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黃忠都有爵位,諸葛亮趙雲魏延卻未能封侯,劉備為何厚此薄彼?

2021-01-09 流雲天下

221年4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對群臣大加賞賜,比如任命諸葛亮為丞相總攬朝政,馬超為驃騎將軍,爵位是鄉侯;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不過有點令人不解的是,張飛和馬超都有爵位在身,連黃忠都有關內侯的爵位(黃忠的爵位是進位漢中王時封的),可是你看看兩位重要的大將趙雲和魏延,以及丞相諸葛亮卻都是白身未能封侯,那麼劉備為何要厚此薄彼?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劉邦白馬之盟約定:「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雖然兩漢以來執行得並不徹底,但是軍功封侯畢竟還是共識,比如曹操對關羽那麼重視也沒有一來就封侯,而是在白馬之戰中斬殺顏良立下軍功之後才被封為漢壽亭侯。

具體來分析下提到的六個人:張飛不必說,赤壁之戰後就被劉備封為新亭侯,西鄉侯只不過是由亭侯提升到了鄉侯(西鄉侯是鄉侯還是縣侯歷來有爭議,個人認為是鄉侯);馬超也是如此,之前就被漢獻帝封為都亭侯,含金量很高,斄鄉侯也不過是都亭侯升到鄉侯而已。

那麼黃忠為何有關內侯的爵位?漢中之戰打響後一開始劉備是處於下風的,直到219年定軍山之戰黃忠斬殺曹操在西線的最高軍事統帥徵西將軍夏侯淵之後才扭轉了戰局,這是實打實的軍功,所以戰後論功行賞,劉備不僅把後將軍給了黃忠,還破天荒的封了關內侯的爵位給黃忠。

諸葛亮雖然貴為丞相,但實話實說那時真沒什麼軍功,參贊軍略的是龐統和法正,幾次重要的大戰都沒有諸葛亮的身影,比如入川之戰是龐統,漢中之戰是法正,諸葛亮更多的是負責留守和後勤保障以及處理政務方面,沒有軍功劉備也不好給諸葛亮封爵。

至於趙雲和魏延,雖然有軍功,但是肯定不能和黃忠斬殺夏侯淵相比,在劉備的心目中兩人的軍功還不足以封侯。

第二,封爵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給個爵位了事,而是要有食邑之地的(縣侯、鄉侯和亭侯都有食邑,關內侯沒有),就算爵位是遙封,但是食邑還是不能少的;吳蜀魏三國就屬劉備地盤最小,219年襄樊之戰丟了荊州四郡之後只剩下益州一州之地,爵位封得越多,意味著財政賦稅流失得越多,當時劉備正在籌備伐吳,糧草兵餉哪個不要用錢,估計劉備是想緩一緩等重新奪回荊州後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封爵,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夷陵之戰劉備大敗而回,沒多久就病逝於白帝城了,當然封爵也就無從談起。

第三,帝王心術,故意壓著不封賞,把這份恩寵留給繼任者,歷史上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李世民臨終前就把李貶為疊州都督,並且對太子李治說:「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

很難說劉備有沒有存著這樣的心思:故意不對諸葛亮、趙雲和魏延封侯,把這樣收買人心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兒子劉禪,這可能是三人在劉備生前未能封侯的第三個原因。

果然劉備一死,劉禪登基後封諸葛亮為武鄉侯、趙云為永昌亭侯、魏延為都亭侯。

相關焦點

  • 陳壽把黃忠趙雲比作灌嬰藤公,誰是劉備的灌嬰,誰是劉備的藤公?
    趙雲從經當過牙門將軍(此職務的繼任者是魏延)、桂陽太守,劉備入川,趙雲是荊州衛戍司令(留營司馬),劉備伐吳,趙雲是江州都督,劉備總是把後背交給趙雲,這豈是一個大保鏢能勝任的工作?劉備後來還當過類似陳平「盡護諸將」的中護軍,掌管蜀漢所有軍官的賞罰升遷。
  • 為什麼諸葛亮要培養比魏延差的姜維做接班人呢?
    三國中晚期,作為蜀漢最優秀的軍事將領,姜維和魏延都是當時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說,魏延比當時的姜維更有才華!但諸葛亮對兩人的態度卻完全不同,為什麼諸葛亮要把不如魏延的姜維培養成接班人?和姜維比起來,魏延在人品上輸了。魏延也算得上是蜀漢的老將了。
  • 劉備稱帝後給功臣加官進爵,卻偏偏漏了二弟,為何不給關羽封侯?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緊接著就開始封賞有功之臣,黃忠,馬超,馬岱,王平等等都被封侯,還有三弟張飛也被封為西鄉侯,甚至死去的龐統,法正都被追封為侯,偏偏自己的二弟好像被單拎出來一樣
  • 劉備的狂熱仰慕者,諸葛亮卻說他腦後有反骨
    東漢末年,諸侯並起,劉備以一白身,憑著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得一批文臣武將追隨。關羽、趙雲、諸葛亮......這些人中有個特別,那就是魏延,對劉備的仰慕簡直到了狂熱的地步。關羽、張飛追隨劉備,是因為哥仨有共同的志向。
  • 知道魏延日後靠不住,劉備稱帝後,重新選了兩個厲害的大將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一直是很多人的偶像,不是因為他長得有多帥,而是劉備的謀略、整個格局、特別是用人的技巧、方式非常的獨特。劉備一生結識,關羽,張飛。拉攏趙雲,魏延、黃忠、嚴顏。拜請諸葛亮、法正、龐統為軍師,從而建立蜀國。劉備之所以能夠成功建立蜀國,就是因為他善於團結各方勢力,識別人才、知人善用。
  • 小說中諸葛亮看出了魏延的反骨,反骨到底是什麼,魏延真有反骨嗎
    說起反骨,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三國時期的魏延。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虛構了這樣的一個情節。那就是當黃忠與關羽戰長沙投降後,魏延被關羽帶到劉備面前。此時諸葛亮卻大怒,呵斥刀斧手將魏延推下去砍頭。劉備不明就裡,而諸葛亮卻振振有詞地回答道: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故而斬之,以絕禍根。後來魏延雖然成為諸葛亮六出祁山的絕對主力,但由於在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真反了,而馬岱則受諸葛亮遺命在陣前斬殺了魏延。所以,隨著《三國演義》的長盛不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與魏延可憐的反骨一起,成為人們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印象。
  • 蜀漢只有四虎將,為何會少了一隻虎
    建安二十四年秋,劉備進位漢中王,為什麼要在漢中稱王呢?因為劉備想表達的是:我擔當的是正統,當初漢高祖也是在這裡起家的。隨著劉備的人差一點每個傢伙都有封賞,升官的升官,致富的致富,可是唯獨趙雲卻沒有取得特別多的封賞,只封了一個翊軍將軍的位置。
  •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不讓趙雲、魏延鎮守街亭,而是讓口嗨的馬謖去?
    那麼街亭的地理位置如此的重要,諸葛亮為什麼要一定要派遣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去鎮守呢?要知道當時趙雲、魏延一直在軍中。那麼筆者以個人觀點來分析以下。諸葛亮有意培養馬謖01諸葛亮為什麼不派遣趙雲或者魏延甚至是姜維駐守街亭。
  • 諸葛亮為什麼不派姜維趙雲去街亭而派馬謖去了?
    這個白眉說的是馬良,馬良是劉備稱帝之後封的第一個侍中,是劉備的近臣,因為馬良的才能深得劉備信任,而馬謖就是馬良的親弟弟。馬良戰死於夷陵之戰,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掌權,在諸葛亮南徵南中的戰役中,馬謖給諸葛亮出了很好策略,最終諸葛亮採納了馬謖的建議,順利地平定了南中的叛亂。
  • 諸葛亮痛失街亭,虎將魏延為何不來營救?蜀漢奇才馬謖成炮灰
    尤其是隴西郡守遊楚,抵抗的十分劇烈,人家是和羌人長期打仗的,連兇悍的羌人都不怕,怎麼會怕蜀軍的新兵。諸葛亮就想到了圍困廣魏郡和隴西郡,使之斷糧投降,這樣就可以打通和羌人的聯繫,得到隴右和羌人的戰馬,斬斷關中戰馬的來源,他日決戰關中了。而此役的關鍵是誰能守住關隴道上的兩個分叉點——隴西郡的街亭以及廣魏郡在街亭西北邊的列柳城。
  •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用趙雲姜維守街亭,為什麼用紙上談兵的馬謖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當時有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投降,形勢一片大好,但因街亭失守,諸葛亮前無所據只好撤軍放棄北伐。以至於一般都認為,任用是街亭失守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馬謖按照諸葛亮的命令,堅守街亭,那麼肯定不會大敗的。
  • 無個人傳記但履歷豐富的高翔,與曹真、郭淮、司馬懿都有交手記錄
    不過大多數人的眼光都被足以推動、改變歷史的人傑所吸引。在史料當中,還有一些名不見經傳,但是在當時仍然是比較重要的人物。不過他們對歷史的影響不大,沒有得到史官的青睞。下面小編就介紹劉備集團或者蜀漢中的一個將領——高翔。他在《三國志》中沒有個人傳記,但是軍事履歷還算豐富,與曹真、郭淮、司馬懿等名將都有交手記錄,在蜀漢也算官居高位。
  • 諸葛亮為何偏讓馬謖守街亭?趙雲姜維可擔此任,他為何不用
    這兩個絕佳的「人才」,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三國當中的街亭一戰,諸葛亮為什麼選擇的是沒有實戰經驗的馬謖,而不是隨便指派姜維或者趙雲去。為何在這麼重要事情上選擇了參軍馬謖?這當中或許有一些難言之隱,或者是故意為之?「街亭之戰」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作為諸葛亮最為器重,本打算出其不意地攻打魏國的一支隊伍。
  • 王者榮耀:劉備與諸葛亮勾勾搭搭,孫尚香大怒趙雲卻笑了
    在王者峽谷中,劉備也算是為數不多的君主之一,但是不同於有帝王氣概的嬴政。劉備給人的印象更像是一個屌絲。但是這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劉備與自己手下的臣子大將關係都很好,關羽張飛暫且不談,就連趙雲和諸葛亮也和他親密無間。這一天,趙雲找劉備有事稟報,一名美女丫鬟帶著趙雲去找劉備。
  • 劉備稱帝後大肆封賞,卻為何沒給關羽封侯?原來是這麼回事!
    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婚」及其兄弟情誼的共同奮鬥史,終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佔領川西後,他們與曹操分天下為中原,與孫權分天下為江東。可以說,婦女和兒童的歷史是眾所周知的,自古以來就廣泛存在。
  • 假設魏延聽從諸葛亮臨死之前的安排,那他的下場又會如何呢?
    魏延,是劉備時期最為信任的大將之一,在劉備的心裏面,武將裡面除了關張兩兄弟,估計立馬排到魏延了。這點我們可以從劉備對他的認命就可以看得出來。劉備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終攻下了漢中。這個時候魏延立馬被提拔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
  • 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含金量如何?用兵能力是否超越了曹操?
    網上甚至有人是這麼評價諸葛亮、法正和劉備的關係:諸葛亮是劉備的「妻子」,幫助劉備操持家業;法正是劉備的心腹,幫助劉備出謀劃策,對外作戰。這個比喻雖然不是特別的恰當,但是法正對於劉備的作用倒是概括得挺準的。法正就是劉備的高級參謀,負責對外作戰。
  • 諸葛亮為何執意讓馬謖守街亭,不相信魏延,怎麼不派姜維呢
    公元228年諸葛亮全權代理蜀漢大小事宜,夷陵之戰後蜀漢休養生息了三年,諸葛亮決定發動北伐,首次北伐中諸葛亮就因為馬謖丟失街亭功虧一簣,雖然蜀漢隨後發動多次北伐但也是無力回天,為何諸葛亮當時執意要派遣馬謖去鎮守?不用魏延、姜維、馬岱這些名將?
  • 劉備帳下5虎上將,只有1人能守住荊州,關羽張飛倆人也守不住
    劉備在之前一直都是到處依靠別人打遊擊戰,沒有自己的地盤和實力。而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就為劉備總結了經驗,寫出了作戰戰略,歷史上稱為《隆中對》,諸葛亮的這個戰略確實很高明,他主張孫劉聯盟,先圖荊州,再取益州,三分天下之勢才能再圖中原,如果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守荊州,劉備親率益州之眾出秦川,則天下唾手可得,漢室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