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自公眾號:九行
id:jiuxing_neweekly
作者:鍾無豔
前不久一則來自國外的新聞刷新人類的想像——日內瓦引進了全世界最高的最低工資規定,即最低工資規定為每小時23瑞士法郎,每個月的最低工資標準為4000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9140元)。
聽著就很凡爾賽,很多網友看到都表示酸了,同樣是打工人,為什麼瑞士日內瓦的標準讓人望塵莫及。但日內瓦人還嚷嚷:這點錢就夠一家四口勉強餬口而已。
這話不誇張,不少網友憶當年,有的想起那個在日內瓦湖邊吃了約合人民幣150元的芝士土豆餅,有的說自己曾經用過大約300塊人民幣一瓶的洗手液,住的酒店最便宜一晚都要超過800元人民幣。
△日內瓦的高昂消費水平讓人望而卻步/unsplash
言下之意當然是別盯著人家世界最高的最低月薪酸了,也不瞧瞧當地的消費和物價有多高。
所以,被稱為「打工天堂」的日內瓦,當地打工人真實的生活面貌到底如何?
最低月薪3w是什麼標準?
每個月4000瑞士法郎是不是太高了?
據BBC的報導,日內瓦一家慈善機構工作人員查理說,這對住在日內瓦的人來說真的一點也不多:「一間房的月租金就要1000瑞士法郎,一個月夥食費最少最少也要500,醫療保險每人每月550,一家四口勉強餬口而已。」
在日內瓦擔任護士的蘿拉,也在哀嘆說:「我26歲了,還是住在父母家裡。」
△日內瓦人說自己其實過得不怎麼樣/unsplash
新冠疫情更加重了食物救濟中心的負擔,自從今年3月開始封鎖之後,日內瓦街頭派對領取生活救濟品的畫面常常登上新聞頭條。
即便沒有疫情,日內瓦依舊是一個非常昂貴、有錢人才能負擔得起的城市。
這裡人口只有49萬,規模小於多數歐洲城市,但這裡卻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全球金融中心,不僅匯聚了大批私人銀行,還吸引了歐萊雅、惠普、寶潔等其他領域的跨國公司。
△日內瓦人的跨國公司和金融中心眾多/unsplash
他們的購買力簡直讓人留下檸檬淚,早有外媒報導,幾年前的瑞士人3天的工作就購買一部蘋果4S,如今他們工作2天多一點就可以人手一部蘋果最新款。
別垂涎人家日內瓦,畢竟高工資背後意味著很多。
最直接的就是高物價。眾所周知,瑞士被稱為「高價島」,全球最貴的巨無霸漢堡就在瑞士,一個高達6.91美元,折合人民幣將近46元。
△最貴的巨無霸漢堡在瑞士/視頻截圖
連喝杯咖啡都貴到咂舌,根據德國企業辦公管理服務(Service Partner One)公布的世界咖啡價格排行榜,瑞士四大城市日內瓦、伯爾尼、巴塞爾和蘇黎世以每杯平均20元人民幣的價格高居最貴行列。
△去年finder上星巴克咖啡價格排行榜/finder
從日常小細節的吃喝都能瞥見肉眼可見的貴,更別提瑞士家庭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開銷了。
歐盟統計局曾對歐洲31個國家的550種產品價格比對後得出結論:瑞士食品、飲料和香菸這三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平均價格,比歐洲平均水平高36%。
換句話說,在瑞士購買1公斤肉類的錢,在歐洲其他國家可以買到1.36公斤。
根據去年瑞銀的這項研究,對於日內瓦的普通三口之家來說,每個月用於購買食物的平均費用高達705.8美元,雖然僅排在蘇黎世之後,但日內瓦的住房成本卻是全球最高,平均值高達2340美元。
△日內瓦住房成本全球最高/unsplash
在瑞士日內瓦市區,能租到一套2000瑞士法郎(約合1.3萬元人民幣)的普通兩居室住宅月租金都算走運了。
對了,要是在瑞士生個病也貴到肉疼。醫療保險也是一筆大支出。
瑞士是強制性醫療保險,而且費用每年都在上漲。而且看牙和物理治療等等都自費,每小時100法郎,在瑞士居住還得強制性繳火災險、房屋意外險、居民稅等等。
了解瑞士生活的人都知道一個生活小貼士,連瑞士普通人都寧願開車到法國或者德國去看牙醫了,哪怕支付個全額款項都比本地便宜一大截。
這麼聽著,還是得好好算一筆帳才直觀。瑞士資訊swissinfo.ch曾經找到了兩位不同收入的瑞士人,讓他們寫下流水帳日記。可以看到房租絕對是瑞士人的最大開銷,除此之外,稅務、醫療和託兒費也佔比很重。
△其中月薪5k瑞郎和8k瑞郎的流水帳/swissinfo.ch
德國記者沃爾夫岡·考德在《誰的發明?在瑞士》一書中開玩笑說:「為什麼瑞士人很富有。因為他們生活所迫。」
所以就怪不得瑞士人月入3萬還要喊窮了,不是人家在玩凡爾賽,天下的打工人都是一樣滴。
打工人天堂為什麼是它?
由於疫情瑞士對德國、法國、奧地利都關閉了邊界,跨國界上班的通勤族計劃全被打亂了。
近4000個瑞士籍「虛假邊境居民」面臨著有家不能回的困境,這時候法國政府可解氣了:誰叫平日這些「假法國人」就知道鑽空子薅羊毛,非得要在我們國家蹭吃喝還不交稅。
平日常在瑞士工作的鄰國人也著急,沒能「瑞上淘金」虧大了。
△瑞法邊境存在著很多群體/Twitter
據統計,北義大利每天都有7萬人到瑞士工作,瑞士西北與法國交界,每天都有3萬多人搭火車或者自行開車流動。根據瑞士統計局2015年的數據,每天共有297938名跨國通勤者前往瑞士工作。
瑞法邊境的跨國群體其實都在打著同一個如意算盤——賺瑞士的高工資,過法國的好生活。很多法國人的夢想就是在瑞士打份工然後每天回家睡覺,還經常被瑞士人嫌棄拉低了當地工資,這也算得上歐洲國家的內卷形態了。
為什麼打工天堂是日內瓦?首先取決於它的地理位置。
日內瓦州與法國三面比鄰,北接日內瓦湖,和瑞士實際上相連的也不過是湖西邊狹長的土地,屬於瑞士的法語區,本身文化習慣上跟法國人相近。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高速公路:「請待在家裡,讓新冠病毒止步」/Twitter
雖然日內瓦面積小,但依舊是瑞士人口密度第二高的邦州,本身自然資源就匱乏。加上這個國家在外交上更偏向於自我保護,長期游離於歐盟之外,也享受不到自由貿易區的便利,從二戰以來就一直以高工資和高物價傲然中立在歐洲眾國家之中。
難以想像的數字陸續有來,這個國家如果能直接從外國採購商品,瑞士企業和消費者每年能省下約33億瑞士法郎,折合252億人民幣。
△「假瑞士人」高達3萬/視頻截圖
即便日內瓦生活成本高到令人咋舌,這裡依舊是有吸引力的「打工天堂」。
外籍人士在當地人口都能佔到41%了,據滙豐銀行的《外籍人士探索者調查報告》,日內瓦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外籍人士年收入高達20萬美元,高收入人群比例僅次於中國香港。
很顯然,最初奔著日內瓦的外籍人士無非被高薪吸引,這裡是被認為瑞士最有國際範兒的城市,還是歐洲聯合國總部、國際紅十字會等國際組織和會議的所在地,由此還有人戲稱「日內瓦不屬於瑞士」。
△各種國際組織都聚集在日內瓦/unsplash
「和平之都」「鐘錶之都」「花園之都」各種美譽都屬於日內瓦。湖畔有很多世界名表勞力士、浪琴、路易威登等豪華商店,一塵不染的街道上經常能看到法拉利和蘭博基尼的豪車。
在義大利米蘭工作了20年後,索爾代尼獲得了到日內瓦銀行就業的機會,身為單親媽媽的她從2004年就帶著兩個孩子搬到這裡。
來日內瓦之前,她跟很多人一樣對這座城市懷有偏見:「在我們義大利人眼中,這裡很拘謹,文化上沒有多少靈魂共鳴。」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索爾代尼已經徹底融入當地的生活,甚至已經不想回到義大利了,兩個十幾歲的孩子已經掌握了法語、義大利語、德語和英語四門語言。
△各種國際組織都聚集在日內瓦/unsplash
對她來說,寸土寸金之地也有免費的好東西,那就是教育。
這裡的教育體系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體系之一,公立幾乎是免費的,普遍質量很好,而私立或國際學校,外籍人士通常可以協商將教育費用納入就業計劃。
△瑞士的教育質量很高/unsplash
要是能躋身堅挺在瑞士這座城市,即便高工資背後意味著高競爭高風險,但瑞士依舊是全球最穩定經濟體之一,失業率幾乎從未超過3.5%,這就足以讓歐洲兄弟國羨慕不已。
這得歸功於他們的失業保險制度,能拿到失業前薪水的七到八成,最高甚至可以拿到每個月10500瑞郎。
客觀上說,比起其他世界文明的城市來說,日內瓦這座城市的表情並不生動,它的文化含量似乎沒有那麼高,還必須承擔高昂的物價。
△日內瓦能滿足外籍人士對於大城市的想像/unsplash
但對很多國家的人來說,日內瓦依舊極具吸引力,這裡的經濟生活、國際吸引力、文化教育和交通都構成了令人嚮往的大城市該有的元素。
瑞士人的摳
可能比德國人還厲害
在日內瓦,高質量的生活只屬於那些有閒有錢,花錢毫無痛癢的有錢人,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一定練就了一項超乎常人的技能——想盡辦法精打細算地過日子。
最常見的「瑞士摳法」就是能跑多遠,就能省多少。他們日常就每隔一兩周跨越邊境到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去買日用品囤著。
△瑞士人到法國德國買買買都是日常/unsplash
他們寧願多跑幾趟,就連買個菜吃個飯可能都跑到鄰國,扔個垃圾也偷摸摸丟到別國,因為瑞士還有昂貴的垃圾處理費。
網上曾經出了個段子,說為了招攬瑞士人,德國農民甚至做起了接團的生意,他們把放拖拉機的穀倉空出來,囤放從亞馬遜買來的貨,等著瑞士人來光顧。
△瑞士人請客吃飯甚至自己吃飯都會選擇鄰國/unsplash
在瑞士的生活類論壇上,流傳著很多去法、德、意邊境的購物指南,事無巨細地告訴你如何開車或者搭公共運輸,到了哪購物最能省錢,回來入境時又如何退稅。
除了吃喝之外,瑞士的出行也並不便宜,這裡70%以上的市民日常出行第一選擇是公交車,10%騎單車或者步行上班,其次才是開汽車。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公民每年乘火車出行的裡程數超過瑞士人。不過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瑞士的火車票也急劇上升,比開車的費用增幅還大。
△日內瓦城市街道/unsplash
瑞士住房自有率是歐洲國家裡最低的一個,僅接近40%。在瑞士的傳統觀念裡,父母不會掏錢給子女交首付,因為確實貴,很多家庭都不願意被房子壓垮。
即便這裡生產著全世界最昂貴的手錶,各種奢侈品牌店鱗次櫛比,但真正到了這裡,你會發現除了金融工作者的西裝革履之外,大多數人都穿得很樸素舒適,甚至戴的都是swatch、雷達等等這樣的手錶。
△瑞士人的日常/圖蟲創意
可唯獨讓他們大方花錢不皺眉頭的,是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
他們愛自己的國家和土地,尤其是高山,這裡還是人均摩託車擁有量最高的歐洲國家,他們喜歡騎著摩託奔馳在條條山道上。
對於他們來說,與其買名牌包包,還不如來一趟非洲深度遊,或者一場攀巖跳傘滑雪等體驗來得更讓人愉悅。
△他們更喜歡像滑雪這樣的戶外運動/unsplash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人開玩笑,把瑞士這個有錢的國家稱為「大農村」。
在這裡,城市和鄉村並不是涇渭分明的。他們寧願多花一倍的錢在山坡上修房屋,也不願將它們夷為平地。與自然融為一體是瑞士人安身立命的主題。
△乍一看不知道這是瑞士人住的/unsplash
日內瓦雖然並不見得有多少文化魅力,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小巧玲瓏且帶田園風光。這座城是依山傍水興建起來的,隨處都是花園,位於美麗的日內瓦萊蒙湖之畔,法拉山和阿爾卑斯山近在眼前。
博爾赫斯曾經說過,日內瓦是給他帶來最大快樂的城市。
因為巴黎不會忘記自己是巴黎,彬彬有禮的倫敦知道自己的是倫敦。然而日內瓦幾乎不知道自己是日內瓦,讓自己新生而不失掉過去。日內瓦並不出色,也不招搖,但不妨礙它能給人安全感,以及好的生活質量。
△日內瓦的魅力,也許就在於如此高質量的生活/unsplash
我們總是習慣豔羨旁人,看著一線城市高聳入雲的月薪和房價,殊不知那些光鮮亮麗的都市生活背後,藏著多少努力活出精彩的打工人。
這些人有的清醒自知終將回去,更難的是那些想要穩紮在原本不屬於自己的那座城市的人,他們身上似乎有一股不屈不撓的韌勁。
好的生活不一定見得有多貴,關鍵是我們要清醒預估自己能花上多大的代價,前提當然少不了——這座城市是否給予了打工人該有的尊嚴和安全感。
參考資料:
瑞士日內瓦引進「世界最高」的最低工資 BBC
外派日內瓦的昂貴生活值得嗎?BBC
瑞士跨境通勤多 封邊境讓日常一夕改變 聯合報
喜歡跨國消費的瑞士人 中青報
全方面概述移民瑞士的生活費用成本御金烏
都說瑞士工資高,童話般的「貴國」真如你想像的那麼美好嗎?中新經緯
揭秘|在全球最貴的國度,物價有多高?騰訊財經
在瑞士月薪6000瑞郎意味著什麼?swissinfo.ch
鍾無豔
編輯 | 周芷若
排版 | 謝無忌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九行是《新周刊》旗下的新銳旅遊平臺,專注於研究一切不正經的旅行藝術。你的城市有什麼值得觀察?不如來看看診療單:奇遇記、旅行觀、格調局、覓食計、城會玩……分分鐘十萬靈感!
深玩deephobby
一個聚焦於深度興趣愛好
致力於提供原創化、個性化、專業化的
房車、自駕、旅行、DIY等內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