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小院裡跑進來一條蛇!這條蛇身材苗條細長,頭部橢圓,背部鱗片以黑褐色為主,數條紅褐色窄橫紋相間,看樣子好像不是毒蛇,它是什麼蛇?
它叫赤鏈蛇,遊蛇科,鏈蛇屬,俗稱火赤鏈,因為遠遠看上去宛如一條赤鏈而得名。赤鏈蛇一般生活在平原和丘陵地區,夜間常見于田野和村莊附近,是我國南北地區分布最廣的蛇種之一,在我省的路旁河邊經常可以碰到。
一般來說,毒蛇和無毒蛇之間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毒蛇有毒牙和毒腺,而無毒蛇沒有。一般資料裡,赤鏈蛇都被記述為無毒蛇,但實際上它是有毒的。雖然它沒有一般毒蛇特有的粗大管牙或者溝牙,但其上頜內側最後兩枚上頜齒變長變大,變形為利刃狀。它沒有封閉的能夠直達毒牙輸送毒液的導管,也沒有特化的腺體肌肉,因此毒液分泌量有限。但當毒牙劃傷獵物時,毒液順著毒牙流入傷口引起中毒,造成傷者出血不止,呼吸困難和腎損害等。
赤鏈蛇屬遊蛇科,這科蛇類在世界上分布最廣,數量也最多,大約佔到所有蛇類的65%,至少1800種。我國有遊蛇科37屬,146種,其中絕大多數為無毒蛇,只有6屬12種被公認為是後溝牙類毒蛇,赤鏈蛇被劃分為無毒蛇類。
近些年來,國內外相繼發現一直被歸為遊蛇科無毒蛇類的赤鏈蛇和虎斑遊蛇所引發的蛇傷病例出現明顯的中毒症狀,這引起一些科學家注意。隨著生物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又陸續發現這科無毒蛇中的頸稜蛇、水赤鏈遊蛇、雙全白環蛇、翠青蛇及黃鏈蛇等都具有毒腺,毒器類似。
在這些危險的「無毒蛇」中,赤鏈蛇、虎斑頸槽蛇、紅脖頸槽蛇、頸稜蛇最為常見,分布也最為廣泛,在我省均有分布。目前,遊蛇科中的這些蛇種劃分歸屬在學術界尚無定論,但這些平日裡默默遊弋在我們身邊,混跡在無毒蛇裡的「隱秘殺手」,的確應該引起我們警惕。 張挺/文
(原標題:隱秘殺手赤鏈蛇)
本文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