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首次發現慄鳶 罕見「雙宿雙飛」

2020-09-10 環球網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有拍鳥愛好者在雲南大理洱海月溼地拍攝到了兩隻猛禽的照片,經多方專家鑑定,確認該猛禽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慄鳶,這也是大理州首次發現並記錄到慄鳶的影像。

慄鳶,又叫紅老鷹,隼形目鷹科齒鷹亞科慄鳶屬,為中型猛禽。主要分布於亞洲和澳洲,常棲息在江河、湖泊、沼澤和海岸等地帶,以蟹、蝦、蛙、魚、昆蟲等為食。專家介紹,慄鳶共有指名亞種、馬來亞種、澳洲亞種、所羅門亞種4個亞種分化,在中國僅分布有指名亞種,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

據介紹,慄鳶在國內較為罕見,近幾年平均每年有2次左右記錄,此次拍鳥愛好者在雲南大理洱海畔拍攝到的兩隻慄鳶同框的畫面,更是極為罕見。鳥類專家分析,大理洱海月溼地良好的生態環境及豐富的食物,是吸引慄鳶來此棲息、覓食的主要原因。當地相關部門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對慄鳶的監測與保護工作。(總臺央視記者 李常明 供圖 楊清)

相關焦點

  • 罕見「雙宿雙飛」!雲南大理首次發現慄鳶
    【罕見「雙宿雙飛」!雲南大理首次發現慄鳶】近日,有拍鳥愛好者在雲南大理洱海月溼地拍攝到了兩隻猛禽的照片,經鑑定,確認該猛禽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慄鳶,這也是大理州首次發現並記錄到慄鳶的影像。據介紹,此次拍攝到的兩隻慄鳶同框的畫面,更是極為罕見。
  • 雲南大理首次發現慄鳶 罕見「雙宿雙飛」
    近日,有拍鳥愛好者在雲南大理洱海月溼地拍攝到了兩隻猛禽的照片,經多方專家鑑定,確認該猛禽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慄鳶,這也是大理州首次發現並記錄到慄鳶的影像。 慄鳶,又叫紅老鷹,隼形目鷹科齒鷹亞科慄鳶屬,為中型猛禽。主要分布於亞洲和澳洲,常棲息在江河、湖泊、沼澤和海岸等地帶,以蟹、蝦、蛙、魚、昆蟲等為食。
  • 國內罕見!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9月4日,大理拍鳥愛好者施玉德在大理觀鳥中心群內分享了幾張幾天前在洱海月溼地裡拍到的猛禽照片,經多方確認,該猛禽為慄鳶亞成鳥,為大理州首次紀錄。
  • 國內罕見!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慄鳶首次現身大理洱海畔 大理州守護者觀鳥及鳥類保護中心 供圖9月4日,大理拍鳥愛好者施玉德在大理觀鳥中心群內分享了幾張幾天前在洱海月溼地裡拍到的猛禽照片,經多方確認,該猛禽為慄鳶亞成鳥
  • 國內罕見,大理洱海畔首次紀錄到慄鳶!
    近日,大理拍鳥愛好者施玉德在大理觀鳥中心群內分享了幾張幾天前在洱海月溼地裡拍到的猛禽照片,經多方確認,該猛禽為慄鳶亞成鳥,為大理州首次紀錄。慄鳶又叫紅老鷹慄鳶主要以蟹、蛙、魚等為食,也吃昆蟲、蝦和爬行類,偶爾也吃小鳥和嚙齒類。
  • 雲南大理首次記錄到珍稀物種彩䴉自然繁殖
    在雲南大理劍川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的彩䴉和幼鳥(6月17日攝)。新華社發(雲南大理劍川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供圖)  新華社昆明7月10日電(記者趙珮然)近日,數隻珍稀物種彩䴉現身雲南大理劍川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通過跟蹤監測發現彩䴉在劍湖溼地自然繁殖,並成功孵化出3隻幼鳥。
  •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2020-10-17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大理首次記錄到珍稀物種彩䴉自然繁殖
    新華社昆明7月10日電(記者趙珮然)近日,數隻珍稀物種彩䴉現身雲南大理劍川劍湖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通過跟蹤監測發現彩䴉在劍湖溼地自然繁殖,並成功孵化出3隻幼鳥。彩䴉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於歐洲南部、非洲、美洲中部和亞洲,由於曾連續多年未在我國觀測到這種鳥類,依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標準,許多專家學者曾認為其在中國絕跡。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
    10月10日凌晨6點40分左右,一隻長相獨特的綠色鳩鴿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經專家鑑定後,確認其為白腹針尾綠鳩(學名Treron seimundi)雄鳥,為我國的鳥類名錄增加一個新紀錄鳥種,大理南澗也成為國內首次記錄到該鳥種的地區。
  • 大理南澗首次近距離拍到黑頸長尾雉帶寶寶玩耍畫面
    來源:雲南發布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 帶寶寶在大理南澗無量山林間玩耍 這一珍貴畫面被保護區工作人員 首次近距離拍攝到 近日,南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巡護過程中,首次近距離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頸長尾雉的珍貴圖片,黑頸長尾雉帶著一群寶寶在林間玩耍非常罕見。 每年的3—7月是黑頸長尾雉的繁殖期,鳥類監測人員在南澗屆山也拍攝到黑頸長尾雉媽媽帶著7個寶寶在林間漫步的圖片。
  • 罕見!浙江首次發現!
    浙江首次發現罕見白化小鸊鷉!近日,浙江玉環漩門灣溼地內首次發現的罕見白化小鸊鷉這隻白化小鸊鷉和其它地區發現的不太一樣,其他地區發現的白化小鸊鷉全身白色白化動物由於外表十分顯眼,隱蔽性差,影響捕食的成功率,同時又容易被天敵發現,對生存環境有更高的要求。
  • 雲南首次記錄到彩䴉自然繁殖 成功孵化3隻幼鳥
    近日,雲南大理劍川縣劍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的巡護人員在溼地內首次發現了彩䴉的身影,令人驚喜的是彩䴉不但在這裡安了家,還成功孵化出了3隻幼鳥。今年6月初,劍湖溼地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護過程中首次發現了8隻彩䴉的蹤影。通過跟蹤監測和對彩䴉行為的觀察分析,科研人員確定已經有彩䴉在劍湖溼地鷺類繁殖區域進行了繁殖。經過一系列的工作,科研人員找到了彩䴉的鳥巢,並發現了3隻幼鳥。
  • 版納保護區首次發現雲南柳鶯
    雲南柳鶯。羅愛東 攝        本報訊 近日,世界觀鳥界頗具知名度的丹麥觀鳥人葉思波一行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臘子保護區觀鳥時,首次發現雲南柳鶯(原名四川柳鶯)。        據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羅愛東介紹,雲南柳鶯,體長約10釐米,體偏淡綠色,眉紋長而白。它與其他柳鶯的區別之處在於:翅膀上有兩道白色翼斑,第一道短小有時不甚明顯,第二道較第一道長,色近飛羽色,因此色斑與飛羽間的過渡不明顯。腹灰白色,虹膜褐色;上嘴色深,下嘴色淺,腳近褐色有時稍微偏黃。多棲於低地落葉次生林,尤其喜歡林緣地帶。
  • 雲南會澤念湖首次空降火烈鳥
    雲南會澤念湖首次空降火烈鳥雲南會澤念湖首次空降火烈鳥雲南會澤念湖首次空降火烈鳥11月14日,攝影愛好者在會澤念湖發現兩隻珍稀大鳥——火烈鳥,鮮豔的羽毛在晴空下格外醒目。據了解,火烈鳥主要分布於中南美洲、非洲、中亞、南亞等地區,在我國十分罕見,屬二級保護動物。攝影愛好者劉雲成說:「這兩隻火烈鳥已經來了七八天了,我們這幾天都在這裡看它。」會澤鶴管局大橋管理所加大宣傳與巡查力度,對候鳥遷徙的重點水域實行重點管控,適時觀察候鳥遷徙動態。隨著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保護候鳥氛圍的形成,相信會有更多種類的候鳥來此棲息。
  • 視頻|雲南首次拍到3隻雲豹野外同框畫面,比雪豹還罕見
    視頻|雲南首次拍到3隻雲豹野外同框畫面,比雪豹還罕見 楊文明、朱邊勇/人民日報客戶端 2020-06-22 11:05
  • 雲南大理的靜修生活(第5篇.大美山水間)
    這個是2019年的雲南大理山水間的春櫻花。這是我跟小夥伴一起在一場春雨貴如油的大好機會中、來到了山水間,即興堆起了一個心形圖,又即興想了想應該在裡面加入些什麼,然後就把來到大理的起念中的一個字給用櫻花的花瓣堆出來了。其中都是對生活、對大環境滿滿的祝福。
  • 羅平生物群首次發現食肉雲南暴魚
    來源:科技日報羅平生物群首次發現食肉雲南暴魚科技日報昆明10月26日電 (記者趙漢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光輝研究員近日在雲南羅平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疣齒魚科魚類化石,命名為雲南暴魚。這一發現,更新了人們對羅平生物群的食物網結構和三疊紀生物復甦的認識。
  • 宣威首次發現鉗嘴鸛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尚無記錄
    在大理、臨滄也有鉗嘴鸛發現記錄。展翅飛翔 通訊員 丁憲魁 攝這幾日,宣威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宣威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丁憲魁都很激動,一下班就會神秘失蹤,原因是一次意外,他發現了在中國甚是罕見的鉗嘴鸛。發現 這到底是啥鳥7月9日上午11點,丁憲魁送父母回老家,經過宣威一片溼地時,發現有很多鳥在草地上,「當時以為是蒼鷺,就沒在意。」然後等晚上7點左右,丁憲魁返回宣威時再次發現了這群鳥,「我看到天上一大群鳥在往我早上看到的那片溼地飛,當時看著太舒服了,覺得在空中飛的樣子特別漂亮。」因為沒有帶相機,丁憲魁只能回家打定主意第二天再去拍。
  • 生態雲南 | 杞麓湖溼地首次發現鳳頭鸊鷉
    生態雲南 | 杞麓湖溼地首次發現鳳頭鸊鷉 2020-12-14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