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7 12: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10日凌晨6點40分左右,一隻長相獨特的綠色鳩鴿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經專家鑑定後,確認其為白腹針尾綠鳩(學名Treron seimundi)雄鳥,為我國的鳥類名錄增加一個新紀錄鳥種,大理南澗也成為國內首次記錄到該鳥種的地區。
「
白腹針尾綠鳩的發現者——前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原香港觀鳥會主席、資深鳥類愛好者張浩輝先生告訴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當時,他像往常一樣,在當天的夜間環志結束後,準備關燈時,突然發現鳥網上捕獲到一隻綠色的「鴿子」,很顯然應該是一種綠鳩。
」
起初,張教授看到這隻鳥有針狀的尾羽,以為這就是一隻針尾綠鳩(學名Treron apicauda,雲南有分布,屬較常見的鳥種),但仔細檢視後,又覺得某些特徵和針尾綠鳩不一致(具紫紅色的肩斑、後頸部沾灰色、尾下覆羽呈鮮黃色)。帶著懷疑,在與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工作人員和駐站的鳥類環志志願者錢程的共同協作下,經過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和反覆研究論證後,大家才確認這是一隻白腹針尾綠鳩,是國內從未記錄過的鳥類。
據了解,白腹針尾綠鳩體長為30至33釐米,雄鳥整體呈橄欖綠色,胸部、腰部及尾上覆羽的綠色較淺;頸部兩側沾淺橙黃色,頸背部灰綠色;翼上腕部具紫紅色小斑塊,飛羽黑色,次級飛羽的羽緣鵝黃色,飛羽下部及翼下覆羽為深灰色,腹部白色,尾羽灰黑色,中央一對尾羽特化延長而尖,臀羽及尾下覆羽鮮黃色夾雜橄欖綠色,虹膜的內圈為淺藍色,外圈為紅色,眼睛周圍的裸皮及喙基部呈鮮豔的天藍色,喙尖灰色,跗蹠及腳趾紫紅色。雌鳥似雄鳥,但肩羽無紫紅色斑塊,頸側不沾淺橙黃色。
白腹針尾綠鳩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寮國北部、中部,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泰國西部、西北部及東南部,馬來群島)。一般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山地、丘陵地帶的原始森林及常綠闊葉林,多活動於海拔400至800米,高可至1525米,冬季也會遊蕩到海岸附近的平原地帶。它有2個亞種分化,根據形態特徵(頭部羽毛綠色較淺),研究人員推斷這隻白腹針尾綠鳩應該屬於分布於越南、寮國地區的modestus亞種。資料顯示,該鳥種在尋找食物時會作較長距離的飛行,這次出現在中國境內,可能就是遊蕩覓食的行為,應屬於中國的迷鳥。
南澗縣鳳凰山位於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北端,位於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候鳥遷徙通道當中,是鳥類環志和研究的理想場所。自1999年起到現在,南澗鳳凰山已連續開展候鳥環志工作21年,共環志放飛鳥類6萬餘只,隸屬14目、30科、240種,在候鳥保護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也為野生候鳥科研監測工作提供了大量翔實的數據資料。
10月10日18時25分,這隻白腹針尾綠鳩經過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志站的工作人員仔細體檢,確認健康後環志放飛。
(來源:大理環保)
原標題:《生態雲南 | 大理南澗首次發現中國鳥類新紀錄種——白腹針尾綠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