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報融媒體】(楊軍 高偉 李釗儀)摶風九萬丈,擊水三千裡;如鯤遊大海,似龍騰九霄。
2020年7月26日,國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我國首款大型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身上。
開車、滑行、入水……一氣呵成。當天上午9時28分,山東青島團島附近海域,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碧海藍天的見證下,馭風入海,踏浪騰空,成功實現海上首飛,為下一步飛機進行海上科研試飛及飛機相關性能驗證奠定了基礎。
這是繼2017年陸上首飛、2018年水上首飛之後,AG600飛機實現的第三次首飛。
作為我國大飛機「三兄弟」之一的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其與運20和C919一樣都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使命。而鮮為人知的是,其總設計師黃領才正是從雙鴨山市走出去的傑出人才代表!
日前,記者專程趕到位於廣東省珠海市的中航通飛華南飛機工業有限公司採訪了公司總工程師、AG600飛機總設計師黃領才,請他為我們講述了用「中國智慧」鑄就「大國之翼」、成功研製「國之重器」背後的故事。
黃領才,1966年出生於寶清縣龍頭鄉(現龍頭鎮)農林村。他的航空夢想在少年時就開始種下。8歲那年夏天,家裡附近森林裡燃起了一場大火,風挾著火直奔山村而來,幸虧風向改變了起火線路,村莊這才得以倖免。當時,用於偵查巡防的飛機吸引了少年黃領才好奇的目光,他萌生了長大以後要去造飛機的願望。「在報考大學時,我選擇了四個航空院校,填報的專業全是飛機設計。」後來,曾就讀於南航直升機專業的黃領才說。
1988年,黃領才於南京航空學院飛機系直升機設計專業畢業後,先是進入哈飛集團工作,歷經了多個飛機型號設計研究,積累了大量的飛機系統設計技術和經驗。2009年6月AG600立項,黃領才調任位於湖北荊門的航空工業特種飛行器研究所開始從事設計研製工作。
AG600的設計要求挑戰難度極大,對於國內的飛機設計師來說是「零的突破」。
黃領才和他的團隊要挑戰的是從無到有的一次突破。
「讓一架飛機『會遊泳』,讓一艘船『飛起來』。能夠『上天入海』的航空裝備,對於我國來說是急缺的。」黃領才告訴記者,全球目前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有300架左右,各種水上飛機總計萬架以上,主要在歐美以及發達國家和地區。世界自然災害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我國每年有4億人次受各類災害影響,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1.7萬平方公裡森林化為烏有,損失慘重。在同期的1988年,美國黃石公園發生火災,過火面積只有3000多平方公裡,沒有傷亡,就是因為在森林火災爆發初期就投入了飛機航空滅火,其中包括水陸兩棲飛機,使火勢蔓延得到了有效控制。
「對中國航空工業而言,研製這麼大體量特種飛機,當屬首次;放眼世界,類似型號的飛行器也不多見。」黃領才帶著這支年輕的設計研製團隊靠著「特別能吃苦」的意志力,創下了多個奇蹟:每一步都是大型特種飛機的嘗試與突破,光是船底曲面參數的確定,就經歷了不知多少次的水動力試驗,而這只是所有研發試驗的一小部分。飛機上特別顯眼的巨大起落架,從多個方案中優化設計而來,是目前國內最高、收放系統最複雜的單支柱起落架。
為了全身心投入AG600的研發,黃領才還曾經異地搬過兩次家。2009年立項時,已經在哈爾濱紮根21年的黃領才舉家搬遷來到了湖北荊門。一年後,設計團隊轉移到珠海,黃領才又攜全家來到珠海,在珠海又搬了三次家才安定下來。能夠為AG600做出如此大的犧牲,黃領才說自己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公司科技管理部副部長宋乾福告訴記者,從最開始做直升機到後來研發大飛機,黃總舍小家顧大家,一心撲在事業上,帶領團隊在條件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把「鯤龍」從一張藍圖到首飛成功,實現了中國人的一個夢想。
在團隊裡,黃領才每周工作7天,忙起來連續一周每天都要工作20個小時,有時候夜晚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為工作方便,黃領才還曾獨自在單位附近租房住。辦公室、飛機總裝車間、出差,幾乎成了黃領才日常的全部。
公司研發中心航電部部長石磊介紹說,黃總身上擁有一種航空強國、航空報國的信念和精神,他是以一種嚴謹、細緻的工匠精神來投入研發工作,他的情懷和思想不斷激勵和影響著我們整個AG600的研發團隊。
在他的帶領下,通過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先後攻克了氣水動布局設計和船型機身設計上的多項關鍵技術,掌握了大長寬比船型機身設計、抑波槽設計、高穩定船型機身設計等技術,攻克了複雜機構高支柱起落架設計製造技術、海洋環境下腐蝕防護與控制設計技術、氣水密鉚接製造技術、機翼薄壁高筋整體壁板噴丸成型技術、多曲變截面船型機身結構裝配製造技術等多項技術難關,探索研究並確立了水上飛機適航審查方法,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陸兩棲飛機設計研發技術體系和適航體系,全面提升了我國水面飛行器的設計、製造和適航能力。
「作為一個技術帶頭人,我要是沒有了信心,要是失去了信心的話,那對整個團隊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說一個人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這種定力,這種遇到困難堅韌不拔的這種勇氣,需要培養磨練,可能更多的是我從小生長的環境,給了我堅毅的品格和寬廣的胸懷,這樣我才能包容我的團隊,帶領大家擰成一股繩,形成一股力量,去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歷史的機緣巧合就是如此奇妙,百餘年前「中國航空之父」馮如正駕駛國產飛機實現了中國人起飛的夢想,百年後黃領才帶隊設計研製的「鯤龍」大飛機完成了「上天入海」。
2017年12月24日9時39分,廣東珠海金灣機場。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一架藍白相間的大型飛機上。啟動、滑行,機頭昂起,直插雲霄……AG600成功首飛。這一時刻,是我國通用航空產業,乃至整個航空工業的重大歷史性突破。
2018年10月20日8時51分,AG600湖北荊門漳河水庫成功完成水上首飛,這是AG600作為水陸兩棲飛機水上特性的關鍵驗證,是AG600研製項目中的重要裡程碑事件,是我國通用航空產業和民機工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成果。
為此,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專門發來賀電:「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圓滿成功,是我國航空工業堅持自主創新取得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全體參研單位和人員奮勇拼搏、攻堅克難,項目研製實現重要突破。我向同志們表示衷心的祝賀!希望各有關方面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切實貫徹新發展理念,奮力推動創新發展,再接再厲,大力協同,確保項目研製成功,繼續為滿足我國應急救援體系和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需要、實現建設航空強國目標而奮鬥。」
據悉,目前在世界上,研製和裝備大型水陸兩棲飛機的國家主要有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等少數幾個國家。而在研最大的AG600水陸兩棲飛機,有著相當驚人的頭銜:它是中國自行設計研製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是全球在研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它也因此繼新一代軍用大型運輸機運-20、國產大型客機C919之後成為我國大飛機家族的又一名重量級選手。
「AG600從到發動機到航空電子設備再到機械系統,所配置的核心機載設備完全國產化,無論智慧財產權還是自主配套,完全隸屬我們國內,這是我們尤為感到自豪和驕傲的。下一步,我們還會進一步提升國產機載設備的性能可靠性,讓這款飛機真正好用安全,在森林滅火等方面發麵獨特優勢,為保護祖國大好河山山水發揮重要作用。」黃領才如是表示。
付出能有回報,是黃領才最開心的事。他的科研成果曾獲得中國好設計金獎,個人榮獲航空工業風雲人物、航空工業總經理特別獎、航空工業通飛優秀領導幹部等榮譽,並被評為航空工業特級專家、珠海市高層次人才一級專家,成為行業知名專家。
航空「追夢人」,「根」在雙鴨山。無論走到哪裡工作,無論取得多大成就,黃領才最難忘的是故鄉土,最眷戀的是故鄉情。正如他給家鄉人的一封信中所說的那樣:「我出生在龍頭鎮農林村,上大學後才離開了家鄉。這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雖然離開家鄉三十三載有餘,但我始終懷念著這一方山水,眷戀著這一方熱土,深愛著這一方父老鄉親!是大山賦予我堅毅的性格,是黑土給予我豁達的胸懷,是奔騰不息的撓力河水為我充滿豪邁的激情,是家鄉人民的殷切期盼給了我拼搏奮鬥持久的動力!能為國家的航空事業做出一份貢獻,能為家鄉爭得一分光榮,這是我莫大的榮幸……今後我還將繼續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讓『鯤龍』早日投入應用,服務於國民經濟建設,服務於家鄉的發展,保一方山水平安!我仍會繼續關心家鄉的發展,並盡綿薄之力,用更大的成就報答故鄉的養育之恩,為家鄉山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