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很多關於天氣變化和自然現象的俗語,比如「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到」,這些老話都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養蜂人靠天吃飯,最重視天氣,不過,關於看蜂識天氣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俗語,農村老話常說「蜜蜂遲歸,雨來風吹」,可是也有俗語說「蜜蜂歸巢遲,來日好天氣」,那到底是風雨還是好天氣呢?兩句老話都有啥道理?
很多人認為是「蜂蜜遲歸,雨來風吹」,他們也給出了理由,因為快下雨時氣壓較低,小昆蟲能夠敏銳地察覺到這種變化,所以它們會有所準備。而蜜蜂在下雨天不適合出門採蜜,所以就在快要下雨的時候多多採蜜,以便儲存起來,有充足的食物度過暴風雨的時間。因此,它們才會推遲歸巢的時間。
而認為「蜜蜂歸巢遲,來日好天氣」的人卻說,如果天氣將要不好的話,空氣中的溼度就會越來越大,這對蜜蜂飛行不利,它們肯定會早早歸巢,而如果天氣晴好的話,空氣溼度較小就不會影響蜜蜂飛行,因此它們也不會著急歸巢。
那蜜蜂晚歸,到底預示著天氣是好還是壞呢?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老班長覺得之所以出現這種恰恰相反的情況是因為這些俗語都是人們根據生活經驗的總結,而這類總結又沒有經過科學驗證,肯定是有對有錯的。農村俗語中有不少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很多其實都是迷信。
這樣含義截然相反的老話還有很多,比如人們常說「喜鵲枝頭叫,出門晴天報」,可是老祖宗還有一句說喜鵲「仰鳴則晴,附鳴則陰」。這句描述更加細緻,喜鵲鳴叫也不一定是晴天,還要分情況的。這樣一看,天氣陰晴就不好判斷了。
自然界中很多小動物的行為確實和天氣變化有關係,這其中充滿著智慧和樂趣,也總存在著特殊情況,有很多是人們無法解釋的。以前人們沒有科學預天氣的手段,因此人們經常會總結這樣的老話,不過,現在預測天氣的技術越來越先進,要想知道天氣變化,打開手機一查也就知道了,人們也很少再用這些俗語判斷。
對於蜂農們來說,雖然不用再依靠蜜蜂來判斷天氣,但是也是要密切關注蜜蜂的行為變化,這樣才能把蜜蜂管理的更好。最後,老班長還是要問一句,你覺得蜜蜂遲歸,到底是「雨來風吹」,還是「來日好天氣」呢?你有沒有更合理的解釋?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