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戶前撒小米三年 引來數十隻麻雀啄食

2021-01-09 環京津網

每天7時,年過六旬的張先生和老伴都會準時打開窗戶,給等在外面的小麻雀餵食。3年時間裡,在他們家窗口吃食的麻雀從最初的十多隻增加到二三十隻。

張先生家住瀋陽市蘇家屯區銀杏路。說起餵麻雀,兩位老人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3年前,冬天很冷,張先生看到自家臥室窗外的松樹上有十多隻麻雀,見它們瘦弱可憐,就拿出家裡的小米撒在窗臺上。一開始,麻雀很警覺,不敢來啄食。後來,它們一點點飛近,落在窗臺上進食。就這樣,老夫妻一餵就是3年。

3年時間裡,麻雀的數量增加到二三十隻,跟老夫妻的關係也更加親密了。每天到了投食時間,麻雀們就會飛到窗前松樹上靜靜等待,老人一撒下食物,麻雀們就呼啦啦地飛過來,爭搶著進食。

張先生告訴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鳥是人類的朋友,每天給小鳥餵食讓他和老伴得到很多樂趣。現在城市建設讓居民庭院環境越來越美了,有花有樹,也一定不能缺少鳥類,鳥語花香才是美麗的家鄉。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高級記者唐葵陽

相關焦點

  • 夫婦每天投米餵麻雀 一吹笛200隻麻雀來開飯
    居住在高區王府花園15號樓的唐鳳連,6年來始終堅持在自家閣樓陽臺上撒小黃米,為上百隻麻雀構築了「覓食天堂」,引來許多麻雀爭食。 記者 王茂忠 攝昨日,趙一鑫在陽臺上撒小米。
  • 哈爾濱好心人餵養麻雀九年,從3隻發展成幾百隻
    10月9日下午16時,在香坊區成標街與南直路交口處的一家食雜店門前,一位老漢看著一群麻雀在地上吃著小米,顯得十分興奮。在和這位老漢交談中得知,這位老漢姓於,今年63歲,是這家 「龍濱食雜店」的業者,他從小就喜歡麻雀。
  • 大米小米當美食 小麻雀成了他家常客(圖)
    點擊進入>>>   每天早上6時30分,一群麻雀都會準時飛到張大爺家的窗臺上,享用張大爺早早為它們精心準備的早餐。每當看著這群麻雀們興高採烈地吃食,張大爺都會非常自豪:「它們就像我的朋友,它們都非常愛吃我配的食物。」3月18日下午,記者來到家住和平區勝利南街20-1的張中林老大爺家。
  • 記者拍攝到數十隻麻雀抱團取暖的一幕
    今天下午1點多,在大興區金域東郡小區,一群麻雀把一座居民樓當成了「避風港」。窗臺上,空調外機的欄杆上,甚至居民樓的外立面上都站著麻雀。遠遠看去,密密麻麻的麻雀好像將居民樓「佔領」了一樣。「看得我密集恐懼症都犯了。」「麻雀會不會吃牆皮?」業主群裡,業主們對這一現象也十分好奇。記者看到,窗臺上已經是「鳥滿為患」,但不時仍有麻雀飛來,加入到「抱團」的行列。奇怪的是,小區內其他居民樓並沒有這種現象。「應該是有居民在窗臺上撒了食物,吸引了麻雀前來覓食。」
  • 居民天天餵養麻雀 數百隻麻雀準時飛到進餐
    每天早晨,鼓樓區多倫路79幢和81幢的幾家居民又在自家窗臺上撒上了一碗米。不一會兒,數百隻麻雀飛到窗臺上吃了起來。沒有想到一餵就是兩年多。據鄰居胡先生介紹,我每天一早起床烤山芋,看見幾戶人家天天給麻雀餵小米。也許是吃出了甜頭,第二天,麻雀們又飛了過來。
  • 居民陽臺撒剩飯餵鳥,引來斑鳩築巢安家
    「當時這兩場雪太大了,我、太太、還有孩子擔心這些小鳥找不到食物,就在廚房和衛生間的陽臺上各放了一塊板,經常撒些米或者剩飯。」熊德佳說,因為有了這些食物,就經常引來麻雀、鴿子、斑鳩等鳥類在陽臺駐足。隨著天氣轉暖,熊德佳一家就沒有多在意陽臺上的情況。7月份的一天夜晚,熊德佳發現陽臺上有一隻毛茸茸的東西,走近一看是一隻斑鳩。他輕輕將斑鳩抱起來,發現窩裡有兩隻斑鳩蛋。
  • 老人馴服數百隻麻雀當寵物 馴服第一隻用時三年
    不過,在蘇州胥門外小河浜,有一位楊大爺,竟然把家門口的數百隻一向不受人控制、見人就逃的野麻雀馴服得服服帖帖,當「寵物」養起來了。  據了解,楊大爺不僅可以讓麻雀落到他手上覓食,還能讓麻雀飛到他嘴邊叼食,甚至還能挑逗幾隻麻雀,在其大腿上互相吃醋打架,令人「嘆為觀止」。上周,記者就趕到了楊大爺位於蘇州胥門外小河浜的「麻雀司令部」,一探究竟,見證「奇蹟」。
  • 民間故事:麻雀報恩
    清朝乾隆年間,南京有個名叫周之庠的男子,此人生性仁慈,經常買被人捕捉的動物放生;此外他還特別喜歡養麻雀,經常在院子裡面放一些高粱穀子,任由麻雀飛來飛去地啄食。周之庠四十多歲時,雙目失明,不過他依然堅持餵養麻雀,年頭一長,吃過周之庠的穀子的麻雀,至少有成千上萬隻。
  • 村民設下陷阱誘捕麻雀 卻引來刺蝟自投羅網(圖)
    村民設下陷阱誘捕麻雀 卻引來刺蝟自投羅網(圖)鄧偉進/攝)  本來設下陷阱誘捕麻雀,沒想到一個全身長刺的傢伙卻自投羅網。昨日,雨花區蓮湖村的遊樹根致電本報記者稱,他捕到了一個從來沒見過的「怪傢伙」。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在遊樹根家見到了這個「怪傢伙」。只見它收縮成圓球狀,全身長滿了黃白色的圓刺,用手一摸,有點扎手。可能是有點害羞,小傢伙偶爾探出黑色的尖嘴,又迅速將頭藏進了刺中。
  • 白頭翁終結成都麻雀時代
    成都野生鳥類調查結果首次公布,白頭翁數量居第一位  冬意漸濃,蓉城的很多行道樹上掛滿了成熟的果實,留心點,你能看到只只黑尾、白頸、頭披羽冠的漂亮鳥兒在樹枝上專心致志地啄食可口的女貞果。這是什麼鳥?
  • 金毛撿到小麻雀,主人用狗毛給麻雀做鳥窩,狗狗接下來舉動暖心了
    網友阿凡家裡養了一隻金毛,一次帶女兒出去遛狗的途中,遇到了一隻不會飛的小麻雀,金毛嗅覺和聽覺都十分敏銳,第一個發現了麻雀,並且掙著繩子把女兒拉到了麻雀的跟前。麻雀在半個世紀前曾為四害之一,當時被捕殺了不少,如今麻雀數量銳減,已然成為二級保護動物,不知是吃農藥糧食體內積累了太多的殘留還是麻雀的膽子變大了,麻雀的反應速度也變得遲鈍了。
  • 麻雀造句和解釋_麻雀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麻雀(má què)。鳥名。頭頂和頸部呈慄褐色,背部褐色,雜有黑褐色斑點,尾羽暗褐色,翅膀短小,尾短,不能遠飛,善於跳躍,啄食穀粒與昆蟲。又叫家雀、瓦雀。麻雀在教材中的例句:1、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6、麻雀)2、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
  • 揚城鬧市區有處麻雀食堂,8年如一日他天天撒米餵鳥
    8年來,他每天都堅持在眼鏡店二樓窗外平臺上撒米餵鳥,麻雀也從最初的30多隻,增加到現在的近300隻。「鳥叔」發現鬧市區為何麻雀雲集?因為愛鳥拍鳥,蔣永慶被譽為「揚州鳥叔」,他也是揚州攝影家協會野生動物與鳥類分會名譽主席。
  • 冬天 請給野生鳥撒一把米 春天 讓我們重逢在嘰嘰喳喳裡
    「別看喜鵲平時一副『紳士』的派頭,可是,你看到過嗎,因為雪後缺乏食物,小傢伙們不得不飛入垃圾箱,亂翻垃圾袋、叼爛菜葉……」他告訴記者,野生鳥冬季生活面臨食物匱乏的問題,很多可以吃的果實、種子在深秋和初冬就被鳥兒啄食完畢。尤其是雪後,大雪覆蓋了土地,鳥兒要一直餓著肚子,等雪融化了才能覓食。城市中我們常見的鳥類,如麻雀、野鴿子、喜鵲、烏鴉(瀋陽本地重要野生鳥)等被餓死的現象時有發生。
  • 一隻小麻雀(圖)
    那是一年冬天的中午,我在屋子裡看書,涼臺上忽然傳來我那寶貝兒牡丹鸚鵡急衝衝地叫聲,我以為是我忘記了餵食,小傢伙餓急了,在催我,於是我便走向涼臺,這時一隻麻雀從我飼養鸚鵡的籠子旁飛走了。原來,這隻麻雀在吃我餵鸚鵡時撒在籠子旁的小米。而我那聰明的牡丹鸚鵡的叫聲正是在提醒我。我一邊誇獎我的牡丹鸚鵡,一邊往回走,突然我問自己,抓個麻雀養養怎麼樣?
  • 此人心善長年食素,遇流寇屠城卻大難不死,原來是一群麻雀救了他
    後來他家遭遇了流寇屠城卻大難不死,原來是一群麻雀救了他。柏之楨並非皈依佛門的居士,他愛護動物,從不吃肉,完全是因為自己心善。人要吃肉,就會有動物受到傷害,所以說,為了保護動物不受傷害,柏之楨堅持吃素。不但自己吃素,他還號召全家集體吃素,於是這家人便長年食素了。人吃五穀雜糧,難免病從口入。這天,柏之楨的母親病了,很想吃魚,便讓柏之楨去弄條魚來。
  • 捕殺麻雀20隻以上就犯法!菏澤一男子獵殺30隻麻雀被刑拘
    麻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鳥類,也曾成為一些人舌尖上的美味佳餚。殊不知,麻雀雖小,隨意捕捉也犯法。近日,菏澤一男子使用三唑侖、白酒、玉米糝,捕殺麻雀30隻,因涉嫌非法狩獵罪已被東明縣公安局刑事拘留。  12日12時許,東明縣公安局東明集派出所民警巡邏至轄區井店村附近時,發現一男子鬼鬼祟祟,行跡可疑,遂對其進行盤查,在其駕駛的兩輪摩託車後備箱內發現30隻已經死亡的麻雀,隨後將其口頭傳喚至派出所。  經訊問,姜某對其使用三唑侖、白酒、玉米糝捕殺麻雀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 燕雀非麻雀,善鳴漂亮多!叫聲很悅耳,跳躍又活潑!
    燕雀從外形看較似麻雀,多數善於鳴叫。雄鳥從頭至背輝黑色,背具黃褐色羽緣。腰白色,頦、喉、胸橙黃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兩脅淡棕色而具黑色斑點。兩翅和尾黑色,翅上具白斑。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體色較淺淡,上體褐色而具有黑色斑點,頭頂和枕具窄的黑色羽緣,頭側和頸側灰色,腰白色。
  • 近千隻麻雀電線上聚會
    電線上麻雀「開會」。「 快來看,低壓線上棲息不少麻雀,它們嘰嘰喳喳歡樂地叫著,久久都不願離開。」昨天上午,有村民反映高淳縣椏溪鎮境內老椏公路邊,一處低壓電線上棲息了不少麻雀,數量近千隻,嘰嘰喳喳叫個不停,這一奇觀引來不少路人觀看。在這處長約50米的低壓線上,密密麻麻的麻雀在低壓線上棲息,低壓電線下是一片草灘,草灘裡也有不少麻雀,它們時而飛下草地,時而飛上低壓線上。儘管公路上車來人往,但這些麻雀似乎並不怕人,遲遲不肯離去,這一奇景持續了將近1個小時,這群麻雀才肯離去。
  • 我想養麻雀,卻飛來了鴿子
    樓下老王養了許多花,還養了幾隻鳥。老王經常把鳥籠子掛在亭子上,聽著鳥語品著茶在躺椅上悠然自得。 老王住在一樓,我住在三樓,我在家裡的陽臺上,看著一樓平臺的花、鳥還有老王,於是和老婆商量,我也想養幾隻鳥,哪怕養幾隻麻雀也好,麻雀現在已經是三級保護動物了,身價亦非從前。 於是,我用塑料瓶製作了一個投食盒放到了窗外,投食盒裡面裝了一些小米,我想,只要有麻雀到我家的窗外吃食,就算養鳥成功。