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線建設」,這個詞在上世紀80年代以前,因為保密,是不見於報端的。即使當時的人們說起,也十分神秘。時間距今不過四十多年,但是,今天的人們,已經是少有所聞。
因為大三線建設,中華民族建立起了牢固的戰略大後方。
什麼是大三線建設?
為了抵禦外敵,為中華民族建立穩固的戰略大後方,毛主席提出了三線建設的戰略構想:他把全國劃分為前線、中間地帶和戰略後方,分別簡稱為一線、二線和三線。
按照中國軍事經濟地理區劃,沿海地區是第一線,後來由於中蘇關係惡化,西北邊疆省區也列入一線。如北京、上海、天津、遼寧、黑龍江、吉林、新疆、西藏、內蒙古、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
三線則是指長城雁門關以南、廣東省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廣大地區,包括基本屬於內地的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7個省區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廣西等省區靠內地的一部分,共涉及13個省區。
這其中,四川、雲南、貴州及湘西、鄂西為西南三線;陝、甘、寧、青及豫西、晉西為西北三線;相對於西北、西南的大三線,中部及沿海地區腹地稱小三線。
在一、三線地區之間的地帶,就是二線地區。
所謂大三線建設,就是在我國的三線地區進行的一場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時間跨度從1958年至1980年,工程總投資2053億元,投入人力高峰時達400多萬。結果就是在以四川為中心的廣大西南地區建立起相對於全國獨立的一套「小而全」的工業生產體系、資源能源體系、軍工製造體系、交通通訊體系、科技研發體系和戰略儲備體系。從而為中國多備份了一套國民經濟體系。
為什麼要建設大三線?
大三線建設的目的就是備戰。面對國際環境的壓力,中央順勢利導,發動人民大搞建設。
當時,我國面對的外部環境極其險惡:
1、美第七艦隊封鎖臺灣海峽,盤踞在臺灣的蔣介石政權在美帝的支持下咄咄逼人,並不斷派遣特務潛入大陸搞破壞、搞暗殺,叫囂著反攻大陸。
2、印度在蘇聯、美國、英國的支持下,趁我國注意力在朝鮮、臺灣對抗美帝和蔣匪幫,步步緊逼,於1962年挑起中印邊界事端,直接導致我對印自衛反擊戰。
3、50年代末起,中蘇關係開始走惡,60年代後急劇惡化。當時,蘇聯在我國邊境軍力布置有一種說法叫123,即100萬軍隊,20000輛坦克,3000架飛機,給我國國防造成極大威脅。到60年代末演化成邊境小規模衝突,即珍寶島反擊戰、提克裡特衝突,蘇聯甚至準備聯合美國對我國核飛彈等設施進行所謂的「外科手術」式打擊,大戰一觸即發。
4、1964年我國原子彈試驗即將進行之際,美國制定了絕密報告《針對共產黨中國核設施進行直接行動的基礎》,妄圖從臺灣起飛,出動空軍襲擊中國即將進行第一顆原子彈實驗的核基地,並打算聯合蘇聯進行。美國總統詹森和國務卿臘斯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就此進行了討論,並與臺灣進行了具體細節商議。
5、自法國退出印度支那後,美帝插手越南,之後步步升級。1964年8月2日北部灣事件爆發,美國宣稱驅逐艦「馬克多斯」號遭到北越海軍魚雷艇攻擊(據解密這是美軍編造的謊言),之後,美帝宣布轟炸北越,美陸軍大規模登陸南越,越南戰爭規模擴大。在最高峰時,在越南駐紮的美軍高達55萬2千名,對我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面對戰爭威脅,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毅然決定,中止原來「抓吃穿用」的「三五」計劃設想。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羅瑞卿聯名向毛主席和中央提出了《關於國家經濟建設如何防備敵人突然襲擊的報告》,10月30日,中央工作會議通過並下發了國家計委提出的《1965年計劃綱要(草案)》。決定從1964年起加緊進行戰備工作,在雲、貴、川、陝、甘、寧、青等西部省區的三線後方地區,開展大規模的工業、交通、國防基礎設施建設。
大三線建設的意義
大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一次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的重要助推器,通過大三線建設,共建成1100多個大中型工業項目。
比如成都,1949年剛解放時,全市工業總產值為1.08億元,其中中小手工業戶1.4萬戶,佔了全市工業總戶數的98.8%。到1978年,成都工業總產值增長至41.19億元,工業企業4010戶。經過三線建設,成都能夠生產無縫鋼管、汽車、機械成套設備、量刃具、化肥、基礎化工原料、抗菌素等上百個現代工業產品。同時,成都還成為全國四大電子基地之一。
三線地區,距西面邊界上千公裡,距東南海岸線七八百公裡以上,青藏高原、雲貴高原、橫斷山脈、祁連山、秦嶺、太行山、大別山、賀蘭山等連綿起伏的山脈作為天然屏障,是我國理想的戰略縱深和戰略後方。
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高瞻遠矚,全國人民艱苦奮鬥,在惡劣的外部環境下,終於給中國的工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三線建設,使我國建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兩套工業體系,三線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戰略大後方。
從這次新冠疫情西方的表現,再次印證了毛主席說的「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也印證了「中國應當對於人類有較大的貢獻「。大三線建設是立足於打仗而進行的建設,雖然最終敵人不敢來,但是,未雨綢繆,也給中華民族的萬世之基多了一份保障。
大三線建設和兩彈一星,恩澤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