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歷史
炎炎夏日,最令人煩惱的莫過於蚊子,它們不僅吸我們的血,還會發出嗡嗡的叫聲打擾我們休息。如果這世上沒有蚊子該多好啊,可惜這個願望很難實現,因為蚊子在地球上的歷史比我們人類要久遠得多。目前發現比較早的蚊子化石是白堊紀時代鑲嵌在琥珀當中的一隻蚊子。
蚊子琥珀化石
經過上億年,蚊子演化到了今天,生存本領絕對不一般。一般情況下,雄蚊靠吸食花蜜和植物的汁液為生,只有雌蚊才會吸血。受孕的雌蚊需要從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血液中獲取使卵發育成熟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
雌蚊的嘴看似渺小細弱,其實比機器還要精密,它們的嘴上有六根針管。
一隻按蚊在人類手指上吸血
有關蚊子的實驗
當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蚊子偏偏愛咬你呢?1972年,美國醫學人類學家科琳·希爾·伍德讓100多個不同血型的人把胳膊伸進裝有蚊子的箱子裡。十分鐘後,通過檢驗蚊子肚子裡的血液,伍德發現O型血的人被咬的次數最多。因此,她認為O型血可能最招蚊子。
當時有人認為這個實驗過於片面,此後也有種種實驗表明,蚊子的叮咬與血型無關。
後來,人們發現蚊子的叮咬與人體釋放的化學物質相關。20世紀50年代,加拿大醫學博士安東尼·布朗將一些人形鋼罐放在野外有很多蚊蟲的地方。當鋼罐被調成37攝氏度時更吸引蚊子。並且,當鋼罐釋放二氧化碳或裹著浸透汗液的衣服時,也會更吸引蚊子。這個實驗表明蚊子會被溫度、二氧化碳和乳酸所吸引。
安東尼·布朗實驗復原圖
防蚊滅蚊
難道只能任憑蚊子吸我們的血嗎?其實,早在宋朝時期就已經有了蚊香的雛形了,但是傳統的盤式蚊香是由一位叫上山英一郎的日本人發明的。
盤式蚊香
1939年,瑞士化學家保羅·米勒研發出了殺蟲劑滴滴涕。可是後來人們發現滴滴涕不僅破壞生態環境,還會使蚊子產生抗藥性。
此後,一些科學家又採用了一個全新的招數——生物滅蚊,也就是培育攜帶特殊基因的雄蚊「特工」,讓它們與野外的雌蚊進行交配,從而導致雌蚊無法產卵,來控制蚊蟲的數量。
位於廣州市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廠
蚊子也是大自然的一員,它們在生態鏈中起著重要作用,人類沒有必要將它們完全消滅掉。也許,人蚊之間不存在所謂的戰鬥,我們要做的是學會與蚊子達成一種平衡。
夏日裡,咱們可以多洗洗澡,認真清掃容易滋生蚊蟲的地方,多想一些辦法讓我們在夏天少遭點蚊子的侵擾。
健康提示:請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處。
解碼科技史
《阻擊夏日隱秘「殺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