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鄉,農村的每個角落都是綠樹成蔭,從遠處看過去都是一些很高大的果樹和竹子,當走進村裡的時候,村裡小路旁有很多矮小的雜草,有飛機草、革命菜、千針萬線草等,還有一些帶刺的,比如苦刺、救軍糧和我今天要介紹的這種「黃茄」,不過大部分帶刺的植物怕傷到人,都被砍掉了,挺可惜的。
黃茄事實上是成熟後才變黃的,它多半生長在村邊、路旁、荒地等,黃茄的個子最高會長到90釐米左右,根部水分充足,生命力強,莖上有長短不一的刺,葉子很大張,表面有細毛,長著5毫米左右的荊刺,5月份左右開花,10月份左右開始成熟,等葉子掉光了,果子還一粒一粒的掛在枝頭上,直到來年的陽春三月才慢慢乾枯自動掉落,黃茄分布也比較廣泛,在雲南、福建、四川等多個省份均有分布。
黃茄只是我們家鄉根據它的果子外形特徵叫出來的,它的學名叫「黃果茄」,聽起來名字像茄子類,但它並不能像茄子一樣能擺到餐桌上食用,小的時候我們很愛玩,又沒有錢買玩具,我們都會從這些植物中找一些野果或是藤條來玩耍,像珊瑚櫻、菟絲花、土人參的籽和黃果茄果子等,都是我們隨手可摘來玩耍的植物玩具。黃果茄在我們村裡除了被我們摘來當玩具外,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頭上長瘡的時候,去摘黃果茄果子掰開兩半來擦在瘡傷上,這樣很快就會好了,不過現在村裡的黃果茄比較少了,因為身上帶刺,不小心經常都會傷到,所以不討人喜歡,每次村民們看見都會把它砍掉,想想真的挺可惜,據了解黃果茄還有很多不同的藥用價值。
據相關資料所記載,黃果茄的根、果及種子都可以入藥,常作風溼痺痛,牙痛,睪丸腫痛,癰癤等病痛使用。黃果茄雖然能治這麼多病,但筆者不建議朋友們在沒有醫生的指導就去測試。這裡只是科普野生植物,希望大家能多了解它們,保護它們。
夥伴們,你們的家鄉有黃果茄嗎?你們叫它什麼名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讓更多人來認識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