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臺收到了一位寶媽的提問:我家孩子快3歲了,一個完整的句子都說不出來;可朋友家的孩子2歲多說話都特別流利,都說男孩說話晚是真的嗎?為什麼寶寶說話還有早有晚?
對於這個問題,想必很多家長都聽過「貴人話語遲」的解釋,面對自家孩子說話晚,總是用以此來安慰自己,難道寶寶說話早晚真的分男、女嗎?
其實這顯然是片面的、不科學的,孩子說話早晚,這和他們大腦發育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語言系統發育緩慢,那說話必然較晚。
同事家的孩子2歲時,可以連續地從1數到20,隨便寫出一個數字也都可以給出正確答案,還能夠背出三五首古詩,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這樣的語言能力已經相當不錯了,在大家眼裡他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天才」。
可同事卻不這樣認為,她並不認為孩子就是天才,之所以孩子能有這樣突出的表現,和自己的教育引導是離不開的。
為啥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抓住孩子語言敏感期的3表現,你娃也能早開金口
從最初的語言啟蒙教育,到詞語的組織闡述,再到日常交流互動,抓住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做好正確的引導,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變得如此優秀,語言發展期的3大表現:
一、0-12月前語言發育的準備階段
要知道新生兒只會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情緒,如果你發現寶寶開始用一些簡單的發音來和你對話,比如「yi ya a」 這類的獨立發音,這說明寶寶試圖用語言來和你交流。
通常到8個月的時候,寶寶的發聲練習將會達到一個高潮,通過改變音量和音調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從9個月開始,寶寶對成人語言開始具有一定理解能力;
10月左右就正式地進入到口語萌芽發展階段。
前期引導做得好,這時候寶寶已經可以完整地叫一聲媽媽或者爸爸,前語言階段最重要的是對寶寶進行語言輸入,讓寶寶多聽是開啟語言發展的第一旅程。
二、13-16個月以詞代句的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詞彙量,多數用疊字句來和大人進行交流,通常一個簡單的詞,就能夠概括他們想要表達的一句話,比如「牛牛、奶奶」說明他們要喝牛奶,「喵喵、汪汪」則表示他們對動物的認知。
此外,最重要的是寶寶會經常模仿大人話中詞彙,以達到自己詞彙量的積累,當寶寶開始不再模仿成人的語言,開始能夠自主說出想要表達自己意思的字或者詞時,這表示寶寶的自主語言能力已經產生,正在向一個新的臺階發展。
三、17-24個月簡單語句的爆發階段
當你發現孩子說話方式不再局限於簡單的詞組,開始有意識組合成簡單的複合句,比如「媽媽睡覺、寶寶喝奶」等,他們雖然表達的句式較為簡單,但也說明孩子的語言理解和發展能力有了突破性發展。
如果你發現孩子會說的話越來越多,可以和爸爸媽媽進行簡單的對話,那就要用大量的語言來進行「攻擊」互動,進一步提升他們語言組織能力。
如何做好語言發展期的引導?這4點很重要,新手爸媽趕緊收藏
一、頻繁、反覆和孩子對話,增加詞語出現頻率
孩子還理解不了成人的語言時,不要覺得和孩子說話毫無意義,其實真相卻恰恰相反,頻繁、反覆和孩子對話,能夠更好刺激他們語言能力發展,並且積累一定的詞彙量,為他們日後的語言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認真、耐心和孩子對話,增強語言理解能力
有些家長脾氣火爆,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孩子去對話,常常一言不合就放棄和孩子交流,這樣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更會讓孩子懼怕交流。正確的做法是家長認真、耐心地和孩子交談,引導他們對語言能力的理解,然後有效刺激他們進行表達。
三、鼓勵孩子主動講話,通過參照物來教孩子說話
在語言發展期間,媽媽不僅要多和孩子嘮叨,還要鼓勵他們主動去講話,通過遊戲、互動的方式提出問題,讓寶寶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器官、玩具、音樂、動物、稱呼等,來引導他們去認知表達,加強語言能力的提升。
四、創造孩子社交環境,激發孩子語言發展興趣
和同齡人一起玩耍,或者讓孩子處於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之中,都能夠有效激發孩子語言能力,從而對語言交流產生濃厚的興趣,讓他們愛上說話、愛上表達,語言能力高於同齡人。
這世上原本就沒有「天才」,他們之所以優秀都是因為後期家長的引導和培養,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做好自家寶寶的早教語言啟蒙,才能在幼兒時期乘勝追擊,讓寶寶早日開口說話,這才是當務之急。
留言板話題:你家寶貝什麼時候開口說話的呢?你又是什麼反應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