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一生就對劉備發過一次怒 劉備耐心解釋卻被裴松之說成是撒謊

2021-01-09 半壺老酒半支煙

劉關張不是兄弟勝似兄弟,據正史記載,劉備關羽張飛三人食則同席寢則同榻,「義雖君臣恩若父子」,關係比親兄弟還好:為了追隨流浪中的劉備,關羽可以放棄名正言順的大漢偏將軍、漢壽亭侯不當,劉備為了關羽也可以傾巢而出去打自己的親大舅哥孫權。這種雲天高誼,確實不是持陰謀論的小人所能理解的——而在兩千年的歷史中,似乎也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劉關張之間的感情,只是近來有人為了故作驚人之語,才編出了「劉備借刀殺關羽」的謠言。編造這種謠言,只能說明有些人心理陰暗,屬於純粹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為了謀害自己的左膀右臂,連荊州都搭進去了,腦袋進水的劉備還能稱得上三國梟雄嗎?

但是在史料中,劉備和關羽也不是沒吵過架,也正是因為吵過架,這才證明他們是真兄弟——只知道吃吃喝喝吹吹拍拍的,是酒肉朋友或者說狐朋狗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是為益者三友,關羽敢跟劉備發怒,說明他沒把自己當外人,也沒把劉備當外人。諸葛亮不敢勸諫劉備伐吳,並且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那是他跟劉備的關係還不夠鐵——老資格趙雲就敢犯言直諫:聽不聽是你的事,但是我不說,就是我不真誠。

史料記載關羽一生唯一一次跟劉備發怒,是在劉備敗走當陽長坂,九死一生逃到關羽一萬水軍鎮守的江夏之後,看著悽悽慘慘的的主公(不是大哥,勝似大哥)的劉備,又是心痛又是生氣,《蜀記》記載:(劉備)及在夏口,飄颻江渚,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這話翻譯過來就是關羽真發火了:「當年許田圍獵,你要是早聽我的幹掉曹操,還至於今天被他追得像兔子一樣亂跑嗎?」

看著這個暴怒的手下(也可以稱為兄弟)真情流露,怒鞭督郵的暴脾氣劉備並沒有擺出主公架子翻臉訓斥,而是輕聲慢語地耐心解釋:「當時我也是看著曹操像個忠臣,如果他一心輔佐大漢,那也是國家之福、百姓之福呀,誰知道後來曹操變得這麼壞了(是時亦為國家惜之耳;若天道輔正,安知此不為福邪)……」

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做注的時候,輕蔑地表示:劉備這是在撒謊!裴松之說:你劉備當年與董承密謀要幹掉曹操(其實筆者一直懷疑衣帶詔的真偽),只不過是東窗事發才腳底下抹油開溜,你要真是為國家著想要保護曹操,為啥還要跟董承結盟?你當初阻止關羽殺曹操,只不過是害怕關羽殺了曹操之後,諸曹夏侯以及曹營眾將把你們亂刀砍死——你今天純屬順情說好話為自己狡辯(託為雅言耳)!

但是我們綜合諸多史料來看,劉備寄居曹操陣營的時候,曹操表現得還很像一個大漢忠臣,連自己的左將軍、豫州牧都是曹操向漢獻帝打報告申請批准來的,而且那時候曹操既不是魏公魏王,也沒有劍履上殿加九錫,刺殺一個還比較服從漢室並且功勳卓著的丞相,那麼劉關張必將成為千夫所指的「叛賊」,那時候什麼袁紹袁術馬騰韓遂劉璋劉表孫策都會起兵勤王或者清君側,劉備就成了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

所以說,劉備阻止關羽殺曹操,實際是深謀遠慮;關羽敢跟劉備發怒,劉備也放下架子耐心解釋,恰恰證明了這是一對明主忠臣——關羽敢跟劉備發怒而劉備沒脾氣,曹操和孫權的部下敢這樣嗎?要是部下敢跟曹操孫權這麼「沒禮貌」,早就拉出去咔嚓了……

相關焦點

  • 劉備稱帝後大肆封賞,卻為何沒給關羽封侯?原來是這麼回事!
    三國時期,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婚」及其兄弟情誼的共同奮鬥史,終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尤其是佔領川西後,他們與曹操分天下為中原,與孫權分天下為江東。可以說,婦女和兒童的歷史是眾所周知的,自古以來就廣泛存在。
  • 呂布大罵劉備「大耳賊」時,為何關羽張飛不敢吭聲?原因不簡單
    在三國中,劉備與關羽、張飛義結金蘭,誓同生死,終成蜀漢大業,被民間傳為佳話。關羽張飛也是極其注重情義的人,對劉備極其家眷非常尊重,在明人羅貫中編寫的《三國演義》裡,三人結義時,關羽、張飛就曾向劉備下拜磕頭,待兄長如君如父。
  • 陳壽把黃忠趙雲比作灌嬰藤公,誰是劉備的灌嬰,誰是劉備的藤公?
    趙雲從經當過牙門將軍(此職務的繼任者是魏延)、桂陽太守,劉備入川,趙雲是荊州衛戍司令(留營司馬),劉備伐吳,趙雲是江州都督,劉備總是把後背交給趙雲,這豈是一個大保鏢能勝任的工作?劉備後來還當過類似陳平「盡護諸將」的中護軍,掌管蜀漢所有軍官的賞罰升遷。
  • 就從史書而言,為什麼會有人認為關羽活著的時候是劉備陣營二把手...
    領不領州府刺史到底權力上有多大制衡,這涉及到很多漢代常規的制度,對於大多數連三國志都看不全的知友而言太晦澀了,這裡不必展開,我只說一點:漢末三國真正的募兵是非常少的數量,更多的是郡縣募集來的勞役兵,而軍隊的募集,戰爭物資的徵發,民夫的調集都是需要通過州府郡縣來徵集的,而不名正言順的擔任州府的刺史,意味著關羽的軍隊士卒供應,後勤軍需的保障都不受關羽直接的掌控。
  • 《Q版三國》:賣牛雜的關羽,賣草鞋的劉備,靠大米的諸葛亮
    《Q版三國》本是一個賣草鞋的耕田佬,最大的理想是種白菜賣白菜。在偶然的機遇下,改變了平凡的一生,為人足智多謀,固執、迷信。是個大近視眼,不管看什麼東西,都要用放大鏡。說話的時候兩撇小鬍子上下擺動,讓人聯想到鯰魚,每當有什麼「主意」想到時,眼睛就會眯成一條縫,閃著一絲亮光,如此表情,恐怕只有曹孟德能與之貔奸。關羽出場:
  • 追隨劉備出生入死的糜芳,為何在劉備創業成功時,卻投降了東吳?
    劉備在起家的時候,陶謙讓徐州給劉備,是糜竺去迎接劉備來到徐州的。在呂布襲佔徐州後,劉備失去了根據地,走投無路來到廣陵海西。就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刻,是糜竺無私的幫助了劉備。糜竺將妹妹嫁給劉備,並且拿出了自己的家產資助劉備。由於有了糜竺的巨額財產的資助,劉備的軍隊才重新振奮起來。可以說,糜竺此舉,是將自己家族的前途和劉備捆綁了起來。糜芳作為糜竺的弟弟,自然也成為了劉備的親戚。
  • 三英戰呂布中三個細節,能否證明張飛有望打贏,關羽劉備是添亂?
    通讀過原著的都知道,只要五十合不分勝敗,再打一兩百回合也沒問題——幾乎沒有任何一員大將跟對手硬拼百十回合後被斬殺的,後來張飛在理虧兵少的情況下,跟呂布大戰一百回合,也是一點不落下風。張飛並沒有顯露敗相,關羽為什麼還要衝上前來?這件事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分析:其一,關羽跟張飛的關係太好了。其二,呂布的人頭太寶貴了。
  • 張飛為逃命丟下劉備妻兒,劉備大度說了2句話,如今成黑幫口頭禪
    劉備非常重視對自己兩個兄弟的信任,即使關羽被迫加入曹操,也將斬文秋,劉備仍然相信兄弟對他的忠誠,回來後仍然身負重任。張飛守護著徐州,因貪心的葡萄酒而失去了城市,甚至連劉備的妻子都給了呂布,劉備慷慨地說了兩句話,現在成為黑幫口頭禪。公元194年,曹操代替父親復仇攻擊徐州,燒毀了屠城。徐州道謙害怕曹操的威勢,到處尋求幫助,但諸侯不肯抵抗曹操的大軍。
  • 《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劉備「仁」,關羽「義」字,張飛是什麼
    《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劉備「仁」,關羽「義」字,張飛是什麼桃園三結義這三位主人公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如果說用一個字來代替他們所展現出的風格,那麼你會用哪個字來代替呢?大哥劉備我首先想到是「仁義」,二哥關羽用「忠義」來形容,那麼張飛用什麼字來形容呢?
  • 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卻只說了5個字,讓諸葛亮看清劉備真面目
    曹操攻城,百姓拖家帶口跟著劉備走,劉備不好的話,百姓還願意跟他走嗎?這不是明君嗎?其實,這都是被包裝出來的,就像是現在一些食物的包裝廣告一樣,實際情況還是要以食物真品為主。這麼一說,劉備或許是另一種人。俗話說得好——「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跟隨在劉備身邊時間比較長的人應該知道,就拿諸葛亮來說,當他得知張飛死後劉備的態度,他心裡大體明白了。
  • 劉備身邊三位最忠誠的「小人物」、與劉備同甘共苦、地位超過諸葛亮
    其實這三人卻是劉備身邊最重要的三個人。 糜竺 糜竺,字子仲。這個人是劉備的金主,如果沒有糜竺的財力支持,劉備也難成大事。糜竺在早期被陶謙聘為別駕從事,陶謙去世時,糜竺遵從陶謙的遺囑,請劉備接手徐州,作徐州牧,從此開始跟隨劉備。 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三國志.蜀書八.許糜孫簡伊秦傳》 糜竺對劉備的幫助可以說是最實際的,並不是什麼謀略武力,而是從財力上實打實的幫助了劉備,以及把親妹妹嫁給了劉備。
  • 張飛死後,劉備只說了四個字,讓人不寒而慄?趙雲聽了想回常山!
    作為一個仁厚忠義之人的劉備,從早期的一窮二白到後期的逐鹿中原,真的是歷經諸多磨難,才有了自己的一番事業。在這其中,自然離不開關羽和張飛兩兄弟的不離不棄和鼎力相助。劉備的成功並非偶然,早期他懂得知人善用,懂得禮賢下士,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不是他的識人、用人,他可能很早就被掛了。
  • 見關羽張飛是劉備的幸運?其實這更是關張二人的幸運
    關羽同張飛一直系中國人心目當中猛將嘅代名詞,關二爺忠義無雙,更加系畀尊為武聖,世代受啲人嘅敬仰,而佢哋嘅主公,桃園結義嘅大佬劉備,畀人嘅印象就系只會假仁假義,一直到四十六歲都冇咩成就,要唔系手底實在太勁,預三分天下仲輪唔到!佢。
  • 三國演義中最倒黴的人,本欲歸順劉備,為何卻慘死於趙雲槍下?
    每當讀起《三國演義》時,總會感慨劉備前半生奮鬥的艱苦,一直苦無資本的劉皇叔總是難以聚攏人才,而劉備本人運氣似乎也不太好,常常會與人才失之交臂。比如在關羽千裡尋兄的路上,就曾經有一位壯士表示願意追隨關二爺,效忠劉皇叔。
  • 劉備帳下5虎上將,只有1人能守住荊州,關羽張飛倆人也守不住
    之前劉備遭到曹操追殺,被袁紹懷疑,被劉璋輕視,日子過得相當狼狽。雖然之前也曾佔領徐州,由於張飛的貪杯結果沒有守住徐州。現在荊州四郡都在自己手上,要守住他必須是武功謀略都出色的人才能守住,這時候劉備認為只有關羽才能守住荊州數郡。並在守郡之前封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直接駐守江北。
  • 呂布臨死前大罵劉備「大耳賊」,一向脾氣火爆的張飛關羽為啥沉默
    這一點上,做得最好的是曹操和劉備。但是曹操只會用金錢還有爵位和下屬搞好關係,但是劉備卻很高明,通過和下屬結拜的方式,獲得大家的認可,其中關羽和張飛就對劉備忠心耿耿,死心塌地。但是關羽和張飛也有不贊成劉備的時候,這件事發生在曹操打敗呂布時候。曹操當時面臨袁紹的壓力,為了避免在將來有一天和袁紹交戰的時候,腹背受敵。曹操就進攻呂布,消滅這一潛在的反曹勢力,呂布果然被打敗。
  • 桃園結義全是戲,張飛殺死關羽全家老小,為何劉備坐視不理?
    筆者之前曾大致讀過清代作家俞萬春的小說《蕩寇志》(又名《結水滸傳》),這本狗尾貂續的小說,完全讓人不忍卒讀,將梁山好漢的結局寫的要多慘有多慘,滿滿的對梁山起義的鄙視和貶低,完全與《水滸傳》的寫作初衷背道而馳,被認為是後世黑梁山起義最狠的一本續書(與之不相上下的還有一本《殘水滸傳》)。
  • 劉備「髀肉復生」等於韜光養晦
    晉人司馬彪在《九州春秋》中有一段關於劉備的記載:「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生肉。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劉備絕對是大器晚成的典範。在劉備23歲時,黃巾之亂爆發,各州郡都有義軍討伐。當時劉備率領耿雍、關羽、張飛、帶領一群追隨他的士兵討伐黃巾軍,立下戰功,被任為安喜尉。後來劉備四處徵戰,入主徐州一段時間,又曾投靠不同的勢力,始終未能安定。
  • 如果曹操沒有得到挾天子,劉備得到了,劉備有可能實現漢室再興?
    襄樊之戰的慘敗,徹底葬送了劉備的皇帝美夢。通過襄樊之戰,可以看出劉備與關羽之間的關係相當惡劣。儘管劉備給了關羽假節的權力,但是發動襄樊之戰這麼大的事情應該請示劉備,但是關羽沒有這樣做。這說明關羽對劉備的輕視。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劉備置若罔聞。襄樊之戰慘敗,劉備也沒有組織救援。
  • 蜀漢:劉備真的是偽君子嗎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君子,但是也有人認為他的仁義都是裝出來的。那麼劉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比如關羽,諸葛亮等,他們都是為了一個理想聚集在一起。如果說關羽是一介武夫,看不清天下大勢,那麼從失荊州之後,諸葛亮等人完全可以投降曹操,按照諸葛家的家族實力和自身的才華,他完全可以得到重用,最次也能安樂一生。可是劉備死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也是秉承遺志,數次北伐。 能支撐蜀漢走下去的,只有一個願意,那就是光復漢室的遺願,蜀漢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光復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