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的奇謀與列寧的1917

2020-12-04 平民小歷史

1917年4月9日,下午3點10分,瑞士蘇黎世火車站。一群衣著破舊,提著破爛手提箱的乘客登上了一列開往德國邊境的火車。列車到達德國邊境城市哥特馬丁根後,這行人下車換上了停在鐵軌上的另一列火車,一節封閉的車廂,這列火車將取道瑞典開往目的地俄國彼得格勒。在這列火車上,坐著以後無產階級偉大的導師、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者列寧。

那為什麼列寧會選擇一列德國的列車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俄國呢?這背後又有怎樣的秘密與曲折呢?

一、德意志帝國的困境

一戰進入1917年以來,德國陷入了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前一年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俄國在東線的夏季攻勢讓帝國疲於應對,東線的盟友奧匈軍隊幾乎在布魯西洛夫攻勢中被俄軍打殘,帝國不得不從西線抽調大量軍隊挽救奧匈帝軍隊。雖然西線的英法也沒佔到什麼便宜,但在海上經過日德蘭海戰,德國海軍依然被封鎖在港口,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什麼作為,大英帝國仍牢牢地控制著制海權,勝利的天平逐漸向協約國傾斜。

此刻,德國與英法在西線經過兩次大戰後雖然仍舊處於對峙狀態,但東線的俄國雖然實力不強,但依然牽制了德國的大量兵力,如何能夠快速解決俄國,最好是能與俄國結盟或者讓俄國能夠退出戰爭。此時的俄國其實也是內外交困,國內千瘡百孔,對外戰爭一塌糊塗,傷亡達到150萬,況且俄國是資本主義國家中最落後的農業國,國內還保持著農奴制度,因此,如何搞垮俄國,繼而讓俄國退出戰爭,專心在西線對付英法成為了德國參謀部重點工作之一。

二、瑞士的神秘人物

在瑞士蘇黎世,利馬特河後面有條狹窄、古老的小巷中,有一棟平常的房子,這是一個修鞋匠的家,房子的二樓住著一個不起眼的俄國人,他並不引人注目,每天上午9點會準時出門去圖書館,中午12點10分會準時回家,12點50,他又會準時離開去圖書館直到晚上6點圖書館關門。自1907年以來,他已經離開他的祖國整整10年了,但就在不久前,傳來了他的國家發生革命的事,沙皇被迫下臺,臨時政府已經建立了,很多流亡在外的革命者得以回到祖國投身革命,但並不包括他和他的那些戰友們,不久前,他的戰友託洛茨基在回國的路上被英國扣留在了某個集中營,顯然,他和他的戰友們是祖國不受歡迎的人物。這個神秘的人就是後來十月革命的領導者列寧。

三、帝國的奇謀

在一戰爆發後的三年以來,德意志帝國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政治原則,資助了很多俄國在歐洲的流亡革命人士,這其中既包括布爾什維克,也包括其他各個政治方向的人士。但此時,當俄國二月革命的消息傳來,德國人無疑是失望的,因為掌權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宣布俄國將繼續參加戰爭直至勝利,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也與帝國斷絕了關係,準備加入協約國一方。

在此危急關頭,帝國參謀部經過仔細權衡,決定將不受俄國政府歡迎的激進派布爾什維克領袖列寧送回俄國,並資助他回國後能夠發動革命以使俄國退出戰爭。

此刻的列寧其實也是心急如焚,回國的道路千萬條沒有一條走得通。協約國的英法領土上已經投了他的黑名單,各個口岸嚴厲盤查房子布爾什維克回國,而要走同盟國回去就必須要穿過德奧,但這是俄國的交戰國。當德國的橄欖枝伸過來時,列寧提出了自己的要求:用一列享有治外法權的封閉列車將他和他的戰友送回俄國。

四、封閉的列車

德國的魯登道夫將軍可能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決定在後來能掀起一場令世界為之震撼的大風暴。在排除眾議,決定同意列寧的要求後,一輛特殊的列車停在了德瑞邊境,車廂的地板上由一條粉筆線隔開,一邊是俄國領土,一邊是德國的包廂。

列寧踏上了這節車廂,同行的還有其他31人,其中只有列寧、季諾維也夫和拉狄克三人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同時,據傳德國政府還給了列寧10萬金盧布用於回國後的革命經費,並承諾每月都會提供同樣金額的盧布,一共1000萬金盧布。

1917年4月16日,當列車開進彼得格勒的芬蘭火車站時,成千上萬的工人和衛隊在《國際歌》的歌聲下迎接這個一周前還住在修鞋匠家裡的男人。他們將他擁上了一輛裝甲車,他向他的支持者們發表了回國的第一篇演說。

不久後,在列寧的領導下,震驚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了,同時列寧的蘇維埃政府也宣布退出了一戰,同時與德國籤訂了和平協議。從德國發出的那輛如炮彈般的列車最終擊中了目標,不過,德國卻沒有撐到戰爭的勝利。

五、爭議

在後來的歲月中,特別是蘇聯解體後,關於列寧藉助德國列車回國的這一事件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說成了是列寧的汙點,甚至說列寧是德國的奸細。其實,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俄國國內在二月革命後,臨時政府很快就失去了民心,特別是俄國依然在參加一戰,國內民眾的生活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而且布爾什維克在國內多年的活動已經在工人和農民中已經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列寧的回國不過是拉響了革命的引線。而德國呢,送列寧回國的目的並不是出於同情布爾什維克,只不過是二月革命並沒有讓俄國退出戰爭,其實德國資助的並不只有布爾什維克,頗有些兩邊押注的做法。正因為布爾什維克是當時俄國最激進的政黨,德國知道只有送回列寧才能掀起俄國更大規模的革命,最後迫使俄國退出戰爭,東線得以抽調兵力集中對付英法。無論列寧回國的做法是否有爭議,這在當時這也只能是唯一的選擇。

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進入1918年,德國國內經濟崩盤,國內發生革命,在前線的德軍連補給都陷入了困難,對面的英法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躲在戰壕吃熱乎乎的麵包和罐頭。同時,美國天真的總統威爾遜也向德國承諾,只要投降,可以用十四條平等地對待德國,所以,當戰火還未燒到德國境內的時候,德國最終選擇了投降。不過,後來的巴黎和會大家都知道了,法國要把德國往死裡弄,美國無可奈何,和會成了分贓大會,也為20年後德國納粹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埋下了伏筆。

相關焦點

  • 列寧珍貴彩色照片:圖4列寧正在擼貓,圖8是列寧漂亮的妻子
    列寧作為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他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國民教育總監,在教育領域做過大量貢獻。母親雖是位家庭婦女,但她為人善良正直,知識豐富。在這樣的知識家庭,列寧兄弟姐妹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除列寧外,其他人也都是成績優異,學業有成。圖為列寧與父母兄妹合影。列寧在家排行老三,合影中坐在父親左腿邊。列寧自小聰穎好學,拉丁文和希臘文都很出色,中學畢業時成績名列第一。
  • 蘇聯解體已近30年,許多人提出將列寧移出紅場,普京卻斷然拒絕
    一戰爆發後,沙俄百姓苦於沙皇的窮兵黷武和苛捐雜稅,多次起兵反抗壓迫,流亡異鄉的列寧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毅然歸國,率領勞苦大眾踏上了推翻沙俄反動政府的道路。公元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正式爆發,在列寧的領導下,沙俄的統治宣告結束,蘇俄政權建立。
  • 建造在沼澤地上的城市,彼得和列寧之城
    建造1703年,近代俄羅斯帝國之父——彼得一世(彼得大帝)在與瑞典國王查理十二進行大北方戰爭期間修建起聖彼得堡,即列寧格勒的帝國時期前身。彼得在原始的俄羅斯土地上建造起這座新城,與瓦蘭吉亞人通往拜佔庭的古老貿易路線相毗鄰,這片土地在9世紀和10世紀屬於諾夫哥羅德封建公國,在13世紀屬於伊若爾斯克。
  • 拍完列寧歷史電影 導演提議遷葬遺體
    (觀察者網 訊)對安葬列寧遺體問題,俄羅斯社會近來一直存在較大爭議,許多著名活動家和宗教界代表曾不止一次就列寧遺體安葬問題發表見解。10月29日,隨著俄羅斯一部講列寧故事的歷史電影《無可逃避的列寧》即將上映,這一話題再次被提起。
  • 列寧為什麼要殺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其中緣由又是什麼?
    在1917年10月革命的時候,列寧領導的布爾維克抓住了在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後來將他們一家全部殺害。這件事在整個俄羅斯歷史上影響非常的大,以至於今天都有不少的爭議。
  • 為保存列寧遺體,俄羅斯科學家絞盡腦汁,目前遺體僅剩10%?
    1991年12月25日,這個曾風光無限的紅色帝國轟然解體,一個大國的驟然隕落,讓人不覺為之嘆息。 所以在列寧葬禮舉行過後,如何完好的保留列寧遺體便成為了一個首要解決的難題。 列寧遺體在經過前期的處理後,便從哥爾克運送到了莫斯科。而這一時間段恰逢是蘇聯的冬季,氣溫較低,有利於遺體的存儲,因此在整個遺體的運送途中,列寧的遺體都未出現多大的變化。但隨著幾個月後,天氣的逐漸回暖,氣溫不斷升高,列寧遺體開始發生了變化。
  • 列寧塑像矗立在北極
    在一塊長約300米、寬約150米的空曠的坡地上,三面為俄羅斯建築風格的樓房所包圍,一面臨海,列寧的高大塑像就矗立在廣場中心,面向遠方的大海與雪山。  記者是27日隨中國伊力特·沐林北極科學探險考察隊,歷時兩個多小時,從斯瓦爾巴群島首府朗伊爾城乘船來到巴倫支堡這個俄羅斯人居民點。百多年來,俄羅斯人在這裡採煤,逐漸形成了這個現有十幾座樓房、近千人的小鎮。
  • 電影《1917》中的歷史背景
    然而《1917》卻是反其道行之,居然用一個「偽」一鏡到底的方式,講了一個《絕地求生》的故事。 電影開篇就給出了時間背景,是1917年4月6日,那是美國參加一戰的日子。有一種說法是美國之所以要參戰,是因為擔心英國戰敗,導致向美國借的戰爭債券作廢,為了讓英國還錢,所以美國不得不參戰。
  •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十二場戰爭,俄羅斯越戰越大
    大英帝國一直奉行,歐洲大陸均衡政策。歐洲大陸誰有能力崛起為可以統一的力量,就與誰為敵。  英法百年戰爭,大英帝國與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戰爭。  大英帝國在一戰中跟二戰中,兩次跟德意志帝國的戰爭。  德意志帝國跟法蘭西帝國的將近200年的相愛相殺。
  • 擁有近千年歷史的俄羅斯,一共只有兩個王朝,第二個存在到1917年
    第二個存在到1917年才滅亡。我們看一下大致狀況。1283年,莫斯科公國建立。當時的莫斯科公國統治範圍僅僅局限在現在的莫斯科及其附近。莫斯科公國之所以能夠建立和蒙古人有而很大的關係。1237年,蒙古人建立的蒙古帝國大軍入侵歐洲東北部地區東北羅斯,攻佔梁贊,1240年攻佔基輔,建立金帳汗國。基輔當時是整個東歐最強大的國家,統治整個東歐一代。
  • 魏延子午谷奇謀可行嗎?諸葛亮為何不同意?怎樣才能提高成功機率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在當時來看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軍事冒險,他認為率領五千精兵和五千後勤兵抄小路奇襲長安可以奪取關中,為滅掉曹魏打下一個牢固的基礎。長安距離漢中地區直線距離400多裡,沿路行進至少上千裡,每天急行軍100裡都得需要10天的時間。
  • 《1917》真的就「一鏡到底」
    《1917》一部囊括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攝影獎。是一部難得的高分戰爭片。為什麼《1917》那麼吸引人呢?原因很簡單-新奇!《1917》整部片子採用了長鏡頭拍攝。這個長鏡頭拍攝可了不起,專業的說,長鏡頭的拍攝時間就是開機和關機兩個時間點,除了這兩個時間點,鏡頭一刻都不會離開主角,沒有人任何的切換。通俗的來說就是「一鏡到底」。
  • 《1917》一鏡到底
    我把2020年度個人最佳電影給了《1917》(雖然是2019年的電影),該片最大的亮點就是給觀眾呈現了一個一個半小時的,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長鏡頭的神奇電影。其實在《1917》拍攝過程,並不是真的一個鏡頭拍到底(也不可能),而是運用了巧妙的運鏡和特效,把22個鏡頭完美地拼接在了一起。
  • 《1917》:逆風而行,激蕩不止
    《1917》是薩姆·門德斯在戲院打造的魔幻空間,它在表現形式上面臨許多質疑,但它的故事核心純粹而動人。金獎導演薩姆·門德斯的最新作品《1917》採用實時(real-time)敘事,帶觀眾回到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戰線,兩名英國士兵接獲長官命令,他們必須穿越戰場,警告前線部隊緊急停止攻擊行動,否則將會落入德軍設下的死亡陷阱。電影懸念至此建立:兩個士兵,要阻止一場戰事發生。
  • 《1917》一部精緻的紀錄片
    作為頒獎季的熱門影片,電影《1917》斬獲了多個重要獎項,「一鏡到底」的噱頭讓這部影片備受矚目。影片講述了一戰1917年4月6日這一天所發生的故事,觀眾隨兩名信使深入戰場,體驗著戰爭的未知與恐懼。在現代電影工業的助力下,《1917》最大限度地探索了影像表現的空間與可能性,並由此展開對戰爭與人性的反思。
  • 《奇謀妙計五福星》巨星雲集,為什麼只有吳耀漢獲得影帝提名
    《最佳拍檔》前三部全部是年度票房冠軍,並且兩度打破票房紀錄;嘉禾的五福星系列,《奇謀妙計五福星》是1983年的亞軍,《福星高照》《夏日福星》是1985年的冠亞軍,並且《福星高照》是首部過3000萬的大片;然後又有了一部嘉禾洪金寶和新藝城麥嘉合作的《最佳福星》是1986年的第四名。
  • 《列寧在1918》除了「麵包會有的……」這句經典臺詞,還有哪些?
    《列寧在1918》是一部在中國影響深遠的前蘇聯影片,感染過幾代國人,中國許多的文藝作品裡都會經常提及它。影片中蘇聯領袖列寧的偉人風採、他的很有特點的標誌性動作、以及電影中的幾句經典臺詞,都深深地刻在了無數中國觀眾們的心中。
  • 一隻波斯貓的自述:我不是來自于波斯帝國!
    經過我的一番精心研究,我發現,波斯就是現在的伊朗,但是很久以前它曾建立過很多帝國,帝國全盛時期領土範圍幾乎囊括整個西亞,於是我就著手準備踏上我的故鄉去看看。在這裡我遇到了朋友小黑和小白。黑黑告訴我,我們是阿富汗的本土長毛貓和土耳其或亞美尼亞地區的安哥拉貓雜交形成的(雖然內心不願承認自己是雜種,但是也沒辦法辯駁),這些地區在某個時期曾是波斯帝國的領土,所以我們只能說是有一點波斯帝國的血統。
  • 看過《奇謀妙計五福星》就能明白
    就以洪金寶在1983年執導的電影《奇謀妙計五福星》為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在武戲和文戲的調度與構思。《奇謀妙計五福星》的前半部分基本上以小品式的笑話段落為主,雖然是一部主打動作的影片,但即使前面部分沒有什麼打鬥場面,也能夠吸引自己聚精會神地看下去,時而會心一笑,時而捧腹大笑。
  • 《1917》:用鏡子獲得奧斯卡佳攝影的魅力
    帶著金球獎的勝利光環,《1917》將在北美大規模上映,然後在三天內以3650萬美元的紀錄登上周末票房的榜首。豆瓣得分為8.5分。04《1917》最後不得不提到射擊技巧,這使他成為經典1、沉浸式拍攝方法是電影的精華說到《1917》,我們不得不提到鏡子的拍攝技巧。「一鏡到底」通常是指他幾乎不需要編輯,完全違反了蒙太奇的規則,沒有切換,沒有前後播放,一張從頭到尾的鏡頭完整地記錄了事件的全過程。說到鏡子,我們最熟悉的是《鳥人》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