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晶矽生產:從受制於人到領跑世界

2021-01-16 東方財富網

  太陽能電池和半導體器件生產中的主要材料來源。在全球光伏行業初興的2004年前後,光伏級多晶矽料一度是制約我國光伏製造業發展的瓶頸。中國的多晶矽生產到底經歷了哪些嚴苛的技術封鎖?國內企業又是如何實現突破直至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呂錦標,2003年3月加入協鑫集團,2007年從集團上海總部來到籌建中的江蘇徐州多晶矽生產基地,一呆就是7年,他見證了協鑫進軍光伏行業、布局多晶矽基礎材料生產的全過程,在他的眼中,協鑫乃至中國光伏企業的多晶矽生產之路正是整個中國光伏行業從弱到強的縮影。

  「想去參觀人家的工廠,對方直接回絕,門都沒有」

  2004-2005年前後,全球的光伏市場已經開始「爆發」,國內也已經有一些企業借著這股東風在組件生產上小有作為。

  雖然國內組件生產商已經可以在全球市場上跟跑,但最頭痛的問題是材料受制約。所謂「兩頭在外」,就是指主要原材料多晶矽需要從國外巨頭進口,生產出的組件產品需要出口到國外市場,中國光伏企業僅僅是扮演了代加工的角色。

  世界範圍內,能夠生產多晶矽料的企業屈指可數,產量也十分有限。而且當時半導體行業已經有成熟的市場,光伏卻是新興的闖入者,所以,矽料廠商一定是優先保障半導體企業的需求後才輪到光伏。

  光伏企業只能和半導體企業搶多晶矽料。當時,世界範圍內多晶矽料的年產量約在3萬噸,其中只有不足1萬噸可以供給光伏企業。半導體行業所用的多晶矽料比光伏級多晶矽純度要高,成本也更高,但國際上老牌的多晶矽生產企業都和半導體企業有長期的供貨協議,即便是光伏級多晶矽料的市場價格已經達到三四百美金,而半導體級多晶矽料只有幾十美金,他們也不會對半導體企業停供,兩者的長協合同是非常牢固穩定的。

  那時,協鑫正在著手進入光伏行業,也看到了中國光伏製造核心材料受制於人的痛點。

  其實,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著手研究半導體,其間就有一些多晶矽生產企業興起,到七十年代末,全國已經有十五六家多晶矽生產企業分布在上海、重慶、四川、江西等地,但關鍵的生產技術卻一直控制在德國、美國、日本等國無法實現突破。

  國內企業要生產多晶矽料,就一定要突破關鍵技術。雖有這樣的認知,但2006年前後真正進入行業才意識到,國外的技術封鎖是多麼嚴苛,根本沒有技術交流的渠道。

  多晶矽料的生產工藝主要有有四個步驟:第一步生產原料三氯氫矽;第二步是將三氯氫矽提純;第三步將提純後的三氯氫矽進入還原爐還原,得到純高度的多晶矽;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部分,在還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包括四氯化矽等在內的尾氣,要將尾氣轉化成三氯氫矽再循環利用,這是最難的一步,也是我們尋求技術突破的關鍵。只有實現了四氯化矽到三氯氫矽的循環,才能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多晶矽生產。

  德國瓦克公司是當時世界領先的多晶矽生產企業,從1959年開始就已經是超純多晶矽的工業級生產商。瓦克在江蘇張家港投資了一個有機矽工廠,我們通過商務渠道去母公司溝通,希望去參觀人家的德國多晶矽工廠,對方直接回絕,門都沒有。此後,我們的工程師利用出差的機會到了德國,瓦克的多晶矽廠就在一個小鎮裡面,廠區四周都是大片樹林植被的圍牆,根本就進不了那個區域,更不用說參觀了,什麼都看不到。

  「最大的收穫是買到了還原爐,至少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然後才有了後面的國產設備」

  雖然參觀、交流都沒能成功,但我們卻在當地找到了一家為瓦克工廠提供設備支持的私營企業。

  這家企業主要生產還原三氯氫矽的還原爐,產量也不大。老闆叫謝斯納,年過七十卻特別能喝酒,53度的茅臺用紅酒杯乾,幹幾杯答應發爐子,但還是屢屢爽約。謝斯納的廠主要生產12對棒還原爐,正適用於千噸級產線,當時中國大陸扎堆上十幾個項目。

  我們從謝斯納的工廠買了還原爐,2007年第四季度協鑫在江蘇徐州建成了第一條1500噸/年的多晶矽產線,用的就是這些爐子。

  其實,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裝備的升級都要依靠工廠的生產探索,技術的改進也消化在裝備中的。比如還原爐,在購買時設備廠商會提供諸如加壓、控溫等環節的基本技術參數,但在設備運行過程中一定會涉及到參數的優化,這就關係到裝備的變更升級。例如哪裡需要挪個孔、哪個需要挪個位置,在工廠不斷優化生產的過程中,裝備才會升級。後來,在2008年第二條1500噸/年產線投產的時候,國內的企業就已經可以生產還原爐。當時,我們已經著手從12對棒放大到18對棒、24對棒、36對棒,放大後設備布局不一樣,需要我們的技術人員和國內企業重新計算,但我們已經可以做到了。

  現在想來,找德國最大的收穫是買到了還原爐,至少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然後才有了後面的國產設備,當然也有來自日本和美國的一些裝備。

  現在,無論是江蘇還是新疆的工廠,設備國產化率都已經超過了95%,與進口設備相比,國產設備採購和後續運行、維護成本要低30%以上。

  「業內的領先企業一直觀察著中國的多晶矽生產,認為中國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就進行嘗試,始終沒有成功,肯定做不起來,但我們就是成功了,我們做到了」

  技術突破並不是在哪一個節點上突然就有了怎樣的巨變,而是通過一點一滴的嘗試逐步實現的。

  其實在2007年第一條徐州產線上馬的時候,最關鍵的工藝流程四氯化矽向三氯氫矽轉化並沒有完全突破,氫化處理工藝是在同步研究和中試的。所以,當時的很多工藝嘗試也是在第一條產線上試運的,從這個角度講,首條1500噸/年的產線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試驗場的作用。

  既然沒有現成的工藝包,外出取經也沒能成功,我們就只能自己研究摸索。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的研究雖然沒有重大的技術突破,但卻積累了部分專業人才。當時,為了突破這最關鍵的一環,國內化工、半導體、電子、電力等行業的工程師以及化工設計院、裝備製造企業都參與其中。後來,國內精細化工行業的工程師從有機矽製備中得到啟發,最終衝破了氫化這道技術難關。多晶矽生產過程產生的尾氣非常多,實現了從四氯化矽到三氯氫矽的循環,我們才可以真正控制成本並且實現連續生產從而擴大規模。

  在兩條1500噸/年的產線上馬後,國內的技術已經不斷走向成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協鑫接連擴產,連上三條5000噸/年規模的產線,總規模達到18000噸/年,一躍成為亞洲第一大多晶矽生產商。

  這時候國際上的一流企業包括那些曾經把我們的技術交流人員拒之門外的公司是非常震驚甚至懷疑的。其實,業內的領先企業一直觀察著中國的多晶矽生產,認為中國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就進行嘗試,始終沒有成功,肯定做不起來。但我們就是成功了,我們做到了。

  現在,協鑫在對國外技術和設備引進吸收、集成再造並國產化的基礎上,對氯氫化、反歧化、高效化學氣相沉積等關鍵技術進行大量自主創新,獨創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GCL法多晶矽超大規模清潔生產技術。這一工藝法完全實現了物料的全循環利用,與目前國際三大多晶矽生產企業Hemlock、OCI、瓦克所採用的工藝相比,流程更短、物料和能量利用率更高,不僅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而且實現多晶矽的清潔生產、綠色製造,完全零排放,總體技術水平已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責任編輯:DF378)

相關焦點

  • 通威、東方希望在用生產飼料的方法生產多晶矽 多晶矽的洗牌遠未...
    通威、東方希望在用生產飼料的方法生產多晶矽 多晶矽的洗牌遠未結束!到23年年底,將形成22萬噸產能,樂觀預測按照20、21、22三年平均每年兩個項目去規劃和籌建,23年年底或將形成29萬噸產能;2、生產成本:包頭和樂山二期的新產能或者其他的新增項目,通威生產成本做到3萬/噸的區間,新型成本做到2萬/噸的區間,技術上保障單晶佔比在85%以上;3、目標市場份額:到2023年矽料佔有30%到50%的市場份額。
  • 光伏設備:一爐四錠的多晶矽提純鑄錠爐
    世界太陽能之父馬丁格林教授(右一),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左一,國務院參事)、上海市前副市長蔣以任(左二)在視察普羅的一爐四錠鑄錠爐,察看鑄錠情況。但是,由於金融危機和歐美雙反的影響,上海普羅的一爐四錠爐的銷售並不順利。到目前為止,僅在江蘇中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銷售了五臺。
  • 保利協鑫的明天,顆粒矽種子已發芽|多晶矽|光伏電池|西門子|保利...
    西門子法也特別適合重工業基礎好、電力人工成本低、融資擴產也比較便利的中國,尤其是在電價便宜的西部。中能矽業是先驅保利協鑫能源旗下的徐州中能矽業,在國內最早探索西門子法多晶矽生產,獨霸矽王寶座若干年。中能矽業近年在新疆新建的西門子多晶矽廠,其單廠產能、產品品質、生產成本等指標,依然位居行業前沿。
  • 10.5億噸,超世界一半以上,中國還不算鋼鐵強國嗎?
    對於中國到底算不算鋼鐵強國,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些專家和鋼鐵協會認為我國已經算是鋼鐵強國了,在某次會議上,一位行業專家說,中國鋼鐵業已經走在了世界鋼鐵的前沿,現在我們不但是鋼鐵大國,而且是鋼鐵強國。
  • 核心技術不再受制於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雄起
    原標題:核心技術不再受制於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雄起  前不久,隨著吉利汽車、中通客車等國內知名車企的電動車下線,精進百思特電動(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進電動)牽頭研發的新能源汽車高性能永磁電機已經裝機超7萬臺。
  • 供需偏緊緻多晶矽價格繼續上漲 有望受益股名單奉上
    財聯社1月14日訊,13日從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獲悉,在上周漲價的基礎上,本周多晶矽價格繼續上漲,國內單晶復投料價格區間在8.5-9.1萬元/噸,成交均價為8.78萬元/噸,周環比繼續小幅上漲0.23%。
  • 讓夢想領跑未來|新百倫領跑高鐵冠名列車隆重首發
    新百倫領跑搭乘中國高鐵從英雄的城市——南昌出發,讓品牌伴隨鐵軌延伸至大江南北,讓夢想領跑未來傳遞至神州大地。此次新百倫領跑攜手華鐵傳媒,強勢登陸中國高鐵,標誌著新百倫領跑品牌發展再上新臺階,以中國高鐵為載體,實現了與乘客近距離接觸,目之所及皆是產品信息,充分彰顯品牌形象與品牌魅力。伴隨著飛馳的高鐵列車,新百倫領跑的品牌理念將快速傳遍全國各地!
  • 透視中國液晶面板繁榮表象:上遊材料設備受制於人
    摘要 【透視中國液晶面板繁榮表象:上遊材料設備受制於人】中國液晶面板產能已問鼎全球、柔性AMOLED面板產能也直追韓企,但是材料和設備仍然是「阿喀琉斯之踵」。
  • 華為斷供,「卡脖子」或許是中國晶片產業涅槃的開端
    從電腦、手機,到汽車、無人機,再到人工智慧、腦機接口等,晶片可謂無所不在。晶片體積微小,製造卻極其複雜。以手機的核心處理器為例,指甲蓋大小的晶片上集成了數百億的電晶體,仿佛一個微型世界。而半導體廠商Cerebras Systems生產的目前最大的AI晶片WSE,基於臺積電16納米工藝,更集成了1.2萬億個電晶體,40萬個AI核心。
  • Handle系統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 中國處於世界領跑地位
    隨著其在世界各國的應用不斷擴張,Handle系統作為網際網路發展的關鍵性基礎設施,交由全世界各個國家共同管理,並在世界多個國家部署根伺服器,各國家擁有對自己國家的Handle系統運營和服務的自治權,從而避免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置如同域名根伺服器美國獨權的局面。
  • 新百倫領跑為英雄喝彩,致敬疫情中的中國力量
    2021年1月11日上午南昌西站,新百倫領跑冠名的G488次高鐵15:57分抵達石家莊站,這趟「讓夢想領跑未來」專列非同尋常,這裡搭載著21名特殊乘客,來自江西支援河北的「抗疫」醫療隊英雄。據了解,G488次高鐵列車10:49分由南昌西站發車,途經廬山、武漢、鄭州東、石家莊,並於當天17:06分到北京西站。全程歷時6小時17分鐘。「承東啟西、溝通南北」,貫穿京津冀,廣泛覆蓋沿線一、二、三線城市和下沉市場的龐大出行人群,新百倫領跑專利車廂內貼滿「讓夢想領跑未來」宣傳圖片,全方位立體地展現新百倫領跑的品牌形象。
  • 中國造出"超薄玻璃",厚度堪比A4紙!生產過程全曝光 驚豔世界
    被鋼球砸中的這片薄如蟬翼的玻璃2018年4月剛剛下線,超薄玻璃的厚度只有0.12毫米,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浮法工藝批量生產的最薄玻璃。0.12毫米的玻璃到底有多薄呢?我們現場拿辦公用的A4紙進行了對比。兩張A4紙的厚度是0.19毫米,比超薄玻璃還厚了0.07毫米。
  • 柏森家具:綠色家居領跑品牌,開啟綠色消費革命
    綠色領跑可謂是家具市場轉型升級階段的一大探索和突破。」9月16日,「綠色領跑,品質保障——綠色工廠行」活動在深圳香蜜湖紅星美凱龍世紀中心店正式啟動。雖然綠色家居品牌概念早在2013年便提出來了,但柏森家具和紅星美凱龍共同舉辦的這場「綠色領跑」活動在業內尚屬首例,甚至在整個家居史上也是第一次。
  • 中國新能源巨頭,年入375億,它還生產飼料,年產1000萬噸
    經過20餘年的發展,現在是全球領先的水產飼料生產商和主要的畜禽飼料生產企業。同時形成了新能源上、中、下遊全產業鏈,且在各環節取得全球領先地位。從官網了解到,去年通威品牌價值高達756億人民幣。
  • 做事有主見,乾脆利落,不受制於人的星座,講究當機立斷
    那麼這種做事情有主見,不會受制於人的星座是哪幾個呢? 但在自己所看重的事情上,在人生的大事上,射手座會擺出一副認真十足的樣子,絕不含糊,也不會受制於人。
  • 除了晶片,我國還有哪些領域受制於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牛評論 ,ID:xiaoniupinglu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中國通信產業的核心痛點——「缺芯少魂」的問題,再次嚴峻地擺在人們面前。除了晶片,中國還有哪些受制於人的技術呢?(這可能是最全的,中國尚未掌控的核心技術清單。)
  • 大角鹿超耐磨技術領跑全球,打響中國瓷磚品牌振興第一槍!
    摘要:大角鹿獨創超耐磨鑽石釉國家專利技術,超耐磨技術與產品性能領跑全球。  在瓷磚行業,中國品牌出口的產品一直被冠以廉價、粗糙、仿造等標籤,在國際市場上勢微力弱。近幾年來,國產瓷磚品牌逐漸意識到技術創新實力的重要性,隨著中國創造理念的崛起,國內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瓷磚實力品牌。他們不斷創造革新,以強勁的科研創新實力和優質的產品站上了世界舞臺。
  • Top 10 cities for hot babes 墨爾本領跑世界'美女城'
    ChinaDaily手機報(ChinaDaily Mobile News),中國首份中英雙語手機報,首份可以聽的音頻手機報。由專業外籍語言專家團隊和國內頂尖新聞精英傾力打造,以獨特新聞視角報導每日要聞酷訊,讓您在潛移默化中成為「英語高手+信息達人」!
  • 極端製造是戰略必爭之地 如何讓中國領跑世界?
    極端製造是戰略必爭之地極端製造是一國製造業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另一方面,極端製造應用到常規產品設計和製造當中,將對推動產品升級換代以及製造技術的改造提升發揮極強的帶動作用。航母千億元級別的投資也將帶動航空、動力、機械、電子、材料乃至燃料工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也能錘鍊中國製造業的複雜大系統集成能力。二、全球極端製造能力大幅提升極端製造是前沿科技和前沿科技產品發展的一個焦點,是製造業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