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的生長發育在每一個階段都是十分重要的。每當孩子學會了一項新的技能時,家長都會喜笑顏開。在孩子所有的技能當中,說話這項能力是大多數家長最重視的。畢竟誰不想聽一聲萌萌的爸爸媽媽呢?
而如果孩子一直沒有學會說話,家長難免就會感到著急。但是老一輩的人通常會給出這樣的解釋:「貴人語遲。」那麼孩子說話晚是好還是壞呢?
------導語
01案例
寶媽小紅和丈夫婚後不久便成功懷上了孩子。兩人的兒子十分聰慧,比同齡的孩子學技能也來得快。在同齡的孩子還不會爬不會笑的時候,小紅的兒子就已經學會了這些技能。
但兒子學其他方面的技能很快,唯獨遲遲不會說話。對此,小紅感到十分擔心。家裡的老人見狀,反而覺得這是一件好事。老人認為「貴人語遲」,只有天資聰慧的孩子才會晚說話。
小紅聽完將信將疑,但始終無法放下心來,於是帶著兒子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兒子的語言能力確實是出現了一些問題,好在檢查的及時,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02 分析
其實,「貴人語遲」這句話是出自論語。原文是這樣寫的:貴人語遲,敏於行卻不訥於言,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意思指的是有思想有內涵的人,常常不會多說話,也不會搶著和別人說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多做少說。
但這個詞到了現代,常常就被老一輩的人誤解,以為晚說話的孩子就是「貴人」,而聰明的孩子通常都是晚說話的。其實這樣的說法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孩子的說話能力其實是和他們的身體發育以及父母的訓練有關。
03父母怎麼做才能更好地讓孩子掌握說話的能力呢?
1. 不同階段教寶寶不同的語言
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孩子的語言發育情況都是不同的。家長要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語言能力的特點,以此作為參考。
在平時陪伴寶寶的過程中,父母可以從這些特點出發,引起寶寶的興趣,從而訓練他們的語言能力。這麼做才能符合寶寶生長發育的特點,同時又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2. 不要重複錯誤的語言拼音
在寶寶語言發育的重要階段,很多父母會希望寶寶能夠多和不同的人接觸說話。寶寶的語言能力發育得並不完善,在和別人說話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的語音拼音。
此時父母不應該著急糾正。如果父母不斷地在孩子面前重複錯誤的語言,那麼很有可能會干擾孩子的語言發展,從而對寶寶的語言發育產生不良的影響。
3. 不要打斷寶寶的說話
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需要父母一點一滴地引導。當孩子表現出自己想要說話或是想表達自己的意願時,父母千萬不能打斷孩子的表達。比如寶寶想要某件東西時,父母不應該在孩子未表達清楚時就幫他們做好。
而是應該先等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之後,父母再滿足他們的需求。否則父母的做法將會嚴重打斷寶寶說話的積極性,讓孩子變得不愛說話。
總而言之,父母應該時刻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關注孩子的能力發展情況。一旦發現孩子出現了問題,那麼就要及時帶孩子就醫。否則將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04提問環節
那麼各位家長們,還記得你家寶寶是什麼時候說的第一句話嗎?第一句話或者單詞是什麼?歡迎在評論區秀娃哦!(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我是崔氏育兒堂,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