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房裡新出生的小麻雀。市民供片
「頭一回碰到這種怪事,沒想到已經是冰天雪地的12月份,麻雀竟然還能『抱窩』,而且有3隻成活的寶寶現在都出巢了!」28日,兆麟公園鴛鴦守護人、市民車春虎興奮地告訴記者,兆麟公園內的玻璃房住進了一窩幸運的麻雀,並誕下3隻小寶寶,現在雛鳥都能獨自飛出巢覓食了。
上百隻麻雀
因雪躲進公園玻璃房
「等了好多天,今天我終於逮住個機會,用手機抓拍到了這幾隻新出生的『黃嘴丫子』。」車春虎說,這一對「好孕」的麻雀,是11月中旬哈爾濱的那場大暴雪時住進公園的玻璃房裡的,「當時因為雪下得特別大,約有上百隻麻雀都躲進了玻璃房,因為屋裡有暖氣,還有充足的食物。」
因為平時大雨大雪等極端天氣,都會有小鳥飛入這座玻璃房「避難」,所以車春虎也沒過多注意。可雪後絕大部分的麻雀都飛離了玻璃房,只有10餘只還「賴著不走」,有的「淘氣包」還在屋內房梁的保溫防水泡沫層上「叨」出了洞,築窩開始「談戀愛」了。心細的他數了數,一共有3個鳥巢,可接下來一連觀察幾天也不見有啥動靜。
玻璃房裡傳喜訊
麻雀夫婦生下3隻寶寶
直到12月16日,當車春虎再次來到玻璃房時,「玻璃房內傳喜訊」,他聽見了剛出生的雛鳥的叫聲。但由於麻雀夫妻將巢築得太過隱蔽,無法看到新生的「小傢伙」長啥樣。
28日上午,車春虎終於抓拍到了小麻雀,一共有3隻,嘴部都是黃色的,這是新出生的雛鳥最大特徵。3隻雛鳥都活潑可愛,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正在熟悉自己的出生地環境,也與玻璃房內的其他「常住居民」——野生鳥類試圖「聯絡感情」。
車春虎是兆麟公園的「鴛鴦守護人」,常年堅守在公園內保護包括鴛鴦在內的野生動物。他說,從2016年起公園內的玻璃房就成了救助野生鳥類的「過冬房」,屋內有地熱,溫度能保持在13℃,現在玻璃房內住著鴛鴦、孔雀、斑嘴鴨各1隻,再就是這幾隻小麻雀了。
「在冰城寒冷的12月份還有麻雀繁殖後代的現象,我真是頭一次見到,目前只發現這一窩成功了。」令人興奮的是,現在這3隻新生的小麻雀都已成活了。車春虎現在每天早上6點半就趕到玻璃房,準備一些小的麵包蟲餵給麻雀吃。「這些鳥糧有小米、雜糧、麵包蟲等,是『鴛鴦粉』愛心人士捐贈、兆麟公園提供和我個人花錢買的,能夠滿足在玻璃房內過冬的這些鳥類的需求。」車春虎說。
麻雀寒冬生育十分偶然
記者採訪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地學院教授許青,他說,麻雀一般都是每年4月份左右開始繁殖,一年能生下2到3窩雛鳥,這種發生在寒冬季節生育的情況具有較強的偶然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玻璃房採光特別好,日照時間長,在周圍的光照等影響下,刺激了麻雀體內性激素的分泌,造成它又開始戀愛和繁殖。另外,玻璃房的溫暖環境十分適宜,有充足的食物供給,也解決了麻雀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