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在1918》是一部在中國影響深遠的前蘇聯影片,感染過幾代國人,中國許多的文藝作品裡都會經常提及它。
影片中蘇聯領袖列寧的偉人風採、他的很有特點的標誌性動作、以及電影中的幾句經典臺詞,都深深地刻在了無數中國觀眾們的心中。
在改革開放前,中國人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還都非常貧乏,看一場電影,即便是看的是一場露天電影,大家也都爭先恐後地去觀看,真像過年一樣看得興高採烈。《列寧在1918》就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和改革開放前經常在中國播放的一部經典外國譯製片。
《列寧在1918》是前蘇聯的一部黑白故事影片。影片講述了十月革命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外遭英、日、土耳其等國的武裝幹涉,內臨各種反抗勢力的騷擾,全國處於普遍饑荒,就是在這樣的危急時刻,列寧以他非凡的智慧和勇氣,領導全國人民頑強奮鬥,最終贏得勝利挽救了革命成果的故事。
本文前面說過,影片中的幾句經典臺詞深深刻在了無數觀眾們的心中,的確如此,這些經典臺詞用現在一個流行的詞來說就是「金句」。這些臺詞不但被許多國人記住,並活學活用到了各自的生活中。下面就來重溫一下許多人都熟悉的這幾句臺詞。
一 、「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影片中最有名的一句對白是瓦西裡對飢腸轆轆的妻子說:「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這句臺詞之所以有名,筆者認為一是因為在中國有「民以食為天」的根深蒂固的觀念,特別是在當時的許多國人的生活中「牛奶」、「麵包」都是像肉一樣珍貴的食物;二是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句臺詞很能給人以鼓勵。
二、「大家不要擠,讓列寧同志先走!」
這句話出現在列寧在工廠演講之後離開時,男刺客諾維科夫擋住身後的群眾,假惺惺地說:「大家不要擠,讓列寧同志先走!」這樣說就讓女刺客芬妮·卡普蘭有了行刺的機會。
這句臺詞後來在中國大陸常被用於在人多擁擠場合離場的時候,卻具有了幽默開玩笑的另外一個意思。
三、「瓦西裡」
影片中馬特維也夫從敵人的會場樓上跳下,高喊「瓦西裡」,後來很長一段時期一些人從高處跳下時都要喊「瓦西裡!」。
四、「看著我,看著我的眼睛」
這句話出現在蘇聯的特務安全機構契卡負責人捷爾任斯基在審問叛徒奇多爾夫時,他對後者說:「看著我,看著我的眼睛。」這句話在中國大陸被人們活用為質疑別人時的發問。
五、「列寧同志已經不咳嗽了,他已經不發燒了!」
影片中一位官員對焦急等待列寧傷情消息的群眾宣布:「列寧同志已經不咳嗽了,他已經不發燒了!」這也是一句傳播很廣的臺詞。筆者記得影片《甲方乙方》中,葛優飾演的姚遠在新聞發布會上,向影迷宣布徐帆飾演的明星唐小姐的情況時,就幽默地說道「唐小姐已經不咳嗽了!」
六、「把槍放在桌子上」
面對叛徒的槍膛,捷爾任斯基神態自若,毫無懼色,冷冷地下令:「把槍放在桌子上。」
《列寧在1918》出品於1939年,距今已經八十年了,距在中國首映也幾十年了,讀者朋友們,你還記得這部前蘇聯影片和這些經典臺詞嗎?不妨談談你對這部經典電影和這些經典臺詞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