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試射的第二種飛彈就是無畏彈道飛彈。
印度方面表示這款飛彈的射程是750公裡,它的有效載荷是一噸,要被納入到印度的戰略部隊,補充同類型的飛彈,就是說印度其實有了類似的飛彈。的確是,因為印度有烈火一,它的射程是700到800公裡,有效載荷也是一噸,所以和剛才提到的這個無畏彈道飛彈,其實是差不多的,而且它們都使用了固體燃料。
那既然說類型相似,這個從射程有效載荷也基本一樣,為什麼要發展兩種型號飛彈?
因為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型號越多其實越麻煩,給這種維修保養,包括零部件這種供應都帶來很多的問題。所以說武器應該是型號少,通用性強,從經濟的角度來說更划算。其實這裡邊一個根本原因,我覺得就是這個烈火一,它的性能不行,烈火一整個飛彈的長度是十五米,直徑是一米,它飛彈的重量達到了十二噸。所以大家就可以想像這個飛彈,其實是一個龐然大物,飛彈大就給運輸、貯存、給發射帶來很多的不便。
剛才提到的無畏彈道飛彈,它其實是印度潛射飛彈K15的一個陸上版本,所以說它延續了K15的一些特點。那麼總體上來說,這款飛彈從它的重量和外形來說,比烈火一就要小得多。比如說它的長度只有十米,它的重量只有十噸,這樣一來在有效載荷相同的情況之下,那我們說無畏彈道飛彈無論是從運輸也好,從發射也好,它就會方便得多。
按照印度方面的說法,無畏飛彈和現有的飛彈實際上就是烈火一相比,它主要有這麼幾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其實我們剛才已經提到了,就是它更加的小巧,它的機動性更強,因為整個的彈體的長度到重量都大大的減小了;另外無畏飛彈它還裝在一個類似於發射筒的這麼一個箱體結構當中,這樣的話在運輸、在保存的時候會更方便。
第二個特點就是印度方面特別強調它的這種末端的機動性,就是他說這個飛彈這個彈頭在最後階段,它可以達到一個高超音速的這麼一種狀態,它有非常好的一個機動性。這樣就保證了它能夠突破對方的飛彈防禦系統,讓這個飛彈防禦系統來不及防禦。印方說飛彈在最後只給對方留下四百秒的攔截時間,那麼這個四百秒可能一般的防禦系統就來不及反應,這是它的機動性。
第三個特點就是印度方面說這個飛彈可以在地下發射,就是採取地下井發射的方式,所以有很好的隱蔽性,不容易被發現。
儘管印度方面把無畏彈道飛彈說得很好,但實際上這款飛彈還是有很多軟肋的。
第一個軟肋其實我們剛才也在提到,就是它的射程它只有750公裡,那麼你一種飛彈這個射程太近的話,它給部署就帶來很大的麻煩,你必須要靠前部署。但是靠前部署對於飛彈本身來說又很危險,所以它的火力覆蓋範圍,它作戰運用是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第二個軟肋就是所謂的地下發射。印方把這個地下發射說成是一個優點,認為它有很好的隱蔽性。實際上對於這種射程只有七八百公裡的戰術飛彈來說,車載機動發射才是最理想的方式。地下井發射,它是一個固定的目標:第一,它可能更容易被發現;第二,用地下井這種發射方式也會帶來成本的上升,因為你需要建設很多的發射井,這又是一筆巨大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