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新世紀外國語學校六年級科學教師 章利洋
開學之後,老師注意到很多三年級的小朋友每天神神秘秘地守著一個小紙盒,一到下課就忍不住看兩眼,還不時往裡面添加一些植物葉片。好奇心驅使下,向孩子們詳細地詢問了一番,原來,他們盒子中裝的正是一條條白白胖胖的蠶寶寶。
蠶在分類學上屬於昆蟲綱、蠶蛾科。蠶寶寶與科學課堂的淵源由來已久,在教科版三年級下冊《動物的一生》單元中,就有對蠶的詳細介紹。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蠶卵
蠶的一生以蠶卵開始。一隻雌蠶蛾一次性可以產下約400-500粒蠶卵,每粒蠶卵的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狀似芝麻。剛剛產下的蠶卵是淡黃色,過一兩天後變為赤豆色,再過三四天則變為灰綠色或紫色。隨後顏色便不再改變。卵中的胚胎不斷汲取營養,逐漸發育為蟻蠶。蟻蠶爬出卵後,卵又會變為淡黃色。
蟻蠶
剛孵化出的蠶,全身呈黑色,身上長有細毛,大小和螞蟻差不多,所以取名蟻蠶。蟻蠶長約2毫米,寬約0.5毫米。別看蟻蠶個頭小,胃口可不小。剛出生兩三個小時後,蟻蠶便會開始大量進食桑葉。個頭也開始迅速生長。
幼蟲期
蠶吃得很多,生長也很快,在這個過程中,體色逐漸變淡,成了我們常見的白色的蠶寶寶。從蟻蠶到結繭形成蠶蛹,蠶一共要經歷四次蛻皮。在蛻皮之前,蠶會經歷一個時期,稱為「眠」。在這個階段,蠶會減少進食,昂起頭胸部,渾身一動不動,好像睡著了一樣,這其實是它在為接下來的蛻皮做準備。
我們在飼養蠶的過程中經常聽到「三齡蠶」、「四齡蠶」之類的說法。那麼,蠶也有所謂的「年齡」嗎?
其實,按照蠶經歷蛻皮次數的不同,可將蠶分為不同的齡期。從蟻蠶到第一次蛻皮為第一齡;結束後便進入第二齡;再次蛻皮後進入第三齡;第三次蛻皮後進入第四齡,第四次蛻皮後便進入第五齡。第四次的蛻皮叫做「大眠」。我國養殖的蠶寶寶,一般都會經歷四次蛻皮。處於五齡期的蠶,生長速度很快,體長可達到六七釐米。
蠶蛹
到了五齡末期的蠶稱為熟蠶,此時可以吐絲結繭了。在結繭前,蠶寶寶會變得安靜,不在進食桑葉,身體變得發亮,糞便比平時大很多,頭部肌肉來回伸縮,這就是結繭的前兆。蠶在結繭後幾天會變成蠶蛹。蠶蛹分為頭胸腹三部分,小小的頭部上有複眼和觸角。蠶蛹富含蛋白質和胺基酸,作為一種食物已有千年歷史,相信很多人都吃過炒蠶蛹。
蠶蛾
蠶變為蠶蛹大約12-15天後,就會變為蠶蛾破繭而出了。蠶蛾全身有白色鱗片和毛。頭部有一對複眼和羽毛狀的觸角。由於經過長期馴化,蠶蛾已經失去了飛行能力,只能快速爬行。蠶蛾的腹部末端演化為外生殖器,雄蛾通過快速振翅吸引雌蛾,交配後雄蛾死亡,雌蛾產卵後也會死亡。從而完成了蠶的生命輪替。
蠶與中國
蠶原產自中國,數千年來已經形成了深厚的蠶文化。養蠶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農業活動,蠶吐出的蠶絲可以用來製作精美的絲綢,並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享譽海內外。中國古代詩詞中就有大量關於養蠶業的描寫,或反映農業發展,或借蠶抒發情懷,或反映社會矛盾,題材多樣,蔚為大觀。
在中國古代農書、醫藥學著作中,也有大量關於蠶的描寫。如《蠶經》、《齊民要術》、《天工開物》等。以蠶入藥由來已久,在《名醫別錄》、《本草綱目》中均可見記載。
思考題
蟻蠶出生時身上會帶有一根不長的細絲,它的作用是什麼?
答:作用是把蟻蠶固定在食物(桑葉)上,避免被風或外力吹走。
如何把剛出生不久的蟻蠶轉移到桑葉上?
答:不能直接用手抓,容易傷害到蟻蠶,可以用洗淨的羽毛或毛筆輕輕挪動。或者將新鮮的桑葉放在蟻蠶群上,待蟻蠶自己爬到桑葉上再轉移。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