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在當時來看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軍事冒險,他認為率領五千精兵和五千後勤兵抄小路奇襲長安可以奪取關中,為滅掉曹魏打下一個牢固的基礎。
長安距離漢中地區直線距離400多裡,沿路行進至少上千裡,每天急行軍100裡都得需要10天的時間。
假如魏延所率領的蜀國軍隊五千精兵攜帶5天的口糧,五千後勤兵就要攜帶15天的口糧,而且很難取食於敵,因為子午谷奇謀的核心就是繞過魏國軍隊防守的核心地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突然出現在長安城下。
然後,五千精兵作為攻擊的主力,五千後勤兵負責防守鞏固所佔領的區域。
長安城經歷漢朝末年的動亂早已經不復往日的繁榮,所以魏國朝廷派往這裡的守將夏侯楙是一個中人之質,魏延所率領的精銳在奇襲之下,大概率能夠擊潰甚至是殲滅長安地區的守軍。
不過,對魏延來說,採取子午谷奇謀,面臨的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如何鞏固已佔領區。
關中地區是魏國和蜀漢對抗的前沿,這裡重兵雲集,一旦長安被魏延所率領的軍隊佔領,那麼四周的曹魏守軍將會快速向這裡集結,讓魏延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即使諸葛亮兵出斜谷,能夠吸引到關中地區曹魏軍隊主力的注意力,但是從山西、西涼、河南等地,曹魏軍隊依然能夠源源不斷的開赴這裡。
而魏巖手下只有1萬人馬,其中戰兵只有5000,一旦陷入包圍,又遠離大後方,勢必兇多吉少,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不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因為,佔領長安之後,憑藉魏延手下的部隊不僅很難擴大勝利果實,連保住勝利果實都非常困難。
所以,個人認為子午谷奇謀是一個不成熟的戰略,僅僅依靠魏延所率領的5000精兵無異於羊入虎口。
當然,諸葛亮斷然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也和他行事謹慎有關。
蜀國國力弱小,總人口還不到100萬,哪怕動員達到總人口的10%,也不過只有10萬軍隊,可以調往前線的蜀國軍隊最多也就5萬人。
魏延帶走了5000精兵和5000後勤兵,相當於蜀國可動員兵力的20%。
一旦這支軍隊被殲滅,對蜀漢政權的打擊是非常大的,甚至會影響到諸葛亮接下來的北伐。
所以,諸葛亮沒有足夠的資本冒險將這個不成熟的計劃付諸實行。
為什麼說子午谷奇謀是一個不成熟的計策。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不是一無是處,其實如果諸葛亮喜歡冒險,可以將它作為整個北伐大戰略中的核心予以完善。
1萬人馬佔領長安城過於兇險,不過以當時三國的形勢來看,措施得力很有可能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為,對蜀國來說,有兩個優勢可以利用。
第1個優勢,民心。
曹丕逼迫漢獻帝禪位,但是民心依舊向漢,所以諸葛亮第1次北伐的時候所到之處老百姓紛紛投奔。
「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因為,在他們的心中,蜀漢已經代表了天下正統,這就是我國歷史上很讓人感動的人心思漢現象。
所以,如果子午谷奇謀能夠利用好當地的民心,佔領長安之後,迅速動員長安百姓,將會讓魏延在這裡大大延長堅守的時間。
第2個優勢,西涼。
蜀漢政權五虎上將之一的馬超在西涼地區有很大的威望,雖然魏延在提出子午谷奇謀的時候馬超已經不在了,但他的孩子在蜀國官居高位,並且最初劉備的想法就是依靠馬超家族在西涼地區的影響力攻入關中之後派馬超或者馬超的孩子去西涼地區策反當地的武裝力量。
所以,子午谷奇謀的同時應該秘密拍馬超的孩子馬承前往西涼。
一旦長安被魏延佔領,並且成功吸引周邊的魏軍之後,馬承就會有機會率領西涼軍反正攻入關中地區,配合魏延裡應外合殲滅魏軍。
於是,和諸葛亮作戰的魏軍主力便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大概率會被全殲。
如此一來,關中以及關中周邊魏國的軍事力量將會被一舉掃平。
此時,諸葛亮麾下的軍隊怎麼著也得有個七八萬人了,並且擁有大批的西涼精銳騎兵助陣,有條件和魏軍來一場大規模的主力決戰。
如果諸葛亮東出潼關,取得一次對魏軍主力的勝利,這樣會鞏固關中、西涼甚至是山西地區的統治,蜀漢政權控制區域與公元前300前秦國相當,已經擁有了不弱於曹魏的國家力量。
到那時,以諸葛亮治理才能,大概率會取得對曹魏的競爭優勢,通過綜合國力的碾壓統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