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讓趙雲、魏延鎮守街亭,而是讓口嗨的馬謖去?

2021-01-08 趣說史話

滾滾歷史長河中,英雄豪傑之名數不勝數,但是以草包留名之人少之又少,而這其中最為著名的又兩個人,一個是戰國時期的趙括,不僅葬送了趙國四十萬大軍的性命,導致趙國一蹶不振,還因此留下了紙上談兵的罵名。

而另一個便是東漢末年蜀國參軍馬謖了,街亭之戰的失敗,同樣是斷了蜀國北伐的根基,從此以後蜀國再也沒能走出西川一步。

馬謖和趙括都是紙上談兵的代表

街亭之戰是諸葛亮最為重要的一次北伐,守住了街亭也就是相當於牢牢的把控住北伐的門戶,丟了街亭就相當於被徹底的堵死了北伐大軍的道路,馬謖的失敗,也導致了蜀國徹底的沒了崛起的機會。

那麼街亭的地理位置如此的重要,諸葛亮為什麼要一定要派遣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去鎮守呢?要知道當時趙雲、魏延一直在軍中。那麼筆者以個人觀點來分析以下。

諸葛亮有意培養馬謖

01諸葛亮為什麼不派遣趙雲或者魏延甚至是姜維駐守街亭。

首先來說,第一次北伐時間在建興六年(公元228年),這一年蜀國的人才數量已經陷入低谷,五虎上將先後或死於沙場或死於小人之手,現在只剩老將趙雲一人,在苦苦的支撐蜀國名將的人設。

諸葛亮很明白一件事情,趙雲雖號稱常勝將軍,但是不得不說這時的趙雲已經老了,他的存在更多的是震懾而不是出擊。

核震懾,趙雲

就像現在很多國家各種超級武器的存在,其實更多的也是震懾,而非啟動。所以趙雲不能出擊,否則趙雲一旦戰敗或者戰士沙場,那麼蜀國便丟失了震懾曹魏的一員猛將,就好比現在超級大國丟失了核武器一樣嚴重。

所以趙雲隨軍北伐基本上作為吉祥物的純在,不到萬不得已,諸葛亮不可能派遣趙雲出戰。

那麼魏延的年齡雖不是巔峰之際,可卻是有勇有謀歷經百場戰陣磨鍊的猛將,為什麼同樣不能被派遣鎮守街亭呢?

歷史上魏延擔任過軍師將軍

其實關鍵就在於魏延的謀,北伐之際魏延曾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恰是因為這條計謀及戰略規劃,讓諸葛亮對魏延徹底的不放心了。

諸葛亮的此人的性格,他的老對手司馬懿已經說得很清楚: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先不說到底是否能夠成功(直到現在也是各有爭議),重點在於一個「奇」字,這就與諸葛亮思想不一致了。

要知道戰爭之際,最怕的就是有第二種聲音的存在,況且魏延在軍中的資歷甚老,一旦魏延不服從將令,那麼很有可能打破諸葛亮全盤的計劃,所以逼得他不得不把魏延閒置起來。

姜維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投降蜀國

至於姜維不過是剛剛歸降的魏將,先不說才能的大小,鎮守街亭的重任,諸葛亮怎麼可能交給姜維,恐怕蜀國的各位將領也不可能同意。

02那麼諸葛亮為什麼讓馬謖去鎮守街亭呢?

在書中我們可以很明確的看到,馬謖也算的上諸葛亮的學生,平叛南蠻之際,馬謖提出了著名的「心攻」策略,而就是這條策略,讓諸葛亮引為知己,從此以後但凡有戰爭,諸葛亮都是隨身帶著馬謖,這其中有著培養的 意思。

北伐時,蜀國已經人才凋落

筆者以為,馬謖是有著極其優秀的口才技能,並且有著一定的才能,否則不可能得到諸葛亮的認可,其次上文已經說了,第一次北伐之際,蜀國人才逐漸凋零,那麼諸葛亮必然要培養新的人才。

馬謖跟隨大軍作為參軍,歷來沒有經歷戰陣,但是將領不能只會紙上談兵,必須要經歷戰陣才能成長,而北伐中鎮守街亭雖說是第一重任,但是街亭易守難攻,派遣馬謖練手最為合適。

只要正常發揮,街亭不可能丟

況且諸葛亮為了保證街亭的安全性,還派遣了蜀國大將王平隨軍輔助,其後又派遣了大將高翔、魏延一左一右的守護在街亭的周圍,可以說只要馬謖正常發揮,魏國基本沒有攻下街亭的機會。

可惜諸葛亮萬萬沒料到,馬謖去了街亭就如脫韁的野馬,遠遠的超常發揮自己的才能,導致了重兵把守的街亭就那麼輕而易舉的被魏軍拿到手。

此後諸葛亮雖揮淚斬馬謖,但是街亭的失手迫使他不得不撤兵回蜀。此後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姜維的北伐,都是含恨於此,使得蜀國徹底的葬送了北伐揮師中原的機會。

喜歡的朋友請點讚、點關注,感謝您的厚愛,謝謝

相關焦點

  • 守街亭很重要,為什麼諸葛亮不用趙雲,而是用沒有經驗的馬謖?
    諸葛亮守街亭,不用趙雲,魏延,姜維,而用沒帶兵經驗的馬謖,其實是當時諸葛亮覺得派以上三人都不合適,派馬謖有諸葛亮自己的想法。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趙雲,鄧芝作為疑兵,佔據箕谷,吸引了曹真的主力,諸葛亮才得以收復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也就是說趙雲在箕谷大戰曹真,沒有在諸葛亮身邊,《三國演義》裡趙雲在諸葛亮身邊,但三國演義是根據正史演義的,派趙雲守街亭就篡改歷史了,所以不能派趙雲守街亭。
  •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姜維或者趙雲去守街亭,反而派馬謖去呢?
    文臣方面,則是以參軍向郎為首,帶領馬謖、楊儀、費禕等人,武將方面則以中領軍、鎮東將軍趙云為首,攜丞相司馬領涼州刺史鎮北將軍魏延、關中都督前將軍吳懿、後將軍劉琰、領軍吳班、平北將軍馬岱、將軍高翔、袁綝、陳式,中監軍、揚武將軍鄧芝,裨將軍王平等人,可以說,這絕對是當時蜀漢的豪華陣容了。
  • 諸葛亮為何執意讓馬謖守街亭,不相信魏延,怎麼不派姜維呢
    公元228年諸葛亮全權代理蜀漢大小事宜,夷陵之戰後蜀漢休養生息了三年,諸葛亮決定發動北伐,首次北伐中諸葛亮就因為馬謖丟失街亭功虧一簣,雖然蜀漢隨後發動多次北伐但也是無力回天,為何諸葛亮當時執意要派遣馬謖去鎮守?不用魏延、姜維、馬岱這些名將?
  •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姜維趙雲去街亭而派馬謖去了?
    這個白眉說的是馬良,馬良是劉備稱帝之後封的第一個侍中,是劉備的近臣,因為馬良的才能深得劉備信任,而馬謖就是馬良的親弟弟。馬良戰死於夷陵之戰,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權,在諸葛亮南徵南中的戰役中,馬謖給諸葛亮出了很好策略,最終諸葛亮採納了馬謖的建議,順利地平定了南中的叛亂。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用趙雲姜維守街亭,為什麼用紙上談兵的馬謖
    壞就壞在馬謖剛愎自用違抗軍令,不聽從王平的勸諫,跑到山上據守,結果被張郃斷了水源。蜀軍被打得大敗。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不的話換別人又如何呢?蜀國第一次北伐的時候,當時在諸葛亮的身邊,隨時可以派有魏延和吳懿這樣的宿將,但是諸葛亮棄不用,卻力排眾議任用了馬。如果諸葛亮不用馬謖,他能不能用姜維和趙雲呢?守街亭並不是一項很困難的事情,諸葛亮要求是守住街亭。
  • 諸葛亮痛失街亭,虎將魏延為何不來營救?蜀漢奇才馬謖成炮灰
    文:追風怒放(作者原創授權)公元228年,諸葛亮為第一次北伐做了充足的準備,讓武將陳式和馬岱守漢中,趙雲帶騎兵主力一萬多人,加上工程兵,修復褒斜道的棧道去佯攻眉縣,吸引曹魏關中兵團的兵力。其實,關中兵團的主帥曹真也懷疑趙雲帶的是偏師,所以先讓虎豹騎去試探一下趙雲。
  • 參加北伐之後,五虎上將趙云為何突然身亡?與這兩個人脫不了關係
    用子龍的話來說便是他尋求的,也便是一個「廣施仁政的地方」,當年趙雲棄公孫瓚而去,也便是由於公孫瓚做不到「仁政」二字。趙雲大約是在公元200年跟從劉備的,到公元223年劉備逝世,趙雲也跟從了劉備23年,而趙雲死於公元229年,也便是剛剛跟從諸葛亮北伐參與完北伐戰事的第二年,能夠說趙雲的死是十分忽然的!
  • 諸葛亮為什麼派「後生」馬謖去守街亭?是想培養人才還是對計謀完全...
    諸葛亮是算是馬謖的老師,馬謖同樣深受諸葛亮之賞識。不過需要明白的一點是,馬謖屬於謀士而並非武夫。諸葛亮何等樣人?智謀過人的他怎能不識得馬謖武力欠缺。馬謖算是未來蜀漢政權年輕一代的希望,畢竟諸葛亮也已年歲漸老。但馬謖畢竟缺少實戰經驗,需要立功來揚名立威。馬謖接到任命後,馬不停蹄趕往街亭,也許實際情況根本不是馬謖執意要在山上紮營,只是曹軍將領張郃到達街亭的時間與馬謖到達街亭的時間相差無幾,馬謖根本沒有時間在山道安營紮寨,只得上山安營,對水源的重視性不夠,自斷水源。原本想仿效韓信背水一戰。
  • 諸葛亮為何偏讓馬謖守街亭?趙雲姜維可擔此任,他為何不用
    但是這種在歷史上留名,也是不簡單的。歷史上人才湧現數量最多的時間段,一個是在戰國,一個是東漢末年。同樣屬於戰爭的場景表現次數最多的,也是這兩個時間段。不過說起紙上談兵的話,個人認為從歷史記載來看,一個是趙國的趙括,一個是蜀漢的馬謖。這兩個絕佳的「人才」,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三國當中的街亭一戰,諸葛亮為什麼選擇的是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而不是隨便指派姜維或者趙雲去。
  • 馬謖失街亭到底是誰的錯,有三人可以守住街亭,諸葛亮為何不用?
    街亭失守雖然是馬謖違抗軍令一意孤行所致,歸根到底應該說還是軍師諸葛亮用人不當的結果。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三國演義中足智多謀、神機妙算號稱「臥龍」先生的諸葛亮難免也會犯錯,就在諸葛亮北伐曹魏的戰爭中,街亭失守無疑對蜀軍是一個重創,因為街亭的位置太重要了,北伐曹魏街亭街亭是進攻的唯一據點,這樣一個要地居然被馬謖給丟了,諸葛亮能不自責嗎?由於他過於信任馬謖,導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就這樣失敗了。
  • 知道魏延日後靠不住,劉備稱帝後,重新選了兩個厲害的大將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一直是很多人的偶像,不是因為他長得有多帥,而是劉備的謀略、整個格局、特別是用人的技巧、方式非常的獨特。劉備一生結識,關羽,張飛。拉攏趙雲,魏延、黃忠、嚴顏。拜請諸葛亮、法正、龐統為軍師,從而建立蜀國。劉備之所以能夠成功建立蜀國,就是因為他善於團結各方勢力,識別人才、知人善用。
  • 蜀漢只有一人可守街亭,可惜諸葛亮不用,否則張郃要提前三年退休
    曹魏眾人壓根沒想到,諸葛亮有這麼厲害,竟然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就恢復了蜀漢的國力,而且還打造出來一支強軍,敢於北伐曹魏。當時曹魏在隴西屯兵不多,一旦那裡被諸葛亮全部佔據,那對關中就形成了一個包夾之勢,蜀漢實力將會大增。於是曹魏慌忙調兵北上,意圖阻止諸葛亮屯兵隴右。諸葛亮得知魏軍前來增援,立即命馬謖率軍前往街亭守衛,於是街亭之戰爆發。
  • 為什麼諸葛亮要培養比魏延差的姜維做接班人呢?
    在長沙戰役中,魏延救下了黃忠,並獻出了城池,使關羽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就攻佔這座大城市。關羽把魏延引到長沙之後,諸葛亮覺得魏延賣主求榮想把他殺了,但劉備聰明絕頂,認為魏延是人才,就把他留了下來。起先魏延是個官職不高的人,但劉備卻對他很重視,給他很多展示的機會。
  • 孔明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絕非匡扶漢室,魏延的死已經說明問題
    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要想戰勝曹魏那就是一件很困難甚至可以說是沒有希望取得勝利的北伐。所以說諸葛亮的北伐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正如《後出師表》中所言:「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唯坐而待亡,孰與伐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早就知道了北伐不可勝,但是他為什麼又要堅持長達7年而又沒有勝算的北伐呢?那麼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 連黃忠都有爵位,諸葛亮趙雲魏延卻未能封侯,劉備為何厚此薄彼?
    221年4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對群臣大加賞賜,比如任命諸葛亮為丞相總攬朝政,馬超為驃騎將軍,爵位是鄉侯;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不過有點令人不解的是,張飛和馬超都有爵位在身,連黃忠都有關內侯的爵位(黃忠的爵位是進位漢中王時封的),可是你看看兩位重要的大將趙雲和魏延,以及丞相諸葛亮卻都是白身未能封侯
  • 為什麼用馬謖守街亭?談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這時候諸葛亮出面阻止,說道:「我知道蔣琬的為人,他施政以安民為主,不擾民、不做表面功夫,希望您重新考察他。其實蔣琬並不適合管理方圓百裡之地,他有治理國家的才能啊!」劉備看了看蔣琬,心中仍不太相信,但他向來尊重諸葛亮,於是免了蔣琬的罪名。怎麼聽起來有點像龐統的故事?
  • 五虎上將的最後一戰,也是趙雲一生不得重用的最好解釋
    統兵出箕谷的蜀軍將領,要做到既不硬拼也不能不打,這個度很難掌握。因此兵出箕谷的蜀軍,非精兵良將不可勝任。於是諸葛亮便命老將趙雲,作為兵出箕谷的蜀軍主將前去迷惑魏軍。從魏軍做出的迎敵安排來看,趙雲的疑兵做得非常成功。曹真確實以為箕谷出現的蜀軍,是主力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