到10月。

大杓鷸。魏民樂 攝

鳥類南遷經停北京

據北京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工作人員方春介紹,目前在北京鳥類觀測點看到的遷徙鳥有鴴鷸類(héng yù),猛禽,以及部分鳴禽。猛禽中包括雀鷹、短趾雕、燕隼、阿穆爾隼,還有善於捕食大魚的鶚、黑耳鳶等。

黑翅鳶。周雲彪 攝

已經到達北京的鳴禽有,鳴禽黑喉石(jì),紅喉姬鶲,烏鶲,北灰鶲等等,它們將在食物充足的溼地覓食,並準備繼續向南遷徙。

北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工作人員史洋提供給新京報記者的信息是,「根據北京地區近半月的觀鳥記錄,遺鷗、紅嘴鷗等鷗類,紅頸濱鷸、青腳鷸等鴴鷸類,紅喉姬鶲、黃眉柳鶯等林鳥,均已陸續到達北京。」

觀鳥愛好者偶遇東方白鸛

鳥類觀察者周雲彪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8月30日上午7點左右,兩隻東方白鸛飛抵官廳水庫附近。」據介紹,這種大型涉禽過去一般在黑龍江大慶地區比較多見,它們通常選擇沼澤、溼地、塘邊涉水覓食,主要以小魚、蛙、昆蟲等。周雲彪說,今年在北京看見東方白鸛還是第一次。

東方白鸛,今年8月30日拍攝於延慶。周雲彪

另外,據觀察,新近來到北京的還有3隻暗灰鵑鵙(jú)。暗灰鵑鵙是一種體型中等的雀類,選擇山林棲息,以各種小昆蟲為主要食物。暗灰鵑鵙也是北京平常很少見到的鳥。

暗灰鵑鵙,在北京很少見。肖懷民 攝

而此時,在延慶野鴨湖繁殖的野鴨、小鸊鷉、鳳頭鸊鷉等水鳥的幼鳥已經離開隱蔽區,跟著雌鳥來到湖面較大的湖區。它們將以家庭為單位集結成群,少的有10多隻,多的能到50多隻,它們將「組團」向南遷徙。

周雲彪多年來一直在關注北京的候鳥狀態,他表示,遷徙鳥看中北京的溼地、水庫、山林,主要是因為這裡食源豐富、環境適宜,是它們南遷時特別重要的能量站和休息區,尤其是最近這幾年,隨著北京環保力度的增強與動物保護措施的加大,來京候鳥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上都有大幅攀升,很多消失了很久的候鳥都開始重新飛翔在北京上空。

新京報記者 王紀辛 編輯 唐崢

校對 何燕

相關焦點

  • 眾人出手救助南遷候鳥
    飼養員 許師傅來的時候 蒼鷺眼睛充血通紅的隊長初步診斷 身上沒有什麼傷就是眼睛發紅 撞傷導致所以視力也看不見通過救助這麼長時間 滴的眼藥水專門的飼養員餵它 肉加工碎了餵它       目前正是候鳥南遷的集中期
  • 迎接候鳥向南遷 立碑誓言護鳥道
    嶽陽廣電全媒體訊(記者 嚴欽海)2020「跟著大雁去遷徙」公益科考行動昨天在遼寧瀋陽臥龍湖溼地和獾子洞溼地啟動,鳥類專家、環保志願者以及媒體記者將行程近3000公裡,追蹤候鳥南遷之路此次活動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指導,《汽車與運動》雜誌社承辦,旨在打造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致力於候鳥遷徙全過程的研究和保護。北京、瀋陽、江西、湖南、湖北、廣東等地的鳥類專家、環保志願者在臥龍湖溼地匯合,開啟了此次公益科考行動。臥龍湖面積127平方公裡,是遼寧省第一大自然湖泊,大片的沼澤地成為南北遷徙鳥類的能量補給站。
  • 【生態文明@溼地】敬信溼地喜見南遷丹頂鶴
    眼下是吉林琿春敬信溼地候鳥遷徙的高峰期,近日(11月29日),攝像愛好者在敬信溼地拍攝候鳥南遷畫面時,罕見拍攝到4隻南遷的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攝像愛好者們表示,此前他們多次拍攝到丹頂鶴北歸的畫面,然而這次在冬季丹頂鶴南遷的時節裡,能拍攝到丹頂鶴的影像實屬罕見。
  • ​季節轉換候鳥南遷 河南汝河充滿生機
    11月4日,河南汝州迎來一大批身姿優雅的白天鵝,正值秋冬季節轉換,候鳥南遷,美麗的汝河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圖/黎新民)中國天氣網訊 11月4日,河南汝州迎來一大批身姿優雅的白天鵝,正值秋冬季節轉換,候鳥南遷,美麗的汝河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 吉林鎮賚迎來候鳥南遷高峰
    10月20日,一群候鳥從莫莫格溼地上空飛過。隨著秋季氣溫逐漸降低,位於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境內的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候鳥南遷高峰期。包括白鶴、大雁、野鴨等在內近十萬隻候鳥在莫莫格溼地內停歇休養,補給覓食。稿源:新華網 編輯:王蒞勤
  • 「視頻」又是一年雁南飛——饒河候鳥南遷壯觀美景
    一年一度秋風勁,又是一年雁南飛。金秋十月,在饒河大佳河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活了大半年的大雁等候鳥開始展翅南遷,去溫暖的南方過冬。大佳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廣袤的溼地和豐富的魚類資源為候鳥們提供了充沛的食物,這裡是候鳥生活棲息繁殖遷徒的重要驛站。深秋季節北雁南飛,雁歌驚寒,雁陣掠空,盤旋低回。明年春天,還在這裡等你。
  • 南遷候鳥陸續飛抵莫莫格溼地「圖」
    隨著氣溫轉冷,大批南遷候鳥陸續遷徙至位於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的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溼地。莫莫格溼地是東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停歇地,近年來,鎮賚縣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為候鳥遷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棲息條件,每年吸引幾十萬隻候鳥在此棲息、繁衍。
  • 中國北疆鸛鶴類候鳥「南遷」高峰來臨 比去年晚半個月
    興凱湖溼地南遷的候鳥群 魏波 攝記者10日從黑龍江省兩大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目前,黑龍江省河湖進入封凍期,候鳥南遷進入最後一批種群——鸛類、鶴類南遷的高峰期,因為今年氣溫比往年高3℃左右,候鳥遷徙比往年晚半個月左右。
  • 今日白露,白露三候「鴻雁來,元鳥歸,群鳥養羞」什麼意思?
    當太陽到達了黃經165°時白露節氣就到了,其時間節點在每年的公曆9月7日-9日,而今年是9月8日,農曆八月初十日白露。白露是一個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也是24節氣中早晚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了。白露節氣到了,其代表的是暑熱天氣的結束,意味著孟秋時節已經過去了,接下來就是仲秋時節的開始。
  • 古陸板塊群北漂的實錘證據: 北漂候鳥激蕩南遷
    以馬蹄形西北太平洋為核心的北漂古陸板塊群,除了豐富的地質學證據外,還有動物行為的演化證據,候鳥"北漂南遷"的奇特景象,即是古陸板塊群放肆北漂的實錘證據。候鳥的現象是如何形成的?或許直白簡單的解釋就是,在北半球中高緯度繁衍棲息的候鳥,當秋冬季來臨時,無法抵禦北極渦旋冷氣炮兒的南下打擊,不得不南漂數千公裡,飛到赤道附近低緯度地區越冬(更遠的到達南半球的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亞)。
  • 今日白露:白露傳統習俗有哪些?白露節氣十樣白指的是什麼
    今日白露:白露傳統習俗有哪些?白露節氣十樣白指的是什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北京時間9月8日零時30分迎來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白露」。白露前後,夏日殘留的暑氣逐漸消失,天地的陰氣上升擴散,天氣漸漸轉涼,清晨的露水日益加厚,在草葉面上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稱「白露」。
  • 大批候鳥南遷避冬 墾丁迎嬌客辦"白鷺鷥祝福"(圖)
    中新網9月21日電 島內北方大批候鳥南遷避冬,恆春半島是它們重要的中途棲息站,墾丁公園管理處歡迎這批遠到的嬌客,將舉辦「白鷺鷥的祝福」賞鳥活動,邀民眾共賞這大自然的奇觀,也給予牠們祝福希望一路平安。
  • 成群候鳥遷回山東青島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
    王海濱 攝王海濱 攝9月17日,候鳥遷徙漸入尖峰時段,數萬隻鴴鷸類、鷗類候鳥遷回山東省青島市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河套水域補充體能為越冬做準備。近年來,隨著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的建設發展,候鳥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每年有數百萬隻候鳥在這裡越冬棲息、或補充體能後繼續南遷。記者 胡耀傑來源:中國新聞網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它們有的補充完能量,又將展翅南飛,有的將待在這裡,度過又一個長冬。  真正的熱鬧時節還未到來,10月中下旬以後,大批量的候鳥將前赴後繼地抵達,屆時,我省又是一派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場面了。  【現狀】  冬候鳥已來、夏候鳥未走、過境鳥落腳補充能量  秋分時節,陰晴天氣,蕭瑟涼風,天高水低。孟津黃河溼地國家自然保護區內,鳥類群體正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冬候鳥剛來,過境鳥落腳,夏候鳥未走,留鳥依然徜徉。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已經落腳黃河之上
    當黃葉開始紛落,丹桂金菊飄香,山果成熟墜落,候鳥們也已從更北的北方出發,填飽肚腹,扇動翅膀,向更南的南方飛翔。這是它們一年內第二度的遷徙。廣漠的黃河溼地內,已經迎來了第一批候鳥的身影。鷹擊長空,鷂子翻身,白鷺鳴柳,灰鶴沖天,還有一些體型小的鳥類,它們作為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翩翩降落在河南,棲息在河上,休憩在河兩岸。它們有的補充完能量,又將展翅南飛,有的將待在這裡,度過又一個長冬。
  • 今秋首批南遷候鳥大天鵝飛抵烏蘭察布
    中國蘭州網10月20日消息 近日,向南遷徙越冬的大天鵝飛抵烏蘭察布的錫力湖,這也是今年秋季首批飛抵這裡的南遷大天鵝。這些從漠北飛達到此地的大天鵝,在經過約一周多的休整補充體能後,繼續上路飛遷向南方越冬地。
  • 湖城銀川 候鳥樂園
    碧波蕩漾,候鳥覓食。深秋時節,群鳥翩飛。深秋時節,成群結隊的南遷候鳥大軍落腳銀川,在城市的公園、溼地等地棲息。鬱鬱蔥蔥的灌木草甸環繞水面,紅嘴鷗等水鳥或在草叢棲息,或在高空飛翔;天鵝、白琵鷺、赤麻鴨等大批候鳥停留休息,補充體能。在黃河岸邊,水草漸漸枯黃,幾隻白琵鷺、灰鶴在小憩,但走近一點,它們立刻張開了巨大的翅膀,騰空而起。
  • 國網天津檢修公司:深化社會責任落實 護航入境候鳥南遷
    12月15日,隨著天津地區氣溫的新一輪下降,天津東部地區白天最高溫跌至零下,駐足天津的候鳥開始了最後一批大規模的南遷。截至目前,入境天津的5000餘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已基本南飛。  今年11月初,大量候鳥南遷途徑天津,天津地區迎來5000餘只東方白鸛駐足,此數量創20年來的歷史新高,遠超天津兩大溼地保護區的承載力,大量白鸛聚集私人魚塘「偷魚」,鳥漁矛盾激化,白鸛食物和安全面臨挑戰。
  • 北京奧森公園實拍:北鷹鵑捉毛蟲
    北鷹鵑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一隻南遷的北鷹鵑幼鳥在公園內已逗留多日,引起北京觀鳥界的關注。北鷹鵑數量並不稀少,但在北京屬遷徙過境僅經停幾日,且該鳥隱蔽性強很少鳴叫,所以不易發現。在北京觀鳥記錄中也只出現過十次左右。奧森南園一棵臭椿樹上爬滿了毛毛蟲,猜測正是因為樹上的毛蟲吸引著這隻北鷹鵑幼鳥遲遲不肯離開。北鷹鵑又叫棕腹杜鵑、北棕腹杜鵑,屬杜鵑科杜鵑屬的鳥類。在中國為夏候鳥,部分為旅鳥和冬候鳥。春季於5月遷來,秋季於9~10月遷走。
  • 經停密雲水庫的候鳥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
    許多南遷的白天鵝選擇在密雲水庫溼地逗留   南飛的赤麻鴨在密雲水庫棲息   11月是南飛候鳥過境北京的高峰期。作為天鵝等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北京密雲水庫溼地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到此棲息的候鳥數量逐年增加。   據密雲水庫候鳥監測站統計,過去10年間,密雲水庫過境候鳥的總量比2005年增加了2倍多,常見候鳥也從20多種增加到110多種,成為北京重要的候鳥中轉站和百鳥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