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誕生已經46億年了,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地球上也誕生了豐富的生命。而要是說起古老的動物的話,我想一定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恐龍了,但其實大家有所不知,有很多物種在地球上誕生的時間要比恐龍誕生的時間更古老。
鯊魚就是一個比恐龍要古老的物種,根據資料研究發現,最早在4.1億年前,海洋裡就已經出現了鯊魚的身影。我們要知道,這幾億年的時間裡,地球肯定發生過不少次生物大滅絕,但到今天為止,鯊魚仍然活在世上,並且種類還有300多種之多,可想而知它們生命力的頑強。
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出現並且不斷發展崛起,鯊魚們的日子就並不好過了。大部分鯊魚都喜歡生活在珊瑚礁和海洋底部附近的大陸架周圍。當人們想要研究鯊魚的生存現狀時,只需要對全球的珊瑚礁區域進行探測就可以了。
而在過去的五年時間裡,美國的海洋生物學家團隊為了研究鯊魚的狀況,基本上摸清了世界上所有的「礁鯊」,但最終的調查情況令人嚇一跳。它們發現,如今在很多海域中,鯊魚都出現了「功能性滅絕」,而究其原因,無非是與人口密度大、治理不善以及捕撈過度有關。
什麼是功能性滅絕呢?一定有人這樣問,因為這個名詞對於人們來說好像太陌生了。簡單來說呢,就是在自然條件的情況下,一個物種因為數量銳減,從而導致沒有辦法進行自然的繁衍生息,而沒有後代誕生,這個物種的數量自然就會越來越少,最終慢慢滅絕。
所以說,如果一個物種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也就意味著它們已經迎來了滅絕的預告,滅絕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其實這個名詞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多年以來,因為人類活動對環境產生的破壞,已經導致很多動物都出現了「功能性滅絕」,比如說白鱀豚、野生華南虎等。
而如今,隨著地球氣候環境變化、棲息地被大面積破壞、食物資源短缺、人類過度捕殺等問題,絕大多數的物種都已經出現了「功能性滅絕」。雖然人們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也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保護和治理,但地球上的生物物種實在是太多了, 所以想要拯救它們,真的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那麼前面我們說了這麼多關於鯊魚「功能性滅絕」的原因,面對這麼多問題,也會有人提出疑問,人類真的還有辦法挽救鯊魚嗎?我們難道真的要眼睜睜看著這些物種滅絕而無能為力嗎?
其實對此,我們也不用太悲觀,因為有研究人員認為,巴哈馬在過去的的三十年時間裡,禁止捕撈鯊魚的措施還是頗有成效的,這也值得很多治理狀況不樂觀的國家學習借鑑。而下一步,研究人員還準備建立科學的捕魚管理措施,希望這些措施,都能對保護鯊魚起到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