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
唐·戴叔倫
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1300多年前一個下雪天,戴叔倫安安靜靜在窗前看書。花雪隨風飄揚,煞是好看,許多都飛到山林裡。詩人看到此景,不禁感到了陣陣寒意。
2020年的今晚,當我一個人在大雪紛飛的夜晚回家的路上,雪花輕輕落落了我的全身,佇立在雪天的自己意識到,孤身一人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已經三年了。回望三年前的雪花和現在的花雪,回首三年前的自己和現在的我。從感官的世界來看,除了年齡增加、身體發福、魚尾紋變多,沒有什麼變化。從神的氣質即自身的內在的修養來看,個人的知識儲備增加了不少,不再是簡簡單單賣弄幾篇文章,更是能潛心下來讀幾部大書,能與作者來心心相映,與前輩產生共鳴。
清代短命才子納蘭性德的《採桑子·塞上詠雪花》: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裡西風瀚海沙」
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無依般,寫盡了漂泊之人清高孤傲無人同與的悲涼之感。但把雪花當作跟牡丹一樣的「花兒」來歌詠,營造一種新奇的錯位,寫出天馬行空、自由揮灑而獨出機杼的高超才調,與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於雪天的描述個人比較喜歡南北朝謝惠連的《雪賦》中一段:「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弈弈。聯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於墀廡,末縈盈於帷席。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巖俱白。於是臺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白鷳失素,紈袖慚冶,玉顏掩姱。
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耀照崑山。爾其流滴垂冰,緣溜承隅,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皔曒潔之儀。回散縈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夜深幽靜,在北風吹雪夜晚歸來的黑衣人帶著一陣陣寒意、一絲絲疲憊,踏著厚厚的積雪,憐惜飄零的落葉。思想千裡外的知己,盼望與其攜手而歸。
我明白,倍加珍惜這場為我而來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