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稱帝後大肆封賞,卻為何沒給關羽封侯?原來是這麼回事!

2021-01-09 仰望歷史的天空

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婚」及其兄弟情誼的共同奮鬥史,終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佔領川西後,他們與曹操分天下為中原,與孫權分天下為江東。可以說,婦女和兒童的歷史是眾所周知的,自古以來就廣泛存在。然而,我不知道細心的讀者是否注意到劉備在第一年被張武加冕為成都皇帝(公元221年),並建立了蜀漢政權。比如,他給三哥張飛起了西鄉侯爵的頭銜;黃忠起了關內侯爵的頭銜;馬超起了「225I」侯爵的頭銜;龐統死後,他給他起了西鄉侯爵的頭銜;侯爵死後,侯爵成了我胡爺。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太出名的名人同時被封為侯爵。比如馬岱是陳倉侯爵,董爵是南翔侯爵,劉敏是雲亭侯爵,王平是安漢侯爵。要知道,老皇帝,要想使自己的帝王功成名就,往往會以加官的方式贏得民心。當劉成為皇帝時,他只給了關羽一個「前將軍」,一個忠誠的二弟。這只是個官職,沒有頭銜。因為在舊封建社會中,t是一個相當於進入貴族階層的「頭銜」。後代可以繼承這個頭銜。當你老了,軍隊不能帶領你參戰的時候,你當然要把它交給年輕人。同時,奇怪的是,軍事家劉備諸葛亮卻沒有借出一位功勳卓著的侯爵。諸葛亮的「武鄉侯爵」是在劉備去世、劉禪登基後的建興元年223年被授予的。

作為劉備的義兄,關羽是劉備事業有成的重要幫手。他一生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後人視為「戰聖」的關公、關二爺怎麼能不被劉備加冕呢?或許有人說關羽有「漢壽閣侯爵」的稱號?不過,大家都知道,這不是劉備的,而是建安五年(200年),關羽在徐州戰敗後暫時投靠曹操。後來他幫助曹操對付袁紹,袁紹親手殺死了袁紹將軍閻良,解決了白馬的勝利,因此獲得了漢壽閣侯爵的稱號。

也許有人說關羽還有「壯苗侯」的稱號?景堯三年(260年),劉禪追封蜀漢幾位重要大臣時,稱關羽為「壯苗侯」。再說,「壯苗侯」這個稱號也沒那麼響亮。與張飛的「橫侯」、馬超的「衛侯」、黃忠的「剛侯」相比,趙雲的「順平侯」有關羽的「莊密侯」一個權力之子,這意味著他的名聲難以名副其實。為什麼只有關羽沒有得到劉備侯爵?清代學者趙一清(1709-1764)在《東遷雜文集》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關羽「不是一個人當侯爵嗎?」《陳壽年鑑》上說他要紀念袁勳,但他的名字不為人知。在這種情況下,趙一清解釋說:「皇帝以公爵的名字命名漢朝,所以他沒有改變它,所以他建立了一個國家作為公爵奉義。」

也就是說,關羽已經以漢代天子韓賢帝的名義擁有了曹操的頭銜,劉備也是漢代的繼承人。為了尊重正統皇帝的頭銜,我們應該遵循「漢壽閣侯爵」的頭銜。同時,劉備還遷到漢壽縣,作為嘉盟省關羽市(今四川省廣元市)的鳳儀。事實上,當關羽只承認漢代東正教皇帝給他的賞金,但他並不完全同意對其結拜兄弟的賞金時,這種解釋也可以理解。因為他姐夫的王位來自他自己對王位的要求。此外,被迫退位成為山陽郡公爵的漢朝鹹帝,身體依然健康。所以關羽應該享有「漢壽閣侯爵」的原名。

相關焦點

  • 劉備稱帝後給功臣加官進爵,卻偏偏漏了二弟,為何不給關羽封侯?
    自古打下江山的皇帝登基後,都會給功臣加官進爵,劉備自然也不例外,可是在他的功勞簿上好像獨獨漏掉了二弟關羽…… 要知道這僅僅是個官職,意味著以後年紀大了,上不動戰場,那就可以退休,把官職讓給新人,而爵位是什麼,有了爵位就相當於從你這一輩成功躋身貴族行列,等到你老了死了之後,這個爵位是可以由後人繼承的,這麼一看,這簡直就是天差地別嘛!
  • 連黃忠都有爵位,諸葛亮趙雲魏延卻未能封侯,劉備為何厚此薄彼?
    221年4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對群臣大加賞賜,比如任命諸葛亮為丞相總攬朝政,馬超為驃騎將軍,爵位是鄉侯;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不過有點令人不解的是,張飛和馬超都有爵位在身,連黃忠都有關內侯的爵位(黃忠的爵位是進位漢中王時封的),可是你看看兩位重要的大將趙雲和魏延,以及丞相諸葛亮卻都是白身未能封侯
  • 張飛遇害,如果範強張達只是行刺之刀,劉備為何不追查握刀之手?
    :關羽張飛跟諸葛亮鬧過意見,關羽跟馬超差點打起來,關羽不但要跟馬超打架,還公然宣稱黃忠不配跟自己平起平坐。劉備看人是比較準的,他已經預料到張飛可能會被刺殺,也真採取了三個防範措施,只可惜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劉備千算萬算,也沒算到自己這三招兒全都沒奏效。所以劉備一聽張飛的都督吳班送來本章,馬上大驚失色:「噫!飛死矣。」
  • 曹操被稱漢賊卻終生未稱帝,劉備忠於漢室,為何在漢獻帝死前稱帝?
    就是孩子王,說明從小開始就具有領導能力,不然當時超一流猛將萬人敵關羽和張飛怎能死心塌地跟隨劉備一生? 一方諸侯陶謙病危中對別駕糜竺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曹操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陸遜說,「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程昱說,「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 關羽敗亡前,一軍師提起離開而躲過一劫,其雕像為何位列關帝廟?
    趙累的結局與正史差不多,在麥城之戰中與關羽一同戰死,算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而反觀王甫,在小說和正史中,卻是個比較倒黴的人物。一、小說中的王甫——跳城而死在《三國演義》之中,王甫是作為關羽謀士而存在的。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王甫是軍司馬。這個官職看似尋常,但卻在軍中擁有極高的權力。而王甫身上較為亮眼的地方,便是他對關羽的勸諫。
  • 呂布大罵劉備「大耳賊」時,為何關羽張飛不敢吭聲?原因不簡單
    在後來斬黃巾時救了董卓,當劉備說出自己是「白身」身份後,董卓就表現出極為輕蔑的態度。劉備回去和張飛、關羽說了之後,二人非常憤怒,立刻衝過去斬了董卓。劉備再三勸說「董卓是朝廷命官」二人才肯作罷。後來降曹時關羽對二位嫂嫂的態度可以看出,即使劉備不在身邊,也極為尊敬,甚至嫂嫂在場,關羽都敢坐下吃飯,對劉備的尊敬可見一斑。
  • 關羽千裡走單騎,為何不直接去找劉備,非要繞路過五關斬六將?
    關羽「千裡走單騎」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但實際上只是出自演義,歷史上的關羽只是從曹操那裡逃歸劉備,並沒有帶回嫂子,更不會大張旗鼓的過五關斬六將了。(圖片來自百度圖片)既然是演義,我們自然不必當真,那就娛樂到底,說說(大話)關羽為什麼不直接去河北找劉備,反而要繞個圈子過五關斬六將。(關羽「千裡走單騎」路線圖,可以看到關羽繞了一個大圈子。
  • 如果曹操沒有得到挾天子,劉備得到了,劉備有可能實現漢室再興?
    劉備稱帝後,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關羽得到了這樣的權力,卻擅自發動襄樊之戰。襄樊之戰的慘敗,徹底葬送了劉備的皇帝美夢。通過襄樊之戰,可以看出劉備與關羽之間的關係相當惡劣。儘管劉備給了關羽假節的權力,但是發動襄樊之戰這麼大的事情應該請示劉備,但是關羽沒有這樣做。這說明關羽對劉備的輕視。
  • 關羽一生就對劉備發過一次怒 劉備耐心解釋卻被裴松之說成是撒謊
    劉關張不是兄弟勝似兄弟,據正史記載,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食則同席寢則同榻,「義雖君臣恩若父子」,關係比親兄弟還好:為了追隨流浪中的劉備,關羽可以放棄名正言順的大漢偏將軍、漢壽亭侯不當,劉備為了關羽也可以傾巢而出去打自己的親大舅哥孫權。
  • 就從史書而言,為什麼會有人認為關羽活著的時候是劉備陣營二把手...
    沒有州牧劉備的命令,留典州事的潘濬根本一名士兵,一顆糧食都不會調給關羽。所以,為了方便都督們掌握軍需,劉備當時首下的都督都實際領了督區的太守職,這個太守職可不是隨意的加官正是為此而綬的。劉備若真的願意讓關羽掌握荊州軍政,一個州刺史有什麼不肯加給關羽的?事實上關羽董督荊州事達七八年之久,劉備符節斧鉞都給了關羽,始終沒有把荊州府交給關羽,就是不願關羽掌握荊州軍政,要州府對關羽做個制衡。
  • 知道魏延日後靠不住,劉備稱帝後,重新選了兩個厲害的大將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一直是很多人的偶像,不是因為他長得有多帥,而是劉備的謀略、整個格局、特別是用人的技巧、方式非常的獨特。劉備一生結識,關羽,張飛。拉攏趙雲,魏延、黃忠、嚴顏。拜請諸葛亮、法正、龐統為軍師,從而建立蜀國。劉備之所以能夠成功建立蜀國,就是因為他善於團結各方勢力,識別人才、知人善用。
  • 曹操為何會善待關羽,卻斬殺呂布?他的識人秘訣是什麼?
    曹操對於關羽與呂布這倆人的處理,也能看出他的識人之術,曹操心裡就非常喜歡關羽,反而是對呂布採取了嚴格的處理方式,他沒有接受呂布投降,直接就把呂布給殺掉了。 對關羽則是多次賞賜,反而還對關羽投奔舊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像呂布也是屬於私德有虧,按曹操的理念,應該是可以允許呂布在自己手下任職,可他為何沒這麼做呢?
  • 三國演義中最倒黴的人,本欲歸順劉備,為何卻慘死於趙雲槍下?
    因此,裴元紹算得上是關羽的人。關羽途徑臥牛山時,裴元紹受小人挑唆,打算搶劫關羽的赤兔馬,當關羽亮明身份後,裴元紹「滾鞍下馬」,拜服於關羽馬前,還打算歸順關羽,一起幹一番大事。然而,因為劉備老婆不想與幾百山賊一起上路,於是,最終決定只有周倉與關羽同行,裴元紹則帶領臥牛山的弟兄留守,等待關羽和周倉的召喚。關羽並沒有向裴元紹開空頭支票,等到他與張飛見面後,便命令周倉「往臥牛山招此一枝人馬」。
  • 樂極生悲、福禍相依:劉備為何會在巔峰時期敗給孫吳陸遜?
    後因官職被裁撤,與上司不合,鞭打上司後逃亡,投奔到何進隊伍,與盜賊作戰時再次立功,被任命為下密縣令,後又升高唐縣尉。好景不長,何進在宮廷政變中被殺,黃巾軍又攻破高唐縣,劉備只得再次逃亡,投奔公孫瓚,被任命為別部司馬,與田楷一起對抗袁紹。後來,公孫瓚被袁紹擊敗,劉備只得轉移。興平四年(194年)曹操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謙向劉備求救,劉備增援徐州,擊退曹操。
  • 孫權為何非要殺死關羽,他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絕非攻佔荊州
    在大體上,劉備依然採取之前諸葛亮所定下的《隆中對》戰略。但一直堅持諸葛亮在6年之前所提出的戰略,一定會是正確的嗎?關於這個問題,簡單分析一下便可以發現,劉備確實是錯誤的。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戰略,其實是把實力最小的劉備,分成數個小兵團。在赤壁之戰過後,劉備便讓關羽鎮守荊州,而他本人則再次分兵入西川。如此一來,關羽佔蜀漢總兵力的大概一半。而劉備也佔一半。
  • 《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劉備「仁」,關羽「義」字,張飛是什麼
    《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劉備「仁」,關羽「義」字,張飛是什麼桃園三結義這三位主人公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如果說用一個字來代替他們所展現出的風格,那麼你會用哪個字來代替呢?大哥劉備我首先想到是「仁義」,二哥關羽用「忠義」來形容,那麼張飛用什麼字來形容呢?
  • 我國唯一不能修關帝廟的地方,方圓15裡不許祭關羽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關羽是一位忠義仁勇,手持青龍偃月刀的武將形象。在三國中,關羽與劉備三結義出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東奔西跑。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關羽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劉備在徐州兵敗,在曹營約三事降漢不降曹,為曹操解白馬之圍,斬顏良、誅文丑。
  • 孫權奪荊州殺關羽,孫夫人為什麼不攔著?因為劉備深深傷害了她
    數年後的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揮師西進,進取益州,從此與孫夫人分居兩地。建安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成功地進佔成都,逼降劉璋,蜀國發展史上最為關鍵的一塊根據地益州被他拿下。然而劉備事業上突飛猛進,婚姻感情上卻貌似出了問題。《三國志》記載,「先主既定益州,而孫夫人還吳」。劉備平定益州後不久,孫夫人就離開荊州,回了娘家,從此一去不回頭。
  • 關羽雕像霸氣十足為何又閉目養神?睜開眼代價太大?究竟怎麼回事
    而要說那個時代最厲害的「平民」就屬桃園三結義的三兄弟了,成熟穩重的劉備、五大三粗的張飛,還有霸氣側漏的關羽 相信關羽這個人大家都不陌生,憑藉自己的一身膽識和超高的武力成為大家炙手可熱想要爭奪的對象;曾經曹操就曾邀請關羽吃飯喝酒,還放下身位同他一起騎馬射箭下棋,就連曹操的嫡系恐怕都享受不到這樣的待遇,但關羽始終思念著自己的兩個兄弟,曹操知道後非但沒有像對待其他人一樣將他處死,反而出人意料的更加鍾意關羽,選擇放關羽回到劉備的身邊,而這也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由來。
  • 追隨劉備出生入死的糜芳,為何在劉備創業成功時,卻投降了東吳?
    這些人都是對劉備忠心耿耿,並且擁有一定才幹的人員。潘濬在荊州陷落後,躲在家中不去見孫權。孫權為了請潘濬出山,專程親自去潘濬的府上看望他。潘濬由於心中痛苦,滿面都是淚水。孫權讓部下拿來手巾,為潘濬擦去淚水,勸他投降。潘濬在投降東吳後,深受孫權的器重,成為東吳的重臣。與潘濬相媲美的糜芳自然也不在他之下。而且糜芳與劉備的關係,要比潘濬深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