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業製造院蜂窩研發團隊用技術領先讓團隊走得更遠

2021-01-08 中國航空新聞網

2020年,庚子年。這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很多影響全球的事件,讓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我和我的蜂窩團隊,依然堅定地朝著更明確的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方向不斷努力。

回想2005年入職航空工業製造院時,憑著研究室前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筆記和一些國外資料作為線索,在時任室主任郭德倫的啟發下,我選擇金屬蜂窩壁板作為研究方向。這個中斷了近30年的技術,雖然在國外早已有了應用,但國內尚無明確的應用前景。蜂窩究竟怎麼製造?用什麼材質?規格如何選擇?如何實現曲面金屬蜂窩芯體與上下兩層蒙皮的可靠連接?一切都是未知數。

那時雖沒有型號節點的壓力,但申請1萬元買試驗原材料都要幾經論證,工作兩年才申請到所基金經費支持。伴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跨越發展,蜂窩產品漸漸有了型號應用需求,蜂窩研發團隊有人離開、也有人堅守,由最初1個人慢慢發展壯大到現在的40餘人。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間,我們做了上萬件不同材料的試驗件,嘗試了不同的焊接方法,研製了十餘種不同配方的釺料,經歷了方案評審的各種挫折,測試產品性能時提心弔膽等待結果的煎熬,產品上機安裝時出現裂紋導致的「下馬」危機,也最終因性能指標完全滿足設計要求而時來運轉,被主機設計所認可。

「十三五」期間,蜂窩特殊結構所具有的減重、隔熱、消音、減震、防潮等功能,使其成為越來越受青睞的多功能一體化結構,被媒體稱之為「在新結構工程學上近乎超現實的夢想」。

五年,我們研製的蜂窩產品遍地開花,在多個型號上實現了應用,已從3型飛機應用到了8型飛機,應用構件類型也從2類增加到6類。最重要的是,戰機的先進性能,有我們的貢獻,這一切,讓我覺得「十年磨一蜂窩」中那些難以言表的辛酸苦辣,都是值得的。

五年,我們的交付量年年增加。依靠技術創新提高產能效率,憑藉合理流程提高生產組織效率,在人手減少的情況下,我們按期高質量完成了交付任務。

五年,雖再無顛覆性的技術難關等待我們去攻克,但一些讓蜂窩產品更臻於完美的技術攻關,尤其是針對不同型號飛機特殊結構的研究,從未間斷。

五年,我們做出了目前所知範圍內零件尺寸更大、結構更複雜的金屬蜂窩壁板,並且解決了複雜型面局部焊合率超差、表面質量差的問題,一舉使焊合率提高到95%以上。

五年,我早已不再是15年前一個人的孤軍奮戰。現在,我們的團隊有博士在探究前沿技術,有碩士結合型號應用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工程攻關,有本科生合理優化生產流程。

五年,我們的團隊在磨合中更加融洽。大家有了工程經驗,就更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在充分的技術交流中,不強加自己的觀點於別人,在討論中形成更好的方案,已經成為蜂窩團隊的常態。

五年,我們的科研環境越來越好。2020年,院裡新增了專門針對入職3年員工的青年創新基金,團隊入職一年的科研人員就申請到了課題,剛好讓技術上有想法的青年科研人員,能夠脫穎而出。

五年,我們追蹤國際前沿技術。有些方面,我們做到了國際領先;但有些問題,還是國內外共同的難題。有一些國外已經用了很多年的蜂窩加工方法,我們始終未得要領;有一些必然要克服的技術難題,我們進展緩慢。

五年,我們也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軍品市場早已不是一家獨大,蜂窩產品也面臨激烈的競爭。這迫使我們要儘快將更多的精力轉向預研,只有技術的領先能夠帶領我們走得更遠更快。

「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從事科研工作,危機感和緊迫感讓我和我的團隊,從未停止探索。國外研究的新方向何在?武器裝備的發展需要什麼樣的蜂窩結構?設計師關注的技術創新點是什麼?我們能幹什麼,有哪些提升的空間?未來,唯有加強蜂窩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探索,才能良性循環甚或走在飛機研製的前面,為航空武器裝備性能提升做好技術儲備。

2020年,庚子年。這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很多影響全球的事件,讓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我和我的蜂窩團隊,依然堅定地朝著更明確的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方向不斷努力。

回想2005年入職航空工業製造院時,憑著研究室前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筆記和一些國外資料作為線索,在時任室主任郭德倫的啟發下,我選擇金屬蜂窩壁板作為研究方向。這個中斷了近30年的技術,雖然在國外早已有了應用,但國內尚無明確的應用前景。蜂窩究竟怎麼製造?用什麼材質?規格如何選擇?如何實現曲面金屬蜂窩芯體與上下兩層蒙皮的可靠連接?一切都是未知數。

那時雖沒有型號節點的壓力,但申請1萬元買試驗原材料都要幾經論證,工作兩年才申請到所基金經費支持。伴隨著中國航空工業的跨越發展,蜂窩產品漸漸有了型號應用需求,蜂窩研發團隊有人離開、也有人堅守,由最初1個人慢慢發展壯大到現在的40餘人。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間,我們做了上萬件不同材料的試驗件,嘗試了不同的焊接方法,研製了十餘種不同配方的釺料,經歷了方案評審的各種挫折,測試產品性能時提心弔膽等待結果的煎熬,產品上機安裝時出現裂紋導致的「下馬」危機,也最終因性能指標完全滿足設計要求而時來運轉,被主機設計所認可。

「十三五」期間,蜂窩特殊結構所具有的減重、隔熱、消音、減震、防潮等功能,使其成為越來越受青睞的多功能一體化結構,被媒體稱之為「在新結構工程學上近乎超現實的夢想」。

五年,我們研製的蜂窩產品遍地開花,在多個型號上實現了應用,已從3型飛機應用到了8型飛機,應用構件類型也從2類增加到6類。最重要的是,戰機的先進性能,有我們的貢獻,這一切,讓我覺得「十年磨一蜂窩」中那些難以言表的辛酸苦辣,都是值得的。

五年,我們的交付量年年增加。依靠技術創新提高產能效率,憑藉合理流程提高生產組織效率,在人手減少的情況下,我們按期高質量完成了交付任務。

五年,雖再無顛覆性的技術難關等待我們去攻克,但一些讓蜂窩產品更臻於完美的技術攻關,尤其是針對不同型號飛機特殊結構的研究,從未間斷。

五年,我們做出了目前所知範圍內零件尺寸更大、結構更複雜的金屬蜂窩壁板,並且解決了複雜型面局部焊合率超差、表面質量差的問題,一舉使焊合率提高到95%以上。

五年,我早已不再是15年前一個人的孤軍奮戰。現在,我們的團隊有博士在探究前沿技術,有碩士結合型號應用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工程攻關,有本科生合理優化生產流程。

五年,我們的團隊在磨合中更加融洽。大家有了工程經驗,就更能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在充分的技術交流中,不強加自己的觀點於別人,在討論中形成更好的方案,已經成為蜂窩團隊的常態。

五年,我們的科研環境越來越好。2020年,院裡新增了專門針對入職3年員工的青年創新基金,團隊入職一年的科研人員就申請到了課題,剛好讓技術上有想法的青年科研人員,能夠脫穎而出。

五年,我們追蹤國際前沿技術。有些方面,我們做到了國際領先;但有些問題,還是國內外共同的難題。有一些國外已經用了很多年的蜂窩加工方法,我們始終未得要領;有一些必然要克服的技術難題,我們進展緩慢。

五年,我們也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軍品市場早已不是一家獨大,蜂窩產品也面臨激烈的競爭。這迫使我們要儘快將更多的精力轉向預研,只有技術的領先能夠帶領我們走得更遠更快。

「沒有什麼是不可替代的。」從事科研工作,危機感和緊迫感讓我和我的團隊,從未停止探索。國外研究的新方向何在?武器裝備的發展需要什麼樣的蜂窩結構?設計師關注的技術創新點是什麼?我們能幹什麼,有哪些提升的空間?未來,唯有加強蜂窩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探索,才能良性循環甚或走在飛機研製的前面,為航空武器裝備性能提升做好技術儲備。

相關焦點

  • 大國製造「東北狼」——記三獲國家技術發明獎的團隊
    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題:大國製造「東北狼」——記三獲國家技術發明獎的團隊  中新社記者 張素  「我們就是一群『東北狼』。」大連理工大學現代製造技術科研團隊代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開門見山。這群「東北狼」有30餘位核心成員,來自材料、力學、機械和控制等領域。近9年內,他們三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 智能製造助力航空工業「高飛」
    「『智能化』已經深度影響了航空的未來。從預算研發到試製生產再到定型試飛,從供應鏈到裝配線再到航空城,從原材料到產品運營,一切都要求建設更加科學高效的運行生態體系,朝著航空智能製造方向快速演化。」在10月31日舉辦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航空智造」分論壇上,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新國認為,在「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背景之下,航空製造將不再只是選擇合作或自主研發新的機型佔領市場,而是進一步藉助智能供應鏈、產城融合等一系列創新技術和信息系統來推動整體業態的更新換代。  航空工業項目研發周期長、資金成本佔用高等因素始終制約著航空業態的健康穩定發展。
  • 卓越鴻昌:傑出的研發團隊與持續的研發投入支撐發展
    福建省卓越鴻昌建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卓越鴻昌)是一家大型的環保型砌塊自動成型裝備及配套設備的新型建材裝備製造企業。行業競爭所需各種專業知識中,對於環保型砌塊自動成型裝備性能、結構的持續改進、裝備使用環境的綜合布局以及對行業客戶需求的準確理解能力居於首要地位,但這種能力只能通過在該行業的長期工作實踐中獲得,所以是否擁有具備豐富行業工作經驗的研發團隊是企業能否在行業中保持持續技術領先的重要因素。
  • 熊賢鵬黃領才分獲航空工業集團榮譽稱號
    、董事長熊賢鵬2018年4月,中航通飛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通飛華南飛機工業有限公司、珠海中航通用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和通飛總部市場營銷事業部四家單位整合成立了珠海通用航空研發製造基地,熊賢鵬任黨委書記、董事長。
  • 航空工業通飛珠海基地總工程師黃領才:執夢前行
    自2009年擔任大型水陸兩棲飛機常務副總設計師,2010年擔任總設計師以來,黃領才懷揣夢想,在缺乏技術積累、受到國際封鎖的背景下,克服設計力量薄弱、研製經費不足、進度緊張等困難,率領研製團隊攻克氣水動布局與高抗浪船體設計技術、高支柱複雜運動機構起落架布局與收放設計技術、多體變截面複雜船體結構製造技術、高筋薄壁機翼整體壁板噴丸成形技術、氣水密鉚接裝配技術和腐蝕防護控制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難關,初步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的民機研製設計
  • 「馭龍者」說:對話中國「翼龍」無人機研製團隊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副總設計師、翼龍系列無人機總設計師李屹東在首飛現場宣布。翼龍無人機系統現場總指揮李永光表示,作為中國航空按照海外用戶定製狀態批產的01架原型機,翼龍Ⅱ無人機的首飛成功標誌中國已經具備向海外市場交付新一代大型察打無人機的能力,更意味著中國憑藉自主研發的關鍵技術在全球航空裝備外貿中的競爭力中實現水平升級。
  • 上海市環保洗板水強大研發團隊
    上海市環保洗板水強大研發團隊,公司宗旨是讓更多的企業從「小島」受益,也讓「小島」為全球環保獻出一點微薄之力。上海市環保洗板水強大研發團隊, 如今很多客戶會把自己產品交給專業的加工廠家來生產,再批量生產之前一般都會先進行PCBA打樣。
  • 研發飛機「隱身衣」、讓鞋履行業數位化……這屆雙創團隊很會玩!
    我的『吳鉤』就是蜂窩隱身材料。」華南理工大學製漿與造紙工程專業博士生、大隱科技項目負責人王浩告訴記者,他和自己的學科跨界融合團隊已經在紙基隱身吸波蜂窩領域「走了很久、走了很遠」,願意為該事業奮鬥終生。因此,入圍決賽後,還在國外的他毅然放棄留學,歷經半個多月輾轉回國。隨後三個月裡,他推遲了自己的畢業計劃,專心備戰賽事。
  • ...團隊研發「萬能墨水」配合雷射寫入技術 簡化高性能晶片生產過程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10月27日公布,中大物理系研究團隊近日研發了一種全新的「萬能墨水」,配合單步雷射直接寫入技術,可以大大簡化高性能晶片的生產過程。  生產高性能晶片的關鍵是掌握精準工藝,以製作微米及納米等級的金屬結構。由於技術要求十分高,導致製作成本高昂、過程繁瑣和費時。
  • 環球捕手技術團隊摘得電商「最佳團隊」桂冠
    近日,環球捕手技術團隊榮獲浙江省電子商務促進會頒發的2018浙江電商優秀從業者——最佳團隊獎。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上線2年多的環球捕手持續保持爆發式成長,年度GMV從20億到百億,大促銷售記錄從1.5億到5.4億,訂單數量成倍增長的同時,帶來的是數據穩定性幾何倍數增長的壓力。
  • 「馭龍者」——走近中國翼龍無人機團隊
    翼龍無人機系統現場總指揮李永光表示,作為中國航空按照海外用戶定製狀態批產的01架原型機,翼龍Ⅱ無人機的首飛成功標誌著中國已經具備向海外市場交付新一代大型察打無人機的能力,更意味著中國憑藉自主關鍵技術在全球航空裝備外貿中競爭力的大幅提升。翼龍Ⅱ無人機首飛成功的消息迅速引發海內外極大關注,這一具備中國自主掌握關鍵技術的機型在首飛前就已收到訂單。翼龍Ⅱ首飛。
  • 工匠精神,恩易通TAN技術突破工業網際網路底層技術束縛
    隨著智能製造、工業物聯網、大數據的交融發展,工業通信真正需要什麼樣的「語言」這個問題越來越成為大家關注的難題。用一個完美的「語言」即我們所說的「下一代工業通信技術」來統一這些不同的工業乙太網協議,確保工業網絡中使用到的網關、路由器、交換機、通訊設備、控制器等等均能夠直接相連,讓整個工業網絡只說「一種語言」。  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巨額的投入,市場上出現了一些改良技術。
  • 航空工業新航: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匯聚發展力量
    產品覆蓋所有國產飛機、發動機,核心專業領域技術均居行業和國內較高水平。新航軍用航空已建立數位化設計及數據管理平臺,具備結構靜/動力學、疲勞強度、複雜流場溫度場、多學科及多參優化等仿真能力。目前正穩步推進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提升研發能力。新航民機業務由OEM業務、轉包業務、維修業務(MRO)三大業務組成。
  • 中開院科技組團 閃耀第21屆高交會
    此次高交會,中開院在航空技術、智慧海洋和裝備製造等領域的參展企業充分凸顯了中開院在產學研融合孵化方面的特色。參展企業通航國際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航工業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在其所屬領域代表國內最頂級水平的軍工央企及高校,建立了深度和緊密的合作關係,也是中開院產學研融合孵化的標杆企業。
  • 填補國內工業仿真軟體底層技術空白,舜雲科技獲千萬級Pre-A輪融資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技術研發迭代,進一步完善有限體積法計算流體力學軟體shonFlow的研發,並開發與之配套的網格生成工具。企業還將進一步完善國際化人才體系架構,以「小管理、大科研」為理念,面向全球重點引進數學、軟體等專業人才。
  • 工業設計與滄州製造加速融合
    工業設計點亮品牌在燃氣與液氧的高溫熔燒下,脆硬的高硼矽玻璃管變得柔韌,拉絲、吹胎、封底、爆口……一位位燈工師就像在用玻璃吹糖人,一眨眼工夫,一個個外層有櫻花點綴、內層為一隻紫色貓爪的「貓爪杯」和當季新品「貓尾杯」雛形已現。這是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熱氣騰騰的一幕。
  • 虛擬實境內容製作中心青島公共研發製作平臺正式開啟團隊入駐申請...
    平臺不僅為入駐的開發團隊提供優越舒適的辦公環境,還配有高性能、高配置的硬體開發設備可以兼容主流三維建模動畫渲染軟體。高校名企導師指導,優秀項目資金扶持,從各個維度全方位的滿足開發團隊的發展需求,從而達到培養虛擬實境技術人才,推動虛擬實境技術創新的目的。
  • 「鯤龍」總工程師黃領才:航空「追夢人」 「根」在雙鴨山 讓中國大...
    公司研發中心航電部部長石磊介紹說,黃總身上擁有一種航空強國、航空報國的信念和精神,他是以一種嚴謹、細緻的工匠精神來投入研發工作,他的情懷和思想不斷激勵和影響著我們整個AG600的研發團隊。在他的帶領下,通過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先後攻克了氣水動布局設計和船型機身設計上的多項關鍵技術,掌握了大長寬比船型機身設計、抑波槽設計、高穩定船型機身設計等技術,攻克了複雜機構高支柱起落架設計製造技術、海洋環境下腐蝕防護與控制設計技術、氣水密鉚接製造技術、機翼薄壁高筋整體壁板噴丸成型技術、多曲變截面船型機身結構裝配製造技術等多項技術難關,探索研究並確立了水上飛機適航審查方法
  • 清華大學團隊研發獲進展 新冠肺炎疫苗5月底可進入動物試驗
    中新社北京4月1日電 (陳杭)清華大學張林琦團隊研發的擁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病毒載體的腺病毒疫苗和mRNA單克隆抗體藥物取得重要進展,5月底均可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這是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鄧寧1日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透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